都說水是無色透明的,理論上我們不能看到它?
有人說,純淨的水是無色透明的,理論上講人應該看不到它。
但是,現實中,我們卻輕而易舉地看到了水。
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就解釋說,我們看到的其實並不是水本身,而是可以對光形成折射、反射的不純淨的水。
這是真的嗎?
其實,這個說法也不正確。
真正的事實是,我們不僅看不到純淨透明的水,其他所有東西,不管是不是透明,也不管是不是對光產生一定反射、折射,我們一律統統看不到。
我們看到的並不是「東西」本身,而是這些東西對一定光線折射、反射後投射到我們眼睛,更確切地說,是投射到我們大腦中的影子。
用「心」「看見」
人們一般認為,我們的視覺就像照鏡子或者照相,光信號投射到眼底視網膜上就生成了視覺,我們就能「看見」東西了。
事實上,視覺的形成要複雜得多。
物體反射、折射的光信號首先投射到眼睛後部的視網膜上。
視網膜的功能僅僅是將光信號能量轉換成編碼的生物電能,即神經信號;
這些神經信號沿著視神經上傳到大腦。
到此時,生成和傳輸的僅僅是電流信號,而不是視覺。
這些神經信號只有傳遞到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經過解碼才能「翻譯」成視覺感覺。
就是說,「看見」東西的我們的腦,而不是眼睛。
但是,這種視覺感覺仍然不是我們最終「看到的」。
這種初級視覺感覺還需要經過涉及多個腦功能區的整合,才能形成我們最終將要「看到的」視覺知覺。
視覺的整合至少包括,視覺感覺信號從枕葉傳遞到大腦高級整合中心額葉,與至少包括從記憶庫傳來的記憶性經驗,甚至情感體驗,以及其他信息進行整合的多個神經迴路的工作,才能形成視覺知覺,這個過程被稱為「自下而上」的「前饋」。
但是,這種視覺知覺仍然不是我們最終看到的。
因為,執行「看到」功能的中樞位於大腦枕葉,而不是負責整合的大腦額葉。
在額葉整合形成的視覺知覺還必須再次返回枕葉視覺中樞,這個「從上而下」的過程被稱為「反饋」。
當信號最終「反饋」回枕葉高級視覺中樞,才會形成我們最終「看到的」「東西」。
我們看到的水其實並不是水
從化學上講,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被人類命名為「水」的化合物。
在不同的物理條件下,水可以呈液態,固態或氣態;
在不同的能量狀態下水還可以有不同的溫度,密度等特徵。
所有這一切,實際上我們都不曾看見,我們既看不到水分子,更看不到其中的氫氧原子及其結構;也看不到不同能量狀態下結構、溫度等的不同。
我們看到的水,僅僅是處在一定光照條件下處於某種形態的「水」。
不僅是水,我們對所有東西都「視而不見」,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某個東西在一定條件下的「可見」的影子。
而且,這個「影子」還並不是所謂「客觀」的,而且由我們的大腦「合成」出來的。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