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發展軌跡來看今天的數字時代

2020-09-19 天涯孤星


人類發展經歷了漫長時期。最重要的進化,是學會使用工具,有了「技術」。

沒有工具,人類就是一個脆弱的物種,沒有任何人可以手無寸鐵地面對自然。技術伴隨人類成長,從野蠻走向文明。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技術史。

幾十萬年前,地球上有多種猿人,都是非洲叢林中的普通種群,以啃食野果為生。但是,其中一種猿人,也許是基因突變,也許是偶爾使然,學會了以鋒利的石塊採割果實,捕獵動物,剝製獸皮。這一「技術」的獲得,讓它從其他猿人和動物中分離出來,人類學家稱它為「智人」(Homo Sapiens)。人類歷史由此開始,史稱「舊石器時代」。

石器之外,智人還學會了取火。火對於古人類猶如電對於現代人。火能煮熟食物,以前無法吃的塊莖、種子、皮肉可以成為熟食。食物的改善讓人類大腦進一步發育,加快了進化。火提供溫暖,讓人類在冰河時期未遭滅絕。火提供照明,夜幕降臨也能活動,並能進入洞穴等黑暗場所。火能擊退野獸,還能將茂密的叢林燒成食物滿地的原野。

語言是取火之外的又一重大技術。語言從唱鳴喊叫進化而來,最初的語言是少數驚嘆詞和名詞,慢慢發展到表達行動和關係。語言讓人類得以交換、傳遞思想,集結同類,人類成為社會性動物,發展出社會組織(氏族、部落)。

約12000年前,以制陶器技術為標誌,新石器時代開始。制陶技術屬於「火化技術」,後來發展出冶金技術,用天然粗銅冷加工製作了很多有用的工具。新石器時代房屋建造已經使用灰泥和砂漿,利用土料土坯和石塊建造房屋。新石器時代晚期,有了專職的陶匠、編織匠、泥水匠、工具製作匠。人們觀察天空,判斷方向、季節和收割時間。約10000年前,他們掌握了野生植物的生長規律,開始播種、耕作,人類從食物採集轉至食物生產,發展出農業和牧業技術。編織技術出現,剪羊毛,種植亞麻和棉花,紡線,織布。人類開始過著定居的生活,開始了較完備的食物生產和生活方式。


約6000年前,以青銅器(銅錫合金)的出現為標誌,人類進入「青銅器時代」,直至公元初年。較之石器,金屬工具有更大的優點。金屬製造涉及採礦、冶煉、鍛造和鑄造等複雜技術,需要熔爐風箱。金銀加工、麵包釀酒技術也隨後出現。動物被用來牽引和運輸,出現了車、船。依靠新的灌溉技術和農業技術,生產力提高,人口增加,國家開始出現。

相關焦點

  • 從留聲機到數字信史時代,人類是如何把聲音保存下來的?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記錄手段已經從機械記錄、電聲記錄、磁帶記錄到數碼光學記錄等等。1924年,貝爾實驗室成功地進行了電聲記錄實驗,人類記錄的歷史開啟了電氣化時代。電聲記錄是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然後通過這些電信號記錄下來。電聲錄音有兩個優點:第一,電聲錄音可以更真實地記錄和還原聲音。
  • 彭波| 論數字領導力:數字科技時代的國家治理
    當今,伴隨數位技術革新與數據爆發式增長,人類社會正迅速從信息科技時代(IT)向數字科技時代(DT)邁進。3.數字思維是數字科技時代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數字科技時代為人類建構了一個精彩的生存世界,基於「場景、關係、算法」的內在生成邏輯和路徑昭示了以數字思維為標誌的人類思維方式的深度革命。這場思維領域的革命不僅擴展了人類思維的發展空間,更深化了數字個體思維的「在場性」,數位化時代所促成的,仿佛如海德格爾所指的,「從非本真的存在走向本真的存在。」
  • 開拓數字時代辭書事業發展新局面
    從《爾雅》《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我國的辭書發展歷經變遷,既記載歷史,也反映了我國不同時代的知識管理水平。進入21世紀,在數字時代與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紙媒辭書正迎來變革。
  • 陳根:後疫情時代,面臨數字經濟新範式
    今年以來,數字經濟不斷出圈,一度成為兩會熱詞。事實上,人類社會正從物理世界全面邁入數字世界。由於復工復產之路困難重重,大部分企業意識到傳統的線下管理在抗擊風險中的缺陷,於是均開始推進遠程管理,推動了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範式變革。
  • 模擬信號到數位訊號 人類如何走向5G時代?
    電話、電報、電視、網絡、手機等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發明,精確的折射出了人類掌握和使用頻譜的能力。  電話、電報、電視、網絡、手機等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發明,精確的折射出了人類掌握和使用頻譜的能力。今天,我們要回歸到我們更為熟悉的領域,為各位揭開短短幾十年中,模擬信號到數位訊號的通訊轉變,從中也記錄下了人類如何走向5G時代的故事。
  • 數字時代下 親代當做的是:面對現實 相互理解
    中國社會自改革開放之後,發展迅猛,城市化突飛猛進,尤其是兩千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社會變遷速度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因此親代與子代之間因為所持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的觀念差異,反應在家庭關係中就是代際衝突,也就是代溝。這種代溝帶來的緊張,影響著家庭的環境,也影響著社會的發展。
  • 模擬信號到數位訊號 人類如何走向5G時代
    打開APP 模擬信號到數位訊號 人類如何走向5G時代 發表於 2019-06-19 17:39:15 電話、電報、電視、網絡、手機等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發明,精確的折射出了人類掌握和使用頻譜的能力。 今天,我們要回歸到我們更為熟悉的領域,為各位揭開短短幾十年中,模擬信號到數位訊號的通訊轉變,從中也記錄下了人類如何走向5G時代的故事。
  • 未來,人類必將在物格數字地球中生存發展
    人類經由上千年的農業社會,三百年的工業社會後完成了向信息社會的進化。而進入現代信息社會後正以十倍速的發展進入數位化的智能時代。人類生存發展的地球,將隨著數位化演進成為數字的地球。 在數字世界,人類將會以什麼樣的模式存在?人類將如何在這個數位化的地球中生存、發展。全球二維碼掃一掃系列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在他編著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著述中告訴我們,未來,人類必將在物格的數字地球中生存和發展。
  • 數字時代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展望
    我國數位技術應用廣泛深入,人民生產生活和娛樂社交中的較大部分迅速向線上遷移,以數字形態呈現。體育產業要持續快速增長,必須向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本文簡要分析「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數位化發展面臨的新機制和新挑戰。
  • 數字時代的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
    信息膨脹與信息丟失,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悖論之一。從文字產生、印刷書籍、再到數字記憶,存儲技術的發展並沒有解決我們對於記憶的困擾。網絡平臺一旦關閉,我們的回憶、愛好、生活感悟、學習資料都會消失。數字時代的數據不斷膨脹,也在不斷丟失,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
  • 你知道人類照明與通訊的科技,未來會向哪發展嗎?
    但是天地間,自從有了人類,就開始了各種文明活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隨著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由於白天幹不完的工作,需要夜間借光而幹;這樣的需求,使人類徵服黑夜,走向光明之路。從科技視角看,人類徵服黑夜的6個階段。第一階段:冷光時代。即為:藉助自然界的發光物質或者生物照明。
  • 數字福建,推開一個時代的大門
    10月12日到14日,以「創新驅動數位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在福州召開。這一脈馨香,從20年前孕育醞釀,到今天薰陶滋潤著整個神州。建設數字福建,20年前一個充滿戰略眼光的決策,開啟我國數位化歷史進程,也敲開了數字時代的大門。數位化浪潮撲面而來20年前,網際網路和計算機還不普及,很多人更不知道數字經濟是何物。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隨著狩獵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僅可以得到較多的肉食,而且還可以獲取皮毛、脂肪、骨角等必要的生活資料,從而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推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恩格斯在談到弓箭的作用時指出:「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①這時,隨著狩獵的發展,人們也開始馴養家畜,最早馴養的家畜是狗,其次是綿羊。狗主要用於幫助狩獵。
  • 人類數量觀念的起源與發展:數感、數字、數碼化
    所以這個時代其實更應該被命名為「數碼化」時代——用兩個數字來編碼——而不是「數位化」時代,要知道,從前人類常用的數字可比現在多得多,十進位就是10個常用數字,二十進位就是20個常用數字,歷史上甚至有過用六十進位的人群,比如公元前五六千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
  • 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導讀: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談到理解歷史,問了很多人,大多數人認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始於秦朝,但只有少數人認為它始於先秦時期。但是還是想問一句,先秦是從哪裡開始的,指的是哪個朝代?
  • 數字人類的信息化生存
    在不久前舉行的由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舉辦的「中俄中歐班列發展前景視頻會議」上,李牧原提出,數位化服務是中歐班列不斷升級提效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中歐班列沿線國家貿易發展的重要途徑。 從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電網這三大場景的應用來看,智慧交通領域的變化,格外引人注目。 交通作為連接城市的紐帶,是城市興衰的決定性因素。
  • 《運營管理》雙師同堂紀實丨機器學習時代數字營銷與運營的新格局
    數位化商業時代,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技術,正以新興營銷、廣告技術以及營銷理念席捲營銷市場。1月10日下午,許淑君教授邀請谷歌大中華區總經理白湧先生,一起走進上財2019級EMBA《運營管理》雙師同堂,為同學們深度解讀機器學習時代數字營銷與運營的新格局。
  • 周建華:數字時代,我們如何促進教育變革?
    以下為周建華校長演講全文: 今天我和大家討論的話題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機遇與挑戰。 一般來講教育的價值有三種。 一種是工具性價值,傳承人類的文明。 第二種是社會性價值,為未來社會準備人才。這也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裡面特別強調的,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 宇宙本質密碼,「上帝」留在人類身上的數字,人類是被設計好的?
    無限的宇宙,無限的奧秘,隨著人類的不斷探索,科學可以幫助人類實現越來越多的夢想,很難去想像未來的人類文明會擁有怎樣神奇的科學技術。但是這樣一個問題就出現了,人類的科技會存在一個「極限」嗎?人類的科學發展其實就是一個探索未知掌握規律的過程,用這些知識改變人類的生活,其實科學的發展和生物的進化十分相似,只不過我們的科學發展省去了無數年的時間,讓我們可以進入太空遨遊深海。可是人類在宇宙中始終是渺小的,這是因為地球本身在無邊的宇宙中並不特殊,只是一個恆星星系中的普通行星。
  • 波浪理論原理分析K線形態,人類社會發展曲線變化同樣呈波浪形態
    在1934年公開發表波浪理論,指出股市走勢依據一定的模式發展,漲落之間,各種波浪有節奏地重複出現。艾略特在1946年發表的第二本著作,索性就命名為《大自然的規律》。波浪理論第二個重要課題,系浪與浪之間的比率,而該比率實際上跟隨神奇數字系列發展。艾略特在《大自然的規律》一書中談到,其波浪理論的數字基礎是一系列的數列,是斐波南希在13世紀時所發現的,因此,此數列一般卻稱之謂斐波南希數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