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必將在物格數字地球中生存發展

2021-01-15 中國日報網

人類經由上千年的農業社會,三百年的工業社會後完成了向信息社會的進化。而進入現代信息社會後正以十倍速的發展進入數位化的智能時代。這一演進改變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節奏,更由於網際網路IP虛擬世界的橫行,使得人類社會的秩序被打亂,造成社會認知的整體滯後,從而導致人類在從信息化進入數位化社會時各種問題和矛盾集中湧現,如正在中國如火如荼開展的反網際網路平臺壟斷,以及封殺川普為代表的美國矽谷高科技企業群體的霸行。

過去,文化的傳承是口口相傳,人類的文明是建立在文字之上的,所以過往的人類歷史被稱之為「文明」。信息社會是建立在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之上的,進入信息社會後,人類文明將被建立在數據之上。數據,尤其是數據鏈條將在人類社會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位化的虛擬世界將越來越緊密地融入到我們的現實社會當中。為此,須將現實空間的社會體系抽象表達到網絡空間,並通過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在網絡空間建立起支撐各行各業的一體化信息執行環境。其基本運行模式為:將社會信息活動(包括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遞以及從問題到決策的過程)提升到網絡空間實現跨越時空的高速、高效運行,並將信息處理結果落地到現實空間達成精準、高效的實施,這就是數位化。人類生存發展的地球,將隨著數位化演進成為數字的地球。

在數字世界,人類將會以什麼樣的模式存在?人類將如何在這個數位化的地球中生存、發展。全球二維碼掃一掃系列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在他編著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著述中告訴我們,未來,人類必將在物格的數字地球中生存和發展。

徐蔚詮釋的碼鏈新大陸

在真實的實體世界裡,每個人和每個事物的界限是非常明確的,越過雷池就需付岀代價。而由IP構成的網際網路虛擬世界,是幾乎沒有邊界的,因為它存在於另外的一個虛擬世界的維度,故而,與人類社會以及文明,漸行漸遠。

但無論是真實的實體世界還是網際網路虛擬世界,都真實的存在於人類的生活當中。人類的困惑在於這兩個世界不能進行相互的映射,人類社會因此被割裂,這種被割裂的後果導致了真實的實體世界和虛擬的世界存在不同的經濟活動和不同的經濟體制,兩者相互之間不能進行互聯,就會造成人類在生存發展決策上的誤判。

徐蔚詮釋的碼鏈新大陸,實則是以數字人為本的物聯網系統模型(以下簡稱「碼鏈模型」)。在碼鏈模型中,人們將通過碼鏈用數位化的方式接入物聯網,來實現從三維世界到四維世界的投影。

相較於第一代由IP與人點對點連結的網絡虛擬世界,到第二代的社交網絡由點向面的傳播,碼鏈模型強調人與人、人與物的連接。徐蔚按中國道家的傳統思想詮釋為: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小宇宙,而外部世界就是大宇宙,碼鏈就是將一個個的小宇宙與大宇宙相互連接。通過人與萬物的連接,來完成從線下到線上人類行為的每一次交互的紀錄。

在基於數字人概念的碼鏈模型中,X軸代表「行為發生地」,即「物格」。Y軸代表數字人的行為(點線面體系);每一個「碼」都是人類每一次交互以及人與世界的每次互動所生成的。通過掃碼接入,將兩個碼(數字人)連接起來,相互連接的兩個數字人,就構建岀了從三維世界到四維世界全新的碼鏈世界。

徐蔚創立的物格新經濟體系

在碼鏈模型中,核心的元素是「物格」。「物格」是「三維世界物理空間」的數字網格化。「物格」以真實存在的物理時間和空間、有價值的土地為錨定物。由於記錄了「人類的數位化行為」,「物格」就成為了人類行為可以「追根溯源」的「根」。

「物格」是通過掃碼連結來標識人類的數位化行為,與數字人的5W(即 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後果)行為相匹配,具有地理位置唯一對應標識的物理空間網格。通過直觀觀看物格數字地球的碼連結入,使得物格具有「全球唯一性、行為可識別、場所可定位、交互可溯源」的特徵。這種特徵讓物格與現實世界一一映射。物格價值鏈平臺使用分布式網絡,可以在每一個接入口共享和同步數據,由於其數據存儲是分布式的,沒有把所有的數據儲存在同一個中心位置,因此不能在其中的一個點上改變什麼。這就意味要同時訪問所有的接入口,才能破解這個網絡,而實現物聯網接入的泛中心化,即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實現接入。

如,發碼行正在上線的「北鬥凌空地球碼,數字物格價值鏈」的「物聯網電商」平臺入口所呈現的效果就是,用戶不僅能夠直觀看到所處的位置,豐富的線上商品,還能夠知道有哪些商品在線下門店銷售,哪些物格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結合三維現實世界的實體世界,在「碼」的數字世界裡,同樣可以標定三維的地點和時間,標定了三維地點的「碼」可以固定在某個坐標上,進入「物格」。

「物格」是在碼的數字世界中的一個三維空間的量子化容器,標定地點的「碼」可以進入這個容器。

物格依託北鬥衛星遙感數據,把地球表面劃分成10米x10米的一個個網格;每個物格(網格)都具有唯一的「北鬥經度緯度」,該物格可以在掃碼連結時候被一一對應,根據行為的級別匹配不同的權重。由於物格具備經度緯度作為標識,物格替代IP位址/域名,在「物格數字地球」中呈現。

點擊不同的物格,即可實現「碼取代IP」,就可以接入不同的服務,而提供服務者就相當於網站的服務提供者,這樣,就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物聯網的生態體系。

在物格新經濟體系中,「碼鏈數字資產」,是指利用「碼鏈協議」為個性化背景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基於物權把控,以碼鏈「智能二維碼」為介質,將各行業產業鏈的合約轉化為可分割、可交易、可轉讓、可兌換、可追蹤的「智能合約」,形成在「碼鏈」聯盟內進行「物權交換」的「數字資產」。碼鏈專利技術的應用,創新性地利用消費者的訂單,反向驅動網際網路價值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同時可以追溯並鎖定各生產要素和利益鏈條之間的分配原理,讓每一個消費者既可以鎖定消費,也可參與投資增值,是分享經濟的真正體現。「碼鏈數字交易所」由資產申報、評審備案、誠信追溯、交易兌換四大體系組成,其記帳單位是「特別提物權」 (Special Goods_ Drawing Right,SGR),依據各企業、地區或國家等碼鏈聯盟締約成員單位的資產數位化,進行體系內平衡經常貿易結算,一旦發生收支逆差,可用它向體系內成員換取其他數字資產,以償付貿易收支逆差或償還數字結算銀行的貸款,並且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

「特別提物權」同時作為數字貨幣的載體與支付手段,發碼行使用碼鏈技術發行的二維碼實施掃碼支付,可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特別提物權」的定值與市場流通的實物直接掛鈎,碼鏈聯盟成員單位憑藉「特別提物權」可以獲得儲備籃子中的任何一種貨物以滿足國際收支經常貿易的需求。由此使得「碼鏈」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社會的誠信體系基礎上,推進全球價值網際網路的互聯互通,幫助發展中國家依託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碼鏈」釋放潛能,解決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的貿易往來中,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不足、支付能力不強,政府PPP項目投融資困難以及跨境結算所遭遇的困境。增強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與對外支付、穩定本幣匯率、提高對外融資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全球資源資產流動性,完成資源的有效配置,釋放過剩產能,讓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參與分享全球化各行業產業鏈分工的價值紅利,避免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

基於物權把控的SGR,以「物」為錨定物,即提物權的智能合約,既鎖定物,又可拆分,且全過程可追蹤。物格作為真實世界客觀的物理存在,映射到虛擬世界作為數字資產的根,承載著人類社會活動的數位化管理,成為數位化人類社會的價值的錨定物。

「物格數字地球」,不僅具備「數字地產」屬性,還具備了「物聯網域名」屬性,更進一步,把「物格」看作一個個的區塊,通過「碼鏈」連結起來,就是「物格區塊鏈」屬性。

由此,現代西方經濟理論認為的經濟發展四個基本要素都可以被涵蓋在碼鏈體系內。在這個體系內,土地就是物格,勞動力就是數字人,掃碼傳播分享就是數位化勞動,而物格的支撐基礎就是我國的北鬥+5G+掃碼。而資本投入,就是全民都可以參與成為「物格」的主人,進而構建成「全民連結」的全球最大的共識鏈條「物格鏈」。

這樣開啟的物格新經濟,是以「物格」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基礎建設,在此基礎上發展數字「地攤」,不僅可以縮小城鄉差距,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大眾創業,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減小基尼係數貧富差距,更可以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推廣普及北鬥成為中國原創應用,全球普世價值的代表,而改變美聯儲濫發美元剝削全球的世界格局,實現數字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因此,在數位化時代,「物格」才是人類社會價值的錨定物,隨著碼鏈技術的應用,碼鏈模型的新生態形成,最終將終結網際網路時代,迎來「通過信息化重構世界」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時代。

綜上所述可以預見,物格經濟,必將在全球範圍內,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在經濟、貿易、金融、貨幣、法律以及道德等各個方面,引發全面的範式革命, 完成人類社會從三維世界向四維世界的展開與重構。人類將在「碼鏈的新大陸,物格的新經濟」中生存和發展,這是智慧型手機興起,掃碼行為普及,通過「掃碼連結」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相關焦點

  • 數位化時代「物格」將是社會價值的錨定物
    以美元非實物貨幣來衡量物質價值不合理 全球數字經濟,信息經濟,科技發展高度發達的美國,卻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供應鏈,產業鏈」的不健全,最重要的抗疫物質如口罩,呼吸機等生產一直無法大規模展開,滿足社會的需求。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製造業」,這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 終結網際網路平臺的「物格價值鏈」物聯網平臺解析
    這些來自於國家行政層面的治理行為,對治理當前網際網路經濟中包括壟斷等亂象將起到一定的治標作用。而在人類社會正從資訊時代向智能時代轉變,數位化的浪潮已在全球席捲開來;大數據、雲計算:算力提升正在促進產業創新發展;雲計算進入到以AI、大數據為前景的2.0時代,數位化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生態的當下。
  • 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宇宙中還存在更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至今為止,已經有了46億年的歷史了。地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數十億年的進化演化,經歷了生物大滅絕之後,迎來了擁有智慧生命的人類。地球孕育出了人類,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得人類一直延續下去。
  • 未來全球溫度將讓人類難以生存
    據BBC報導:在未來數年後,夏天的溫度將熱到讓人類難以生存。同時每年的高溫頻率也將不斷增加。據美國氣象局的貝茨教授表示:人類只有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可以生存,如果我們讓全球溫度繼續上升,遲早地球上一些最熱的地方就將不適合人類生存。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警告,到了2100年的時候,全球將有12億人口受到暑熱壓力的影響。
  • 技術奇點必將來臨,人工智慧終將超越人類
    它是根據人類技術發展史的進程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觀點,該觀點認為未來技術發展必將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無限進步,產生「技術大爆炸」。這種技術奇點的到來將由超越人類智慧的機器智能或者人造超智慧體所引發。「技術爆炸」機器智能的研究正在向更高級方向發展,量子技術也必將在這一波人工智慧發展的浪潮中大放異彩!
  • 地球「病了」!未來地球溫度將達70℃,人類該如何生存?
    如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在地球的不斷發展中,地球的環境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人類誕生至今,對地球造成的破壞也是越來越嚴重的,地球的生態系統出現崩潰,人類生存也面臨了很大的問題。人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推動了地球文明的發展,但是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使地球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與此同時地球的溫度會不斷升高,從而會帶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問題。
  • 未來地球或全是海洋,人類能否進化成人魚?繼續在地球生存呢?
    《未來水世界》這部電影,講述了地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人類在極其適宜的環境下,慢慢進化出了鰓,變成了電影中的人魚,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能體會到編劇的腦洞,很多人表示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而人類是在一步步進化的,500年後的人類是否會進化成為像電影中的人魚呢?
  • 宇宙五大奇異現象宇宙中是否有完全適合地球物種生存的行星
    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們人類對於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我們目前所使用的仍然是我們的地球母親在一萬年前就為我們保留的礦石能源,這樣的能源不僅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有著巨大的破壞而也更是不可恢復的少量資源。我們的資源以遠遠不足夠支持人類生存到我們對時間的牧師所能及的地方。而所以我們應該利用我們的先進的科技來創造更加優質與環保的能源。
  • 速讀|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主席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要全面落實亞太經合組織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路線圖,促進新技術傳播和運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消除數字鴻溝。中方倡議,各方分享數位技術抗疫和恢復經濟的經驗,倡導優化數字營商環境,釋放數字經濟潛力,為亞太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
  • 如果不出意外,人類在地球能生存多久?星際文明或是未來的目標
    作者:文/虞子期在太陽系,地球的存在可以說為人類提供了基礎,然而對於地球來說,可能並不是永恆的,如果地球未來發生了巨變,那麼人類的生存也將受到影響,所以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在對地球的未來感到擔憂。同時希望人類能夠發展出某種技術,能夠實現「星際文明」,並且發展出「第二地球」或「第二棲息地」,這樣就算是地球未來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了,那麼也有一個新的去處,這是建立在我們太陽系不發生任何意外的情況之下,人類可以做到避免文明變化的情況
  • 地球的壽命還有多長,人類還可以在地球上生存多久?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雖然說在茫茫的宇宙當中地球不算是特殊的存在,但是在人類的眼中看來在眾多的星系當中,似乎只有地球能夠孕育生命,並產生高級文明
  • 七萬年的歲月,地球一共存在過多少人類?數字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地球是一顆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有著數百萬種各種生命,除了這些生命之外,還有智慧生命人類。而人類的誕生更是讓地球從普通的生命星球升級為文明星球。在生物世界裡,衡量一個種族的強大與否,數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因素。群體龐大的生物,即使不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它們也能夠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
  • 從《飢餓站臺》看地球未來:合理分配才是人類最好的「生存法則」
    那就是關於地球未來和資源爭奪的矛盾存在。我們可以把整個監獄看成是人類的生存體系。管理層烹飪的食物象徵著地球現有的資源,以及一些緩慢增加的可再生資源,每一層分別看成一個時代,升降臺則是一個運轉時間軸,隨著時間的推移,帶著有限的資源去供每一個時代的人生存下去。
  • 智能文明的最終結局或許都是虛擬生存,數字永生
    再假設在那些誕生了生命的行星中,有1%的行星上的生命的智能發展到了類似地球的程度。這意味著,可觀測宇宙中存在1百萬億個智能文明。比如外星人潛伏地球五千年、太陽系就是外星人監禁人類的監獄、人類世界是虛擬的等等。
  • 龍牌汽車與數字貨幣——未來人類與科技發展的方向
    加密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正在塑造未來。我們再次置身於歷史洪流之中,是參與其中,還是袖手旁觀,這一切都由你來決定。 不同的人,對於加密數字貨幣的理解是不同的。
  • 人類生命生存與發展的可持久戰略
    當今社會,無論在中國或者在國際社會,有一個名詞叫做人類生命共同體,意義非常深遠切合當今社會實踐,但是我覺得這句話還不夠,要把人類生命共同體和人類生命生存與發展的可持久戰略規劃結合在一起,從當今世界情況的變化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種種問題聯繫起來。
  • 數字人類的信息化生存
    未來,網約車和傳統計程車的融合,將是一些城市計程車行業發展的方向。在以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因信息傳送通道閉塞,由居委會、民警、社區醫生組成的「三人組」一旦接收到報警信息後,必須親自上門核查,此舉不僅消耗人力物力,還在無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
  • 全球首部《數字地球手冊》在線出版
    來源:經濟日報在今天開幕的首屆中國數字地球大會上,全球首部《數字地球手冊》宣布正式在線出版。這部由來自18個國家100多名作者歷經3年撰寫的著作,是數字地球概念20年前問世以來,全球數字地球領域的第一本系統性專業巨著,也是數字地球科學家群體為推動國際數字地球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 未來人類會發展成什麼樣?會一直呆在地球嗎?
    眾所周知,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離開了地球,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我們寸步難行,但是未來我們人類的科技會發展成什麼樣呢,有沒有機會離開地球到更加遼闊的宇宙去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宇宙不像地球一樣的舒適,到處都危機四伏,那裡沒有我們舒適的空氣,沒有水,沒有食物,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帶上。宇宙中沒有會結宇宙飛船上面的零件,飛船壞了沒有零件跟換,就只有死路一條!而且宇宙中到處都是對人體有害的輻射,時不時還有小行星撞上你,這些問題都被我們的地球完美的解決了,不得不說,地球真的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