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於1989年設立,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新一年的特獎又要開評了,網友說:清華特獎答辯就像神仙打架,簡直是太優秀啦!
本次一共有15名候選人入圍,其中,尤為吸引的人的是人文學院張博涵,他的介紹詞寫道:「他從日出到深夜不斷地學習和閱讀,每周英文文獻閱讀量超過3000頁,一年完成3000詞左右的論文32篇,在交換期間取得了全A的成績」,看到這段介紹著實是讓人「羨慕」以及是「驚駭」太優秀啦。
但是,網友表示很疑問,如何做到每周閱讀超3000頁英文文獻?
難道是學過前段時間各大高校都在推廣的量子波動速讀法,還是一個可以不睡覺的超人?
網友說:不管是否學過速讀法,還是一個可以不睡覺的超人,反正就是覺得很厲害。但是還是好奇是怎麼做到的?
能上清華就讓人羨慕了,現在還獲得特等獎學金簡直就是不讓我們這些「學渣」快樂活下去的理由。作為特獎的候選人,當然是資質高,天賦好,據了解,他很小的時候就會有這方面的天賦,初次到達英國學校學習時就能超過曾接受多年文科博士學術訓練的速讀來閱讀英語文獻。每周一共7天,張同學平均每天需要花費14小時以上在英語學術文獻的閱讀上。這裡就能看出成功果然不是隨隨便便的,要有天賦,要有堅持。
那麼,張同學是如何做到他聲稱的每周閱讀超過3000頁英文文獻的呢?
應該是以下的幾個可能性:
一、天賦異稟的人就是一臺沒有情感的學術機器人……
二、張同學曾經學過量子波動速讀
三、張同學在統計英文文獻頁數的時候只是把各種只讀過文獻的目錄和摘要的書和論文頁數統計下來。
不管是否學過量子波動速讀,或者是一個可以不睡覺的超人,還是僅僅讀摘要與結論,我還覺得很優秀!
張同學的「每周3000頁」所能讓我們反思的東西,不是候選人的誇大其詞誇大數據,甚至還以為其不足以優秀。只想說即便沒有這個驚悚的數字,張同學在校的表現已經足夠優秀了,甚至是堪稱完美。
總之:不管大家是「如何看待 2019 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評選」?今年各位候選人都有哪些亮眼的表現?這些都是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來獲得的,網友調侃到:收起羨慕的小口水,還是回去好好看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