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有著多種多樣的古代遺蹟,每個藏館裡的文物數量十分得多,等級也很高,山西的古寺廟、古陵墓、古建築等都十分得多,單單古代帝王的陵墓就有著72座。陝西的各地博物館也都陳列著許多青銅器、漢代的石雕、宋代的瓷器等多個稀世珍寶,展現著昔日王朝的風採。
在陝西也有著眾多大小不一的寺廟。寶雞市的扶風縣法門鎮,因為裡面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聞名於眾。法門寺建立與東漢,距今有著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周魏時期被稱作「阿育王寺廟」,到隋文帝是乞丐成為「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期才被稱為「法門寺」。
在唐代,先後共有八位皇帝供奉佛指舍利,每隔三十年就把珍藏在塔的地宮中的佛骨引入長安城內瞻仰。在唐喜宗最後一次送還佛骨的時候,按照佛教的儀軌將佛指舍利和其他共記上千件稀世珍寶一起封閉到了法門寺佛塔的地宮裡,用唐瀰漫荼羅結壇供奉了起來。
法門寺的地宮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磨難,在明代修繕的時候,工匠目睹了藏在地宮中放置佛指舍利的寶盒,十分的驚訝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出於對佛祖的尊敬他們將寶盒重新安置,並在旁邊修建了新的塔。後來日本侵華,為了保護國寶,大家立下誓言,絕不說出地宮的秘密。
後來,在近現代,法門寺再次進行了重修,這次的重修解開了這個埋葬了一千多年的絕世秘密,1987年在重修工作開展的時候,工人們無意間發現了這塊白玉石板,掀開出現了一個地洞,通往地宮的大門就此打開。
工作人員清理寶藏時,不僅發現了許多的金銀珠寶,更是發現了真身舍利,經過鑑定這些都是真實的,和志文碑的記載十分吻合,經歷萬種波折,這個法門寺,跟隨者舍利的出土,也成為了佛教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