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 2018-05-25
防曬有這麼多門道兒,難怪我塗了那麼多防曬依然越來越黑...
文/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通訊員 丁樂平 洪璇 鄭昊
5月25日是全國護膚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護膚,合理清潔、保溼、防曬」。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舉行大型義診公益活動,多個知名專家團隊現場為200多位市民進行了一對一的免費問診諮詢,同時開展了數十例VISIA皮膚檢測,並針對患者膚質提供了相應的護膚方案。
圖/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美容科副主任黃莉寧表示,要學會科學護膚,首先從清潔開始,不建議用皂性過強的清潔劑,洗面奶一天一次即可;保溼霜則以功效性、皮膚屏障功能為主的保溼霜,儘量選擇成分溫和的產品;防曬則不能一味追求防曬指數,不同環境下防曬指數要有所區分。
一年365天室內室外都要防曬
來自廣西的劉女士通過免費VISIA皮膚檢測後發現,她的皮膚對紫外線過敏。醫生現場給她開出了診療方案,並建議她常年四季堅持護膚防曬。
VISIA皮膚檢測 圖/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黃莉寧指出,皮膚疾病種類繁多,且成因複雜。廣東地區夏天天氣炎熱,防曬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最近皮膚科就診患者中較多出現色斑、色沉、斑點等問題,多數因為防曬不到位造成。
黃莉寧指出,目前很多人對防曬存在誤區,認為陰天、下雨天、室內活動時都不需要防曬,「防曬是基礎護理手段,要貫穿365天,室內室外活動都需要防曬。」黃莉寧說。
不同環境下選擇不同防曬產品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合理地防曬呢?
她表示,防曬和防曬霜是兩碼事,防曬主要包括規避性防曬、遮擋性防曬和化妝品防曬,而「防曬霜」僅是化妝品防曬中的一種產品。
規避性防曬是指避免在紫外線過強的情況下出行,一天當中,中午時分紫外線最強,一年中,晚春和夏季則是紫外線最強的季節。
黃莉寧建議,室外活動要注意規避紫外線強的時段和地點。
遮擋性防曬主要是採取物品遮擋日光,可以選擇顏色越深或者有防曬塗層的太陽傘;另外,夏天「爆款」薄紗防曬衣基本是安慰效果,建議選購UPF值大於25,紫外線透過率小於5%標識的織物產品。
圖/視覺中國
另外,帽簷長度最好在7.5cm以上才有好的防曬效果,墨鏡要選擇鏡片足夠大,以深色為主。
防曬霜是最常見的防曬化妝品,專家指出,防曬產品塗抹要有足夠的厚度,一般要塗2mg/cm2,平時我們日常生活中塗抹量只有1/4-1/2,所以防曬效果會大大降低。
黃莉寧指出,要根據不同環境下的活動時間長短選擇適當的防曬化妝品。
比如,陰天或者樹蔭下的室外活動,可選擇SPF15~25/PA+~++的產品;
如果是直接在陽光下活動,則要選擇SPF25~30/PA++~+++的產品;如果是高強度紫外線地區,比如雪山、海灘、高原等環境,或者春末、夏季陽光下活動,使用SPF50+/PA++++的產品。
「一般在出門前15-20分鐘塗抹防曬霜,每隔2-3小時重複塗抹一次。」黃莉寧表示,一般防曬產品用清水或洗面奶即可洗淨,但防汗防水性防曬產品則需要藉助卸妝產品徹底清潔,清潔後必須塗抹保溼產品。
另外,嬰幼兒的防曬主要以衣物遮蓋為主,也可以挑選SPF10/PA+以內的物理性(二氧化鈦、氧化鋅)防曬產品,以霜劑或粉質產品唯一。
由於懷孕期間激素水平發生改變,發生黃褐斑或其他色素性疾病風險升高,孕媽媽們也特別需要防曬,可選用正規渠道購買的防曬產品,儘量選擇配方簡單的。
有的光敏性食物服用後會對陽光更加敏感,比如一些野菜、茴香、莧菜、芹菜等,另外,柑橘類水果如檸檬都含有「香豆素類」,無花果、芒果、菠蘿、木管等都會增加皮膚吸收陽光。
圖/視覺中國
黃莉寧指出,如果長時間陽光下活動或者自身對光線特別敏感的人群,需要注意避免食用或解除這類物質。
儘量減少微商網購「來路不明」護膚品
另外,黃莉寧特別指出,青少年痤瘡發病率較高,長丘疹、粉刺、膿皰的患者較多;與此同時,由於護理不到位,皮膚敏感的患者也比較多,以本次義診為例,前來就診的患者中半數以上科學護膚意識不強,且缺乏對皮膚的健康管理,不了解自己膚質特點,也無法辨別出劣質護膚品的危害。
「臨床上許多皮膚過敏患者都是濫用護膚品、不合理使用護膚品而導致。」黃莉寧提醒廣大市民,要從正規渠道購買護膚品,應儘量減少微商、網絡等渠道購買來路不明的護膚品。
來源|羊城派
題圖|視覺中國
責編|胡曉倩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