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陰陽之道到底是什麼?「物質」與「能量」的互變!

2021-01-13 小鵬說國學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學《易經》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陰陽有時候代表固定的東西,有時候又代表不固定的。剛與柔、動與靜都是抽象的名詞,也可以說是實體的名詞。實體也好,抽象也好,都是人為的假定。

人們把搖擺的叫做動態;安定的、死板的叫做靜態。假如我們老祖宗最初把那搖擺的叫做靜態,把死板的叫做動態,那我們現在的觀念裡,對「動」、「靜」的看法便完全兩樣了。所以,「動靜」、「陰陽」都是人為假定的東西。

不過,既然老祖宗們這樣假定了,天地間的形象既然也有動有靜,再把兩種形象用卦來表示:靜態拿坤卦來代表,是屬於陰的;動態的東西拿乾卦作代表,是屬於陽的。

這個要注意啊!你們打坐修道的更要注意!動起來是屬於陽的,靜下來是屬於陰的。陽的符號代表動態的是乾卦,陰的符號代表靜態的是坤卦。

「動靜有常」,這個宇宙間的地球、太陽、月亮、星星,隨時都在轉動。以中國文化中《易經》的法則來看,這個宇宙是動態的宇宙,不是靜態的宇宙,很多人講中國文化都講錯了,像過去胡適之先生就大錯而特錯,認為中國文化是靜態的。

後來朋友們告訴我,我說反正他幾十年來都是這樣,沒有什麼好駁的。他們一定要我提出些意見,我說中國文化哪裡是講靜態的,從《易經》開始就曉得宇宙生命永遠在動,是個恆動的。宇宙生命如果不動,如果有分秒的靜止,便乾坤息矣,這個太陽系統便整個都要毀滅了。

所以說這個道理你們要知道。你們打坐入定了,你們以為自己在入定,其實入定是個大動。動得太厲害時,反而覺得是一種靜態,大家不懂這個原理,就搞不清楚真正所謂的動與靜了。

動靜是講什麼呢?是講物理世界的現象。物理世界——這個太陽、月亮、地球的轉動,「動靜有常」,有一個固定的法則,是有常規的,不能改變的;自然的法則是規律的。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教授什麼是「易經」氣陰陽五行
    陰氣我們每天都在講四象,都是易經裡面的東西,兩儀如果陰跟陽分離,那就陰歸陰,陽歸陽,那沒有什麼作用啊。所以兩翼它要化合太極以生兩儀,叫做一分為二,兩儀它化合就是二合為一,這兩個要同時都進行,它就會變成金、木、水、火、土五行河圖中的圖像之所以被稱為天垂象,是因為它所成出來的圖像就是大自然中的現象。我們認真觀察自然,就能夠理解什麼是數,什麼是氣。
  • 易以道陰陽——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陰陽消長萬物遷。前面幾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易經萬物生成模型中的無極和太極,今天我們來繼續介紹太極所生的兩儀,即陰陽。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陰陽。提起陰陽,立刻出現在我們腦子裡的,可能是一個頭頂瓜皮帽、戴著黑墨鏡、扛著卦幡、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的形象,或者是穿著八卦道袍、手拿金錢寶劍、口中念念有詞的捉鬼除妖的遊方道士和風水先生。
  • 能量與《易經》與今天
    我一直有在我的文字中講我這近兩年身體越來越通透了,就對能量有一些體悟,那麼我就很興奮能夠結合我對能量的體悟,靈性知識和易經的古老智慧,詮釋一下當下正發生在地球上的一些變化。上古伏羲氏通過觀察晝夜、四季的交替規律,又長期總結了一陰一陽的變換和轉化規律,加上老天的啟示創化了《易》,聖人孔子也在詮釋易經的《易傳》中講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 《易》以道陰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時至今日有何意義?
    《易》以道陰陽——《莊子·雜篇·天下》在《莊子》雜篇中,將《易經》總結為「陰陽」,可見陰陽在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懂陰陽,幾乎無法理解傳統文化。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陰陽的概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把陰陽稱為《易經》的核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陰陽,是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總結陰陽,是我國傳統文化對於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和總結。在《詩經》中已有「既景乃崗,相其陰陽」的說法,可見陰陽觀念流傳之久;而《易傳》中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和《道德經》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則可以看出陰陽觀念流傳之廣。無論在儒學還是道家,陰陽都是重要的基礎概念,今天的學術中則把陰陽稱為我國古代哲學中的矛盾論。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使事物保持動態平衡,人體內環境中臟腑氣血津液在相互鬥爭與制約中保持動態平衡時則身體健康,中醫稱為陰平陽秘~人體內中臟腑氣血津液在相互鬥爭與制約中失去動態平衡時身體就會出現亞健康和疾病~陰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不但互根而且又不斷資生促進和助長,比如氣為陽,血為陰,血依靠氣運化的水合精而生成~由於陰陽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所以陰陽失衡後會造成兩個後果
  • 「陰陽」概念的具體來源是什麼,能從哪些角度去深入理解?
    諸子百家都是同宗同源,只不過分支和脈流不同而已,從上古開始,陰陽就同《易經》《道德經》《陰符經》《六韜三略》《河圖洛書》息息相關,環環相扣。陰陽不是物,而是氣、理、法、術、道,器。古人夜觀天象,總結節氣變化,用陰陽作為符號單位演化萬物,陰陽和合,剛柔並濟,繼而有造化之力,巧奪天工,化腐朽為神奇。
  • 不懂陰陽之道,夫妻關係好不了
    很多家庭不是男人強就是女人強,有的男人什麼都懂,但是自己女人懂得很少,有的家庭女人很厲害什麼都懂女強人,但是老公懂得很少。男強女弱是陽盛陰衰,女強男弱是陰盛陽衰,所以之前都不平衡自然夫妻關係就不平衡了。
  •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略談易經中的陰陽二分法
    在易經的萬物生成模型中,孔夫子就揮舞著陰陽寶刀將太極一刀刀地切割成宇宙萬物,直至重新切割到虛無的境界,實現了老子所謂的「有生於無又歸於無」。這把陰陽寶刀就是陰陽二分法。如對待工作中取得的某個成績,其中既有可取之處,也同樣有不足之處,因此不可驕傲自滿、沾沾自喜。即便對待工作中的失誤,也要善於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而不能一味地自責。易經思想中所強調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等觀點就是陰陽二分法的具體體現,要求管理者能夠居安思危、見存知亡、見治不忘亂,永遠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什麼是陰陽陰陽學說的重要作用: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裡就闡述了自然大道生發萬物的過程:萬物負陰而抱陽而生,負陽而抱陰而化。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面,陰陽不斷的運動和相互作用,陰陽的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產生、發展、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相互作用的結果。陰陽學說是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陰陽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陰陽學說與二建制數自然界一切事物最基本的狀態就是開和關的狀態。
  • 陰陽——宇宙的第一推動力
    對於這第一推動力問題,易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陰陽消長、陰陽互變。前面的文章我們介紹了陰陽的基本概念,本文我們來重點了解陰陽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陰陽消長、陰陽互變如何推動了萬物的變化和運動。在易經理論中,陰陽並不是孤立的兩個概念,也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彼此間存在著相對、依存、消長、轉化的關係。
  • 傳統《易經》與量子科學,跨越千年的似曾相識,難道只是巧合嗎?
    《易經》從古至今一直備受質疑,認為是封建迷信的巫書,但也有學者認為,它和量子力學有著相似的地方。那麼《易經》究竟只是佔卜算命之術還是超科學之書,與量子力學又有著什麼樣的關聯,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粒子無限可分為易經的太極陰陽中國近代有一位偉人曾預言:以哲學的觀點來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一切的物質都可以一分為二,對立統一。
  • 《易經》中獲取宇宙能量的方法,天人合一是什麼樣的存在?
    易經中有這麼一段話: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用簡潔的六個字概括了天,地,人之間的關係,那就是:天之道在陰陽,地之道在柔剛,人之道在仁義,如果把天,地,人結合起來解讀,就是「天人合一」最好的詮釋。首先需明白天是什麼樣的存在?人眼中的天不僅僅是蔚藍的天空,還有那陽光般的能量。
  • 易經中最智慧的3句話,你若能參透1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易經中最普通3句話,蘊含著大智慧,能參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其內涵博大精深,易經的思想貫穿於中國古代所有文化之中,無所不包,無所遺漏。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樞紐。被視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 什麼是易經?解釋的人很多,但這個解釋才算靠譜——零基礎學易2
    學一門學問之前,總要弄明白學的這個是什麼?當別人問及的時候,才能說出個條條道道。尤其是學易經,這個更不好說清楚,因為很多人已經先入為主的把易經和佔卜劃為等號了,然後再和封建迷信連在一起。其實易經最初的作用就是用於佔卜,以開民智。
  • 《易經的奧秘》曾仕強,陰陽一體兩面,如影隨形
    陰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我們最古老的智慧精華《易經的奧秘》,內容主要來自《百家講壇》,作者國學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的曾仕強。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易經》精華,其中的太極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陰陽。
  • 易經:夫妻相剋有哪些徵兆?陰陽相近,這是比,陰陽相感,這是應
    《易經》說::陰在陽下,託著陽,這叫承。陰在陽上,壓著陽,這叫乘。陰陽相似,這是比較,陰陽互感,這是回應。乘法不好,陰壓陽,叫以惡侵義,對什麼都不好。夫妻相處,一定有以下幾個徵兆。在《易經》中,夫妻關係最好的應該是霍峰家的佔卜。《家人卦曰》:「家庭,女人在裡面,男人在外面。男女皆義,天地皆義。家人嚴,父母也嚴。父親,兒子,兄弟,兄弟,丈夫和妻子,家道是對的,正確的家和世界是固定的。」在家庭中,夫妻和睦是最重要的。夫妻和諧的關鍵在於雙方是否站在同一條線上。
  • 易經入門解讀 之 淺談先天八卦中 陰陽卦爻數的結構分布
    八個經卦分成陽卦與陰卦兩類:陽卦包括 乾()、震()、坎 ()、艮() 四卦;陰卦包括 坤()、巽()、離()、兌()四卦;在此針對陰陽卦的詳細解釋也不做多說,簡單知道 陽卦有什麼,陰卦有什麼 再結合前幾次講的內容整合,就有更好的理解,下面進入今天的主題:  卦爻數的結構分布
  • 道德經:夫妻之道,就是陰陽之道,各行其道,就是順天之道
    夫妻相處之道《孔子家語》——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夫妻相處之道,沒有不敬妻子的,沒有不愛護兒女的,更沒有歧視婦女的,不是一方壓制另一方,更不是倚強凌弱。《易經》中講的陰陽調和,剛柔並濟,也是儒家所謂的中庸之道。
  • 「道」與物理學上「四大基本力」關係
    「道」者。道家_「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_「平常心是道」。《易經》_「一陰一陽之謂道」。故道是一、太極、本源,是宇宙及宇宙的規律規則,是人的心境與思想;道是終極的、無形的、無限永恆的,是造物者;陰陽合而生萬物,道生陰陽、造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