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類社會建立在各種現代產品之上,許多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是金屬,例如手機、汽車、家具、餐具等等。然而地球上的金屬資源是有限的,開採一點意味著地球的存儲量就少一點。如果人類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不出一百年地球上的金屬資源就可能會被消耗完,人類應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呢?
根據報導,NASA近期提出了一項探測小行星的新計劃,他們打算對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一顆小行星進行探測。在其他國家還為如何開發更多礦產資源以及如何提高開採效率時,NASA已經將目光投放到太空中的其他星球。這次被選為探索對象的是一顆名為 16 Psyche的小行星,據了解它完完全全是一顆「金屬星球」。
這顆小行星有何特別之處?
根據NASA公布的數據顯示,16 Psyche距離地球大約3.7億公裡,它的半徑大約是112.15公裡。這樣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內比比皆是,畢竟火星與木星之間的行星帶裡面就存在上萬顆小行星。但16 Psyche比較特別,因為科學家們利用哈勃望遠鏡對它進行紫外光譜分析,發現它的組成成分中大部分都是金屬元素。
大多數小行星都是由冰層和土層構成,但是16 Psyche更像是一顆行星的內核,它有七成以上的物質都是金屬元素,目前已經被確定的元素就有鐵和鎳。那麼16 Psyche有多少價值呢?科學家結合它的體積和地球上鐵、鎳的價格,對它的礦產資源進行估價,它至少值1000億億美元。要知道去年全球經濟總量只是這個數字的十萬分之一。
在探測16Psyche方面,NASA已經搶先行動了
如果NASA對16 Psyche的探測情況符合事實,那麼其他國家航天機構沒理由眼睜睜看著NASA「先下手為強」。然而現實情況是,似乎只有NASA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對該小行星進行探索。據了解,NASA已經確定了相關的探測計劃,並將整個探測任務分為六個階段。第四個階段之前都是項目的設計和研發,從第四個階段開始探測器將進行組裝和測試。
第五個階段則是探測器發射升空的主要時期,它將用大約4年的時間從地球飛到16 Psyche附近。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著陸探測,這是整個計劃最關鍵的一個步驟,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有行星科學家認為,人類目前的開採技術還達不到水平,因此NASA這次的計劃也只是「試探性」的行動,如果要真正對它進行開採,還有很多技術需要提升和發展。
人類未來真的能開採小行星嗎?
人類如果要開採小行星,需要克服許多困難。首先,小行星上幾乎沒有重力,因此工程師在設計探測器和開採機器的時候需要根據小行星的真實環境情況進行設計,否則非但無法讓小行星開採礦產,甚至使它陷入故障的麻煩。其次,如何將開採到的資源運回地球?用飛船一次次運輸顯然不現實,這會導致成本比礦產的價值還要高。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有兩種開採小行星礦產的方式,第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在小行星上開採,這會引起運輸、供能等方面的問題。第二種方法就是將小行星引到地球軌道上,讓小行星同樣圍繞地球運動,然後再慢慢對它進行開採。這兩種方法聽起來都行得通,但是實施起來難度巨大,畢竟人類現在的太空水平也僅限於探索,而不是開採地外礦產資源。
但筆者相信,如果人類保持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並且能夠預防一些負面事件的發生,例如人工智慧威脅人類、世界大戰等等,那麼大多數太空探測和礦產開採問題最終都能得到解決,只是時間的問題。對於人類開採地外空間的礦產資源,你有什麼看法呢?
資料來源
環球網 10月30日 《NASA發現了一顆滿是礦藏的天體:估算價值是地球經濟的十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