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基金
作者:基金君
12月31日,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場期待已久的MOM正式獲批。據金融界基金獲悉,首批MOM分別來自招商基金、華夏基金、鵬華基金、建信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等五家公司。
業內人士對金融界基金分析,本次公募MOM產品的獲批,對於彌補金融市場產品線、豐富投資品種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更趨專業化和精細化的當下,MOM一方面有助於引導機構投資者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實現投資風險前瞻性的嚴格控制;另一方面,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產品和基金經理數量與日俱增,MOM能更加便捷地幫助個人投資者藉助中國優秀的投資管理人提升投資效率和質量。
MOM是什麼?
管理人中管理人(Manager of Managers,簡稱MOM)產品,是境外一類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其做法是管理人將部分或全部資產委託給不同的資產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或者提供投資建議),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的特徵,既能體現母管理人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又可以發揮不同子管理人的特定資產管理能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正因為MOM的這些特點,多家機構早已提前布局,積極迎接MOM的到來。2019年12月6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20天後,5家基金公司迅速上報了7隻MOM產品。其中,平安基金和華夏基金最為積極,分別上報了2隻。此外,創金合信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分別上報了1隻。
如今,公募MOM獲批,還是5家公司,與去年稍有不同的是,首批公司名單中沒有了平安基金,鵬華基金出現。
MOM是海外發展非常成熟、規模體量很大的一類產品。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更趨專業化和精細化的當下,引進MOM模式具有顯著的社會意義。談及國內發展公募MOM,一位券商基金評價人士分析會有三「益」三「難」 ,具體來看,發展公募MOM的益處在於以下三方面:
其一,MOM的投資管理和風險控制效率更高,可以穿透到底層資產,更有利於精細化的投後管理,這一點對投資者是友好的。
其二,MOM可以讓具備強大募資能力的大型基金公司和有一定投研特色的中小基金公司互相取長補短。大型基金公司總有部分資產投研上的短板,但是有比較深厚的募資能力,通過MOM募資之後,將部分資金交給在資產上有投研特色的中小投顧管理人,可以更快地根據需求進行資產配置,而無需重新定製策略和報會審批發行新產品。
其三,MOM是對FOF(基金中基金)的一種補充,針對不同類型資金方的多重考慮。FOF主要是基於基金經理進行評估,而MOM更加需要站在公司維度進行評判。此外,MOM解決了FOF的雙重收費問題。
而「三難」則是:
一是對於一些投研能力出眾的管理人,尤其是擅長選擇獨門股票和小眾股票的投顧來說,不一定有意願在MOM產品中充當投顧,將自己的選股思路展現給其它機構,或者願意當投顧,但不願意拿出自己最看好的投資標的,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種傷害。
二是儘管與FOF相比,MOM在投資管理上有一定的優勢,但由於投資者之前對FOF的投資體驗一般,不一定會理性地接受MOM。
三是公募在大類資產配置和策略配置上的經驗並不多,這不僅僅是招人的問題,也是基金公司管理模式、企業文化、投研氛圍、業績考核上的事,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那公募MOM適什麼什麼樣的投資人呢? 基金公司又要怎麼樣才能做好MOM產品呢?
有基金公司對金融界基金表示,做好MOM關鍵有這三點:
首先,有資產配置方面的專業人才和能力,要理解底層資產,對各類資產比較熟悉;
其次,是對管理人有深度理解,對被投資的底層產品和基金經理有可量化的考核和評價體系;
第三,是有完善的風控制度,能防範內部利益輸送事件的發生。
談及這類產品適合什麼樣的投資者,金融界基金對專家分析做了以下梳理,僅供參考:
1、適合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由於資管新規要求禁止產品多層嵌套,目前的FOF模式無法接續銀行理財產品,而MOM產品只佔用了一個產品層級,所以適合銀行理財資金的投資。
2、專注於長期投資的個人投資者。原因是MOM模式能提高產品的策略豐富度,如果策略之間相關性較低,長期來看,穿越牛熊獲取較高收益的可能性較高。
3、資金量較大的投資者。由於MOM產品投資的分散化及策略的多樣化,因此能承接較大體量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