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展】ApoE4基因是如何損傷大腦,進而引發阿爾茨海默症的?

2021-02-13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載脂蛋白E(ApoE)是腦脂的載體,也是阿爾茨海默症(AD)最重要的遺傳風險因素。ApoE不僅在脂類代謝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參與其他重要的生物功能,如免疫調節和神經通路調節(神經元修復和重塑)等。近日,《阿爾茨海默氏症與痴呆》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ApoE4基因損傷大腦的機制。

載脂蛋白E(ApoE)是人腦的一種傳遞服務。它為神經元提供重要的營養物質,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神經元周圍細胞膜的組成部分。此外,某些不飽和脂肪酸被轉化為所謂的內源性大麻素。這些內源性信號分子調節神經系統的許多功能,如記憶,但也控制免疫反應,從而保護大腦免受炎症。

ApoE通過一種叫做sortilin的膜受體到達神經元。在一個稱為內吞作用的過程中,sortilin與ApoE結合併通過細胞膜內陷將其運輸到神經元內部。ApoE和sortilin的相互作用對我們的大腦健康有重大影響: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到達灰色細胞,它們就會開始消耗,變得容易引起炎症反應。

但並非所有的ApoE都是一樣的。人類有三種基因變異:ApoE2、ApoE3和ApoE4。它們在運輸脂質的功能上沒有什麼不同。與sortilin結合的能力在所有變異中也是相同的。然而,攜帶E4變異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是E3變異的人的12倍。大約15%的人攜帶ApoE4。

多年來一直在赫爾姆霍茲協會(MDC)馬克斯·德爾布魯克分子醫學中心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柏林查理特醫科大學和奧胡斯大學的教授託馬斯·威爾諾(Thomas Willnow)表示:「為什麼ApoE4顯著增加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

威爾諾實驗室的一項研究為ApoE4對大腦造成如此危險的原因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阿爾茨海默氏症與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雜誌上。研究發現,在E3變異體中,內吞作用平穩:Sortilin與脂質載脂蛋白ApoE3結合。在神經元內沉積它的貨物後,sortilin返回到細胞表面與新的ApoE結合。這個過程每小時重複許多次,從而為神經元提供足夠數量的必需脂肪酸。

然而,當涉及ApoE4時,它就會停止。如果sortilin與ApoE4結合併將其運輸到神經元內部,受體就會在細胞內聚集。它不能返回到細胞表面,內吞作用過程慢慢停止。最終,被吸收的脂肪酸越來越少,灰質細胞無法保護自己,從而發炎。因此,隨著衰老過程的開始,它們很容易受到細胞死亡的影響,並最終死亡。因此,患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急劇增加。

威爾諾解釋說,他們使用了一個定製的老鼠模型來模擬人類的脂質代謝,他的團隊通過培育能產生人類ApoE變體ApoE3或ApoE4的轉基因老鼠來實現這一點。然後,他們使用質譜分析法(一種分析原子和分子的技術)研究了老鼠大腦的脂質組成。他們發現ApoE3的老鼠大腦中的脂質成分是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內源性大麻素含量足夠。

相比之下,E4小鼠的腦細胞沒有得到足夠的脂質。在顯微鏡下,研究人員看到ApoE4小鼠的膜囊被卡在神經元內,這些膜囊通常將sortilin從細胞內部帶回細胞表面,這表明載脂蛋白e4導致受體聚集。

威爾諾表示,這一發現可能為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新策略提供了基礎。患有E4變異的人可以用一種藥劑來治療,這種藥劑可以防止ApoE4導致受體sortilin結塊。這種藥劑已經在神經元培養中進行了測試。

目前,威爾諾在MDC的實驗室與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合作,致力於開發這樣一種治療方法。威爾諾表示:「如果我們成功開發出這樣一種藥物,篩選ApoE4可能是有意義的。然後我們就可以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有遺傳風險的人的灰色細胞受到炎性損傷。但在那之前,我寧願不知道我有什麼ApoE變體。」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apoe4-endangers-brain.html

【2】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12.903187v1

相關焦點

  • 大腦果糖代謝可能引發阿爾茨海默症
    我們的大腦中也會產生,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糖,大腦似乎特別渴望產生自己的果糖。不幸的是,大腦中過量的果糖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的科學家說。 「從本質上講,我們認為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現代疾病,它是由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引起的,果糖會破壞大腦代謝和神經功能。」研究人員說。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科技日報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
  • 阿爾茨海默症研究突破
    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目前,痴呆症的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到2030年將增加一倍。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神經元中發現了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新機制。
  • 日本研究人員宣布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良方」
    研究團隊稱,實驗表明,同時使用三種接受測試的藥物後,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累計減少了30%以上——大腦中過量生成β-澱粉樣蛋白據稱是引發阿爾茨海默症的一個關鍵因素。該「組合顯示出明顯、強大的」效用,且「有望用於」開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藥物。
  •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2020-11-26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JAMA:發現澱粉樣蛋白沉積與APOE以及一種新基因RBFOX1之間的聯繫
    在早期階段,AD的特徵是大腦中澱粉樣蛋白β(Aβ)和tau蛋白的聚集和記憶力減退。早在阿爾茨海默症發作前15-20年,有毒的β-澱粉樣蛋白分子就已在患者大腦中積累。當患者意識受到損害時,其腦內的神經元已經大量死亡,進而導致腦萎縮。這種情況下,再用藥物來清除澱粉樣沉澱或神經纖維的纏結,很難挽救已經死亡的神經元。
  • ApoE4顯著惡化tau蛋白介導的神經損傷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證實ApoE4的存在加劇另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tau的毒性纏結物導致的大腦損傷。在ApoE4缺乏時,tau蛋白纏結物對腦細胞的傷害很小。這些發現提示著靶向ApoE可能有助阻止或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存在的大腦損傷,針對這種損傷,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療法。
  • 蔡立慧:探究 DNA損傷背後的機理成因,是人類克服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
    世界難題「阿爾茨海默症」 會阻止細胞工廠的部分正常運轉,隨著損傷的擴散,細胞將失去「工作能力」,最終走向凋亡,而這將導致大腦出現不可逆轉的惡性損傷。 當下,關於阿爾茨海默氏症治療方案的研發一直處於生物醫學研究的最前沿,阿爾茨海默症的病理成因究竟是什麼?未來又該從哪些方向去根治這一疾病?
  • Experimental Neurology:如何緩解中風帶來的大腦損傷?-肺臟是關鍵!
    來自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目前正視圖利用肺臟調節機體的免疫反應,進而緩解中風後的二次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圖片摘自www.pixabay.com)"我們越來越清楚肺臟是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位,因此能夠作為治療中風二次損傷的潛在靶點",來自URMC的神經學家Marc Halterman博士說道:"我們目前正在嘗試一系列抑制免疫反應的藥物
  •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這一成果有助於科學家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目前,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症依然束手無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致病原因「缺位」,導致難以展開預防和「追蹤」。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分子神經科學和藥物創新研究孔雀」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症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中國的患病人群首次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了與疾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的新風險基因位點,揭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失調與阿爾茨海默症病變的關係
  • 「新發現」闢謠!南加州大學研究:魚類中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南加州大學的一項小型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魚類中的ω-3脂肪酸(DHA)對大腦的影響較小,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多年來,一個科學難題一直困擾著致力於對抗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阿爾茨海默症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腦部神經退行性大腦疾病,會破壞腦細胞,導致記憶、認知、思考和行為能力出現異常,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直至機體喪失功能。它是痴呆症最常見的類型。
  • 世界對胖子太不友好:體重對大腦功能有著驚人的影響
    在排除高血壓、糖尿病、吸菸和APOE基因E4變異攜帶者的狀態等幹擾因素後,他們得出結論,對於成年後期的女性來說,腹部脂肪超標會導致15年內患痴呆症的風險比腰圍正常的女性高出39%。對於5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來說,將體重指數和腰圍綜合考慮,患痴呆症的風險為28%。
  • 阿爾茨海默症新靶點——MCL-1
    100多年來,AD藥物研發屢屢受挫,目前FDA批准上市的幾款藥物(如AChE抑制劑多奈哌齊、加蘭他敏和卡巴拉汀,NMDA 受體拮抗劑美金剛)只能起到改善症狀、延緩疾病進展的作用,並不能治癒AD。近些年,針對Aβ、Tau等靶點的新藥開發也沒能取得真正的突破進展。線粒體功能障礙是AD的一個基本病理特徵,因為在散發性和家族性AD病例以及AD動物模型中,均已經被發現有受損的神經元線粒體積累。
  • STM重磅:確認tau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驅動因素!
    北京時間1月2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記憶與衰老中心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病理性tau蛋白纏結的腦成像可以可靠地預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未來一年或更早出現腦萎縮的位置。相比之下,幾十年來一直是該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焦點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的位置,被發現作用不大。
  • 「半個腦袋」照樣上大學 大腦損傷可引發天才
    華夏經緯網7月22日訊:據中新網報導,最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剛研究員用多年來掌握的20多個「半腦人」病例證明,人類大腦至少有一半的潛力沒有開發,即使大腦損傷,只要治療及時,損傷的大腦功能也可代償,甚至引發天才區域啟動。  據尹研究員介紹,其中一位「半腦人」不但考入了大學,而且順利畢業,現在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 不睡覺、睡不好覺後果:大腦要首損傷
    阿爾茨海默症與一種蛋白質的有毒形式——β-澱粉樣蛋白——的累積有關,這種蛋白質通常在大腦中的黏性團塊或斑塊中聚集。不過,澱粉樣蛋白斑塊只影響大腦的一部分,對其他部分卻沒有影響,其中原因還不得而知。最令人震驚的是阿爾茨海默症早期階段和後來最嚴重的時候,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積累的模式。這些蛋白質會聚集在額葉中部,而額葉正是非快速動眼睡眠產生所必需的。
  • Nature:閃光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內積累形成斑塊是形成阿爾茨海默症的一大標誌性特徵,目前正在開發的藥物中有不少就是以減少腦內β-澱粉樣蛋白水平為目標的。這個藥物開發領域屢次遭到重創,但是科學家並沒有放棄β-澱粉樣蛋白斑塊對阿爾茨海默症的貢獻。也有科學家嘗試採取比較奇特的方式減少腦內β-澱粉樣蛋白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