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存在強大的反日、仇日、厭日情緒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核心提示:

2013年9月,鳳凰網對話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會長童增先生,共同探討「中國人的日本觀」。

童增是一位商人,也是社會活動家。他目前擔任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會長,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童增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發起民間對日索賠,後面又開始介入保釣等涉日活動,持續堅持多年。

童增說,在中國民間存在強大的反日、仇日、厭日的情緒。不管年輕年老,只要談到日本,都非常反感。這種情緒不是一代人,是很多代人,一百多年來,沿襲下來的,是客觀存在的。

以下為對話節錄,文中標題為編輯所加。

(對話主持:李楊)

把對日國家索賠和民間索賠分開來

鳳凰網:媒體給您過一個「大陸保釣教父」這樣的稱謂,說您在90年代曾經孤身一人在全國人大代表駐地給他們散發對日索賠的資料。

童增:80年代我是大學老師,講法學概論。其中有一章是國際法,講到中國和日本的時候就提到要戰爭賠償。我感覺到戰爭賠償不應該放棄。或者說,日本現在應該主動對我們進行賠償。

1990年,我從報紙上看到東歐各國重提戰爭賠償要求,這啟發了我。我們能不能向日本提出賠償要求呢?從這一年開始,我就搞研究,寫了一個論文,提出一個觀點,把國家索賠和民間索賠分開來:戰爭賠償國家放棄就放棄了,民間的賠償我們保留(索賠的權利)。

當時,我就想發表那篇論文引起轟動效應,就可以了,只是一個學者的要求。沒想到找了很多家媒體,報紙、雜誌都不發,覺得這個敏感。到了1991年,我就把它列印成一個萬言書,到京西賓館、北京飯店,北京市所有人大代表駐地去,發給他們。

沒想到給他們以後,這些代表非常認同,1991年就提出很多議案。1992年,又有38個人大代表提出兩個議案,這樣就把它炒起來了。先是境外媒體,香港媒體、日本媒體報導,然後國內媒體跟進。很多戰爭受害人給我寫信,或者從各個地方跑到北京來找我。那個時候我才感覺到,日本當年侵華戰爭對中國造成的災難是非常深重的。沒有多長時間,我就接到一萬多封信。

我逐漸有一種責任感,要把這個事情做下去,我也沒想到會一直做到現在。受害者給我寫信,我就動員他們給日本駐華大使館寫信,大使館也有人專門找到我,說他們接到了很多信。我也代表慰安婦還有勞工,把他們的受害信件遞交給大使館。

1994年以後,日本的律師就找到我,希望代理中國受害者在日本起訴日本政府和日本企業的案件。這當時在國內不能立案,收費也比較高,因此我開始在日本打官司,以後就一直打打打,打到現在還在打,當然基本上都是敗訴的。

1992年找到我的受害者,比方60歲,現在也是80多歲了。當時有70到90歲的受害者,天津的,現在肯定已經去世了,80歲、70歲找我的,也去世了。受害者一年一年減少,慰安婦走的也比較多。他們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看到日本謝罪、賠償。

民間的愛國之氣可鼓勵而不能挫傷

鳳凰網:您後來除了做索賠也開始做保釣。

童增:索賠這些人主要都是受害者,年紀比較大。我因為做索賠,跟很多團體有接觸,30歲以下也來找我們,這些年輕人裡面參與保釣的比較多。1996年,主要是港臺那邊在宣傳保釣運動,大陸這邊是禁區,都不是很了解這個事情。而我因為搞對日索賠以後,跟日本接觸比較多,跟香港媒體接觸也比較多,所以對保釣相對了解多一些。

1992年我們就宣布成立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跟許多受害者建立了聯繫。因此1996年保釣的時候(編者註:1996年9月1日童增、李定國等257位民間人士聯名發表公開信,抗議日本侵佔中國釣魚島領土),我給那些受害者一講,寫信給當時的軍委,要求什麼呢?要求對港臺的保釣船隻進行保駕護航。受害者馬上簽名。都是老人,我一說他們就覺得這東西應該籤字,他們有些人不知道釣魚島是怎麼回事。有的老人說,釣魚島在哪兒呢?是不是在釣魚臺?的確那個時候對釣魚島問題都很陌生,不是很了解。有200多人籤字,我馬上就找媒體報出去了,國內也就知道了有這麼一個大陸人在發起保釣。

二十多年走過來,我體會最深的有兩點。第一點是什麼呢?我看到一萬多封信件,都是受害者的信件,我感覺,日本當年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的確是罄竹難書。我是一封一封看到流淚的。第二點,我覺得做這個事情是得民心的。以前有一個日本記者採訪我,他說你經濟上也不寬裕,政府也不是很支持你,為什麼很多老百姓要跟著你做這個?我說這是得民心的事情,正義的事情,你沒有錢也能做起來。這一點我覺得政府應該是看見了的。因為民間的愛國之氣可鼓勵而不能挫傷,老百姓跟政府那種愛國的融合度,我覺得比較欠缺。

反日遊行都是老百姓自己發動的

鳳凰網:索賠20多年,保釣10多年,這麼多年做下來,難處在哪裡?

童增:這二十年來,不僅是我,還有很多成千上萬的人都是在奉獻。能走到現在,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索賠跟保釣是愛國行為。很多政府部門,他們從感情上是支持的。他們很多人,爺爺也是被日本人打死的。因此,他們表面上執行任務,但實際上內心是欽佩我們的,這種事情非常多。

從上層溝通來講,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包括新聞媒體等,與上層進行溝通。另外,我的家庭也有點紅色的背景,因此我找起人來,人家覺得很近,方便一些。我是78級的,以前的一些同學都在一些位置上,比較好溝通。即便沒有決策權,他們也有說話的權利,知道我不是壞人。再加上,我們平時做事情也有幾個準則,因此才可能做到現在。

鳳凰網:什麼準則?

童增:比如說第一個,我們不發動遊行示威。實際上國內每次遊行示威都是自發的。但是很多人都猜,有的說是政府發動的,有的說是我們發動的。2005年,的確我們也開了會,也動員醞釀了,但最後從網上發起的中關村反日遊行,並不是我們發動的。2005年4月8日,很多人都去遊行了。最後,有關方面賴在我們身上,把保釣聯合會、公司裡的電腦全部抄走去查。後來一查全是白領小孩發動的,不是我們。

有時候,境外覺得好像遊行都是政府組織的,這不可能。政府誰敢組織,哪個部長敢組織?誰組織誰下臺。出事怎麼辦?都是老百姓自發的。在中國存在強大的反日、仇日、厭日的情緒。不管年輕年老,只要談到日本,都非常反感。這種情緒不是一代人,是很多代人,一百年來,沿襲下來的,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我們說發動一次反美、反英的遊行,發動不起來,沒有這種情緒,沒有這種基礎。

通過引導,中國人是有序的

鳳凰網:我們在反日的時候,到底在反什麼?

童增:要求賠償道歉,另外要求奪回釣魚島,主要是這兩個目的。

鳳凰網:一個是歷史問題,一個是領土問題。

童增:對。日本一百多年前對中國的欺詐、壓迫、侵略,造成整個中華民族有一種仇恨情緒在裡面,大家才可能走上街頭,表達情緒。香港以前也有類似的現象,現在逐漸平復了,理性了。而中國大陸,封閉了多少年?而且歷來走上街頭的次數很少,各個層次的人都有,這種狀況下出現打砸搶的現象,可以理解。

一個方面我覺得管理社會治安的部門有責任。北京就沒有出現打砸搶。去年北京遊行人數最多,每天都有到大使館去的,北京日企最多,日本人很多。但是北京公安處理就成熟多了,沒有出現打砸搶。雖然有一些瑕疵,後來媒體譴責,我們也譴責,網上都譴責,而且抓了一些人。後來在9月18日,有180多個城市遊行示威,北京人數是最多的。這一天沒有出現一起打砸搶的案件,為什麼?說明通過引導,中國人是有序的,不會出現盲目的打砸搶。如果在一個人砸日本車的時候,旁邊起碼有幾個人在譴責他們,不要這樣不要這樣,或者邊上站兩個警察,他敢不敢?他不敢,他是一時興起,這種人畢竟是屬於少數。所以說不能夠看見打砸搶,就覺得反日遊行怎麼怎麼樣。

保釣人士沒有一個出來打砸搶的。後來打砸搶被抓起來一些人,還希望我們去為他們說句話,我們都拒絕了。因為這屬於刑事犯罪。如果是為了保釣被如何了,那我們肯定會站出來,呼籲保護他們。

不仇恨日本人,但憤怒於日本政府的做法

鳳凰網:您個人對日本的態度是什麼,您喜歡日本嗎?

童增:從內心來講很多方面我是很欽佩日本人的,他們的那種精神,包括團隊精神、敬業精神。

鳳凰網:所以您對日本的印象還是比較多元的?

童增:還是可以這樣說,因為從整個人類來講,日本還是做了一些貢獻。但是日本政府比較貪婪。

鳳凰網:您個人對日本有沒有一種仇恨的情緒?

童增:對日本人沒有仇恨,因為日本人我接觸很多。但是對日本政府的做法,特別是它對中國不道歉、不賠償的做法,我非常憤怒。

鳳凰網:所以還是事出有因的。

童增:索賠也好,保釣也好,反日遊行也好,我覺得都是非常必要的,為什麼呢?中日友好應該是必然的,沒有理由不友好。但是有幾個障礙橫在中日友好面前,把這幾個障礙清除了,中日友好才是真正有民意基礎的。我們現在做的索賠、保釣、反日遊行,實際上是在促進兩國政府正視這些問題,把這個障礙清除掉。索賠問題,如果日本像德國一樣,賠償、道歉、謝罪,這個問題就沒有了。釣魚島問題如果說能夠尊重歷史、尊重他國的權利,這個問題也沒有了。

不能把愛國跟反日對等

鳳凰網:很多日本人認為,中國人容易被煽動。

童增:反日、仇日、厭日的情緒很大,這是因為有民意基礎。

鳳凰網:這些跟教育有關嗎?

童增:不是教育問題。1990年到1992年哪有(反日)教育?日本參拜靖國神社在先,後面我們的教育都是被迫的。曾有一個人大代表,搞社會科學的,他在1991年見到我後,就提案對日索賠。而他在1991年以前,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殺。首先是日本在否定歷史,是日本先出現問題,日本說我沒有侵略你,我們才把他們侵略的歷史搬出來。你比如說我把你的父親一刀劈死了,我說沒劈死了,你反不反抗?我把你的女兒強姦了,我說沒強姦,我說強姦是正確的,你反不反抗?

鳳凰網:跟我們自己對歷史的態度有關係嗎?

童增:忍讓,我們是忍讓,克制,怕影響中日關係。中日友好掩蓋了民意,後來我分析以後才發現,這些民意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把蓋子揭開了,現在才感覺到,民間反日的、仇日的情緒很大。這是客觀存在的,不是誰教育的結果。

中國政府從70年代開始,是願意跟日本友好下去的。日本如果說不做這些事情的話,可能我們一代又一代沒準就忘了那些不友好的事情。日本政府就覺得你們中國對歷史沒什麼反應,覺得他們當年侵略中國是正確的。

1990年之後,是中日之間最友好的時候。但看看民間,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怎麼壓都壓不住,現在只是把蓋子揭開了,反日、仇日、厭日的情緒就都出來了。

鳳凰網:某些情緒可能有點畸形,比如電視上出現很多抗日神劇。

童增:那個是滑稽劇。比如一個手榴彈把飛機炸了,這個是滑稽劇,娛樂片。我覺得正常,你也不可能反對人家去拍娛樂片,這跟反日情緒是兩個概念,好玩,醜化日本。日本對中國也是這樣,漫畫也是醜化中國的,很正常。這激起不了老百姓的仇恨,我覺得這個是娛樂而已,真正激起老百姓情緒的還是歷史,幾代人的言傳身教。

鳳凰網:很多人認為反日就是愛國,不反日就是不愛國。

童增:不,我不這麼認為的。有的人雖然沒有反日,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因為看動漫覺得日本的還挺好看的,並不意味著他不愛國。他可能其他方面也在做愛國的事情,不能把愛國跟反日對等,反日只是愛國的一個部分,愛國的概念是很廣的。

  (編輯:鳳凰網/譚不)

 

相關焦點

  •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倡議:將2020年12月31日確立為反剽竊日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官網發文倡議:雖然我國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立法和執法在不斷完善,但抄襲、剽竊等現象仍然屢見不鮮,甚至存在法院已出具明確判決的情況下卻在多年後方才執行道歉的情況。我們在此發出建議設立「反剽竊日」的倡議,將2020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確立為反剽竊日。
  • 日美學者擬在南極捕捉反粒子證實反物質天體存在
    日美學者擬在南極捕捉反粒子證實反物質天體存在
  • 反監視者和達克賽德誰更強大?反監大王比我們想像中更加憋屈!
    但是根據現在的設定來看,很多BOSS級別的人物並沒有那麼的強大,畢竟在起源牆之後,還有一個更加可怕的宇宙。反監視者最初的名字叫做「莫比烏斯」,他誕生於反物質宇宙中,被粉絲們親切的稱呼為"反監大王!而反生命方程式讓他的能量被進一步強化,他毀滅的東西越多,他就能夠獲得越強大的力量。但是這種力量反而讓反監陷入了痛苦之中,所以他通過達克賽德戰爭讓自己死去,這樣不僅脫離了反生命方程式的束縛,他也可以在第六維度中重生。
  • 中國永磁體再次「出徵」大宇宙 尋找反物質
    5月16日,高精度粒子探測器--"阿爾法磁譜儀2"搭乘美國「奮進號」太空梭駛入寰宇。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裡,「阿爾法磁譜儀2」將在國際空間站運行,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新華社發   16日,幾經推遲之後,高精度粒子探測器——「阿爾法磁譜儀2(AMS?02)」搭乘美國「奮進號」太空梭的「絕唱之旅」,駛入寰宇。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裡,它將在國際空間站運行,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探索宇宙的起源及其構成。
  • 為什麼物質在反物質上持續存在?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新的結果顯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行為的不同,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宇宙中存在如此多的物質。8月7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宣布的結果表明: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可能存在差異。科學家們的T2K合作研究了中微子和反物質的性質,反中微子。中微子是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也是最不了解的。
  • 「虛無縹緲」的反物質是什麼?它們是以什麼形態存在於宇宙中的?
    所謂反物質,與自然界存在的物質相反,是由帶負電的原子核和帶正電的電子組成的。反物質還有一個重要特性,就是一旦它與物質相遇就會釋放出極其巨大的能量,並且雙雙消失在爆發之中。這種現象被稱為「湮滅」。話又要說回來,既然宇宙中可能存在反物質甚至反物質世界,那麼粒子與反粒子相遇發生湮滅,能化為光能量和光子輻射,可這種光子輻射人們至今尚未發現,這又是什麼原因?對此疑問,有些科學家猜想,在整個宇宙中,物質和反物質確實應以同等數量存在,只是反物質集中在遙遠的星系中,與由物質組成的星系相距無比遙遠。
  • 發現反粒子,是否揭開宇宙存在反星系?世間存在反物質?
    既然世間萬物都是由基本粒子構成,那麼我們的世界以及宇宙萬物歸根到底都是基本粒子毫無差別,我們本是一樣,只是呈現出的形態不一但隨著對基本粒子深入研究,1932年,美國科學家安德森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粒子,帶正電的電子――電子的反物質,這是人們認識反物質的第一步。
  • 還有比達克賽德、毀滅日更厲害的反派存在嗎?
    強大的新神,天啟星的統治者,身高8'9"(大概2米67)的巨人,omegaeffect的使用者,妄圖奪取反生命方程式控制整個DCU的邪神,英雄鼻祖超人最強大的敵人,他是整個DC多元宇宙中最強大的暴君,徵服了多個宇宙,唯獨在主世界面對主世界的正義聯盟時受挫,這個美漫中極為重量級的超級暴君於1970年11月被著名畫家兼作家的jackkirby在Superman'sPalJimmyOlsen
  • 科學家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在宇宙的另一邊,存在反宇宙嗎?
    科學家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在宇宙的另一邊,存在反宇宙嗎?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反物質這個詞,在某些科幻電影裡面,我們看到了他毀天滅地的能力,在很多的物理學猜測過程中它是宇宙當中產生的一個最基本的存在。
  • 反重力真的存在嗎?
    確認反物質是否像物質一樣遵循引力定律是確認數十年來關於反物質理論正確性的關鍵一步。反物質就像一切構成恆星,行星和所有宇宙中能被觀察到物體的物質一樣,但它有一些相反的量子特徵(比如說,常規物質的電子帶負電,反物質的電子卻是帶正電的,叫做反電子)。
  • 外電:中國或以可發射電磁脈衝的衛星做反衛星武器
    外電:中國或以可發射電磁脈衝的衛星做反衛星武器   近年來,中國已針對太空較低軌道上的飛行器開展了數次反衛星試驗。考慮到外界有所加深的擔憂情緒,華盛頓一直監視著有可能旨在幹擾美國衛星運行的中方活動。  格雷戈裡·庫拉茨基是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的一位受人尊重的科研人員。他於本月早些時候在該組織的網站上發布報告稱,中國「很可能」會在今後幾周內進行新的反衛星試驗。
  • 反物質究竟存在嗎?
    今天聊一聊「反物質」,強調一下可不是「暗物質」,別搞混了,好了還是先一句話說結論,反物質)存在,但是現在能獲得的都是人為製造的,我們知道原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統它的電子組成,它有原子核和圍繞它的電子組成,它的電子組成,原子核呢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正常情況下電子帶負電。
  • 反地球,如果存在的話,是否存在反人類,另一個一模一樣的你?
    現代科學理論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有反物質。特別是科學家製造出反氫原子之後,人們更加堅定了這樣一個觀點:既然所有的物質都有反物質,那麼,有地球,就應該有個反地球。有太陽系,就應該有個反太陽系!荒謬嗎?一點也不荒謬。不可思議嗎?科學就是這樣發展的。其實,反地球的問題,早就有人提出過。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大家好,我是情緒大管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情緒三要素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達爾文在其著作《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中寫道:「很多動物和小孩,在情緒環境下的表情與成年人是相似的。」生物在情緒的表達上是相似的,那麼,生物在產生情緒的過程中是否也具有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情緒的產生主要與三個要素有關——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刺激因素。
  • 奇怪的中微子行為可以解釋長期存在的反物質之謎
    關於我們的宇宙剩下的一個大問題是,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我們可能離破解宇宙中最大、最根本的謎團之一又近了一大步。科學家們認為,當宇宙在近140億年前誕生時,它含有等量的物質和其奇異的對應物-反物質。反物質粒子與它們的「正常」表親具有相同的質量,但電荷相反。
  • 函數存在反函數的條件是什麼?
    提起反函數,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函數與其反函數關於直線y=x對稱。但是僅僅知道這一點是不夠的,尤其對於備戰考研的同學來說,很容易忽視、輕看反函數。1.存在反函數的條件是不是任何一個函數都存在反函數呢?不是。
  • 宇宙中存在著高級能源,只有高等文明才能掌握,比核能強大無數倍
    沒有強大的能量,火箭就無法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飛出地球。沒有強大的能量,我們無法探索廣闊的宇宙。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能源不斷開發新用法,相比以前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偉大的成績。但我們現在使用的能源仍然是地球上的傳統能源,石油,天然氣,以及我們尚未掌握的核能。而在宇宙中最強大的能源是核能強度的無數倍。只有更高的文明才能掌握它!
  • ...普通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一種強大的排斥力或許可以用來解釋暗...
    北京時間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義大利都靈天文臺天體物理學家最新提出的一項理論認為,普通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一種強大的排斥力或許可以用來解釋暗能量這一神秘力量。不過,這一爭議性理論也引起了諸多質疑。  1998年,科學家發現宇宙不僅僅正在膨脹,而且這種膨脹正在不斷加速。
  • 存在神秘的反物質宇宙嗎?
    反物質是什麼?科學家稱反物質是正物質的鏡像。那麼宇宙是否就如同一個二維物體的表面一樣有正就有反呢?是否會產生一個反物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