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邢藝
程功
張弛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京東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中國品牌發展報告》,在中國品牌消費主力中,16-25歲青年群體佔比突出,中國品牌正越來越受到年輕用戶的青睞,可持續成長空間廣闊。青年群體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對於品牌向上,他們有什麼新建議?
不「抄作業」 品牌發展要獨立自主
張麗娜 公關行業人力資源
我認為,自主品牌想要實現品牌向上,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至關重要。
就拿通信設備行業來說,10年前,摩託羅拉、諾基亞、三星在手機市場可謂三足鼎立,國內沒有相應的品牌可以與之競爭。但如今,隨著華為、小米等品牌的出現,這一現象得以逆轉。
取得成功的背後,是中國在5G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以及對年輕消費者需求的快速響應。
儘管自主品牌成立時間較短,世界認知度不及一些國外品牌,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自主品牌完全佔據國內市場後,會向國外市場進發,讓「中國創造」走向世界。
科技戰「疫」展現中國品牌新高度
邢藝 教育行業品牌運營
這次的疫情,讓世界又一次認識到了什麼是「中國速度」。「中國速度」實現的背後,不僅僅是我們團結一致戰「疫」的態度,更是各行各業多年發展底蘊的一次集中呈現。
就拿近些年興起的無人機行業來說,最開始,我對無人機的認知主要是用於軍事或者航拍這些單一的用途。但我最近發現,中國的無人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並應用到商業演出、航空測繪等多個領域。同時,憑藉用途多樣、性價比高、技術先進等優勢,自主品牌的無人機在國際市場也聲名鵲起。
而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些體積小、重量輕、靈活度高的無人機成功代替一線人員衝鋒在前。例如,因能夠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無須考慮地面管制情況等優勢,運輸物資的無人機在疫情期間廣泛使用,展現了科技戰「疫」的溫度。
在我看來,無人機只是中國品牌在此次戰「疫」中的一個縮影。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創新技術各顯神通,科技力量全面助力,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能夠成為中國的新名片。
自主品牌謀振興 不妨離消費者再近一點
程功 文印行業工程師
在我看來,在國內市場,與消費者距離更近,更能尋得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是自主品牌的一大優勢。
以我從事的印表機行業為例,在此次疫情中,在線辦公的人數激增,而更移動、智能的列印服務體驗則更受青睞。
面對新需求,不少自主品牌快速反應,推出了可實現微信列印、IOT列印、百度網盤列印等多種功能的印表機,迎合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給品牌打上了更加智能化的標籤。
對於自主品牌汽車來說,我認為這樣的趨勢同樣存在。例如,一些合資品牌在汽車智能網聯功能上反應較慢,而自主品牌卻實現了快速布局。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8月的智博會上,第一條由車機端微信所發出的語音信息在長安車型上實現,可以說,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程度上,已經完全超越了合資品牌。
所以,自主品牌謀求振興,不妨離消費者近一點,再近一點。發揮本土優勢,快速反應,實現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營銷,才能在變局中實現突圍。
國貨要自強 踏踏實實最重要
張弛 自由職業
過去幾年,汽車行業流傳著一句買車順口溜,「十萬看國產,二十萬看合資」。幾年過去,這樣的情形正在發生變化。雖然國產汽車的價格天花板仍待打破,但是自主品牌向上的大趨勢清晰可見。
我對自主品牌汽車抱著樂觀的態度。首先,自主品牌的性價比較高。比如,豪華品牌才有的360度影像也配置在一些中國自主品牌旗艦車型上。其次,中國品牌汽車的做工也越來越紮實,小毛病越來越少。
多個行業證明,遠離「抄襲」和「山寨」,踏踏實實做產品,在核心技術上追趕國際一流水平,就能改變國貨在人們心中的刻板印象。手機、家電行業如此,汽車行業也不應該例外。
(文中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