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濟南第二團」練兵場
東方網·演兵場1月7日報導:近日,東部戰區陸軍官方微信號「人民前線」發文《新年練兵,火炎焱燚!》,集中報導了各部隊聞令而動,熱火朝天地開展新年訓練的景象。演兵場注意到,在第73集團軍「濟南第二團」的練兵場上,一溜05式兩棲步戰車、兩棲突擊車戴著大紅花,整齊列陣開訓動員會場。
如今,「濟南第二團」榮譽戰旗隸屬駐守福建漳州的第73集團軍某重型合成旅。在微信公眾號「衝鋒號」的相關報導中,該旅該旅開訓動員暨授裝儀式現場還出現了05式兩棲地盤的122毫米榴彈炮和紅旗-17等新銳裝備,綜合這些圖片來看,這支駐守福建漳州的兩棲合成旅迎來一輪裝備換代,升級成了解放軍最新銳的履帶裝備。
戰功彪炳的「濟南第二團」
資料圖:2019年閱兵戰旗方陣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濟南第二團」的戰旗就曾和99面榮譽旗幟整齊列隊,首次組成了威風凜凜的戰旗方陣。毫不誇張地說,每一面旗幟都是一部紅色戰爭史詩,展示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戰功最彪炳的100支部隊。
資料圖:鏖戰濟南立大功
就以「濟南第二團」為例,該部隊組建後歷經大小戰鬥百餘次,殲敵一萬八千餘,首戰沙河、轉戰膠東、強攻濟南、激戰淮海、橫渡長江、解放上海、挺進福建、解放漳廈,從華北地區一路縱橫到華南地區,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部隊前身系膠東軍區特務團,1945年9月16日組建於山東萊陽城小寺廟,1947年2月,編為膠東軍區第6師第16團,4月上旬改番號為膠東軍區第5師第13團,8月下旬改番號為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第37師第109團。而「濟南第二團」的榮譽稱號則是在解放濟南的戰役中獲得。
資料圖:突破商埠
當時,13縱109團苦戰8天8夜,先後攻克商埠、外城、內城三道城牆,為解放敵10萬大軍把守的濟南城立下特殊功勳,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濟南第二團」榮譽稱號,而在戰鬥中承擔主攻濟南內城重任的華野9縱73團則被授予「濟南第一團」榮譽稱號。
老式水陸坦克升級「水上飛」05式車族
資料圖:該旅之前裝備的63A型水陸坦克
在此次批量換裝05式車族之前,該旅的兩棲裝甲力量主要由老式的63A型水陸坦克構成。63式水陸坦克的研製工作始於上世紀60年代,改進型63A型水陸坦克雖然換裝了發動機、105毫米坦克炮和火控系統,但其防護力和機動性能早已經落後於時代。
圖片說明:「濟南第二團」列裝05式兩棲裝甲車族
反觀05式兩棲裝甲車族,作為解放軍目前最先進的兩棲戰車平臺,這款被譽為「水上飛」的新型裝備性能全面、速度驚人。該車還具有很好車族化潛力,發展出步戰車、突擊車、搶修車、指揮車、救護車、工程車等多個子型號,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總體作戰性能最先進、型號和裝備數量最多的現役履帶式兩棲戰車。
05式兩棲突擊車
例如此次「濟南第二團」列裝的05式兩棲突擊車和05式兩棲步戰車,就是整個車族的「核心裝備」:前者是目前全球獨一無二的兩棲全能火力支援車,裝備坦克同款的105毫米線膛炮,可在支援陸戰隊士兵搶灘登陸時,有效壓制敵灘頭岸防火力,並遂行反坦克、反工事等攻堅任務;後者主要用於戰場輸送,在戰車後部還設有載員艙,兵力裝載能力較強。此外,05式兩棲步戰車可利用30毫米機炮、反坦克飛彈等武器,為伴隨步兵提供可靠的支援火力。
資料圖:05式兩棲裝甲車族速度徒步天下
當然,05式兩棲裝甲車族的最大特點就是其超高航速,從數據上來比較,世界各國兩棲裝甲車水中航速一般10千米/小時左右,極少超過15千米/小時,而05式兩棲裝甲車族的時速高達25千米/小時。這大大縮短了戰車在搶灘登陸過程中暴露在敵方火力中的時間,進一步提高了05式兩棲裝甲車族的戰場生存率。
05式兩棲步戰車族一直在升級拓展,不斷拓展出新車型。比如這次「濟南第二團」中,就出現了一款基於05式兩棲步戰車族的122毫米榴彈炮,豐富了車族的。再比如去年關於第74集團軍某兩棲重裝合成部隊的報導中,也首次披露了一款05車族的新型兩棲偵察戰車,可以從海上發射無人機,偵察回傳前方縱深重要目標信息。
野戰防空神器「紅旗-17」
圖片說明:05式車族榴彈炮(左)和紅旗-17
同樣是在這張出現了05式車族榴彈炮的照片中,出現了我軍野戰防空的利器——紅旗-17。相比於該部隊之前裝備的紅旗-7B,紅旗-17 完全實現了跨越式的升級。紅旗-17是我國在裝備俄制「道爾」-M1防空飛彈系統的同時引進所有技術資料,並將其進行國產化的一款防空飛彈,於2012年投入部隊使用。
與俄制「道爾」防空系統一脈相承,紅旗-17防空飛彈系統也是高度集成化,將飛彈垂髮裝置、雷達和光電探測裝置均安裝在一輛履帶式裝甲底盤上,和以往由飛彈車、雷達車等多種車輛集成的防空系統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外,國產紅旗-17換用了全新的搜索雷達,並全面升級了車載電子系統,從而讓整個系統的性能得到再次躍升。
資料圖:紅旗-17防空飛彈
同時,紅旗-17擁有一套模塊化的打擊單元組,採用2套4聯裝發射箱,總計8枚地空飛彈。這2個集儲藏、運輸、發射功能於一體的獨立發射箱,大大提升了裝備的持續作戰能力,一旦首輪彈藥消耗完畢只需直接將發射箱重新吊裝就能夠發射。
資料圖:紅旗-17發射 《軍事報導》截圖
紅旗-17系統具有機動能力強、反應速度快、垂直發射無射界死角等眾多戰術優點。紅旗-17可隨部隊快速機動轉移,承擔裝甲部隊的伴隨防空作戰任務,真正實現隨打隨走,應對飛機、巡航飛彈以及精確制導炸彈等中低空威脅,為地面武裝力量撐起一把「防護傘」,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款裝備幾乎成了解放軍重型合成部隊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