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餘寧寧 記 者 傅 苓
原本打算用來研究前列腺癌的薑黃素衍生物,意外地治好了小老鼠的肌肉萎縮症。一個歪打正著,醫學界一直回天無力的肌肉萎縮症治療閃出一線希望。
研究者是浙醫二院泌尿外科楊之明博士。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醫學》上。這是浙江醫生第一次作為第一作者出現在該雜誌上。
創刊於1869年的《自然》系列雜誌,是全球科學界最有名望的期刊。
許多極具影響力的重大科研成果和科學發現,如克隆多莉羊等都是通過它公之於眾。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1966年美國醫生甘迺迪發現的疾病。患者一開始覺得小腿沒力氣,然後逐漸發展到四肢無力,最後只能坐輪椅,頭不能轉,說話困難。這是一種基因突變疾病,全世界四萬人裡有一個患者,大部分是男性。
雖然確診並不困難,但醫生們一直沒有找到治療的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病情惡化。後來又有發現,這種病跟男性荷爾蒙有關,所以日本有學者想出了閹割的辦法。但對患者來說,太不人道。
2003年楊之明博士到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做論文研究,美方導師是國際知名雄激素受體研究專家張傳祥教授。最初任務是從生薑和咖喱中提取天然薑黃素,經過一定的化學加工做成薑黃素衍生物,專家們認為它可以用來治療前列腺癌。結果發現,其中一種衍生物能夠降解雄激素受體。楊之明博士和整個研究團隊靈光一現: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就是因為雄激素受體基因突變引起的,如果能把它降解,問題也就解決了。
實驗從老鼠身上開始,做了兩年。被注射了導致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的老鼠很快出現了症狀:體形瘦弱;把它們放在木桿上,因為爪子沒力氣抓,很快掉下來;在前後爪上分別塗上紅藍墨水,觀察它們的步態,每一步都有拖痕,說明它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
注射了薑黃素衍生物後,症狀都有好轉,老鼠們步履輕快起來,也能穩穩地站在木桿上。如果在發病8到10個星期之前幹預,它們甚至可能恢復得跟原來一模一樣。
楊之明博士和浙醫二院原本都很低調。不過前兩天,張傳祥教授給楊之明博士的中國導師、泌尿外科專家陳昭典教授打來越洋電話:「這篇論文的第二作者是位臺灣教授,因為上了《自然》雜誌紅啦,採訪不斷。你們杭州怎麼樣啊?」昨天,浙醫二院召集在杭20家新聞媒體,隆重宣布這個消息。
楊之明博士說,接下來,先要在動物身上驗證這一藥物的安全性,然後逐漸推向人體實驗,逐個過關後才能最後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