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設計使氧化銦透明塗層的導電性增加一倍

2021-01-09 科技報告與資訊

利物浦大學,倫敦大學學院(UCL),NSG集團和鑽石光源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的設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用於塗覆觸控螢幕及其他設備的關鍵材料的性能。

錫摻雜的氧化銦 (ITO)是用於觸控螢幕、太陽能電池和發光二極體的玻璃或透明塑料塗層中的主要材料。

ITO佔數十億美元透明導電氧化物市場的60%,佔全球銦使用量的60%。然而,近年來尋找可替代ITO的材料顯著增加,因為銦的供應量在減少並且其價格在不斷提供。目前,研究人員提出的新的設計使得不依賴於這種稀有元素的薄膜和塗層成為可能。

在Materials Horizons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結合實驗和理論方法解釋了如何用過渡金屬鉬代替錫,創造了一種非常優越的材料IMO,其導電性是ITO的兩倍,它可以提供比ITO 更好的性能,並且厚度只有銦的一半,使用量也只有一半。

來自利物浦大學物理系和史蒂芬森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的博士Jack Swallow說:「這是透明導體領域令人興奮的新發展,有可能延長世界銦供應的時間,因為現在銦的供應量越來越少了。「

倫敦大學學院的David Scanlon教授說:「我們的工作說明了化學和物理實驗方法與計算材料設計相結合的力量。」

研究人員現在打算利用他們的尋找新型替代摻雜劑的方法來改善其他透明導體。包括僅含有地球儲量豐富元素的氧化錫,因此對於大面積用途如太陽能電池和節能窗戶來說足夠便宜。

利物浦教授,該論文的共同作者Tim Veal說:「IMO幾年前就已製造出來,但它較ITO更優秀的原因一直沒有被揭示出來,我們的研究代表了一項突破,為工業界減少在顯示器和觸控螢幕中使用銦開闢了道路,並為可再生能源應用提供了更好、更便宜的透明導體的商業開發途徑。」

相關焦點

  • 新技術使塑料更加透明,同時增加了導電性
    為了改進大型觸控螢幕、LED光板和窗式紅外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使塑料導電的同時使其更加透明。他們提出了一個方法,通過創造一個三層防反射表面,幫助其他研究人員找到導電性和透明度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導電金屬層夾在兩種 "介電 "材料之間,讓光線輕鬆通過。介質可以減少它們之間的塑料層和金屬層的反射。
  • 新型玻璃狀聚合物薄膜材料 可實現透明電子元件導電
    摘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可導電玻璃狀透明聚合物薄膜材料,這種材料導電性優於普通聚合物,易於大規模製造,成本低於氧化銦錫薄膜導電材料。 材料學中透明性與導電能力難以兩全,傳統的玻璃作為透明性極佳的材料卻是絕緣體,而智慧型手機的觸控螢幕通常增加氧化銦錫薄膜塗層實現導電,聚合物製備雖然較低成本,但為了讓它們實現導電通常需要採用化學摻雜工序
  • 科學家讓塑料具有導電性且更透明 製造可融化冰的汽車擋風玻璃
    據外媒報導,為了改進大尺寸觸控螢幕、LED燈面板以及安裝在窗戶上的紅外太陽能電池,美國密西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在讓塑料具有導電性的同時,也讓其變得更加透明。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原標題: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陣營」。
  • 增強UV LED的透明導電性新方法
    當n型摻雜濃度上升時,由於電子在導帶中集聚,費米能級會慢慢被推到導帶之中(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冰塊(費米能級)被增加的水(電子)推到高位)。什麼是前軀體(precursor)?前軀體指的是用來合成、製備其他物質的經過特殊處理的配合材料。
  • 如何增強LED的透明導電性?
    如何增強LED的透明導電性?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8-08 18:16:23 ITO跟LED有什麼關係? ITO是一種透明的電極材料,具有高的導電率、高的可見光透過率、高的機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
  • 噴塗透明塗層:製造更便宜的智能窗戶
    導讀據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製造阻熱且導電的透明塗層的簡單方法,可以大幅消減節能的智能窗戶和隔熱玻璃的成本。背景如今,透明電極已廣泛應用於信息顯示、固體照明、太陽能電池、電子皮膚等一系列領域。
  • 研究人員開發出具有高導電性和粘塑性的液態金屬墨水
    近日,POSTECH-延世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具有高導電性和粘塑性的液態金屬墨水,研究成果已於2021年1月4日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 Materials》上。研究人員共同開發了電子設備傳統上使用金、銀或銅等硬金屬製成的電極和電路。然而,這類金屬基材在受到外部壓力和伸長後會開裂並失去導電性,因此不適合用於可變形的電子設備。
  • 新紀錄!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
    新紀錄!該團隊使用有機的或碳基的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矽材料,實現了8.1%的轉換效率和43.3%的透光率。雖然電池有輕微的綠色,但它們更像太陽鏡和汽車窗戶的灰色。帶有玻璃外牆的建築通常有一層塗層,可以反射和吸收光譜中可見光和紅外部分的部分光線,以降低亮度和建築內部的熱量。透明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利用這些能源來減少建築的電力需求,而不是將其浪費掉。Paul G. Goebel工程教授史蒂芬·福勒斯特(Stephen Forrest)的研究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報告說,一些現有窗戶的透明度與這種太陽能電池類似。
  • 新紀錄!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43.3%
    由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的能效新紀錄,從而向摩天大樓提供能源的做法又邁進了一步。該團隊使用有機的或碳基的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矽材料,實現了8.1%的轉換效率和43.3%的透光率。雖然電池有輕微的綠色,但它們更像太陽鏡和汽車窗戶的灰色。
  • Nature液態金屬印刷柔性電子在透明顯示器應用的前景
    Nature液態金屬印刷柔性電子在透明顯示器應用的前景透明導電氧化物(TCO)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帶結構而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這使得它們具有高導電性和透明性。當前,TCO廣泛應用於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LED)、觸摸感應屏中的透明電極、光電器件、太陽能電池、電致變色窗口等領域。其中,氧化銦錫是已在工業上使用了幾十年的主要TCO,但是它通常是使用基於真空的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來製備的,該技術依賴於真空技術和批處理,成本很高且產物薄膜易碎。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兼具優異的導電性、可見光透過性和柔韌性,已經成為傳統透明導電薄膜材料氧化銦錫(ITO)的有力競爭者,有望在柔性電子器件中逐漸替代ITO材料。然而,目前限制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實際應用的瓶頸問題不是其導電性差和可見光透過率低,而是方塊電阻的均勻性差和霧度大,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得到性能優異、穩定的塗布液。目前,國際上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提高薄膜的導電性和可見光透過率,而對薄膜方塊電阻的均勻性以及霧度過大的問題關注的並不多,特別是針對塗布液性能的研究報導非常少,嚴重製約了銀納米線在主流電子產品中的規模化應用。
  • 窗戶用透明太陽能電池板效率達到創紀錄的 8%
    具有玻璃外牆的建築物通常在其上具有塗層,其反射和吸收光譜的可見光和紅外部分中的一些光,以降低建築物內部的亮度和加熱。透明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用它來滿足建築的電力需求,而不是浪費掉這些能量。一些現有窗戶的透明度與《福裡斯特集團》雜誌上報導的太陽能電池的透明度相似。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2017-01-15 10:33 來源: 科技日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研究人員表示,合成層狀電子晶體導電性能甚至優於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電池電極、電子發射裝置以及化學催化劑等諸多領域。新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上。電子晶體屬於由正負離子組成的離子化合物,但其負電「離子」完全由電子取代,這些電子質量很小且不會呆在某個固定位置,而是到處游離,偶爾與其他電子交換位置,行為表現更像電子氣體。這種特性賦予電子晶體高度電子移動和快速導電等性能。
  • 上海光機所氧化銦錫薄膜光電特性調控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薄膜光學實驗室在調控氧化銦錫(ITO)薄膜光電特性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高效、可選擇性的準連續(QCW)雷射退火技術對ITO薄膜載流子進行調控,在基本不改變ITO薄膜導電特性的前提下,實現ITO薄膜近紅外波段透過率的顯著提升。
  • 透明導電膜在電容屏領域的現狀
    一、透明導電膜種類及用途透明導電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是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高透明率具有導電特性的一種薄膜,為晶粒尺寸數百納米的多晶層,主要用於光電器件如液晶顯示器的透明電極、觸控螢幕、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透明電極等,上述透光度和導電性是兩個相互牽制的指標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開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開發出一種製造大面積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新技術,該電極不僅具有可拉伸結構,還具有較高的導電性與透明性。透明電極對基於太陽能電池和觸控螢幕的顯示設備至關重要。當前,基於氧化銦錫(ITO)的透明電極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應用,但製造過程中用到的金屬氧化物薄層使其可拉伸性變得極差且非常脆弱不適用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因此,開發具有可拉伸性的透明電極對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極為重要。通常,銀納米線的直徑只有幾十納米,且體積小、可彎曲、導電性能優異。因此,銀納米線隨機組成的納米線網絡可以用來製造高透明度的柔性電極。
  • 新型銀基透明導電薄膜:有望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
    導讀近日,南丹麥大學的科研人員展示了一種大規模製造基於銀納米圖案的新型透明導電電極薄膜的新方法。如今,透明電極大多數都是由氧化銦錫(ITO)製成。相對於玻璃而言,氧化銦錫具有高達92%的透明度。雖然ITO薄膜高度透明,但是它必須經過仔細地處理從而實現可重現的特性。此外,ITO 又硬又脆,遭受彎曲時容易破裂,不太適合柔性電子產品。
  • 英國研究員尋找改善太陽能電池塗層中摻氟二氧化錫導電性的方法
    英國利物普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限制摻氟二氧化錫導電性的因素,這可能會積極推動太陽能電池玻璃塗層的發展。利物浦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已經確定了限制摻氟二氧化錫導電性的因素。研究人員發現,每兩個提供額外自由電子的氟原子中,就會有一個佔據了二氧化錫晶體結構中一個通常未被佔據的晶格位置。而每一個這種所謂的「間隙」氟原子都捕獲一個自由電子,從而變成負電荷。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近些年,隨著可穿戴設備和曲屏手機等柔性光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透明導電薄膜的機械柔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氧化銦錫(ITO)。ITO具備良好的可見光透過率和較低的電阻率,但其機械強度和柔韌性較差,不適用於柔性光電子器件。為解決該問題,科研人員探索了多種ITO-free的透明導電薄膜,包括金屬薄膜、金屬網格或納米線、二維材料、導電聚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