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圖片來源:臺媒)
被問到「促轉會」兩年的任務期限將屆,是否會繼續運作?蘇貞昌鄭重表示,會依規定延長一年,延長將不限次數。他還引述蔡英文的話:促轉工作沒完成,「促轉會」就有「存在的必要」。
臺灣《聯合報》發布評論指出,蘇貞昌說得義正詞嚴,但仔細咀嚼他所謂的「存在」,卻又不是那麼回事。促轉會在2018年5月掛牌,一度找不到辦公地點,有些小區擔心它成為示威抗議對象,拒絕與它為鄰。9月,「副主委」張天欽發表鬥爭言論,使該會被當成現代「東廠」,才成立數月的「促轉會」墜落成「逆轉正義」的黑暗使者,不再受到民眾信任。
不僅如此,在較具中立色彩卻遭架空的「主委」黃煌雄跟進辭職後,該會「正副主委」便雙雙出缺。此後,蔡當局似不再認真看待這個「獨立機關」,也不想把空缺填滿補齊;一年半來,就任由「委員」楊翠代理至今。這樣不生不滅的苟延殘喘著,就是蘇貞昌所謂的「存在」之價值嗎?
評論認為,正本清源,「促轉會」當然不是沒有存在的價值,但如果主政者只是把「促轉會」當成自己的工具,想要用它來刨政敵的根、揭對手的醜,那麼這個「東廠」就很難達到促進正義或化解仇恨的目的。
蘇貞昌的「存在論」,說來冠冕堂皇,卻是極虛弱的存在。等蔡當局把人事補齊後,人們才知道「促轉會」延長到底有沒有意義。(中國臺灣網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