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4月開春的時候準備把家裡的老房子蓋翻修一下,因為只有2個月的時間修葺,所以時間緊任務重,一定要提前把所有材料和設計都弄出來。昨天去了村裡的王工匠家裡,商討房子修繕的時候,他突然對我說,你這房子如果在原地基上蓋的話,屋頂一定要設計好,咱農村有句老話「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你們家正好是這個情況,所以一定要找一個好的辦法把屋頂處理一下。
經過王工匠後來的解釋筆者才明白,原來我們家房子以前之所以壞的快,原來都是有原因的。這「淚滴屋」筆者也是第一次聽說,原先的老房子因為年頭久,蓋的時候是90年,那時候的北方房子舉架都特別低,這個老房子的舉架是2.5米,算上屋頂的木樑高度也就是4米左右,而後來隔壁鄰居家的房子是16年新蓋的,因為家裡有能力,所以蓋了一個舉架高一點的房子,目測都要有5米高了,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果下雨,那麼雨水就會順著雨搭流入我們家的房子頂上,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麼,如果長時間的滴水,那麼屋頂就會出現「水滴石穿」的現象,房頂就會壞掉,如果不修繕,雨水就會進入屋內,筆者一直都沒有找到我家潮溼的原因,這回終於找到了。
這個滴淚屋在我們北方農村還是比較常見的,因為在南方的農村家和家都有一定的院牆距離,但在北方農村,幾乎一家挨著一家,原先蓋房子還能有個標準,房子一邊高,一邊齊,現在的房子大家都蓋的比較隨心所欲,只管蓋也不怎麼管後續,所以在鄰居蓋房子的時候,筆者也是沒有在意這個雨搭伸到了我們家的情況,但現在人家雨搭已經形成了,多少年的老鄰居也不能因為這個伸出的雨搭在跟人家吵紅臉,所以還是想辦法解決自己房屋的問題吧。
其實這個「滴淚屋」說三年一場哭真的是不無道理,大家都知道過去的房子基本都是青磚紅瓦,瓦片最怕的就是水不停的滴答,在經過日曬,這個瓦就會變的非常脆,時間長也會對房屋內的安全造成影響,所以老祖宗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就提醒後人,如果家家裡有這樣的淚滴屋,一定要年年修繕,否則破爛的瓦片會對家裡人的安全造成威脅,同時潮溼的環境也會讓屋內的人生活起來非常不舒服,農村本來就蟲蟻比較多,一旦長時間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身上必定會招一些潮蟲或者其它有害的蟲子,所以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一定要避免住在滴淚屋中。
經過王工匠的講述,筆者決定把房子上面做一個起脊,讓留下來的雨水順著彩鋼的起脊流向設計好的漏水管中,這樣既省事又安全,也避免了和鄰居之間的矛盾,也算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了,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