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可容納多少人?怎樣才能把所有人送上月球?有趣的知識增加了

2020-12-24 單身狗說機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

隨著一陣鬧鈴響起,你開啟了在月球生活的第1392天,再有一段時間,就是你到月球的第四個年頭了;

遙想當初地球面臨的無數災難,只有少數人能夠活下來,你是為數不多從地球的災難中倖存下來並能夠獲得地外移民機會的人之一,而其他人都在等待地球災難逐漸吞噬地球,隨著地球一點一點被災難吞噬,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月球。

但是地外移民也有鄙視鏈,高階的人們已經去到了太陽系內的"第二個地球" --火星。

你在稍微差一點的月球"生存",儘管移民過來了,可是你不得不為殖民統治者打工,帶著機器車挖礦,雖說不用你親自動手,可是一天又一天無聊的生活讓你覺得這樣活著沒有意思,月球真的適合人類長久住下去嗎?現在月球越來越多來自地球的難民,月球真的容得下他們嗎?

這些情景到目前可能只會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可是不妨想一下,如果人類要進行地外移民,月球肯定是一個重要的根據地,可是月球真的能夠成為人類適宜居住的地方嗎?


我們先來看月球能夠容納多少人?

如果只是簡單地從月表陸地面積來分析,是地表面積的15.9%(不包含地球海洋覆蓋面積),為3.79×10⁷平方千米,如果按照地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馬尼拉來分配的話,月球的人口將達到1.46萬億人口,這大約是目前地球人口的200倍,聽著數字可能感覺很不錯對吧?

但是第一,月球沒有適宜人類居住的大氣環境;

第二,月球不可能像馬尼拉一樣拼命地塞人進去,無論是開高層還是下地底。下圖為馬尼拉:


第三,月球沒有可開墾的生產食物的資源,比如農田,就算有實驗室培養,怎麼可能夠吃呢?


第四,沒有水資源,如果想要靠人類再生,的確可以將有限的水拿來澆田,然後等待蒸發至培養艙,再進行收集無汙染的可飲用水;接著再用人類的汙水進行二次植物澆灌,以此來形成一個循環,可是總有損耗的。(另外一些科學家說法是月球上會形成大量水,由於太陽風帶來的質子與月球上的電子形成氫元素,或者是彗星頻繁撞擊帶來了足夠的冰)


理論上,不管我們帶了多少資源到達月球,總有一天還是會用光的,只要人數在增加,資源再生就不可能足量供應到所有人身上。

所以,月球到底可以容納多少人還要根據月球的實際情況而定。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呼吸的空氣要怎麼來?

我們人類上到月球的前期,肯定是先輸送空氣到月表,再將其泵入人類居住的密封艙內,等到人多的時候就需要合成氧氣,可是這個製造過程是昂貴的,且在多人的情況下是合成不過來的。


再來探討一下我們要怎麼把人送上月球?

假如用火箭推進器來完成這一運輸,成本是巨大無邊的,哪怕是月球創造出適宜居住的環境後,送人也送不過來。

有些科學家就想到了另一個運輸途徑—太空電梯

一旦有了太空電梯,我們去到月球的路程就能夠省下很多事,也不怕地球末日帶來的資源匱乏,因為可以提前把所有能收集的資源都收集起來。

科學家們提出用某種納米材料來製作太空電梯,因為只有這種納米材料才能構建一個質量夠輕結構卻堅固無比的電梯,但是如果想要連接到地球的同步軌道的浮動基地,需要將近66000公裡的長度,目前科學家才生產出幾釐米這樣的材料,想要造出超過6萬公裡的電梯,恐怕要很久很久。


雖說人類大規模地移民到太空上尚且沒有那麼容易,但是總有些人不僅能夠暢想未來,還能夠付諸現實;

比如馬斯克的火星原型機已經在測試了,如果快的話,將會在2024年把第一批人類送上火星,而我們祖國的月球登陸計劃也已經提上日程,據悉中國預計在2029年把第一批太空人送上月球,屆時我們祖國也會在月球建立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的另一妙用就是作為去火星的中繼站,補充能源、資源等作用。


一切看起來都那麼遠,卻似乎又那麼近,如果今生真的有機會,你會選擇上一次月球嗎?

相關焦點

  • 從科學角度看,月球上能生活多少人?
    如果我們充分利用所有空間,月球上能生活多少人?根據城市人口密度表,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馬尼拉,每平方英裡人口密度約為10萬人(實際人數略高於這個數字)。(圖源:ivsky)月球表面積約為1460萬平方英裡,所以如果按馬尼拉的人口密度來算,月球可容納1.46萬億人口。這大約是目前地球人口的200倍。在月球居住顯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要想滿足這麼多人的食物需求,就要有大量的農田。
  • 登上月球的人,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有多少?
    在被問到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時,大多數人都能說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的名字。我們知道這兩位都是阿波羅11號的船員,而且是第一批踏上月球的人。儘管他們也許是最早踏上月球的人,但他們一定不是最後一批。那我們就可能會問了,「有多少人曾走上過月球呢?」
  • 有多少人在月球上行走過?
    在所有到過太空的太空人中, 大多數人在被問及這個問題時, 都能說出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的名字。我們知道這兩個人都是阿波羅11號的船員, 我們也知道他們是月球上的第一批人。
  • 條件惡劣的月球環境 能承載多少殖民人口?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因此最容易被想像成我們未來的家園。但是,這一願景與現實相符嗎?月球有一天會成為熱門的居住地嗎?如果是的話,條件惡劣的月球環境能實際支持多少人的生活?
  • 在人類殖民了月球之後 月球能夠維持多少人類的生活?
    回答這個問題的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考慮月球的面積。月球的表面積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5.9%(不包括海洋覆蓋的地球面積)。從技術上講,如果我們以地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作為參考的話,月球表面將可以容納數萬億人口。但月球表面能容納多少人和月球能持續供養多少人是兩個非常不同的問題。在這方面,月球和地球毫無可比性可言。
  • 月球能承載多少人類生存?
    耗盡了地球上所有的自然資源後,人類開始向太空移民,目前成功在月球上建立了第一個太空殖民地:月球上空有巨大的人造大氣層,下面的城市裡居住著幾十萬人。這個冰冷的灰色星球已經成了人類的新家。這個開頭也許你曾在許多與月球相關的科幻小說中看到過,但是到了現在,生活在月球對地球人來說還僅僅是科幻嗎?它能不能成為現實呢?如果人類在月球上生活能成真,那麼月球能承載多少人類生存呢?
  • 科學大揭秘,神秘的月球之人類移民
    如果我們充分利用所有空間,月球上能生活多少人? 根據城市人口密度表,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馬尼拉,每平方英裡人口密度約為10萬人(實際人數略高於這個數字,但我喜歡整數)。(圖源:ivsky)月球表面積約為1460萬平方英裡,所以如果按馬尼拉的人口密度來算,月球可容納1.46萬億人口。這大約是目前地球人口的200倍。在月球居住顯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要想滿足這麼多人的食物需求,就要有大量的農田。
  • 中國能不能把太空人送上月球並使之登陸?
    第一種是,只是把太空人安全送上月球,這個中國能做到; 第二種是,把太空人安全送上月球並且還要安全返回地球,中國目前火箭噸位還不夠。 第一種情況,只送太空人上月球,不考慮返回地球▼ 如果,只是把人送上月球並軟著陸於月球表面
  • 一拳超人:波羅斯把琦玉打上月球後,留下了這些有趣的細節
    在波羅斯和埼玉的戰鬥之中,波羅斯解放自己的力量進入流行爆發狀態,用自己傾盡全力的一腳將埼玉踹上了宇宙之中撞在月球之上,這能夠將人直接踹上月球的攻擊力,可想而知波羅斯到底有多強。但就算是如此強大的一腳,在琦玉這裡也依舊是不痛不癢,琦玉隨便墊墊腳就飛回來了。
  • 美國人登月後怎麼把人送回地球,難道月球上有火箭或飛船嗎?
    登陸過程沒有什麼瑕疵可挑,一切順理成章,但是這個過程中存在一些細節,這些細節為阿波羅號返航埋下了伏筆。其實船上沒人了,因為另一個太空人壓根就沒在月球上,在組合狀態下環月軌道運行時,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躲進了登月艙,然後與指令艙脫離,減速降落月球。而麥可·柯林斯繼續留在了指令艙中,圍著月球轉圈圈,指令艙才是返程車,他在等待下一個任務——帶大家回家。
  • 5個關於月球的有趣事實,美商人倒賣月球土地
    ,但其實有許多證據都可以證明登月的真偽性,例如從月球上取回的巖石樣本、月球表面放置的反光鏡、還有近年來各個國家用月球探測器所拍攝的月球照片,都足以證明美國登月計劃的真實性。月球將部署4G網絡歐洲航天初創公司PTScientists計劃未來將在月球上建設4G基站,該項目已得到諾基亞、奧迪、行動電話營辦商沃達豐的支持。
  • 又一個曾經站在月球上的人,走了
    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與搭檔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降落月球。阿姆斯特朗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其搭檔奧爾德林隨後也踏上了月球。兩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個半小時。執行阿波羅12號任務時的艾倫·賓有趣的是,艾倫·賓於1981年6月從航空航天局辭職,轉而踏入了藝術圈成為了一名藝術家,拿出了全部精力投入了油畫的創作。
  • 「月球是溼的!」NASA正式宣布在月球上發現水
    上周,當美國宇航局上周宣布,它對月球有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發現」,許多人就已經猜測這一發現可能跟「水」有關。結果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NASA正式宣布了這一發現:月球是溼的,月球上有水!一種是因為水被困在土壤中的微小的珠狀結構中,這種結構是由微隕石撞擊產生的高溫形成的,而另一種說法是,水可能隱藏在月球土壤的顆粒之間,可以遮擋陽光。因此,這一發現以及引發的疑問不可避免地讓科學家將研究方向指向了月球土壤。月球土壤事實上,美國宇航局一直在研究如何才能真正處理月球上的土壤,也就是所謂的風化層,並從中提取水分,使其得以利用。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怎樣離開月球和返回地球?
    長徵五號全高約57米,最大直徑5米,這意味著長徵五號有20層樓高,其腰身粗細約等於一套80平米的小戶型,只有如此龐然大物,才能將小小的「嫦娥五號」登月艙送到月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嫦娥五號」要怎樣才能從月球上起飛,返回地球呢?
  • 月球和火星上地下熔巖管體積龐大 或可容納未來人類太空基地
    北京時間8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行星科學家們指出,月球和火星地表下方的熔巖管體積十分龐大,足以容納未來太空探索的行星基地。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與帕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對火星與月球數十億年前形成的地下穴洞展開了分析,這些穴洞可以屏蔽宇宙輻射,並且這些熔巖管的體積可達地球上的1000倍。
  • 假如人能在月球上長大,會長得更高嗎?
    ,太空人的身高一般會因此增加2-3釐米,個別的增加量可達5釐米。陸地上的動植物生長時也會受重力的影響,樹木不能無限長高與重力有關,動物的身高也與重力有關。生活在海洋中的鯨有龐大的體型,可一旦它們擱淺,用肺呼吸的它們很快就會死亡。這主要是因為缺少了海水的浮力,強大的重力會壓迫鯨魚的組織器官。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生活在海洋中,與海水能夠抵消很大一部分重力有著密切關係。
  • 義大利研究指火星月球有地下熔巖管 足可容納人類基地
    義大利研究指火星月球有地下熔巖管足可容納人類基地(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世界多地專注太空探索任務,展望人類未來將在月球火星上定居,不過要定居的話,首要條件是如何創造人類可在其中生活的結構及免受輻射等影響。
  • 月球私人所有?美國人拍賣月球土地,在國內售賣298元6畝
    同時我們也不用特意去看新聞才能知曉國家的事情,手機在手,隨時隨地都有推文給你閱讀,就連國外實時所發生的事情我們也能知曉,任何事件都有,而最受大眾們關注的還是一些奇葩事件。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用多說想必大家都知道,月亮上是否有嫦娥仙子其實就是一個神話故事。在這佳節與家人一同賞月吃月餅是何等享受,但後續再賞月就要開始收費了,只因月球被他人收購佔為己有。
  • NASA已經抓到了三眼月球人
    踏出人類的第一步最近,鋼鐵俠馬斯克計劃在2050年之前送100萬人登上火星。除了將100萬人送上火星,馬斯克甚至還計劃在火星上製造就業。野心家馬一龍然而想要殖民火星,月球是個必不可缺的重要「星際跳板」。
  • 從月球上看地球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讓人感到害怕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往今來,人們常將思念寄託於月亮,但幾乎都是我們從地球上看月球的描述。不知人類抬頭仰望了月亮多少次,那你可知道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一番怎樣的景致呢?登上月球之後,先來看一下四周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