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冰巨人就要醒了 東南極冰蓋研究引人擔憂—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我們對東南極洲的所有觀點都是錯誤的。

一個研究團隊探測了東南極洲最大的託滕冰川的裂縫。 圖片來源:Hayden Henderson

2015年1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澳大利亞RSV「南極光」號破冰船在南極洲東部打了一場敗仗。連續幾天,這艘船一直設法破開厚厚的海冰前行。那裡的海冰有若干米厚,讓船難以前行。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學家Stephen Rintoul幾乎放棄了目標——到達挫敗了此前所有探險的南極洲的一個區域。「我真想就那樣吧。」他說,「這又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然後,天氣救場了。風向變化將海冰從岸邊吹開,打開了一條通道。這艘船衝破藩籬,在海冰間前行了100公裡,在午夜後不久到達了這個冰凍大陸的邊緣。Rintoul和團隊是首批抵達託滕冰蓋(面向東南極洲最大冰蓋的一塊巨大的浮動著的貼岸冰)的科學家。「那是一次非常令人愉快的經歷。」探險隊首席科學家Rintoul說。

該團隊必須在海冰再次閉合之前迅速完成工作。他們首個直接觀察證實了研究人員一直懷有的恐懼:周圍溫暖的海水會潛入浮動冰舌之下,從下方蠶食那裡的凍冰。「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託滕冰川在過去數十年一直在衰退。」Rintoul說。

類似的相關發現揭示了東南極洲——位於南極洲橫貫山地東部的巨大遙遠大陸—— 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這一區域相當於整個美國的面積,其主體位於海拔達到海平面以上4093米的高原上。那裡的溫度可以降到-95℃。因為東南極冰蓋似乎很冷,而且與世隔絕,研究人員認為過去它很穩定,而未來發生變化的可能性也很小——這與西南極洲規模更小的冰蓋形成明顯對比,那裡很多冰川正在迅速退化。然而,過去幾年,「我們對東南極洲的所有觀點都是錯誤的。」澳大利亞南極洲金斯頓部門冰川學家Tas van Ommen說。

深處的危險

2013年,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冰川學家Eric Rignot團隊結合衛星影像資料、飛機觀察和氣候模型資料,詳細研究了南極洲邊緣的冰的變化。他們發現了包括託滕冰川在內的6個東南極洲冰蓋以前所未料的速度自底部迅速融化的證據,其中一些退化甚至可以匹敵那些西南極洲迅速退化的冰川。

在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東南極冰川之後出現了更多出乎意料的事情。1996年至2013年的衛星影像和飛機觀測資料顯示,託滕冰川的表面下降了12米,其基線向內陸令人震驚地退縮了3公裡。

「這並非單獨的事件。」英國杜倫大學冰川學家Chris Stokes說。他的團隊分析了從1974年到2012年獲得的衛星影像資料,它們涵蓋了東南極洲所有沿海區域。大多數區域並未出現海冰增加或消失。唯一的例外是威爾克斯地區域(包括託滕冰川在內的比格陵蘭島更大的一個區域)附近。從2000年到2012年,那裡有3/4的冰川退化。「威爾克斯地可能是東南極洲薄弱的腹地。」

van Ommen和同事飛到託滕冰川之上,探測其底部情況。該團隊在10年前發起了一個國際倡議ICECAP(航空地球物理分析探索冰凍層國際合作倡議),其目標是系統地調查東南極洲這個隱藏的區域。從那時起的每個南極洲夏季,ICECAP的飛機都會飛往這個大洲的上空,利用雷達和重力及磁感應器觀察那裡的凍冰。

這些飛行揭示了這個相對平坦的冰蓋下方令人驚奇的地貌。今年1月,上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冰川學家孫波帶領的團隊進行的飛機觀測最初結果確定,那裡存在一個1100公裡長的大峽谷——是世界上最長的峽谷,其深度幾乎相當於美國的大峽谷。此前在飛往威爾克斯地上空時,van Ommen的團隊發現21%的託滕冰川集水低於海平面以下1公裡,這一區域比此前估計的大100倍。「我們真的沒有料到它有那麼大。」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分校地球物理學家、ICECAP另一位項目負責人Donald Blankenship說。

該團隊還發現水下峽谷從託滕冰架邊緣延伸到距離基線125米的內陸,且深度低於海平面以下2.7公裡。這種深層波浪形地貌可以允許來自沿海的溫水迅速抵達並侵蝕冰川。

不安的過往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場景並不是假想的。過去數年的研究已經表明,東南極洲在過去已經丟失了大量的冰,在不遠的未來仍會這樣。

其中一些證據來自於2010年綜合大洋鑽探計劃的一次探險,當時找到了東南極洲海岸附近的海底沉積物。獲得那些沉積物非常危險,船隻需要反覆停下來鑽探並躲避巨大的冰山。「南極洲的水域對大洋鑽探形成了最具挑戰性的環境。」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地球化學家、遠徵隊項目負責人Tina van de Flierdt說。

然而,這些工作產生了收穫,它們揭示了冰蓋歷史的驚人變化。「我們一直認為東南極洲冰蓋在約1400萬年前達到現在的規模之後就再也沒有變化。」van de Flierdt說,「這種非常穩定的大冰山不會受到氣候變化的任何影響。」

與此相反,海底沉積物表明,冰蓋在距今530萬年前到330萬年前的上新世期間曾多次退化和恢復,當時大氣溫度比今天高出2℃。「每次當氣候變暖時,我們都會得到明確的信號,這表明冰蓋對於氣候變化非常敏感。」van de Flierdt說。

研究人員說,他們還獲得了距離現在最近的間冰期(12.9萬年前至11.6萬年前)的有趣的初步結果,當時地球也像今天一樣熱。然而,當時的冰蓋退化比更加溫暖的上新世少得多。「這是個很大的意外。」van de Flierdt說。

迅速地前進

隨著東南極洲脆弱性受到關注,研究人員對未來更加擔憂。預測未來10年或1個世紀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計算機模型模擬冰蓋如何對氣候變化作出回應。但是這些模型相對簡單,直到最近它們才能精確地重現過往的事件,比如科學家在東南極洲歷史上發現的重要冰川退化。

麻薩諸塞州立大學氣候研究學者Robert DeConto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氣候專家David Pollard通過加入此前其他研究中並未考慮的一些過程,設法讓模擬更加現實。他們的模型表明,東南極洲的冰川在末次盛冰期和上新世期間退化非常顯著。「這的確是匹配冰蓋模擬的首個成功的嘗試,能夠讓我們最好地了解過去的冰川退化和海平面上升。」van Ommen說。

在回顧歷史之後,研究人員把目標放在了未來。在那裡,他們看到了好消息和壞消息。在模擬中,如果氣候變暖被控制在低於1.6℃以內,那麼整個南極洲冰蓋在接下來的500年中都沒有多大變化,這與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實現的目標相一致。

但如果溫度到2100年比工業革命之前升高2.5℃左右並繼續攀升,那麼南極凍冰融化到2500年將使海平面升高5米,其中有近一半的水來自東南極洲。由於格陵蘭島的冰川也在融化,全球海平面至少會升高7米,足以淹沒諸如孟買、上海、溫哥華和紐約等大型沿海城市。「那樣會顯著重塑世界的海岸線並影響上億人。」DeConto說。

其中一個最令人害怕的發現是南極洲內陸中的大峽谷會隨著向海洋傾斜而變得更深。這將會讓東南極洲的巨大冰蓋變得不穩定,在未來幾十年或一百年開始分崩離析。「那樣整個冰蓋就非常容易滑落。」Blankenship說,「那時將沒什麼能夠挽回。」(晉楠編譯)

《中國科學報》 (2017-05-25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南極「沉睡巨人」將熱醒 全球變暖或致最大冰層融化
    南極「沉睡巨人」將熱醒 全球變暖或致最大冰層融化 2018-09-責任編輯:魏巍   中新網9月21日電 綜合報導,日前,專家警告,全球平均氣溫即使僅增加2攝氏度,仍足以導致世上最大冰層、南極洲「沉睡的巨人
  • 南極「沉睡的巨人」託滕冰川正在從底部融化,海平面恐上升3米
    素有「沉睡的巨人」之稱的託滕冰川對於南極洲來說意義非凡。如果它全部融化,那麼不僅海平面高度將上升約3.3米,東南極冰蓋也會因此而瓦解。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南冰洋的強風正在慢慢將這塊冰川喚醒。研究顯示,託滕冰川正在從底部融化,因為強風不斷地將溫暖的海水吹送到冰川的邊緣和底部。這很有可能會加劇氣候變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冰體,同時也是東部南極的重要冰蓋,其潛在影響令研究人員感到擔憂。來自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學者利用衛星圖像和風力數據進行了調查,指出了風對於冰川底部海水的作用。當南冰洋的風力較強時,冰川的漂流速度也會加快。
  • 去過南極點、北極點,半島記者劉延珉再出發探南極
    為了探尋全球氣候變暖對生物的影響,研究氣候變暖和氣候變化的危險,9月27日下午,23名由我國各領域科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中國科考探險隊,從中國香港國際機場出發,將經美國、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穿越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然後奔赴南極大陸進行全方位的科考探險旅程。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在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冰蓋探測和精細化冰下...
    這一成果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科學家團隊共同完成,是極地中心孫波研究員團隊牽頭的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航空科學調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南極冰蓋是地球氣候系統及其變化的關鍵所在,所儲存冰量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潛在貢獻達到58米。
  • 新研究稱南極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南極的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它們可能相隔數萬公裡,但南北極的冰蓋覆蓋率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密切。科學家們挖掘了地質記錄,模擬了地球兩端冰蓋的歷史變化,並首次展示了過去4萬年中,其中一個冰蓋的融化是如何影響另一個冰層的。
  • 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將「讓海平面上升50釐米」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可能「保守地」導致下個世紀海平面上升0.5米,這一數字大大高於此前的一些估計。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25日報導,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主持的這項全球合作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周圍的大氣和海洋環流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與南極研究所的塔琳·諾布爾博士說:「這些變化明顯影響了南極冰蓋,導致海平面上升。」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在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冰蓋探測和精細化冰下地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這一成果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科學家團隊共同完成,是極地中心孫波研究員團隊牽頭的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航空科學調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南極冰蓋是地球氣候系統及其變化的關鍵所在,所儲存冰量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潛在貢獻達到58米。
  • 南極冰蓋和海冰有什麼變化
    ■相關連結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經過近十年間對南極冰蓋的研究後發現,從1992年起,南極冰蓋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3毫米。>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衛星數據顯示,2012年前,南極冰蓋以每年
  • 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將「讓海平面上升50釐米」
    參考消息網8月26日報導 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可能「保守地」導致下個世紀海平面上升0.5米,這一數字大大高於此前的一些估計。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25日報導,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主持的這項全球合作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周圍的大氣和海洋環流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2.4攝氏度,而南極西部冰蓋將在新一輪升溫進程中加速融化,這些冰情況可導致海平面上升3.3米,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20釐米左右。南極洲西部升溫進程卻是此前預計的兩倍,從舊金山到上海,全球多個沿海城市將面臨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 尋找見證南極洲歷史的古代冰層—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正卸載設備,開始疏通「大力神穹頂」冰跑道
  • 聽說南極發現了巨人和古老的飛船是不是真的?
    南極有巨人和古老飛船,無疑都是謠傳,那極冰蓋那麼厚,現代人類並沒有相關的發現。現代人類在南極的活動主要是科研,採集古老的冰芯、通過分析其內封存的氣體來了解遠古時代地球的氣候;觀測南極的氣象,來了解南極冰蓋對地球環境的調節作用;利用南極海拔高、大氣無汙染通透度很高進行雷射、天文觀測;觀察南極近陸即南極大陸生物種群的種類分布來了解地球生命的多樣性等多種科研活動。
  • 程曉:南極冰蓋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編委會執行主任、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在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時表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南極冰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也對生活在南極的企鵝造成了顯著影響。
  • 研究發現過去4萬年中北半球海平面變化一直在影響南極冰蓋
    ,北半球海平面的變化也能影響南極冰原的體積。具體來說,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位於南半球底部的南極冰蓋的變化是由北半球在過去4萬年間海平面的變化引起的。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地球兩端的冰原可以通過調整周圍水域的海平面來相互影響。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釋從11.5萬年前到1.17萬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期,冰蓋是如何變化的。新的模型發現,隨著北半球氣候變冷,更多的水變成冰,南極洲的海平面下降,使其冰蓋擴大。
  • 如果「潘多拉魔盒」的冰蓋被掀開......
    中國南極長城站附近有西湖、高山湖和燕鷗湖等淡水湖,是長城站主要飲用水的來源地。南極還有荒漠。在南極洲東北方的麥克默多海灣附近,有一個被山脈包圍的谷地,因山脈的阻擋,海風吹不進谷地中,冰川也凝固在半山處,流不進谷底,於是這裡就成了一片荒漠,沒有冰,也沒有雪,只有裸露的巖石和沙土。
  • 南極冰蓋為何目前仍在增厚?原是洋流功勞
    如今,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找到了答案。他們稱洋流將數千米深海處的冷水轉換上來,可以幫助解釋為何其他地區都在變暖而南極始終保持同樣溫度的原因。美國宇航局2015年發布研究報告稱,南極洲增加的冰比融化的冰更多。報告中稱,南極冰蓋正在增厚,比冰川融化損失的冰更多。此前有許多研究宣稱,南極大陸正失去更多冰。但研究也顯示,未來幾年,南極洲增加的冰可能難以抵消損失的冰。
  • 史上最大冰山脫離南極冰架 冰架是什麼?
    上周四,一則「面積大小接近上海的南極冰山與冰架分離」的新聞,再次讓遙遠的南極登上了各大網站科技版面的頭條。這條新聞包含了豐富的冰凍圈科學和海洋科學知識,今天就來為大家解讀一下。衛星能測量出冰山的出水高度,由此計算出冰山水上部分的體積,水下部分,衛星無能為力了,就要靠咱人類的智慧,用浮力定律來解決。經常上頭條的拉森冰架新聞中說這座冰山是從拉森C冰架上掉下來的。如果你關注此類消息,可能聽說過拉森C的姐姐——拉森B,她在十幾年前的粉碎性崩解也曾上過頭條。
  • 南極冰蓋下有另一個世界?神秘熱源出現?
    一直以來,南極這片冰封大陸下有著眾多秘密,吸引著科學家去探索。近日,據報導,科學家們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這個發現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解釋南極西部的冰蓋為什麼變得尤其不穩定。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氣候變化仍然是造成冰融化的主要原因,但這一發現可能會對冰融化的理論造成極大的影響。
  • AI科學新聞|南極冰蓋20年融化19% 企鵝棲息地狀況如何?
    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南極冰蓋融化是否加劇
  • 最新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增加
    南極大陸面積約為1392.4萬平方千米,其上覆蓋著巨大的南極冰蓋,冰蓋面積約為1229.5萬平方千米,總冰量約為2654萬立方千米,佔世界淡水儲量的70%。隨著全球變暖,南極冰蓋正發生著快速變化,若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3米。南極冰蓋巨大的冷儲和相變潛熱,以及對海平面上升的潛在作用,使其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最受關注的研究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