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梅爾頓
你好,我是《細胞》期刊的一名讀者。
對於你主動撤回了2013年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的一篇文章。我很是欣賞。畢竟《細胞》和《自然》《科學》一樣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甚至於許多學者,終其一生也難以在《細胞》上發表一篇文章。
你的舉動誠實且難得可貴,畢竟《細胞》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對於具有較高學術聲譽的期刊,這一舉動會引發國內科學界的熱烈討論。但你不顧名譽,毅然決然的主動撤回這一做法,是值得讚揚與學習的。主動認錯與不承認錯誤,兩者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人們往往接受主動認錯的,即便是很重要的事情被搞砸了,主動承認錯誤也會獲得他人的原諒與寬容對待。你發現自己原有的結論可能是錯的,主動撤回而且已時隔五年。隨著時間的延伸,實驗的成果也必定會得到很深層次的發現,畢竟五年前的科技遠比不上現在的發達。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概而論的也不是一錘定音的。
誰都會犯錯。沒有一個人會被認為不犯錯甚至不允許犯錯。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實踐是檢驗一切認識的真理,人們往往通過實踐來認識真理,因此只有實踐才能檢驗認識。
我認為無論是多麼偉大的科學家,都會有或大或小的錯誤,但不同的是,他們很難像你一樣去主動承認錯誤,能掩蓋的錯誤他們絕對不展露,因此也就誤導了許多人的探究失誤。這一部分人只為自己的私利,而不考慮所帶來的後果將會是什麼。
所以我很贊同你的做法。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被允許犯錯。在偉大的為人也難免會犯錯錯誤並不可怕,掩蓋錯誤才最可怕。而你在發現結論錯的時候及時像學術界發表論文以解釋緣由。就是這份豁達是普通學者學習的地方,深思自己的錯誤後並及時改正,這才是最好的補救方案。
我不屑與別人鬥爭,與誰鬥爭我都不屑,這是一位近代小說家在文章中寫道。這種與世無掙的性格是令人欽佩的。不爭並不是隨遇而安,不爭是一種釋然。更是一種對現實的解脫。在這喧囂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利益化,人們開始變得麻木在職場上,處處充滿了競爭,攀比,使得每個人的精神都繃緊至極點。固然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各種疾病。侵蝕著我們的心裡。 而這時,與世無爭便是一種良好的解藥。不爭並不代表行動上不爭。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釋放。我們應該崇尚梅爾頓這樣寬闊的胸懷。不屑與別人競爭。知自己有錯誤,但不為了名利將其掩蓋。這更是一種高尚品格。縱使他這一次次出現錯誤。不久新的科學文章將會如約而至的出現在細胞裡。 有人認為。與世無爭是對生活態度的散漫。消沉。喪失鬥志。而實際並非如此,無爭之人憑藉著自己的不爭的傲然性屹立在社會之巔,競爭不僅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且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作家之間通過競爭實力完成復興。中國就是典例。所以競爭是必要的,生活是離不開競爭的。但我們與競爭要相聚個度,在這個度裡我們能夠得以短暫解脫。我們可以將自己沉浸其中,遠離喧囂的世間。與世隔絕。當然這個度就是無爭。傲岸一生,與世無爭。我們應學習屈原的傲岸。遠離世俗不同流明名汙。我們更應學習陶淵明與世無爭的心。
你對於《細胞學說》的研究實在無任何前路的學術界,獨自走出的一條路,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假設再推翻,在這個過程中 難免會出現失誤,但是失誤並不可怕,只有在一次次的失誤中,我們才能總結出經驗。這樣才可以帶著更加嚴謹的態度去面對下一次的考驗。人類前進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誤,只有及時糾正,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而你正是及時的承認了錯誤,雖在國內科學界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但是你的行為做法贏得了萬千人的贊同。
每個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是在偉大科學家也總會有犯錯的時候,犯錯的過程是每個真理被檢驗的過程,是在真理的基礎上一次次被推翻再重建的過程。所以,犯錯不可怕,掩蓋錯誤才最可怕,為了名利,不顧這種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才是可怕的。雖然每個人都會權利犯錯,但是每個人更應該把承認錯誤當成一種義務。總是推諉過錯的人不會有所成就,只有勇於面對錯誤並且敢於承認錯誤的人也會被成功青睞。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擁有承認錯誤的人勇氣,因為他們懂得,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