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偉大在於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科學家何嘗不是如此?

2020-11-29 芝麻花的笑

尊敬的梅爾頓

你好,我是《細胞》期刊的一名讀者。

對於你主動撤回了2013年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的一篇文章。我很是欣賞。畢竟《細胞》和《自然》《科學》一樣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甚至於許多學者,終其一生也難以在《細胞》上發表一篇文章。

你的舉動誠實且難得可貴,畢竟《細胞》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對於具有較高學術聲譽的期刊,這一舉動會引發國內科學界的熱烈討論。但你不顧名譽,毅然決然的主動撤回這一做法,是值得讚揚與學習的。主動認錯與不承認錯誤,兩者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人們往往接受主動認錯的,即便是很重要的事情被搞砸了,主動承認錯誤也會獲得他人的原諒與寬容對待。你發現自己原有的結論可能是錯的,主動撤回而且已時隔五年。隨著時間的延伸,實驗的成果也必定會得到很深層次的發現,畢竟五年前的科技遠比不上現在的發達。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概而論的也不是一錘定音的。

誰都會犯錯。沒有一個人會被認為不犯錯甚至不允許犯錯。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實踐是檢驗一切認識的真理,人們往往通過實踐來認識真理,因此只有實踐才能檢驗認識。

我認為無論是多麼偉大的科學家,都會有或大或小的錯誤,但不同的是,他們很難像你一樣去主動承認錯誤,能掩蓋的錯誤他們絕對不展露,因此也就誤導了許多人的探究失誤。這一部分人只為自己的私利,而不考慮所帶來的後果將會是什麼。

所以我很贊同你的做法。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被允許犯錯。在偉大的為人也難免會犯錯錯誤並不可怕,掩蓋錯誤才最可怕。而你在發現結論錯的時候及時像學術界發表論文以解釋緣由。就是這份豁達是普通學者學習的地方,深思自己的錯誤後並及時改正,這才是最好的補救方案。

我不屑與別人鬥爭,與誰鬥爭我都不屑,這是一位近代小說家在文章中寫道。這種與世無掙的性格是令人欽佩的。不爭並不是隨遇而安,不爭是一種釋然。更是一種對現實的解脫。在這喧囂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利益化,人們開始變得麻木在職場上,處處充滿了競爭,攀比,使得每個人的精神都繃緊至極點。固然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各種疾病。侵蝕著我們的心裡。 而這時,與世無爭便是一種良好的解藥。不爭並不代表行動上不爭。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釋放。我們應該崇尚梅爾頓這樣寬闊的胸懷。不屑與別人競爭。知自己有錯誤,但不為了名利將其掩蓋。這更是一種高尚品格。縱使他這一次次出現錯誤。不久新的科學文章將會如約而至的出現在細胞裡。 有人認為。與世無爭是對生活態度的散漫。消沉。喪失鬥志。而實際並非如此,無爭之人憑藉著自己的不爭的傲然性屹立在社會之巔,競爭不僅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且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作家之間通過競爭實力完成復興。中國就是典例。所以競爭是必要的,生活是離不開競爭的。但我們與競爭要相聚個度,在這個度裡我們能夠得以短暫解脫。我們可以將自己沉浸其中,遠離喧囂的世間。與世隔絕。當然這個度就是無爭。傲岸一生,與世無爭。我們應學習屈原的傲岸。遠離世俗不同流明名汙。我們更應學習陶淵明與世無爭的心。

你對於《細胞學說》的研究實在無任何前路的學術界,獨自走出的一條路,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假設再推翻,在這個過程中 難免會出現失誤,但是失誤並不可怕,只有在一次次的失誤中,我們才能總結出經驗。這樣才可以帶著更加嚴謹的態度去面對下一次的考驗。人類前進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誤,只有及時糾正,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而你正是及時的承認了錯誤,雖在國內科學界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但是你的行為做法贏得了萬千人的贊同。

每個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是在偉大科學家也總會有犯錯的時候,犯錯的過程是每個真理被檢驗的過程,是在真理的基礎上一次次被推翻再重建的過程。所以,犯錯不可怕,掩蓋錯誤才最可怕,為了名利,不顧這種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才是可怕的。雖然每個人都會權利犯錯,但是每個人更應該把承認錯誤當成一種義務。總是推諉過錯的人不會有所成就,只有勇於面對錯誤並且敢於承認錯誤的人也會被成功青睞。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擁有承認錯誤的人勇氣,因為他們懂得,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真正偉大之處是什麼?科學家:敢於承認錯誤!
    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就是敢於打破常規,提出與前人不同的觀點,哪怕是牛頓的經典力學。而在宇宙方面,通常我們於生具來的感受與知覺告訴我們,空間是空間,時間是時間,二者各自絕對獨立並豪無關聯地客觀存在著。愛因斯坦的偉大就在於,他告訴我們:空間與時間根本不是原有的那種關係,我們被原有的感受與知覺給欺騙了。愛因斯坦的偉大還在於敢於承認錯誤,正像中國古語所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愛因斯坦在研究宇宙常數的時候,曾經犯過一個錯誤。宇宙常數其實還是愛因斯坦最先提出的。1917年愛因斯坦利用他的引力場方程,對宇宙整體進行了考察。
  •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毛毛蟲的悲劇在於盲從。其實,只要有隻毛毛蟲能越雷池一步,打破固有的習慣及跟隨的習性,就會逃脫死亡的陷阱。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將杯冷水和杯熱水同時放入冰箱的冷凍室裡,哪杯水先結冰? 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 」非常遺憾,錯了。發現這一錯誤的是一 個非洲中學生姆佩姆巴。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科學」兩個字成了人們確認自己正確生活的最大保障。但如果「科學」不正確,那又會怎樣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科學家也是人,怎麼可能保證完全不出錯。實際上,「犯錯」在科學道路上並不少見,錯誤的實驗可能會激發進一步的實驗,而這些實驗,不僅可以糾正原始的錯誤,還可以識別以前從未懷疑過的「事實」。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科學」兩個字成了人們確認自己正確生活的最大保障。但如果「科學」不正確,那又會怎樣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科學家也是人,怎麼可能保證完全不出錯。實際上,「犯錯」在科學道路上並不少見,錯誤的實驗可能會激發進一步的實驗,而這些實驗,不僅可以糾正原始的錯誤,還可以識別以前從未懷疑過的「事實」。
  • 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我們要勇於創新,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這樣就要求我們勇於創新,以此來豐富充實人生,增加其厚度。馮驥才說過:「風可以吹走一張紙,卻吹不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是的,我們要勇於創新,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保羅說過:「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者草草翻過,聰明人細細閱讀。為何如此.因為他們只能讀它一次。」我們要勇於創新,才能把人生這本書讀好。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沒有不是勇於創新的。
  • 【大學】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馮諾依曼
    不過,在看了他們二人的設計之後,馮諾依曼發現那臺計算機根本不是通用的,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其實如果當時在設計時稍加改進,就能將它變成一臺通用的計算機,但是那時已經為時已晚。但是他卻留下了一句話,如果將來要讓它計算其他問題,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只是要修改電路,特別麻煩。
  • 霍金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一位科學家
    而能取得這些偉大成就,不僅需要一個聰穎的大腦,還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令人驚嘆的是,霍金是在21歲患有盧伽雷氏症(漸凍症)後取得這些成就的。他肌肉萎縮、全身癱瘓、不能講話,唯一能動的只有兩隻眼睛和三根手指。就是在如此異常艱難的境況下,他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論、黑洞輪、外星人論、星際移民論、高維空間論等,使人類朝著發現科學奧秘的方向不斷邁進。
  • 都說飛蛾撲火,人又何嘗不是
    甚至有一次,熬夜寫稿,一抬頭天亮了,洗漱時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差一點都不認得。然後回到屋子裡,躺在床上,就總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要過這樣的日子。我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對別人笑過了。即使遇見陽光明媚,也會把窗簾拉上,怪陽光太刺眼。 後來,我遇到了鹹菜。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朝我走過來,笑得格外高興,我雖覺得難為情,但也跟著笑著起來。
  • 解讀《人類簡史》10、科學革命——承認自己無知的革命
    為什麼500年前的人類會如此固步自封呢?對的,沒有錯。科學革命,其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我們對於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而對於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或者是儒家思想這些前現代知識體系來說,他們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識都已經為人或者為神所知。
  • 《最強大腦》風波再起:當事人發文承認錯誤,獲魏坤琳大方點讚!
    魏坤琳桑潔事件又新番,當事人出面承認錯誤,兩人緋聞要現轉機?我們知道人紅是非多,這檔節目從第一季一路走來,因為節目效果以及驚人的表演躉粉無數,在之前並沒有受到非議,這次的曝光雖然內容讓人難以接受,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卻有合理性,畢竟關注度高了之後就會有更多人存疑,一絲錯誤都可能造成巨大的討論和爭議。
  • 為什麼3位偉大的科學家都承認上帝的存在?是不是有什麼發現?
    而眾多的科學家也不會相信神的存在,可是萬事沒有絕對,在數百年的科學史上,有3位偉大的科學家卻承認上帝的存在。他們分別是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  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牛頓的後半生能夠繼續在引力方向上進行研究探索,可能會取得更偉大的成就。可惜,就是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後半生的歲月裡都用來研究神學,研究鍊金術。  愛因斯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偉大的相對論和質能方程式,在對人類的貢獻上面還要大於牛頓。所以在科學界科學界的排名榜上,愛因斯坦高據榜首,牛頓只能排第二。
  • 貝利唯一承認「比自己偉大」的球星:希望他的紀錄片和C羅一樣多
    貝利是一位個人感覺良好的球王,在他對於當今諸多球員的「客觀評價」眾,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烏鴉嘴」都需要強調一下自己才是足壇的「歷史最佳」。不過有多少人知道,貝利承認過一位比自己還偉大的球星是誰呢?
  • 美上將終於承認,如果不是這三個中國巨人,美國不會如此忌憚中國
    美上將終於承認,如果不是這三個中國巨人,美國不會如此忌憚中國。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幾十年來也出了不少的人才,而國家的發展也與這些人才脫不開關係,一些科學家甚至讓美國聽了都聞風喪膽。在我國的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之下,中國從百廢俱興到現在擁有兩艘航母,殲20、以及航空火箭武裝直升機等高端設備,而這些正是美國所忌憚的。
  • 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通過伽利略的望遠鏡對太空的觀測,正好符合哥白尼的日心說,於是伽利略公開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並出版了《星際使者》一書來宣傳自己的見解。
  • 重溫《琅琊榜》才明白:璇璣公主何嘗不是一個悲哀的「復仇者」?
    璇璣公主何嘗不是另一版本的梅長蘇,她作為滑族的公主,因為姐姐被姐夫欺騙,所以遭到滅族,從公主流落為待罪侍婢,我們看到庭生的處境就知道,在後宮的待罪侍婢,日子過得非常悽慘,所以夏江的妻子才會對她心生憐憫,帶她回家。可是,她是怎麼對待自己的恩人呢?
  • 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一開始都被看成笑話?科學家:事實如此
    這其中有不少科學家堅持自我的結果,有許多偉大發現往往一開始得不到支持,迎接它們的只是批評和嘲笑。只有在經過許多年的等待後,大家才能接受新的觀念。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幾個發現。 NO.1,大陸漂移理論。
  • 科學家也不「完美」也會犯錯,盤點科學史上8個重大的錯誤
    科學家不是完美的,他們不是聖人。即使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也會犯一些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錯誤。1896年,開爾文爵士宣布,關於「X光」的最新報告是如此荒謬,這無疑是一個欺詐。然而,在知道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之後,開爾文比伽利略更慷慨。同年晚些時候,在親眼看到X光照片的證據後,他不再堅持原來的想法,甚至同意給自己的手拍X光片。
  • 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亞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 沈南鵬:偉大的科學家永遠在探索世界的終極問題
    沈南鵬認為,偉大的科學家永遠目光長遠,探索世界的終極問題,而技術應用是看似「無為」的科學研究的「副產品」。此外,他認為科學和商業有許多共通之處:科學家和企業家都辛勤工作、以苦為樂;都對原創精神抱有執念;都希望通過解決問題來揭示世界本質並指引未來,而且「第一性原理」是科學和商業創造性的根源。
  • 「認知偏差」是熊孩子的誘因:愛他的最好方式,是修復認知錯誤
    家長認為豆豆做錯了事情,希望豆豆主動承認錯誤,並保證今後不會再犯。但豆豆卻是始終認為自己沒錯,妹妹是自己摔倒的,與自己無關。豆豆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問題,其實並不是他不誠實,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孩子的認知出現了錯誤,根本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孩子做錯事還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