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也不「完美」也會犯錯,盤點科學史上8個重大的錯誤

2020-12-12 宇宙小百科

科學家不是完美的,他們不是聖人。即使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也會犯一些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錯誤。

開爾文不信X光存在

開爾文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熱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他還是英國皇家學會主席。1896年,開爾文爵士宣布,關於「X光」的最新報告是如此荒謬,這無疑是一個欺詐。然而,在知道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之後,開爾文比伽利略更慷慨。同年晚些時候,在親眼看到X光照片的證據後,他不再堅持原來的想法,甚至同意給自己的手拍X光片。

針對黃熱病的可怕試驗

歷史上,醫學界曾犯過一系列重大錯誤。最可怕的可能是美國的一位醫生所犯的錯誤。黃熱病在19世紀初的美國冬季發病率有所降低。他認為這種疾病是發燒和壓力的產物,而不是傳染病。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自己身上做了一系列噁心的實驗,甚至把病人噁心的黑色嘔吐物直接吞進自己的嘴裡。弗斯沒有感染,不是因為黃熱病不是一種傳染病,而是因為它通過血液傳播。

愛因斯坦被宇宙膨脹問題搞暈

1917年,在廣義相對論發表之前,愛因斯坦問過許多天文學家宇宙是否在膨脹。愛因斯坦之所以想理解這一點,是因為他的方程式描述了一個膨脹或收縮的宇宙。天文學家告訴愛因斯坦,宇宙實際上是穩定的,因此他改變了方程,增加了一個「宇宙學常數」,試圖解釋為什麼宇宙可以穩定存在。十年後,埃德溫·哈勃發現宇宙確實在膨脹,愛因斯坦所做的修改根本沒有必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添加「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但現在說還為時過早,因為最近關於空間和時間特性的發現表明,可能確實需要一個宇宙常數來將理論與觀測值相匹配。

伽利略肉眼「看到」木星衛星

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宣布他看到了木星的衛星。另一位天文學家弗朗西斯科·辛濟說,伽利略在自欺欺人。他指出,木星的衛星「肉眼看不見,因此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影響」。雖然伽利略在與辛濟的較量中獲勝,但他卻深受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20年後,他仍然拒絕承認自己在「潮汐理論」中的錯誤,並嘲笑那些指出潮汐實際上是由月球引起的人。

電學先驅的「動物電」理論

一個世紀後,也是在義大利,現代電力的先驅路易吉·加凡尼犯了一個重大錯誤。當他把許多青蛙腿串在一起放在鐵柵欄上時,青蛙腿開始抽搐起來。加爾瓦尼認為他理解這種現象,並提出了一種新的「動物電」理論,聲稱生物組織可以自己發電。一段時間後,另一位科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塔(alexandro Volta)指出,用銅鉤鉤住青蛙的腿,可以把這個裝置變成化學動力的「電池」,這就是青蛙腿抽搐的原因。

霍金的三次失敗「賭局」

已故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被稱為「活著的愛因斯坦」。巧合的是,他的生日正好是伽利略去世的周年紀念日。20世紀70年代,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他認為在黑洞形成過程中,其質量不斷下降,同時以能量的形式不斷輻射到外邊界。然而,理論中提到的黑洞輻射並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信息。一旦黑洞消失,信息就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黑洞悖論」。霍金的理論與量子物理理論背道而馳。為了捍衛自己的理論,霍金曾三次發起科學史上著名的「黑洞」賭博,但每次都輸了。曾經在2004年,霍金向世界宣布,黑洞中的信息是可以被洩露出來的。

探測器因計量單位紕漏墜毀

早在1999年,美國航天局的火星氣候探測器發現,它距離火星比科學家預測的近了60英裡左右。這不是因為時空關係出現了問題,而是因為在「火星氣候探測者」號開發中,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在計算中採用的是公制單位,但提供導航軟體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採用的卻是英制單位。因此,由於軌道不穩定,耗資8000萬英鎊的「火星氣候探測器」最終墜入火星表面。

惹出大麻煩的「巨病毒」

早在2003年,法國地中海大學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病毒,巨病毒(Mimivirus),原意是「酷似細菌的病毒」。實驗結果表明,這種超級病毒似乎沒有感染人類。但一年後,地中海大學實驗室的一名技術人員患上了由這種超級病毒引起的肺炎。10%的肺炎患者血液中都存在巨病毒抗體。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最大錯誤」,科學史上的一個悲劇
    這不,美國科普作家博達尼斯創作了一部以愛因斯坦「犯錯」為主題的讀物——《愛因斯坦也犯錯:天才的一生》,重新梳理、回顧了這位天才的一生。  當然,讀者不能寄希望於這是一本呈現或羅列愛因斯坦「犯錯」的故事集,它仍可算是一本視角獨特的新版愛因斯坦傳記,而且大致也是按照時間脈絡展開的,並不算「另類」。
  • 偉大的愛因斯坦也會犯錯|展卷
    一個會犯錯的愛因斯坦,才是真實的愛因斯坦;可以被檢驗和批評的科學,也才是真正的科學。前往 「返樸」 公眾號點擊「在看」並發表您的感想至留言區,截至2020年8月30日中午12點,我們會選出4條留言,每人送書一本。
  • 盤點科學史上8個錯誤的科學理論
    雖然許多理論在當時很流行,但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它們仍然是科學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座被稱為「黑巖磁山」的磁山出現在16世紀和17世紀所有的地圖上。但是當時,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吉爾伯特第一個指出羅盤是通過地球磁場工作的。
  • 偉大的愛因斯坦也會犯錯|展卷
    一個會犯錯的愛因斯坦,才是真實的愛因斯坦;可以被檢驗和批評的科學,也才是真正的科學。這些傳記裡既有科學家和科學史家亞伯拉罕·派斯撰寫的《愛因斯坦傳》(楊振寧先生眼中最好的愛因斯坦傳記),也有著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創作的《愛因斯坦:生命的全部》。有諸如此類的作品在前,後來者創作愛因斯坦傳記的壓力自然不小。但會講故事的美國科普作家戴維·博達尼斯通過選取一個特別的切入點,還是給我們奉獻了一部優秀的作品——《愛因斯坦也犯錯:天才的一生》。
  • 科學史上4大錯誤:伽利略肉眼「看」木星
    開爾文不信X光存在  一個世紀以後,同樣是在義大利,現代電學先驅路易吉伽伐尼也犯下了一個重大錯誤。當他將許多青蛙腿串起來,放在鐵籬笆上時,青蛙腿開始抽搐。伽伐尼自以為理解了這一現象,提出了「動物電」新理論,宣稱生物組織可自己產生電流。一段時間以後,亞歷山德羅沃爾塔指出,用銅鉤鉤住青蛙腿,可以將整個裝置變成由化學能驅動的「大電池」。
  • 不斷的否定過去來接近真理:科學史上的十大錯誤結果
    ,即使是科學家也不例外。實際上,錯誤在科學中相當普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他們別無選擇,因為犯錯是發現真理的必經之路。錯誤的實驗可能會引發更進一步的實驗,這些實驗不僅可以糾正原始錯誤,而且可以發現以前從未懷疑過的新事實。
  • 科學史上幾個最怪異的實驗,人不僅能睜眼睡覺還能在睡眠中學習
    國外媒體曾列出「科學史上最怪異的實驗」,這些實驗雖然看起來很怪誕但卻是人類在認真探索科學領域的過程,許多時候一些不可思議的實驗能找到一個全新的發現,任何看似瘋狂的實驗背後可能會打開一扇全新的領域。1、起死回生的實驗上世紀30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科尼斯曾認為人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體內的血液凝固導致的,如果一直保證人體內血液循環不停止,那麼這個已死亡的人可能會「活」過來,為此科尼斯說服一名死囚參與這項起死回生的實驗,但最終遭到法官的反對,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人們不會迷信權威,但是大部分會相信「科學」。 如何科學地飲食?如何科學地工作?如何科學地休息?「科學」兩個字成了人們確認自己正確生活的最大保障。但如果「科學」不正確,那又會怎樣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科學家也是人,怎麼可能保證完全不出錯。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人們不會迷信權威,但是大部分會相信「科學」。如何科學地飲食?如何科學地工作?如何科學地休息?「科學」兩個字成了人們確認自己正確生活的最大保障。但如果「科學」不正確,那又會怎樣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科學家也是人,怎麼可能保證完全不出錯。
  • 盤點高考考卷上的錯誤點 小小細節別丟分
    再啃生難怪癖的「硬骨頭」並不現實,保住自己會的知識點不失分才是明智之舉。羊城晚報記者邀請各科高考閱卷專家,一一盤點考卷上的低級錯誤點。  語文:默寫最怕錯別字  語文考題中,名句默寫、字音、詞語、病句、句子銜接等題目屬於基礎題,一般都比較容易。
  • 科學史周曆(8.17——8.23)
    編者按:科學史是連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橋梁。了解科學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解人類文明史。中科院之聲聯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開設「科學史周曆」專欄,在每周一介紹本周科學史上發生過的大事小事。
  • 人的偉大在於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科學家何嘗不是如此?
    對於你主動撤回了2013年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的一篇文章。我很是欣賞。畢竟《細胞》和《自然》《科學》一樣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甚至於許多學者,終其一生也難以在《細胞》上發表一篇文章。你的舉動誠實且難得可貴,畢竟《細胞》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
  • 少犯錯比做對事更重要,盤點追女生時常犯的5大錯誤
    永遠記住一句話,少犯錯比做對事更重要。犯的錯誤就像白牆上的一道道疤痕,這些疤痕並不會因為你做對了很多事就能夠相互抵消。可能因為你有時,做錯了某一件事情,就會變得再也無法挽回。所以在這女生的過程中,少犯錯誤,就顯得尤為重要。
  • 愛因斯坦最大的科學錯誤是什麼呢?
    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會犯錯的人。而且很多時候犯錯的過程,也是積累經驗的過程。科學史上的大神們,比如:愛因斯坦,牛頓都曾經犯過一些錯誤。而且牛頓還曾經利用自己的權威去打壓過自己的對手,比如:胡克、萊布尼茨等人。愛因斯坦沒有像牛頓那樣是一個學霸,但是愛因斯坦也曾經犯過一些錯誤,而且他的有些錯誤還發生了神奇的反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年,愛因斯坦犯過哪些錯誤?
  • 愛因斯坦的一生:從如日中天到犯下人生中最大的錯誤
    這不,美國科普作家博達尼斯創作了一部以愛因斯坦「犯錯」為主題的讀物,重新梳理、回顧了這位天才的一生。宏籌壯志映照慘澹現實,事業剛剛起步的愛因斯坦現實何其窘迫,「他坐在大椅子上,左手抱著孩子,右手在一個平板上寫方程,同時抽著雪茄,煙霧從嬰兒、方程和訪客旁飄過」。
  • 科學史周曆(7.27——8.02)
    編者按:科學史是連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橋梁。了解科學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解人類文明史。中科院之聲聯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開設「科學史周曆」專欄,在每周一介紹本周科學史上發生過的大事小事。
  • 科學在歷史與文化中的面目——評《現代科學史》
    作者:李大光,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研究員除了科學哲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傳播專業以外,科學史和科學文化課程現在已經是中國大學本科、碩士和博士課程的必選。這是中國教育界對科學本身的不斷認識和理解產生的重要變化。這種變化歷經上個世紀初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在領悟了科學的本質後,用成立科學組織與創辦期刊開啟中國人對科學的完整真實的認識開始的。
  • AI也會犯錯:如何欺騙神經網絡看見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在構建驅動這些計算系統的軟體時,他們可能讓代碼運行在了錯誤的地方,把數據儲存在了錯誤的地方,或許他們儲存了太多數據。林林總總的安全漏洞成為了黑客的攻擊對象,而且他們在攻擊時毫不手軟。 但即使是讓人工智慧取代那些軟體工程師,風險仍然存在。
  • 問題定義錯誤,執行完美也是徒勞
    英國某報紙曾舉辦一項高額獎金的有獎徵答活動,題目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熱氣球上,載著3位科學家:環保專家可拯救世人不受環境汙染而面臨死亡;核子專家有能力防止全球性核子戰爭,使地球免於滅亡;糧食專家能在不毛之地種植食物,使幾千萬人脫離饑荒。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一人以減輕載重,使其餘兩人得以活存,請問該丟下哪位科學家?」
  • 五個偉大的科學失誤: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
    在天體物理學家馬裡奧·利維奧(Mario Livio)不久前出版的《傑出的失誤》(Brilliant Blunders)一書中,作者向我們講述了科學史上五個偉大科學錯誤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最聰明的頭腦也會犯錯;而且,在通往偉大發現和偉大突破的道路上,巨大的風險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往往帶來巨大的失敗。以下就是馬裡奧·利維奧所選出的五個最傑出的科學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