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愛因斯坦真是科學史界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儘管他已經去世65年了。這不,美國科普作家博達尼斯創作了一部以愛因斯坦「犯錯」為主題的讀物,重新梳理、回顧了這位天才的一生。
當然,讀者不能寄希望於這是一本呈現或羅列愛因斯坦「犯錯」的故事集,它仍可算是一本視角獨特的新版愛因斯坦傳記,而且大致也是按照時間脈絡展開,並不算「另類」。這本傳記較派斯那本著名的愛因斯坦傳記《上帝難以捉摸》要通俗得多,全書幾乎不見令人生畏的物理公式,對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也作了簡化處理。此外,該傳記體量又小於艾薩克森寫的那本豐厚的《愛因斯坦傳》,沒那麼多枝蔓,因而讀起來更順暢一些。
書的一半甚至更多一點的體量其實完全與「犯錯」無關,大致可以說是愛因斯坦的一段成名史,我將之比喻為從「紅日初升」到「如日中天」。
格羅斯曼和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幾年以後,20世紀10年代初期
「當期末考試來臨,格羅斯曼的所有重要圖表都做得非常整齊的講義筆記給愛因斯坦帶來了奇蹟,讓他以體面的4.25分通過了幾何考試。」
圖片來源:外研社《愛因斯坦也犯錯》
愛因斯坦早年首先是一位叛逆者,這集中體現在大學時期的表現,他極度牴觸當時一些陳腐的教學模式,以至於多年後如此諷刺道:「現行的教學方法還沒有完全扼殺神聖的好奇心,這真是一個奇蹟。」隨後便是現在讀起來催人勵志的求職史,算他幸運,最終在好友格羅斯曼的父親的幫助下,他得以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謀得了一個三級技術專家的職位。也正是在專利局,成就了奇蹟年(1905年)的愛因斯坦,此可謂「紅日初升」。
正是在專利局,他萌發了「一生最得意的想法」,做出了將慣性力包含進構建新引力理論的嘗試,也即他朝著創建廣義相對論的道路進發了。宏籌壯志映照慘澹現實,事業剛剛起步的愛因斯坦現實何其窘迫,「他坐在大椅子上,左手抱著孩子,右手在一個平板上寫方程,同時抽著雪茄,煙霧從嬰兒、方程和訪客旁飄過」。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與他們的長子漢斯在一起,大約攝於1904年,伯爾尼
「在最後一篇論文寫完後,他們出去慶祝,結果就像他們的明信片上寫著的那樣『爛醉如泥』,就好像他們還未為人父母,還是天真無邪的學生。」
圖片來源:外研社《愛因斯坦也犯錯》
十年攻堅、大功告成。1915年底,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突破,他致信給好友貝索說「我最大膽的夢想已經成真」。接著,便是廣義相對論曲折的驗證過程,終於在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的團隊一錘定乾坤,由此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此可謂其人生「如日中天」。
接下來便是圍繞在引力場方程先是加入常數Λ、後又刪去的故事,因此後來被愛因斯坦稱之為「一生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其實現在回頭再看,這與其說是一個人的錯誤,倒不如說是科學「自淨」機制的一種反映。最初愛因斯坦添加上Λ的原因是為了滿足「準靜態分布」宇宙的結果,或者說是為了符合實際的天文觀測。而到1929年哈勃和赫馬森的天文觀測非常明確地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脹後,愛因斯坦又果斷捨棄了之前加入的Λ項,方程也再次回歸到他一直深愛的完美形式。
赫馬森,1940年前後
「到了1929年,赫馬森和哈勃順利完成了觀測。隨和的赫馬森並不介意『一流拳擊手』和『戰爭英雄』哈勃以一人之名發表工作成果(儘管他在文中提到了來自『助手』赫馬森的忠心的支持)。」
圖片來源:外研社《愛因斯坦也犯錯》
在博達尼斯看來,愛因斯坦對隱匿在量子力學背後的法則或邏輯的牴觸和排斥才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現在看來,這不但是愛因斯坦個人的悲劇,也是科學史上的一個悲劇。想當初(1905年),他也是量子論發展史上的一員驍將,光電效應方程便是其樹立的不朽豐碑,但隨著以海森堡為代表的量子力學新生代的成長,內心固守因果律的愛因斯坦與年輕一代漸漸格格不入了。書中描寫了他與玻爾的幾場論戰,包括1930年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六次索爾維會議的那場,愛因斯坦使出了渾身解數構想了著名的「光子盒」理想實驗,不料經過玻爾徹夜未眠的思索後還是成功化解了挑戰。誠如書中所言,「玻爾利用相對論擊碎了愛因斯坦試圖捍衛因果律的最後努力,這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1930年布魯塞爾會議期間的愛因斯坦和玻爾,埃倫費斯特拍攝,大概拍攝於愛因斯坦提出盒子時鐘實驗並且玻爾還未來得及分析的那一天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兩個對手離開大學俱樂部時的情景:愛因斯坦以勝利者的姿態帶著微微嘲諷的笑容,步履從容,而玻爾則在他身邊一路小跑,極為不安。』這是愛因斯坦最後的榮耀時刻。」
圖片來源:外研社《愛因斯坦也犯錯》
從1933年到1955年,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度過了餘生。他為了建立統一場論孤寂地跋涉,已經脫離了當時物理發展的洪流。好友玻恩無不惋惜地說:「這對愛因斯坦本人,對我們來說都是悲劇,因為他在孤獨地探索他的道路,我們卻失去了領袖和旗手。」在普林斯頓的歲月,是他一生落日餘暉的階段,絢爛而悲壯。
中譯本的封面設計別出心裁,像窗戶一樣的圓形鏤空處,可以瞥見一幅晚年愛因斯坦素描頭像。他睿智的目光穿越了時空,洞察著這個他曾經變革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