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4大錯誤:伽利略肉眼「看」木星

2020-12-04 搜狐網

資料圖片

  伽利略肉眼「看到」木星

  讓我們從1611年說起。之前一年,伽利略對外宣稱他看到了木星的衛星。另一位備受尊崇的佛羅倫斯天文學家弗朗西斯科辛濟則試圖解釋伽利略這是自欺欺人。辛濟說,木星的這些衛星「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因此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影響」。

  伽利略雖然在與辛濟的較量中勝出,但這一錯誤概念卻讓他深受其害。20年過後,為了說明地球繞太陽運轉,伽利略向教皇烏爾班八世提供了細緻的數學依據。不幸的是,他將潮汐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並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對那些指出潮汐其實是由月球引起的人冷嘲熱諷。  

開爾文不信X光存在

  一個世紀以後,同樣是在義大利,現代電學先驅路易吉伽伐尼也犯下了一個重大錯誤。當他將許多青蛙腿串起來,放在鐵籬笆上時,青蛙腿開始抽搐。伽伐尼自以為理解了這一現象,提出了「動物電」新理論,宣稱生物組織可自己產生電流。一段時間以後,亞歷山德羅沃爾塔指出,用銅鉤鉤住青蛙腿,可以將整個裝置變成由化學能驅動的「大電池」。

  歷史上,醫學領域也曾出現過一系列重大失誤,其中,最為可怕的或許是美國醫學院學生斯塔賓斯弗斯犯下的錯誤。弗斯生活在19世紀初期的美國,由於黃熱病發病率在冬天減少,他由此認為,這種疾病是發熱和壓力的產物,並不是傳染病。為了證實這一點,他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一系列令人作嘔的試驗,甚至直接對著患者的嘴,吞食令人噁心的黑色嘔吐物。弗斯活了下來,但不是因為黃熱病不是傳染病,而是因為這種疾病只能直接通過血液進行傳播。

  此外,一些在其研究領域出類拔萃的頂尖科學家也會犯錯。1896年,即辭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一年後,開爾文爵士宣布,有關「X光」的最新報告是如此的荒謬可笑,它無疑是一個騙局。不過,在知道自己犯錯以後,開爾文表現得比伽利略大度:在親眼看到X光的證據後,他不再堅持原來的主張,甚至同意讓人對自己的手做X光檢查。  

宇宙膨脹問題搞暈愛因斯坦

  1917年,在發表廣義相對論前,愛因斯坦向許多天文學家請教過宇宙是否膨脹這個問題。愛因斯坦之所以要知道這一點,是因為他的方程式描述了一個要麼膨脹要麼縮小的宇宙。天文學家們告訴愛因斯坦,宇宙其實很穩定,於是他對方程式做了改動,加了個「宇宙常數」,企圖用來解釋宇宙為何能穩定地存在。10年後,埃德溫哈勃發現宇宙的確在膨脹,愛因斯坦所做的修改根本沒有必要。

  愛因斯坦曾表示,加入「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此話說得太早了近年來有關空間和時間性質的發現表明,我們看上去需要一個宇宙常數,以便令我們的理論與觀測結果相匹配。不過,愛因斯坦在別的方面確實犯下過錯誤。在晚年,他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追尋一個終極物理學統一理論,與愛因斯坦同在一個時代的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也追隨到了這條堂吉訶德式的科學道路。

  1921年,愛丁頓發現一些涉及宇宙學的數字明顯具有巧合之處。他希望證明,這種巧合是最終導致一個終極宇宙理論橫空出世的線索。當另外一位研究人員證明,其中一個數字更接近於137而非136時,愛丁頓最終對自己的理論進行了改動,間接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探測器因計量單位紕漏墜毀

  1999年,美國宇航局「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發現它距離火星比科學家預測的近了60英裡左右。這不是因為時空關係出現了問題,而是因為在「火星氣候探測者」號開發中出現了文化衝突。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在計算中採用的是公制單位(如米和釐米等),但提供導航軟體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程師在研究中採用的卻是英尺、英寸等英制單位。結果,由於運行軌道總不穩定,耗資8000萬英鎊建造的「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最終撞向火星表面報銷。

  科學家是凡人,一旦他們出現了錯誤,我們不要感到吃驚或失望。科學進步已經使得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更安全,生活質量更高,壽命更長。人類在科學發現的道路上總會有挫折,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科學發展都是人類進步的標誌。

微博推薦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也不「完美」也會犯錯,盤點科學史上8個重大的錯誤
    即使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也會犯一些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錯誤。伽利略肉眼「看到」木星衛星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宣布他看到了木星的衛星。另一位天文學家弗朗西斯科·辛濟說,伽利略在自欺欺人。他指出,木星的衛星「肉眼看不見,因此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影響」。雖然伽利略在與辛濟的較量中獲勝,但他卻深受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20年後,他仍然拒絕承認自己在「潮汐理論」中的錯誤,並嘲笑那些指出潮汐實際上是由月球引起的人。
  • 木星亡靈——莎士比亞與伽利略的陳年往事
    「首先,我準備了一根鉛管,在鉛管的兩端各裝上一個透鏡,這兩個透鏡有一邊都是平的,而另一邊,一個是凸的,另一個是凹的。「然後,我把眼睛靠近凹透鏡,我滿意地看到一些物體又大又近,因為它比單獨用肉眼看時,近了三倍,大了九倍(面積)。接著,我又做了一個。這一個更精確了,它好像把物體放大了六十多倍(面積)。」
  • 「木星衝日」10日在哈爾濱肉眼可見
    龍頭新聞訊(記者 王萌)許多人都看過電影《流浪地球》,裡面有個巨星叫木星。10日,「木星衝日」在哈爾濱肉眼可見,提醒大家不要錯過!據黑龍江省天文學會秘書長劉川浩介紹,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素有「巨人行星」之稱,體積是地球的一千多倍。
  • 伽利略之前,有人發現過木星衛星嗎?
    來源:維基但是呢,從地球上看木衛,尤其是木衛三和木衛四其實算是挺容易的,天文攝影愛好者們藉助望遠鏡很容易就能拍到——因為這倆貨實在是太大了,木衛三的直徑是月球的約1.5倍,比水星還要大不少,木衛四小一點,也和水星差不多大了。
  • 在地球上,能肉眼看到的太陽系大行星有哪些?
    在地球上,有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可以很明顯地用肉眼看見,所以在七大行星中,也就只有這五顆行星在中國古代有名字,但是由於距離地球實在太遠,只有利用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這五顆行星的細節。在1610年,伽利略把他發明的望遠鏡對準土星,意外地發現土星長有兩隻「耳朵」,伽利略以為這是土星兩邊凸出來的東西,並把看到的圖像記錄了下來:然而過幾年後,土星的「耳朵」突然消失了,這讓伽利略感到非常吃驚,但是他又無法解釋其中的原因;現在我們知道,伽利略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實際上是土星環,當土星環側面對著地球時就好像消失了一般
  • 木星衝日上演啦 肉眼可見「大塊頭」
    生活報6月10日訊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許多人都看過,裡面的巨星木星,差點把地球吸過去,造成星毀人亡的悲劇。電影提高了木星的知名度,10日,木星衝日在哈爾濱肉眼可見哦。據黑龍江省天文學會秘書長劉川浩老師介紹,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體積是地球的一千多倍。木星衝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軌道上運行時與太陽重逢在一條直線上,也就是木星與太陽黃經相差180度的現象。10日,在哈爾濱觀測的話,太陽從西面落山後,木星正好從東南方升起,亮度特別高,午夜時正好位於天頂。
  • 「讀史」木星衛星的發現,改變了伽利略的人生,就在1610年1月7日
    伽利略把這架望遠鏡獻給了威尼斯議會,那些議員們看到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船隻,大為欣喜,同時,也敏銳地意識到伽利略的這個發明有很重要的國防價值。為了表彰他,議會決定升任伽利略為終生教授。當伽利略仰望浩瀚無邊的夜空時,他把望遠鏡伸向了閃耀的星星,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意義非凡的舉動。
  • 在木星的衛星上看木星是什麼感覺?
    上個世界六十年代末,人類終於實現了登月的夢想。人類登上了月球,也讓我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地球,月球上看地球。在月球的天空中看到的地球要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大得多。地球就像一顆藍色的水晶球非常的美麗木星的四顆大衛星在木星的眾多衛星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四顆伽利略衛星了。伽利略衛星顧名思義就是木星的這四顆衛星最早是義大利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最早發現的。
  • 在木星的衛星上看木星是什麼感覺?看完後我有木星恐懼症了
    相信大家都能一口說出來,是木星。沒錯,木星是太陽系中擁有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目前已經發現了79顆衛星。相比地球和唯一的夥伴月球來說,木星大家族可就熱鬧多了。那在木星不同的衛星上看木星什麼感覺呢?在木星的眾多衛星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四顆伽利略衛星了。伽利略衛星顧名思義就是木星的這四顆衛星最早是義大利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最早發現的。按照到木星的距離由近到遠它們分別是木衛一(艾奧)、木衛二(歐羅巴)、木衛三(加尼美得)和木衛四(克裡斯託)。這四顆衛星上是近距離觀看木星的好去處。
  • 第一位用望遠鏡仰望星空的人——伽利略
    絕大部分人還是認同託勒密的地心說,而伽利略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支持的支持者之一。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義大利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現代科學之父、物理學之父、觀測天文學之父。16歲時,伽利略進入比薩大學,學習醫學。
  • 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伽利略的望遠鏡是一種有效直徑只有4.4釐米的折射望遠鏡。當來自天體的光線射到鏡筒前的玻璃透鏡上時,被折射的光線都集中於一個點上,即焦點。
  • 4個世紀前的測繪月球表面圖原稿面世 看,伽利略手繪的月球圖
    本報綜合報導 據英國《泰晤士報》28日報導,伽利略當年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後繪出的月球表面圖在失蹤4個世紀後首次重見天日。  400年後重現  據報導,這5幅水彩畫出自伽利略本人擁有的一本他自己的著作《星空使者》,在這本書裡他詳細描述了自己的一些重大發現。
  • 站在木星四大衛星上看木星,是怎樣的場景?壓迫感十足
    如果我們在木星的衛星上,就可以親眼見證這顆氣體巨星的體積是有多麼恐怖。 不過,雖然我們無法真的站在那裡看,但不妨模擬一下。以木星最著名的四顆伽利略衛星為例,讓我們設想一下自己站在那些衛星上,會看到怎樣的木星吧。 首先是木衛四。
  • 木衛一上看木星有多大?巨物恐懼者慎入
    在地球上夜晚仰望星空看見的點點繁星,主要都是銀河系內距離太陽較近的恆星,一般都在距離我們百十光年左右,肉眼看上去每顆星星雖然亮度有差別,但是並感覺不出大小上有差別。在地球上看到的最大天體就是月球和太陽,它們的視直徑差不多都為0.5度左右。
  • 伽利略開創望遠鏡新時代-光明日報-光明網
    伽利略聽說後也開始自製望遠鏡,很快製成了一架放大32倍的折射式望遠鏡。他用望遠鏡觀測星空獲得一系列的天文發現,從此結束了人類肉眼觀天時代。    伽利略把望遠鏡指向了天空,他看到了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觀測結果:月亮並非像人們常說的那麼皎潔無瑕,而是滿目瘡痍,上面既有山也有大片平原;金星有類似月亮的盈虧,這種現象證實了金星沿著以太陽為中心的軌道運轉;銀河並不像人們用肉眼看到的迷霧茫茫的一大片,而是由密密麻麻如針尖大小的恆星構成的。    最使伽利略興奮的是,他發現了木星周圍有4顆衛星。
  • 「伽利略」號 撞向木星(組圖)
    為避免探測器上可能攜帶的地球微生物汙染「歐羅巴」的環境,美國宇航局改變了原定讓「伽利略」號「自然死亡」的計劃,轉而操控它衝向木星大氣層。  木星天際的一道弧光  在太空中「超期服役」的美國「伽利略」號木星軌道探測器,在離開地球14年後,幾乎耗盡了全部的能量。
  • 399天一次的「木星衝日」9日上演 重慶市民能否肉眼觀看要看天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7日從重慶市天文科普教育協會獲悉,5月9日,夜空將上演平均399天才出現一次的「木星衝日」天象,如果天氣晴好,「衝日」前後幾天,晚上可肉眼觀測這個太陽系中的「大個子」。何為木星衝日?
  • 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探測器伽利略號將撞向木星
    因此,今天(9月21日)伴隨「伽利略」號探測器撞向木星剎那間的除了被探測器被木星大氣層焚毀時放出的最後光芒外,還有地球上美國宇航局1500名科學家們的鮮花和眼淚,因為他們送走了自己的孩子!它能克服那麼大的困難,最終取得那麼輝煌的成就,我們真的無比地興奮與驕傲!」  今天和克勞迪婭一起流淚見證「伽利略」號最後時光的還有1500名參予這一項目的科學家。克勞迪婭輕輕地拭去眼鏡背後的淚花,不好意思地衝著記者笑笑說:「因為感動,所以在它墜向木星大氣層的一剎那,我一定會哭的!不過,你可別告訴別人喲!」  肯定會流淚當然不只是克勞迪婭一個。
  • 科學泰鬥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把這架望遠鏡獻給了威尼斯議會,那些議員們果然看到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船隻,這讓議員們大為欣喜,他們敏銳地意識到伽利略的這個發明有很重要的國防價值。為了表彰他,議會決定升任伽利略為終生教授。伽利略把望遠鏡伸向了夜晚的星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意義非凡的舉動,套用一個著名的句式,就是:伽利略的一個小動作,卻是人類的一個大動作。
  • 伽利略:望遠鏡的發明和發展(上)
    伽利略:望遠鏡的發明和發展(上)老狼主在佛羅倫斯酷熱的一天,走進阿爾諾河河畔開著冷氣的科學史博物館真是一種解脫。在這裡可以追蹤到現代天文學最早的源頭:由偉大的伽利略製作的兩架望遠鏡。登上樓梯,經過黃銅製的星盤,進入伽利略館的第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