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2020-09-12 兼愛者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

伽利略的望遠鏡是一種有效直徑只有4.4釐米的折射望遠鏡。當來自天體的光線射到鏡筒前的玻璃透鏡上時,被折射的光線都集中於一個點上,即焦點。該天體的像則形成於此焦點上,這個像在鏡筒的另一端被稱為「目鏡」的透鏡放大,物鏡和焦點之間的距離稱為「焦距」。望遠鏡的放大倍數是望遠鏡物鏡的焦距與目鏡的焦距之比。

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到月球是一個崎嶇多山的星球。在月球分別處於白晝和黑夜的兩個半球之間的邊界,伽利略看到了灰斑,他認為這些灰斑是受陽光照射的山頂,由於光照,產生明暗兩面,於是,明暗界限成為凹凸不平的形狀。通過望遠鏡,伽利略看到了處於低洼區域的灰色平原,而且,伽利略不相信那裡有水。

伽利略注意到,與行星相比,恆星在望遠鏡裡只是一個發光點,而不呈現明顯的圓面,不管怎樣放大,這些恆星在望遠鏡中仍然是一個微小的光點。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恆星都距離我們非常遙遠。

1610年,伽利略在觀測木星時,發現有3顆小星在其淡黃色的圓面附近,其中1顆在木星右邊,2顆在左邊。接連觀察了多日,伽利略發現木星旁邊的小星星數目不定,時而3顆,時而2顆,時而4顆。經過幾個星期的觀測,他斷定木星有四顆衛星。現在,人們總共發現了16顆木星衛星,人們把伽利略發現的那4顆衛星稱為「伽利略衛星」。

通過伽利略的望遠鏡對太空的觀測,正好符合哥白尼的日心說,於是伽利略公開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並出版了《星際使者》一書來宣傳自己的見解。

《星際使者》造成了「火山爆發」般的轟動,很多人懷疑伽利略的言論,更有甚者指控伽利略是個巫師。1615年,哥白尼的日心說被天主教會說成是「錯誤和荒謬的異端邪說,是公然違背聖經的」。教會局正式警告伽利略,要他端正自己的科學觀點。

雖然受了外界如此強大的壓力,但伽利略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1632年,伽利略又出版了《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一偉大著作。第二年,伽利略被羅馬教堂判處終身監禁。9年之後,伽利略不幸病逝。這一冤案直到1979年梵蒂岡教皇保羅二世上任後才予以平反。

伽利略不僅是一個發明家,更是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的象徵。

相關焦點

  • 勇於探索的人——測量光速
    人是怎麼測出光速的呢?從17世紀開始,有很多科學家開始研究測量光速,並做了大量的試驗。第一個想出辦法測量光速的是伽利略。1607年,他從光走直線的特性中獲得靈感,做了一個實驗:他先讓2個人手提一盞前面有蓋的信號燈,分別站在兩個山頭上,兩山相距1.5千米。
  • 致敬伽利略 OPPO Find X探索永不止步
    6月7日,OPPO官方微博發布預示Find X 探索精神的海報,海報通過致敬天文望遠鏡發明者伽利略,來體現Find系列所蘊含探索精神代表了Find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而當想像力基因遇上勇於探索的精神,必定會激發出顛覆性的科技。
  • 對太陽系大個子的探索,細說「伽利略」的木星之旅
    正是因為木星的個頭特別大,所以在夜空中比較顯眼,在我們頭頂的天空中,木星的平均亮度是僅次於太陽、月亮和金星的第四名,星空中有這麼一個亮閃閃的星星,當然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從幾千年前開始,就有古人開始觀測木星了。
  • 勇於探索的人--時間
    鐘錶17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一定長度的擺(在線或杆的底端有一重物)在擺動時具有等時性。這個發現令準確計時成為一種可能,孕育了鐘錶的誕生。原子鐘原子和分子會以一定的音調和頻率振動。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固定周期的振蕩或擺動來維持時間的精度的。這種特殊的鐘,大都安置在實驗室。
  •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16:08 來源: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 探索伽利略衛星,發現木衛二可能的生命痕跡
    有許多有趣的衛星圍繞木星運行,但最具有科學價值的是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發現的這四顆衛星——伽利略衛星 在最後一次接近木星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捕捉到了伽利略衛星在木星周圍運行的延時影片。這些圖像是在探測器到達前5天開始拍攝,並在離木星300萬英裡遠的時候結束。
  • 勇於探索的人——紫外線與紅外線的發現
    赫歇爾發現紅外線以後,科學家們開始深入地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德國物理學家特爾用化學方法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
  • 勇於探索的人--發現新元素
    於是科學家開始對這空缺的探索。1937年,美國科學家通過粒子回旋加速器,使氚核轟擊金屬鉬原子。他們把轟擊後的鉬原子交給物理學家分析,發現了空缺的43號元素,並命名為鎝。
  • 勇於探索的人——張衡與渾天儀
    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渾天儀,人類第一次可以比較形象直觀地了解天空與大地。公元78年,張衡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從小,張衡就聰明伶俐、乖巧好學。17歲時,張衡遊歷長安,考察歷史古蹟和民風民俗。後來,張衡又去了洛陽,參觀了太學。
  • 仰望星空的人,伽利略與克卜勒
    1610年1月7日,在一封給安東尼奧·德·美第奇的信中,伽利略簡要講述了自己從1609年夏末起使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的事情。信件的結尾是當日的最新消息:「今晚我看到木星是被三顆固定的星星圍繞著,由於體積太小,肉眼完全不可見。」我們可以理解他語氣中帶著理所應當的自豪:「我們可以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早從如此近的距離如此精確地觀測到天體的人。」
  • 「火星探索」專題:一、望遠鏡裡的火星
    其任務包括尋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索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收集樣本以備未來送回地球,為人類登陸和探索火星探路等。在這一具有歷史性意義時期,佰思科學特別推出「火星探索」系列專題,回顧人類從古希臘至今探索火星的過程及有趣的故事,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一代接一代的傳承。而「天問一號」的發射,也標誌著我國在探索火星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人類探索的軌跡
    人類學家研究表明,人類起源於非洲,以後探索的軌跡伸向歐洲、亞洲,繼而又到達美洲、大洋洲,遍及整個地球。人類擴展的能力是如此之強,由幾千人、幾萬人擴展到現在的六十多億,佔領了整個地球,成為地球的主宰。人類的探索不只向平面延伸,還向立體延伸。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但最早算出哈雷彗星運行軌道的是英國人--哈雷。哈雷自幼熱愛天文,他不僅勤於觀測,還善於思考。在父親的幫助下,17歲的哈雷帶著自費購置的望遠鏡,進入了牛津大學王后學院。入學第二年,哈雷就給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皇家天文學家弗蘭提斯德寫信,指出他繪製的木星圖和土星圖中的計算錯誤。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但最早算出哈雷彗星運行軌道的是英國人--哈雷。哈雷自幼熱愛天文,他不僅勤於觀測,還善於思考。在父親的幫助下,17歲的哈雷帶著自費購置的望遠鏡,進入了牛津大學王后學院。入學第二年,哈雷就給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皇家天文學家弗蘭提斯德寫信,指出他繪製的木星圖和土星圖中的計算錯誤。
  • 勇於探索的人--施旺創立細胞學說
    19世紀中葉,德國動物學家施旺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終於創立了完整的細胞學說。
  • 第4161回:人探索天空實驗室,裡程碑式太空行走
    環遊尋美拾遺錄】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4161回:人探索天空實驗室「天空實驗室2號」任務得名於所載的衛星名稱,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裡程碑式任務。
  • 堅持自己的理論的哥白尼用一生證明:人的天職是勇於探索真理
    歷史是安靜的,喧囂的是歷史的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成功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放棄,輕絲慢縷飄舞著古色古香,點點滴滴的溪水流過秋的哀傷,讓纖敏的思緒化成粉紅的情節流淌在浪漫的文字,讓靜夜的愁思譯作青春的華彩演變成炙熱的言語,讓優美的文採在這裡飄逸,讓青春的夢想在這裡放飛
  • 2009天文年:探索我們的宇宙
    2009天文年:探索我們的宇宙 1609年8月25日,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伽利萊首次使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這一舉動在人類科學史上引發了一場革命,深刻影響了科學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為紀念伽利略首次使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400周年,2007年12月20日聯合國通過了將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的決議。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一直激勵著後來人努力探索化學世界。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一直激勵著後來人努力探索化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