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己的理論的哥白尼用一生證明:人的天職是勇於探索真理

2020-12-04 鶯歌燕舞說歷史

歷史是安靜的,喧囂的是歷史的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成功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放棄,輕絲慢縷飄舞著古色古香,點點滴滴的溪水流過秋的哀傷,讓纖敏的思緒化成粉紅的情節流淌在浪漫的文字,讓靜夜的愁思譯作青春的華彩演變成炙熱的言語,讓優美的文採在這裡飄逸,讓青春的夢想在這裡放飛。透過歲月的年輪,我們回憶淡淡校園思緒,穿越時尚的前沿,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很高興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

今天小編要向大家講的是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哥白尼。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蘭維斯瓦河畔的託倫市的一個富裕家庭。18歲時就讀于波蘭舊都的克拉科夫大學,學習醫學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1496年,23歲的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策源地義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徳·諾瓦拉對哥白尼影響極大,在他那裡哥白尼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

他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後來在費拉拉大學獲宗教法博士學位。哥白尼作為一名醫生,由於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名為「神醫」。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哥白尼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然而,由於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得的數據和託勒密體系的數據都不能與第谷的觀測相吻合,因此日心說此時仍不具優勢。

直至克卜勒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了日心說之後,日心說在於地心說的競爭中才取得了真正的勝利。寫出了《天體運行論》的哥白尼,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可他用科學的觀察否定了天主教會毫無根據卻又影響深廣的舊有知識。在哥白尼別的著作裡同樣充滿了天主的名字以及天主的智慧與慈愛。他一生維護著天主教的信仰,他對從天主教的革命出的新教派給予了反擊,哥白尼死於1543年,享年七十歲。不過他的死因卻有爭議,但是一直沒有未有準確的說法。

因為哥白尼的死不是人為原因造成的,而是哥白尼因為年輕時期長期的奔波勞累,導致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弱,最後因為疾病去世了。可也有人說哥白尼因為觸犯了宗教,被天主教活活燒死了。哥白尼將自己業餘時間都花在了研究上,哥白尼在工作的業餘時間寫自己觀察到了天文現象,在成功發現了日心說理論後,哥白尼害怕被教會追殺,在他去世前不久才發表的理論,通過這個可以斷定哥白尼沒有和教會發生直接的衝突,自然哥白尼也就不是被教會處死的。雖然沒有被教會處死,但哥白尼的生活卻沒有那麼容易。

因為教會勢力的強大,那些敢於同教會反抗的人士中許多都被教會用火活活燒死了,哥白尼的家人及好友也有慘遭教會的殘害。哥白尼沒有被教會處死,但他也難逃教會對他的一些看守及問話,總之人生自由得到了限制。哥白尼在最後身體已經不好的時候還受到了教會對他嚴密的監視,因為就怕哥白尼的任何舉動威脅到教會的統治。不過即使是受到迫害他依然在堅持自己的理論,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並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可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哥白尼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在科學的研究上哥白尼有很多的研究,對於生活和研究他擁有很多的感悟,比如:在許多問題上我的說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識得歸功於他們,也得歸功於那些最先為這門學說開闢道路的人;人的天職是勇於探索真理,等等。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歡迎大家到評論區留言點讚。

相關焦點

  • 哥白尼名人名言名句
    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鬥爭的偉大勝利。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弗龍堡辭世,遺骨於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1、勇於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職。2、青春應該是:一頭醒智的獅,一團智慧的火!醒智的獅,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為理想的美而燃。
  • 讓我們用慈悲智慧武裝自己行在探索宇宙奧秘感悟人生真理的大道上
    這句話表明了釋迦牟尼不認為成佛是自己的「專利」。對此,我也是深信不疑的。我們現在提倡人生而平等,不分地域、種族、膚色、語言和文化等,然人生而平等的本質含義應該是不以我們提倡與否而存在的一個事實。既然人生而平等,那麼聖人能做到的事情按道理說我們每一個人也都能做到,而事實上,如果我們還不能做到的話,主要原因或許正如釋迦牟尼所說的我們仍還存有妄想和執著不能破除。
  • 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通過伽利略的望遠鏡對太空的觀測,正好符合哥白尼的日心說,於是伽利略公開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並出版了《星際使者》一書來宣傳自己的見解。
  • 仰望星空的智者在拯救世界,而見識淺陋的「智慧」卻成了「真理」
    研究發現:人群中,99%的人一生處於麻木、無知的苟活狀態,他們不是真理的發現者和捍衛者,而是竭力阻止人類向前邁進的阻力,但他們往往能影響人類社會未來的命運。他們佔據了人群的主流,處於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因此他們往往具有顛倒黑白的強大影響力。
  • 堅持和發展對真理標準的科學認識
    新的時代條件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應當繼續堅持和發展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這一科學認識,以問題為理論創新的基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用人民的實踐檢驗真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以創新為真理發展的動力,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 曾經被人「嘲笑」的四個科學理論,現在被證明是對的,你知道嗎
    人類的發展就是在不斷的否定中前進,之前被認為是真理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被證明是錯誤的。有有些一開始被認為是荒謬的,被人嘲笑的理論,到了現代卻被證明是爭取的。
  • 哥白尼:代表作,背景,故事
    想必大家對哥白尼都有印象,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和我們講述過這個人。下面我就來為大家詳細的講解。哥白尼生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小康家庭,在他十八歲學醫的時候對天文產生了興趣。當時,歐洲是「政教合一」羅馬教廷控制大多數國家,《聖經》被稱為至高無上的真理,既然這樣,一切違反聖經的說法都是異端邪說,都要處於火刑。有一個人為了不怕火形堅持維護日心說,他就是大利思想家布魯諾(他公開宣傳 督教不同的神學觀 )。當時為了統治封建,天主教會的宗教裁判所燒掉了許多珍貴的科學著作,有時一天竟燒掉20大車,類似於我們的文化大革命。
  • 哥白尼與日心說
    哥白尼在先進的人文主義思想的薰陶下,在心靈裡埋下了向經院哲學挑戰的種子。在這裡,他遇到了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布魯楚斯基(Brudzewski)教授。是這位教授的啟蒙教育促使哥白尼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天文科學。  1496年哥白尼前往義大利求學,先後進入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和費拉拉大學學習和研究法律、天文學、數學、神學和醫學,他同時還學會了希臘文。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對真理的質疑
    這並非現代人比古人的智商高,而是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窮盡一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發現,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才能讓如今的小學生都能夠理解宇宙的誕生與發展。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一天有24小時,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一年有365天,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這看似普通的常識,卻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被世人知曉。其中,人們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宇宙觀轉變尤為艱難。
  • 第一位用望遠鏡仰望星空的人,走進近代科學之父,故事永不過時
    在他那極富傳奇的一生中,有許多科學故事代代相傳,我們在伽利略不平凡的成功道路上,選取幾個著名的片段,品讀一番,汲取人生的營養。多少年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作一個&34;的真理,也沒有人懷疑它。年輕的伽利略對亞里斯多德的論斷提出了懷疑,大膽地對他的學說表示否定。他的觀點是&34;,這個觀點遭受到那些權威們的恥笑,說什麼&34;。還有的人說:&34;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一起向伽利略襲來。
  • 為什麼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一個革命性的理論?
    在古代,全世界的人都認為地球是全宇宙的中心,「地心說」的理論延續了幾千年,沒有人質疑過,其實也難怪,因為沒有有力的理論和科技來證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人類把自己當做宇宙的唯一,宇宙的主宰,也自然把地球當做宇宙的中心。
  • 人的偉大在於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科學家何嘗不是如此?
    你發現自己原有的結論可能是錯的,主動撤回而且已時隔五年。隨著時間的延伸,實驗的成果也必定會得到很深層次的發現,畢竟五年前的科技遠比不上現在的發達。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概而論的也不是一錘定音的。誰都會犯錯。沒有一個人會被認為不犯錯甚至不允許犯錯。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實踐是檢驗一切認識的真理,人們往往通過實踐來認識真理,因此只有實踐才能檢驗認識。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為何還會信仰教會?遭受火刑的不是哥白尼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總會有人犧牲,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然而,當時的歐洲是「政教合一」,羅馬教廷控制了許多國家,《聖經》被宣布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凡是違背聖經的學說,都被斥為「異端邪說」,凡是反對神權統治的人,全都被處以火刑。在當時的歐洲,世俗權力還是很難和教會相抗衡的。從另一方面來說,世俗權力和教會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 僅用科學理論得出的並非是真理
    僅用科學理論能得出真理嗎? 顯然,僅用科學理論並不能得出真理的。假如僅用科學理論就能得出真理,那麼,科學界就沒有學術流派,也就沒有科學理論的發展了。 這次,面對新冠狀病毒疫情,美國及西歐一些國家就採用了「群體免疫」。
  • 哥白尼,一個為太陽正名的天文學家!
    我們可以想像,當我們自己堅信的東西被人突然打破的那種驚詫,那種憤怒,那種無可奈何。就好比有人告訴你,你日常吃的飯是不對的,你不應該吃飯才是對的,你聽到這話的驚詫和反撲。(舉一個例子,純屬玩笑)舅舅還經常對哥白尼說:「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一定要敢於衝破枷鎖,只有衝破舊的才能樹立新的。不要盲目相信別人的說教,要相信自己」這些話無疑對日後的哥白尼開創「日心說」大有裨益。1491年,哥白尼被舅舅送到了波蘭南部的克拉科夫大學,那一年哥白尼18歲,他結識了沃伊切赫教授。在整個大學期間,對哥白尼影響最大的就是在天文系任教的沃伊切赫教授。
  • 真理概念的變遷
    本文中的「真理」僅指這個概念,但為避免歧義,有時也用「真理的概念」。真理的起源在《真理》的第一章,卡普託轉述尼採對蘇格拉底的批評:他對定義和證明的愛不成比例,讓他對推理的愛超過一切,沒有考慮到一些東西不需要定義,也不能被理性地證明。我們用其他方式「知道」它們。真理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人們可以感知,可以追求,卻難以給出明確的定義。
  • 為什麼哥白尼被譽為「現代天文學之父」?
    少年時的哥白尼對天文學感興趣,喜歡觀察天文現象,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  上中學的時候,哥白尼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個日晷,時間由太陽的陰影決定。  1491年,哥白尼18歲進入克拉科夫大學。人文主義者、數學家、天文學家布魯斯基對他影響很大。哥白尼經常向他請教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問題,學會了用天文儀器觀察天象。
  • 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對後人的世界觀產生了重大影響
    導語:哥白尼是波蘭天文學家,被稱為現代天文學之父。他是第一位提出地球和其他行星繞太陽旋轉或宇宙的日心說理論的歐洲現代科學家。託勒密體系一直是歐洲公認的宇宙學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是到哥白尼時代,天文學證據的積累使他的某些理論陷入混亂。天文學家不同意地球上行星的順序,而正是這個問題是哥白尼在16世紀初提出的。
  • 第一位用望遠鏡仰望星空的人,走進近代科學之父,故事永不過時
    在他那極富傳奇的一生中,有許多科學故事代代相傳,我們在伽利略不平凡的成功道路上,選取幾個著名的片斷,品讀一番,汲取人生的營養。伽利略沉浸在望遠鏡帶來的喜悅中,沉醉在探索宇宙奧秘的興奮中。他藉助望遠鏡還發現木星有4個較大的衛星,還發現許多恆星都像太陽那樣巨大,而且都在運動中,從而有力地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可是,伴隨著一系列重大發現,災難也在悄悄地逼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