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探索的人——張衡與渾天儀

2020-11-29 i兼愛者i

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渾天儀,人類第一次可以比較形象直觀地了解天空與大地。

公元78年,張衡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從小,張衡就聰明伶俐、乖巧好學。17歲時,張衡遊歷長安,考察歷史古蹟和民風民俗。後來,張衡又去了洛陽,參觀了太學。5年後,張衡重返家鄉,擔任南陽太守鮑德的主薄。鮑德調任之後,張衡開始在家中潛心鑽研哲學、天文、數學。經過3年的刻苦研讀,張衡在天文、歷算、陰陽等學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11年,張衡被漢安帝任命為郎中和尚書侍郎。4年之後,又被任命為太史令。在此期間,張衡致力於研究天體運行規律,並根據渾天說的理論以及太陽、星星的運動規律,發明了觀察天文的儀器--渾天儀。渾天儀的外觀是球型的,其間由許多同心圓環組成。儀器是銅質的,直徑1.3米,中心部位有軸貫穿。球上分別刻著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二十四節氣、南北極、黃赤道、恆星圈、視顯圈。銅球可以旋轉,其旋轉速度是靠漏壺滴水所產生的動力來控制的。銅球的運轉情況和天象一致,因此,人們可以簡單地觀察天象了。

後來,張衡再接再厲,又研製了地動儀和侯風儀。後人在渾天儀的基礎上,又設計出了天象表演儀、天文鐘。

相關焦點

  • 渾天儀和地動儀 傑出的天文學家張衡
    但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漢代,中國的天文學家就作出了這方面的努力,並創製了天象儀的祖型一渾天儀,但是最為傑出的還是張衡。張衡十七歲後,以後的七、八年時間遊學古都長安、京師洛陽,與當時的學者、名流研討學問。三十七歲後,他出任太史令,張衡擔任太史令的第四年,精心製成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架自動天文儀器一水運渾天儀。渾天儀的主體是個空心大銅球,球面上刻布著滿天星宿,故又被稱作「天球儀」。天球外繞有好幾個銅圈,它們分別代表地平、赤道、黃道等。
  • 太史令張衡,創製渾天儀以及地動儀
    張衡掌握了日、月、星辰的運行現象,能夠比較精確地計算出北鬥七星的運轉規律。他根據這種規律創製了新型的渾天儀。經過無數次的研究、觀察和設計,到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他終於把渾天儀造成了。張衡在靈臺頂層造了一間密室,把渾天儀放在裡面。晚上,來了很多參觀的客人。客人們坐在靈臺頂層喝茶,眼睛望著那間密室。密室門窗緊閉,裡面有人操縱著渾天儀。張衡高聲問裡面的待詔說:「現在的星象怎麼樣?
  • 揭開歷史層層迷霧,還原「渾天儀」和張衡的關係(一)
    要說渾天儀,首先繞不開張衡這個人。張衡(公元78---139年)。東漢科學家南陽西鄂(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字平子。靠自學成才聞名鄉裡的學者,後來被推薦到京師洛陽任職。但是張衡並不是渾天儀的發明者,這個事情讓我給你們一一道來。為什麼說張衡,我們先說說渾天儀。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
  • 張衡:東漢的全能天才
    中國古人入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不多,張衡就是其中一個,他身兼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等多重身份,可謂是古今中外全能天才。最可惜、最神奇的是他的發明全部消失,沒有傳人,也沒有留下圖紙。張衡生於公元78,卒於139年,字平子,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官至尚書等職。
  • 張衡「渾天儀」被印上韓國貨幣
    中國的「渾天儀」赫然印在新版一萬韓元紙幣上。  據韓國《京鄉新聞》昨日報導,韓國將「渾天表(國寶230號)」中的渾天儀印在新版一萬韓元紙幣上,報導說,渾天儀是起源於中國的天文觀測儀,而將其印在韓國貨幣上,可能使人誤解為渾天儀就是代表韓國的科學成果。  一萬韓元新版紙幣正面印有世宗大王的肖像,背面印有《天象列次分野之圖》和普賢山1.8米望遠鏡、渾天儀等圖案。
  • 地動儀被教材刪除,渾天儀印上韓國鈔票,張衡的發明怎麼差這麼大
    張衡是中國人婦孺皆知的古人,在遙遠的漢朝,科技落後的時代,從他手裡問世了眾多發明,利用機械原理的指南車、自動日曆、可以計算裡程的鼓車、模擬鳥類飛翔的木雕......當然最著名的當屬渾天儀和地動儀。這兩項與天文地理有密切相關的非凡科技儀器代表了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也因為這兩個儀器不同一般的歷史地位,張衡的紀念郵票上也出現了它們的名字。然而,在韓國新版1萬韓元的鈔票上赫然出現了中國古代天文儀器渾天儀!這不僅引來我國網友的極大憤慨,即使在韓國國內也出現抨擊聲音。難道韓國人想要竊取張衡的發明權?
  • 張衡首創渾天儀 祖衝之測出冬至時刻(圖)
    或許你已經發現,在「嫦娥三號」降落月球的電視直播中,月球地貌圖上有不少古代中國名人的名字,其中張衡、祖衝之等最受關注。  張衡創製首架觀測天體的渾天儀  張衡,東漢時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石橋鎮)人,靠自學成為聞名鄉裡的學者,後被推薦到京師洛陽任職,從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起兩度任太史令。
  • 揭開歷史層層迷霧,還原「渾天儀」和張衡的關係(三)
    張衡(公元78年---139年)要說渾天儀,首先繞不開張衡這個人。張衡(公元78年---139年),東漢科學家南陽西鄂(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字平子。靠自學成才聞名鄉裡的學者,後來被推薦到京師洛陽任職。但是張衡並不是渾天儀的發明者,這個事情讓我給你們一一道來。我們先說說渾儀。
  • 稱張衡的渾天儀是他們發明的?
    眾所周知,渾天儀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科技發明,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發明了初代渾天儀,據歷史資料記載,落下閎和賈逵都有發明過渾天儀。但是如今最為有名的還是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張衡所改進的渾天儀,張衡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舉改進了渾天儀,使得改進的渾天儀能夠精確地得出地球繞著太陽一周的度數,可以說張衡發明的渾天儀是我國古代科學的一座偉大的豐碑。
  • 從「數星星的孩子」到天文學家,張衡的渾天說渾天儀對天文的影響
    張衡最主要的成就在於他擔任太史令(前後十四年之久)期間,在天文學方面貢獻最為突出,著有天文學方面的書籍《靈憲》、《渾儀圖注》等,並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後世譽為「木聖」。日月星辰在隨著宇宙誕生的時候就出現了,星辰的運行和人類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 揭開歷史層層迷霧,還原「渾天儀」和張衡的關係(九)
    張衡(公元78年---公元139年)要說渾天儀,首先繞不開張衡這個人。張衡(公元78年---139年),東漢科學家南陽西鄂(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字平子。靠自學成才聞名鄉裡的學者,後來被推薦到京師洛陽任職。但是張衡並不是渾天儀的發明者,這個事情讓我給你們一一道來。
  • 張衡的渾天儀和地動儀,一個印在別國紙幣上,一個卻被踢出教材?
    地震過後,城市會變成一片廢墟,房屋坍塌,路段也倒塌,還有好多人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當今社會,科技水平有所提高,地震來臨之前會通過精密的儀器檢測出來。雖然不能避免地震的發生,但可以在檢測出來之後提前做好震前的準備,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損失。而這個檢測地震的儀器,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 揭開歷史層層迷霧,還原「渾天儀」和張衡的關係(六)
    張衡(公元78年---139年)要說渾天儀,首先繞不開張衡這個人。張衡(公元78年---139年),東漢科學家南陽西鄂(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字平子。靠自學成才聞名鄉裡的學者,後來被推薦到京師洛陽任職。但是張衡並不是渾天儀的發明者,這個事情讓我給你們一一道來。張衡是渾天說的集大成者。
  •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紙幣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中國教材
    不僅如此,還有無數傑出的歷史發明和發明家,在古代中國張衡就是一個代表。他的渾天儀帶領人們探索宇宙的奧秘,在太空的海洋中漫遊。他的地震儀曾經在預測地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中國,的歷史,張衡是歷史的推動者。
  • 韓幣上印有「渾天儀」,教科書:應當移除地動儀
    ,他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張衡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令人費解的是,我國國寶級別的文物渾天儀竟被印在了韓幣上,而且我國的教科書竟然移除了地動儀的相關歷史記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渾天儀其實是兩個器物
    古代發明家張衡的渾天儀是大家在歷史書上都學過的,渾天儀顯示了古人高超的智慧,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但是你知道渾天儀其實是兩個器物嗎?我們下意識地以為渾天儀是一個東西,其實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
  • 韓國1萬元紙幣為何印渾天儀?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
    01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渾天儀、地動儀的發明者叫做張衡,張衡從很小的時候就透露出各方面的天賦,他對機械技術、天文星象等方面都很感興趣,經過他不斷的努力研究和嘗試探索,長大後張衡可謂是貫通六藝,在世六十多年,在曆法、史學、器械、數學等方面都頗有建樹。
  • 渾天儀為什麼印在韓國錢幣上?而地動儀卻從我國歷史教科書中移除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不僅發明了地動儀,還發明了渾天儀,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其實早在西漢落下閎就發明了渾儀,而張衡進行了改進,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
  • 課本上消失的地動儀,韓國鈔票上的渾天儀,世界全是我的思密達
    東漢名人輩出,特別是有一位叫張衡之人,更是厲害,其天文地理方面造詣頗深。單從其發明的測地震地動儀來說,更是對後來產生了深淵影響。然而以現在科學推測可能有錯誤,就從課本中刪除。而張衡發明測天象的渾天儀,卻被韓國人搶先申遺,最後印刷在鈔票上了!
  • 張衡的兩大發明,一個被移出中國教材,一個卻被印在韓國紙幣上?
    下面,我們就來看古代知名人士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在最原始的年代裡,人們堅信天圓地方的學說,他們認為,宇宙是一個球體,而地球卻是一個方形的,因為沒有探索工具的幫助,人們只能通過肉眼的觀察還有憑空想像才能初步形成對宇宙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