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東漢的全能天才

2021-01-09 yunyi備考

中國古人入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不多,張衡就是其中一個,他身兼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等多重身份,可謂是古今中外全能天才。最可惜、最神奇的是他的發明全部消失,沒有傳人,也沒有留下圖紙。

張衡生於公元78,卒於139年,字平子,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官至尚書等職。其才學成就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他都有哪些成就吧:

1、天文學方面,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技產品。說到張衡這方面的成就就不得不提到《靈憲》,這是一本非常傑出的著作,全文思想有偏向星座佔卜周易算卦之類,比如文中有提到嫦娥奔月的故事,說是嫦娥到達月亮後變成了一隻蟾蜍。其實在看到這些論述後,自不必過於較真,因為需結合當時歷史年代實際情況來理性評價。以至後代先人對其稱讚天下一絕,其評價的主要根據之一就是《靈憲》這篇傑出的著作。在曆法工作上,在東漢組織的一次曆法大討論上,評擊錯誤觀點,從而阻止曆法倒退做出了貢獻;另外,據史料記載張衡所做的渾天儀是一種可以演示天球星象運動用的儀器。它外形像球一樣,並結合其渾天說所以稱之為渾天儀。

2、數學方面,推算出精密的圓周率。他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過立方體及體積的人,最早建立起圓周率值的人之一。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根據這篇注文解釋中我們可以知道,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他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還定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但是結果還是比較大,不精確。但卻是我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另外,如果按照錢寶琮先生對《靈憲》的校勘:「(日月)其徑當天周七百三十分之一,地廣二百三十二分之一」,則當時π值等於730/232=3.1466,較10的開方有精密了。

3、發明方面,造過指南車和可以飛行的木鳥。其發明有1、瑞輪莢。瑞輪莢是一種模仿神話中奇樹蓂莢的特徵並且靠流水動力驅動的自動日曆,從每月初一直到月的最後一天為一周期,循環開合;2、指南車。張衡製造的指南車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傳動作用,其外形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廂內用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3、計裡鼓車。張衡創造的記裡鼓車是用以計算裡程的機械。記裡鼓車與指南車製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齒輪原理,早於西方1800多年。4、獨飛木雕。張衡製作木質飛雕,是一種類似模仿鳥類架構來進行高空飛翔的翼型設計。5、地形圖。張衡也研究過地理學,根據他研究和考察的心得,有史料記載確畫過一幅地形圖。

4、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為代表,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其名著《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

根據上面的簡介,是不是對這位天才有了一點了解呢。他就是張衡,東漢全能天才。我們應該從他的故事中領悟熱愛學習,勇於探索未知的品格,作為生在現代的我們,這些恰恰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相關焦點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其實也是一位全能選手
    這麼看起來,教科書中的張衡似乎只是國人給他神化的結果?他其實是個偽學霸?真相3: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數學天才作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最早研究過立方體和體積的人之一,雖然唐朝的太子李賢認為《後漢書》裡面提到的《算罔論》,極有可能和《靈憲》是一本,「《衡集》無《算罔論》,蓋綱絡天地而算之,因名焉」,但《算罔論》確實是張衡的數學著作,今天已失傳,無法考證,不過張衡的數學天賦依舊被記錄了下來。
  • 泰勒斯用知識創造財富,張衡是全能天才,科學家的故事原來好好玩
    再比如,《科學家列傳》中寫全能大神,把「近代哲學之父」、「近代科學始祖」、「解析幾何之父」等桂冠統統囊入懷中的笛卡爾時,作者則風趣地稱他是「見啥思啥,思啥成啥」。據說笛卡爾非常與眾不同,別人都是因為聞雞起舞般的刻苦學習而成為學霸,他卻是因為愛睡懶覺的習慣橫掃同齡人,每天睡到自然醒,輕鬆搞定成績榜。
  • 張衡,東漢時期的偉大天文學家,他的祖父也曾被稱為神童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出生在78年,南陽五聖之一,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等等,張衡在中國天文學和機械技術以及地震學上有著非常出色的貢獻,還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張衡的家族是當地的大戶人家,他的祖父張堪被稱為聖童。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是個全能青年,卻仍逃不過現實的磋磨
    我國古代的很多名人走的都是文人的路子,但也有一些人,在「科研」方面有不小的成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張衡。張衡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全能青年,他最大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等物,除此之外,張衡還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
  • 東漢張衡地動儀舊址 附近將建現代地震臺
    東漢科學家張衡放置地動儀觀測地震的舊址附近,正在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地震臺,今後將用現代化科技手段觀測地震活動,為我國未來地震預警預報研究提供該區域的基礎數據。
  • 張衡:他是東漢傑出的科學家、天文學家,也是研製地動儀的第一人
    張衡(8-139),字平子。河南南陽縣人。東漢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之一。張衡應朝廷之召,擔任一個專門負責觀察天象、研充曆法和數學的職務。渾天儀製成的第二年,由於地震給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所以張衡決定造一臺測報地震的儀器。經過偶然一次馬車剎車的啟發,張衡通過反覆實驗,細緻推敲,終於使測報地震的地動儀正式問世了。張衡自從擔任太史令以後,製作渾天儀等各種靈巧的儀器,成天鑽在工作室裡操刀弄斧的。
  • 奇思妙想的張衡,刻苦鑽研內心只有新發明,一心只為科學
    現在我們認識下古代的科學先生——張衡。他可是東漢時候的偉大的科學家,發明了許多東西。同時他也是很喜歡文學的人,在文學史上也不可以忽略。今天我們就來熟悉下張衡老人吧。張衡是漢族人,住在南陽也就是現在的河南。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提起張衡,大家都會想到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地動儀作為我國第一件探測地震的儀器,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更是古代科學技術的體現。眾所周知,張衡作為南陽五聖之一,又是東漢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地理學家。他對於東漢王朝的貢獻我們有目共睹,尤其是他發明的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消失」
    張衡地動儀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經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
  • 《張衡》教學設計告訴你張衡發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
    那大家了解張衡嗎? 2、簡介張衡: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從小愛科學,有許多重大的發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張衡的故事。
  •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張衡生在東漢時期,據記載當時竟然出現連續20年無年不震,地震災害十分猖獗。可想當時的朝堂和民眾受此影響之大,嚴重的年份可謂是民不聊生。
  •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談到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張衡,大家都會想到他為中國古代科學界做出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名數學家,他曾經寫過一部《算罔論》,他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最重要的,他是中國第一個算出圓周率的人,雖然並不精確,但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了。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勇於探索的人——張衡與渾天儀
    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渾天儀,人類第一次可以比較形象直觀地了解天空與大地。公元78年,張衡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從小,張衡就聰明伶俐、乖巧好學。17歲時,張衡遊歷長安,考察歷史古蹟和民風民俗。後來,張衡又去了洛陽,參觀了太學。
  • 教科書沒說的:張衡的地動儀真靠譜嗎?
    在我國的東漢時期,就有一個叫張衡的學者,發明了一款叫做「地動儀」的儀器——此儀器據說能判定地震發生的方位(因為古代沒有電話與遙感衛星,所以看起來這個儀器對於及時救災還是很實用),那麼,張衡的地動儀是不是真的有效呢?我們可以從力學的角度上來分析這個事情。
  • 除了地動儀,張衡還有這些發明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科學家,他發明地動儀的事跡,不僅在史書中有記載,還被收錄到教材中,在我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而除了發明地動儀,張衡還有很多巧妙的構思與製作,為我國天文學、氣象學、數學、機械製作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比西方早一千七百年 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
    (原標題:比西方早一千七百年 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東漢,陽嘉三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本是平平無奇的一天,但是位於都城洛陽的那件奇怪的機器突然發出了異動。張衡以上,就是《後漢書·張衡列傳》中,對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記載。這段古文表示,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東漢科學家張衡就已經發明出了可以準確檢測地震的儀器。相較於義大利人路吉·帕米裡在1856年製造的西方第一臺地震儀,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足足早了一千七百多年。
  • 張衡的地動儀,被移除歷史書,你怎麼看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四大發明之一的地動儀,及它的發明者——張衡。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34; (科聖)。
  • 被製造出來的「張衡地動儀」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生,從老師那裡聽到這個生動的故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個地動儀像一個酒樽,內部有一個細長豎直的杆直立在正中間,地震時,這根直杆會倒向地震的方位,擊落那個方位的龍首,龍口就會張開,吐出一顆銅丸,正落在下面的銅青蛙的口中,於是觀察者就會判斷出哪個方位發生了地震
  • 張衡是如何發明地動儀的?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