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2021-01-15 雕刻歷史

張衡生在東漢時期,據記載當時竟然出現連續20年無年不震,地震災害十分猖獗。可想當時的朝堂和民眾受此影響之大,嚴重的年份可謂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張衡更是深受其擾,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探究,經過年復一年的努力,於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創造了地動儀。世界其他國家類似地震測量類儀器的發明均是1800年以後的事情了。

地動儀復原圖

張衡地動儀全身精銅打造,直徑有2.7米,外形神似酒樽,中有都柱。八龍八蟾餘,精準對應。地震發生前或者說地震發生時,總有異於平時的波動,而不同的聲波傳播的時間不同。張衡地動儀可以先於人類其他感知提前接受到這樣的波動,從而觸動內懸都柱,引發銅球掉進蟾餘的口中,發出聲音引起人們的警覺。

張衡地動儀最著名的檢查成效為——監測隴西地震。雖然京師的人們還未感知到,但是張衡地動儀的銅珠已落。儀器測量第一次在自然災害監測中起到了作用,這一刻不僅是張衡的輝煌,也是全人類的輝煌。從張衡的詩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一輝煌時刻的驕傲以及對時事變化的無可奈何。

張衡地動儀因為多種因素並沒有實物留存。而史料能夠追溯到的相關記載也就200多字,學者們對這200多字進行全方位抽絲剝繭,模擬還原出張衡地動儀。歷史雖無法徹底還原,但人類追求科學真相的腳步從不會停止。

解密張衡的地動儀有幾條龍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

地動儀圖

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傑出的改進了渾天儀,利用了齒輪的系統把渾象與計時漏壺之間很好的把握了起來,聯繫在一起,從而能夠在以我們從室內的角度去有效測看和計量恆星的位置。

張衡創造出來的的地動儀,發明於元嘉元年,也就是在公元132年,相傳這是他在太史令任上所作的的一件撼動的大貢獻,如圖可以看出,這個地動儀是用銅鑄造而成的,從外觀上來看非常像一個酒樽,它的中間是有一個都柱,也就是所說的震擺,在都柱的周圍,排列著八個方向的機械,而外面則鑄造了八條銅龍。

這個地動儀外面的八條銅龍,是有著系統科學的排列的,它是按照了八個方向來進行排列,我們從順時針方向來看,分別是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並且是與地動儀內部相銜接而成的,並不是獨立得,在每一條龍嘴裡都銜著一枚銅球,而銅球幣則是根據所在方向來動,會落在它下面排列的銅蟾嘴中,憑聲音就可以去判斷地震的方向。就是說,在地震時,「都柱」在撥動著小球,而小球去碰撞控制龍口的那些機關,這樣使得龍口張開。

由此看來,張衡發明創造的地動儀是有八條龍的,這八條龍不僅讓內部與外部構造上有一個非常巧妙的銜接,而且可以比較準確的預測地震。張衡的這項創造震動了古今,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漢賦四大家之一張衡簡介

張衡,字平子,後人尊稱木聖。生於公元78年,卒於公元139年。

張衡畫像

張衡乃河南南陽人士,與諸葛亮,張仲景,範蠡,姜子牙並稱為南陽五聖。因為文採出眾,妙筆生花,善寫賦文,是漢賦四大家之一。有《周官訓詁》,《靈憲》、《玄圖》,《二京賦》,《歸田賦》等作品,載於《漢詩》,《隋書》等書。

張衡少時天賦異稟,博聞強識,弱冠之年便四處遊學,這讓他的眼界更加開闊,興趣也更加廣泛。他學五經,通六藝,知天文,曉地理。

永元十二年,張衡在南陽太守府任主簿,負責文書工作。

永初五年,漢安帝召張衡進京。初任郎中,後升為太史令。這是張衡很重要的幾年,他的很多發明諸如渾天儀,地動儀等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永和元年,張衡官任河間國相。在任期間,整頓吏治,剷除奸黨。

三年之後,張衡官拜尚書。

永和四年,張衡逝世。偉大的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機械學家完成了他的人生歷程。

八百多年後的公元1009年,張衡被封為西鄂伯。到了1970年,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上的一座山命為張衡環形山。七年之後將一顆行星命為張衡星。2003年,又有一顆小行星因為張衡的緣故被命名為南陽星。

張衡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在很多領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更多精彩歷史典故推薦:

呂后到底是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她為何能專政這麼多年?

沙丘之變到底發生了什麼,歷史記載的是真實的嗎?

歷史上的書同文的歷史進程 秦始皇書同文字背景介紹

最無聊的小遊戲,越玩越上癮,還停不下來!


相關焦點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器—「候風地動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今天的人們對他了解最多的應該就是耳熟能詳的地動儀了。
  •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談到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張衡,大家都會想到他為中國古代科學界做出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名數學家,他曾經寫過一部《算罔論》,他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最重要的,他是中國第一個算出圓周率的人,雖然並不精確,但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了。
  •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課文被刪除,是什麼原因?
    張衡是地動儀的發明者,地動儀因為能夠預測地震,因此讓人們敬佩,地動儀也廣為人知。筆者最早了解到地動儀,是從小學課文裡學到的。這也使我對張衡有了一種敬佩之情。 張衡是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從歷史課本中刪除?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也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發明造福人類,這些東西的出現無一不是證明了中國古人的高超智慧,比如四大發明,比如今天要說到的——地動儀。地動儀是由東漢時期一名數學家、地理學家、天文學家發明的一個驚世傑作。他就是張衡。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預測地震嗎?為何它被移出教科書?
    而地動儀作用如此巨大,為何現在還沒有被普遍使用呢?又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呢?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他在我國的天文學、地震學方面都做出巨大貢獻。張衡的祖父就是當地大儒,漢光武帝登基後,張衡的祖父張堪就被漢光武帝提拔為蜀郡太守。在蜀郡內,張堪清正廉潔,備受百姓愛戴。
  • 東漢張衡發明了什麼?除了地動儀你還知道哪些?
    那麼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什麼?發明地動儀早在公元132年,張衡就研發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後測量儀器,名叫候風地動儀。
  • 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知地震嗎?
    提及張衡,中國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一篇小短文《數星星的孩子》,這篇小短文的最後,告訴大家,這個孩子叫張衡,長大後成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除此之外張衡還是一位發明家,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盛傳為他所發明的地動儀,相傳此儀器能夠檢測地震。根據傳說,地動儀主體為筒狀物,有八條龍接於其身,分別在八個方向,龍嘴中含有金屬球。每張龍嘴下方為一張口蟾蜍。但凡任何方位發生地震,則金屬球便會從龍嘴中落入蟾蜍口中,以此來監測到地震。《後漢書》中記載,地動儀曾經多次準確預知當時各地的地震情況。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什麼從課本中刪除,原來不是他的問題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從課本中刪除了,這是為什麼?原來不是他的問題說起張衡,許多人都認識,他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地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等,成就非常多,不過大家有許多人都是因為他的一個發明出現在課本上認識他的,那就是地動儀。地動儀是用來測試地震的,張衡的地動儀比國外的早一千多年。可是在2017年課本上關於地震儀的內容卻被刪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張衡發明了什麼 張衡發明了什麼東西
    說到張衡,我們想到的肯定是地動儀,其實張衡不止發明了地動儀,還有渾天儀、指南車等。於是很多人不知道張衡是屬於文學家還是科學家,因為張衡發明的東西可太多了,一起來看看張衡還發明了什麼吧。1、地動儀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有用嗎?百裡內有大的震動珠子豈不天天掉?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地動儀由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東漢科學家張衡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
  • 地動儀發明於哪個朝代 地動儀發明於什麼朝代
    地動儀大家都知道,它能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發明。但是地動儀的發明是哪個朝代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地動儀發明於哪個朝代吧。地動儀是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地動儀被移出教材後,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卻被印在韓國的紙幣上
    張衡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也是個全面發展的人,在多個領域都有重要的成就,因此被稱之為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不過,如果要說這些成就裡面對後世的我們影響最大的,便是張衡發明「渾天儀」這件事情了。「渾天儀」也被稱之為地動儀,是張衡通過對地震的親身體驗進行總結和研究,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而於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的東西。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預言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很簡單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發明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就是由張衡發明,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地動儀。直到今天,張衡發明地動儀一事,得以通過小學教科書中的《張衡傳》被廣泛流傳。張衡是中國古代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所著《靈憲》、《渾儀圖注》等作品都體現了他在天文學和地理學方面的淵博知識;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更是對中國的天文學和地震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後人譽為「木聖」。
  • 張衡,東漢時期的偉大天文學家,他的祖父也曾被稱為神童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出生在78年,南陽五聖之一,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等等,張衡在中國天文學和機械技術以及地震學上有著非常出色的貢獻,還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張衡的家族是當地的大戶人家,他的祖父張堪被稱為聖童。
  • 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被刪除
    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被刪除在我們古代,雖然那時的科技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材料也沒有現在這麼全面,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創造出了許多精密的儀器,這些儀器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僅能夠給老百姓們帶來實惠
  • 張衡發明一種「木車」,原理並不複雜,各朝皇帝卻拿它當寶貝
    我國歷史上有一位名叫張衡的大發明家,他乃東漢中期人士,曾經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且天文學方面,張衡也有極高的造詣。然而大家知道嗎,其實這位大發明家曾經鼓搗出一個木車,這輛木車其原理並不複雜,但是卻成為各朝各代帝王追捧的神器。那麼,張衡發明的這輛木車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嗎?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歷史課本刪除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歷史課本刪除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我們國家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的時候,中國就屬於世界的前列。這件發明我們可能有聽說過,那就是地動儀,它是被張衡發明的,我們多多少少從書上也看到過,但是現在它卻被慢慢地從書上移除了,相信以後了解的人也就會慢慢地變少。在古代的時候經常會發生一些天災就好比說地震什麼的,但是當時由於人們還不能很好的預測,所以每一次這些災害發生的時候人們的損失都非常的大,漸漸地人們有了必須提前預測才能夠避免這些災難所帶來的傷害意識。
  • 原來小時候學的地動儀原理是錯的,帶你看看真實的地動儀
    地動儀是由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比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了一千多年。
  • 張衡的地動儀至今是個謎,課本中的地動儀原理欺騙了我們很多年
    地動儀是東漢著名的發明家張衡發明的,關於地動儀有一個故事,一天,地動儀測出了地震的方位,而京都地區沒有人感應出來,於是就認為張衡在說謊,因為當年的消息傳遞上非常的困難,經過幾天的時間,地震的位置傳消息過來了,於是人們都知道張衡的地動儀能夠測出地震方位的事情。
  • 教科書刪除了地動儀?外國專家:中國地動儀是假的,根本沒用
    有人把這段記錄擴充為一個故事:說的是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朝著西北方向的那條龍,忽然吐出了含在口裡的鋼珠。張衡說西北有地震了,他人無比嗤之以鼻。但是數日之後,隴西的信使快馬加鞭趕到洛陽報告:隴西地震了。人們才無不佩服張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