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發明一種「木車」,原理並不複雜,各朝皇帝卻拿它當寶貝

2020-11-29 江流兒歷史故事

我國歷史上有一位名叫張衡的大發明家,他乃東漢中期人士,曾經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且天文學方面,張衡也有極高的造詣。然而大家知道嗎,其實這位大發明家曾經鼓搗出一個木車,這輛木車其原理並不複雜,但是卻成為各朝各代帝王追捧的神器。那麼,張衡發明的這輛木車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嗎?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他是如今河南南陽人。不少朋友都在課文當中學過: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一種測量地震的儀器。然而張衡不僅發明出了地動儀,諸如渾天儀、指南車、獨木飛雕、地形圖,這些東西都是張衡發明創造。不過筆者翻閱近朝典籍《古今注》時卻發現,張衡還曾經發明出一種木車,這種木車的學名叫做"記裡鼓車。"晉惠帝、唐玄宗、宋徽宗曾經非常追崇這輛"記裡鼓車,"那麼張衡這個發明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奧秘嗎?

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什麼叫做"記裡鼓車?"根據《古今注》記載:"大章車,所以識道裡也,起於西京,亦曰記裡車。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裡,下層擊鼓;行十裡,上層擊鐲。"根據我的看法:"記裡鼓車"外形就是一輛非常普通的木頭車,不過這輛車每向前走一裡,車上的木頭人就會敲一下鼓,走十裡便會敲一下鍾,所以這輛車才會被命名為"記裡鼓車。"這輛車其原理構造並不複雜,車子分為上下兩層,最上面一層有兩個小木頭人手執木槌,底下一層也有木頭人拿著木鼓。

車輪每轉20圈或行走一裡之後,上下兩層木頭人分別打鼓和敲打鈴鐺,車子每行走十裡便又敲打一次,所以"記裡鼓車"應該是古人丈量目的地之間距離的一種工具。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與南齊皇帝蕭道成都曾經使用過"記裡鼓車"作為計量工具,並且"記裡鼓車"是天子出巡時必備儀仗車輛,用4匹馬作為動力牽引。到了唐朝,唐玄宗於這輛車上加了指南針效用,同時唐玄宗將最底下一層的木頭人擯棄不用,而是採用特殊的齒輪為驅動方式。

改動以後只要車輪轉固定圈數,或行走一裡或者十裡,齒輪會帶動木頭人敲打鈴鐺,這樣計算裡程時更加準確,減少了機械的傳動能無謂消耗。所以"記裡鼓車"自從被發明之後,成為不少古代天子必備之品。根據後人查閱古籍進行仿造我們能明確看到,這輛車共有285尺,以左右車輪母齒輪還有傳動齒輪進行驅動。或許張衡發明"記裡鼓車"之時或許也沒有想到,這輛車能得到這麼多皇帝的追捧。筆者認為,"記裡鼓車"其實就是古代的計程車,這種車輛由於其結構簡單且意義非凡,所以稱為皇家專用禮儀車。

總之,這位東漢大發明家張衡創造出許許多多奇奇怪怪,但是卻特別實用的工具。有很多張衡發明的神奇物件,直到今天還沒有完全破解出其中原理。那麼這輛"記裡鼓車,"也是張衡傑出的代表作品之一。不過近現代我們有了衛星測算導航之後,已經不再需要像"記裡鼓車"這種特別麻煩且繁瑣的計量工具。

參考文獻:古今注

相關焦點

  • 張衡發明了什麼 張衡發明了什麼東西
    於是很多人不知道張衡是屬於文學家還是科學家,因為張衡發明的東西可太多了,一起來看看張衡還發明了什麼吧。漏水轉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周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器—「候風地動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今天的人們對他了解最多的應該就是耳熟能詳的地動儀了。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再擊發吐丸。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個龍首,口含小銅丸,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隻蟾蜍張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檢測,都柱之內侯風擺則輕微擺動,此即可觸發牙機。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為何被教科書剔除?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2011年東日本地震在眾多災難中,有一種災難給人類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它就是地震,一場大地震往往會造成幾十萬人傷亡,比如1920年發生的海原大地震(28萬人死亡)、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10萬人傷亡)、1976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24萬人死亡)、2008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8.7萬人喪生)、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
  • 古代歷史:在機械製造方面也卓有成就,張衡發明和製造指南車
    例如:在農田汲水中所用的桔梅,在東漢時已經相當普遍,它就是運用簡單機械槓桿原理造成的.在冶鐵爐鼓風中的水力排豪,也是東漢初期的新器械,它靈活地利用了簡單機械—輪軸和活塞的作用,節省了許多動力。在武器中有一種強弓叫9張或擎弩,它上面裝配有「機郭」、「機牙」、「懸刀」等機關,都是應用了齒輪和環紐的配合。
  • 東漢張衡發明了什麼?除了地動儀你還知道哪些?
    那麼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什麼?發明地動儀早在公元132年,張衡就研發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後測量儀器,名叫候風地動儀。發明瑞輪莢瑞輪莢是一個自動日曆,張衡是模仿了冥莢(傳說中一種神樹)來製作它的,以流水來驅動,每月從初一到滿月每天會現出葉子一片,之後從滿月到月末,每天又會收葉子一片,循環往復。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告訴你答案!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告訴你答案!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都學習過和地動儀有關的知識,地動儀是張衡為了測試地震而發明的。但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用嗎?有人說它根本就沒有用,因為它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反應,認為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就是用來糊弄人的。今天小編就來為你們講解一下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中國近些年可以說也發生了很多場地震,但是對地動儀的關注並不是很大。可最近有人說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地動儀就沒有任何動靜,所以人們對它的真實性產生了疑問。
  • 古代大臣上朝時,為何手裡要拿一個朝笏?朝笏是什麼?有何作用
    大家對「縉紳」一詞肯定有所了解,它是古代官員的代稱,意思是說把笏(hù)板,也就是朝笏(hù)插在腰帶上的人。從這裡可以看出朝笏是一個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徵。 《朱元璋傳》:「 元璋不理會, 仕魯著急,鬧起迂脾氣,當面交還朝笏,要告休回家。」
  • 【用車】夏天來了,車內如何快速降溫?空調出風口該朝上還是朝下?
    原標題:【用車】夏天來了,車內如何快速降溫?空調出風口該朝上還是朝下?原理:原理和空調類似,因為熱空氣浮在冷空氣上專家建議,給愛車準備一把防護傘——車用遮陽擋,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預測地震嗎?為何它被移出教科書?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曾經預料成功過一次地震。公元134年12月13日,當時地動儀一條龍口中的機關被觸動,但是大家都沒有感覺到地震,有人認為地動儀沒用。幾天後,隴西一帶傳來地震消息,隴西距離洛陽一千公裡,地動儀都準確預料到了地震,可見地動儀的巨大作用。
  • 歷史科技:指南車沒有地磁效應,為什麼可以指示方向正確?
    可是還有一種東西並不比這四種差多少,那就是和指南針有同樣功能的指南車。它出現的時間甚至比指南針還要早,從結構上來講也比指南針複雜的多。指南車古時候又叫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通常做成車的樣式。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機械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
  • 動態平衡原理分析(智能平衡車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動態平衡原理分析(智能平衡車的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8-03-21 14:38:00 據了解,智能平衡車的工作原理被稱為動態平衡原理。
  • 這種植物渾身上下都是寶貝,被人們稱為「草中皇帝」
    這種植物渾身上下都是寶貝,被人們稱為「草中皇帝」在農村的時候總會見到許多很很高大的植物,這種植物因為渾身上下的藥用價值很高,所以被人們稱之為「草中皇帝」。據說這種草要是生長環境合適的話可以長到6米,這可相當於兩層樓的高度,怪不得會被人們稱為「草中皇帝」。
  • 詳解平衡車傳感器的監測原理
    據了解,智能平衡車的工作原理被稱為動態平衡原理。該原理採用運動補償算法,利用其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精確檢測車體姿態的微小變化,並利用精密的伺服控制系統,靈敏地驅動電機,進行相應調整,以保持整個車體的穩定和平衡。
  • 科學家提出以閃電作為武器的想法,它的原理並不複雜
    閃電是自然界中最美麗的風景之一,但同時,它也是對人類最致命的災害。我們現在知道,閃電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在古代,閃電被看作是對壞人的懲罰;而在近代,人類一直想要利用閃電,把閃電當成一種致命的武器。玩過《紅色警戒》的人肯定知道,在遊戲中有一種武器叫做「閃電風暴」,它會召集一大堆閃電破壞敵人的基地。遊戲中的事能當真嗎?事實上,在1960年代,有一些科學家就曾提出,使用閃電作為武器。
  • 西漢皇帝馬車難湊相同顏色馬匹 將相乘牛車上朝
    而西漢朝廷連皇帝乘坐的馬車都難以湊齊相同顏色的馬匹,將、相只能乘牛車上朝。匈奴圍山7日,漢軍士卒在饑寒中被凍掉手指、腳趾者十之二三,凍餓至死者也不乏其人,高皇帝也吃盡了苦頭。後經賄賂閼氏並實施反間之計,漢軍才僥倖逃脫。  白登遭遇使高皇帝認識到,漢廷無馬,因而無力戰勝匈奴。於是,不得不採納劉敬之策,通過與匈奴「和親」並交納巨額貢品,換取北方和平。
  • 喜提凱迪拉克,去洗浴中心之前,我買了這9件寶貝放在車裡
    我還是相信科技的力量,於是魔潔兔車載空氣淨化器P8S就是我第一個入手的車品了。外觀就像一個黑色的長條藍牙音箱,外殼大部分材質為塑料,所以拿在手上其實挺輕的。或許是為了方便車內使用時不用每次都把手機掏出來,所以它還設計了一個OLED顯示屏幕,能夠顯示PM2.5濃度、濾芯使用量、藍牙連接狀態和工作模式等,隨時可以獲取車內的空氣品質情況。
  • 神奇寶貝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人類的食物居然是神奇寶貝
    神奇寶貝是一部非常火熱的日本動漫,主人公小智雖然在每次的大賽上得不到冠軍,但是小智的強大毋容置疑,而神奇寶貝的世界中只有精靈和人類兩種生物,精靈直接會互相捕食而進行生存,而神奇寶貝世界中的人類吃什麼東西呢?難不成就天天過著吃水果和糕點的日子嗎?其實他們也吃肉,而且是神奇寶貝的肉。
  • 這塊象牙朝笏是一個明代清官的舊物
    不同級別的官員 用不同的笏 笏板的學名是朝笏,又叫手板、朝板,是朝見帝王的必見之物。陳鴻鈞介紹,笏出現的年代應早於春秋時期,估計在商周時期已有使用,後續至各朝代,明末清初逐漸廢除。《禮記·玉藻》有數處記載「笏」,比如:「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笏,畢用也,因飾焉。」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時完全沒反應
    所以唐山大地震時沒有任何反應,並不能說張衡的地動儀沒用,而是它壓根就只是模型。既然是古代的偉大發明,為何不儘快復原,讓其發揮作用呢?張衡在132年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測試儀,比西方國家早17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