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技:指南車沒有地磁效應,為什麼可以指示方向正確?

2020-12-06 王瘋子說歷史

導讀:對於我國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大家都肯定耳熟能詳。他們分別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可是還有一種東西並不比這四種差多少,那就是和指南針有同樣功能的指南車。它出現的時間甚至比指南針還要早,從結構上來講也比指南針複雜的多。

指南車古時候又叫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通常做成車的樣式。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機械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

依靠車內的傳動系統來傳遞轉向時兩車輪的差動,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標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從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古語有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黃帝像

對於指南車發明出現的年代也是說法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傳說黃帝與蚩尤大戰之時,蚩尤作法召喚出大霧,黃帝閉關三日造出了指南車為部隊領路,這才戰勝了蚩尤平定了天下。但是根據現有考古資料,認為中國磁鐵的發現時間為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所以記載中最早的黃帝或周公造指南車不可能是採用磁鐵指極性原理的結構。另外據現有考古資料為據可知,中國齒輪結構最早出現的時間,在戰國到西漢之間。由此可見記載中最早的黃帝或周公造指南車不可能是採用齒輪的結構。

對於指南車結構的記載,最為詳細的是宋朝文獻宋史《輿服志》。宋史《輿服志》中記載:用獨轅車,車廂外籠上有重構,立木仙人於上,引臂南指。用大小輪九,合齒一百二十。足輪二,高六尺,圍一丈八尺。附足立子輪二,徑二尺四寸,圍七尺二寸,出齒各二十四,齒間相去三寸。轅端橫木下立小輪二,其徑三寸,鐵軸貫之。左小平輪一,其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右小平輪一,其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中心大平輪一,其徑四尺八寸,圍一丈四尺四寸,出齒四十八,齒間相去三寸。中立貫心軸一,高八尺,徑三寸。

上刻木為仙人,其車行,木人指南。若折而東,推轅右旋,附右足子輪順轉十二齒,擊右小平輪一匝,觸中心大平輪左旋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東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折而西,推轅左旋,附左足子輪隨輪順轉十二齒,擊左小平輪一匝,觸中心大平輪右轉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正西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欲北行,或東,或西,轉亦如之。

可見到了宋朝才發明出了齒輪結構的指南車。那麼黃帝時期既然有記載,就絕非空穴來風。那時的指南車又是什麼原理呢?

黃帝時期或是更早以前的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同樣大小的兩車輪,當兩車輪間的車軸長一些時,以一輪不動為圓心,車原地轉向一圈時,另一輪轉了二圈。當兩車輪間的車軸比上次短一些時,以一輪不動為圓心,車原地轉向一圈時,另一輪轉了一圈多。這樣幾次實踐就可以知道,當兩輪間的軸長是車輪直徑的一半時,以一輪不動為圓心,車原地轉向一圈時,另一輪轉了一圈。也就是這個車轉向一圈,兩輪間的差動正好一圈。

這樣的車轉向一圈使斜面探頭在斜面上轉一圈,推動斜面套筒軸向一個往復,這樣一比量這個往復的行程就可以確定曲軸的半徑。這個往復使曲軸轉一圈,這樣車轉向一圈帶動曲軸也轉一圈,它們轉向的方向相反,這樣保證了無論車怎麼轉向木人始終指向原來的方向。

所以斜面頂推式指南車不用計算,通過簡單少量的實驗,就可以知道傳動的比例,是五千年前的古人可以有能力做出的指南車。而斜面頂推式指南車可以通過至少兩輛指南車相互校驗的方式克服地面顛簸產生的誤差。這也是依照當時的科學技術最有可能的原理了。

近代國內外有很多專家和古科學愛好者,都曾都指南車進行復原製造。

1937年,科學文物復原專家王振鐸對指南車重新研,成功製作出指南車模型。使燕肅指南車在中國多年的主流地位。 但是這個指南車是對還是錯,是燕肅的還是吳德仁的,我們都不得而知。

1947年,英國學者George Lanchester在該年倫敦中國學會(The China Societr)發表文章指出Moule的指南車機構操作難度大,誤差也很大。在指南車內部使用類似汽車差速器的設計,才能達到精確定向的目的,並且當場演示器製作的模型。可是是古中國並沒有差速器的發明與應用於指南車的記載。

臺灣首度試製指南車是在1979年,臺灣科學教育館於科學教育展中推出,之後陳列館內示迄今,採用的是差速齒輪式,但將擺線齒輪,冠狀齒輪修改成傘形齒輪以便加工.

在國外最喜歡指南車開發的地區要算是日本了,在公元658年唐朝時由留華僧侶,自中國引進。之後在1788年高山巿山王祭慶典時曾製成花車遊街,但是在1898年火災燒毀.1989年再由豐橋高工師生經查考史籍製作離合齒輪式,差速齒輪式各一輛。1990年後,日本人製作過的指南車實體模型就已超過6種。

相關焦點

  • 手機中指南針如何"指南"的?帶你了解其中奧秘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中的指南針大家都不陌生。通過指南針我們可以準確判斷方向。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傳統指南針是如何「指南」的。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南北極相反,地磁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
  • 方向——指南針
    ,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件組成,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 手機的「電子指南針」是怎樣實現的?
    現在科技如此發達,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事實上,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已經經歷了不斷的科學研究。 地磁南極靠近地理北極,地磁北極靠近地理南極,傳統的指南針是一塊小磁鐵,所以指南針的北極會被地磁南極吸引,並指向地理北極,指南針的南極也指向地理南極。
  • 科普中國·吉林行|手機中的指南針是如何「指南」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中的指南針大家都不陌生。通過指南針我們可以準確判斷方向。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傳統指南針是如何「指南」的。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南北極相反,地磁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
  • 科普:磁場和電磁效應,發電機為什麼能發電以及什麼是分子
    為什麼磁鐵燒紅了會失去磁性?磁鐵之所以有磁性,是因為其內部電子旋轉運動產的磁效應與外界磁場方向一致。磁鐵能吸引鐵釘,是因為生它在靠近鐵釘時,其磁場使鐵釘磁化,相互間產生吸引力,鐵釘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但是,當磁鐵的溫度升高時,它內部的分子熱運動越來越快。當溫度升高到某個數值時,劇烈的分子熱運動完全破壞了電子運動的規律性,這時,磁鐵的磁性就消失了。
  • 手機中的指南針是如何"指南"的?帶你了解其中奧秘
    原標題:手機中的指南針是如何"指南"的?帶你了解其中奧秘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中的指南針大家都不陌生。通過指南針我們可以準確判斷方向。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傳統指南針是如何「指南」的。
  • 宋代如何製造「指南針」?一個小小指南針,見證了古人智慧
    1、指南車:純粹的機械傳動裝置 相傳4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便發明了用於指南的工具——指南車。 與後來利用地磁效應的指南針不同,指南車並不利用磁性,它是一種純粹的機械裝置。
  • 下一次地磁倒轉什麼時候來
    在古代中國,就有利用司南和指南魚指示方向的記錄。但是,直到1600年,才由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吉爾伯特首次提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鐵,有兩個磁極,指南針的工作原理就是磁鐵之間的吸引,並且正確指出地球內部有一個鐵的內核。不過,在隨後的數百年裡,人們一直認為,地磁場,至少地磁的方向,是不變的,指南針指示的南北方向是恆定的。但後來發現,地磁場是非常不穩定的,不管是方向還是強度。
  • 早期的指南針——司南是否也會從歷史教科書中消失
    前段時間,因為「張衡候風地動儀被歷史教材刪除」的烏龍事件,再次引發了對復原古代科技史上的技術發明一事的討論。中科院科學史所副研究員黃興收到不少類似的「疑問」,早期的指南針——司南是否也會從歷史教科書中消失?而他完成不久的博士後課題正是「天然磁石勺『司南』實證研究」。
  • 如果帶指南針上月球能靠它正確指引方向嗎?
    今天的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問題有點難度,9月28日螞蟻莊園問題是指南針上月球能正確指引方向嗎?大家對指南針能不能在月球正確指引方向知道多少呢?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以下是蠶豆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28日正確答案,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28日正確答案
  • 古代科技史:從「指南車」到「指南針」
    但是,如果你進入了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到了漫無邊際的大沙漠之中,或者處在煙波浩瀚的海洋裡,你又怎樣來辨別方向呢?當然,白天你可以觀察太陽來測定方向;夜晚,你還可以根據明亮的北極星來加以判斷;然而遇到雨天,遇到黑夜怎麼辦呢?就要依靠測定方向儀器指南針來解決問題了。在發明「指南針」之前,我國古代很早就有關於「指南針」的傳說了。相傳在4000多年前,古代黃帝就發明了指南車。
  • 地磁消失了會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
    眾所周知,地球擁有一個龐大的磁場,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地磁的籠罩之中,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假如地磁消失了,究竟會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指南針失靈如果地磁消失,首當其衝的就是指南針了,因為地球的南極附近是地磁的北極,而地球的北極附近是地磁的南極,所以指南針才能夠發揮指引方向的作用。所以地磁如果消失了,指南針自然就無法使用了。但是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指南針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所以還談不上對人類有大影響。
  • 地球的磁極為什麼會倒轉,地磁倒轉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麼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指南針。指南針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最早的司南就是由我國發明創造的,我國的司南傳出去以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指南針,它為世界的航海航天等技術都有著巨大的作用。可以算得上是我們中國的一大驕傲了。但是為什麼指南針能夠指南和北呢?
  • 70萬年前,指南針指的不是南而是北!不久後地磁方向還會反轉!
    學過中學地理的同學們都知道,指南針的指針所指方向為地理南極(地磁北極)。指南針也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航海技提供了最基礎的安全保障,也極大的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大融合!從來都沒有人質疑過指南針的方向準確性,仿佛指針所指的一定就是地理南極!
  • 古代歷史:在機械製造方面也卓有成就,張衡發明和製造指南車
    公元113年,張衡擔任郎中時,接到安帝要他造指南車的命令。他查遍資料,才知道歷史上曾經流傳有黃帝和周公造指南車的事.《太平御覽》卷十五所引《志林》上時代,漢民族的祖先黃帝和九黎部落的首領圭尤在啄鹿發生了一場大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啄鹿之戰」。當雙方的軍隊戰鬥正酣的時候,蛋尤弄了一種「魔法」,造起了漫天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圍在核心。
  • 拿著指南針走到最南點後,它會指向哪裡?
    如果按照指南針的指示一直往南走會走到哪兒呢?如果到了最南面理論上它已經沒地方可以指了那麼這個指南針會如何指示呢?磁針的S極就會指向地磁北極也就是地理的南極02指南針指的不是正南根據指南針原理就可以知道指南針指向的嚴格來說是地磁的北極雖然地磁北極和地理南極在大方向上是差不多的
  • 如果把指南針帶到南極時會發生什麼?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我們可以用指南針來準確地指示方向。但是,如果我們把指南針拿到南極它又會怎樣呢?它還能為我們準確地指示方向嗎?實際上,指南針是根據地磁作用設計發明的,它本身是一個小磁體,也有自己的南極和北極。根據磁體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指南針的北極會指向地磁的南極,而指南針的南極則指向地磁的北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指南針所指的南北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正南正北。 我們都知道,地球圍繞著地軸自轉,南極和北極是地軸的兩端,可是決定磁體指向的並不是地軸線,而是地磁軸線。
  •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在我們生活中有巨大的作用,無論是野外求生還是航海船隻,都離不開指南針,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指南針明明指的是北方,為什麼要叫指南針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解釋一下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在一起了解一下指南針的一些故事。
  • 地磁極漂到東半球來了,為什麼?
    宋朝的時候,中國古代科學家沈括就意識到地磁北極和地理北極是不重合的,指南針並不指向正北。到了17世紀左右,一批地磁觀測站相繼在巴黎、倫敦等地設立,同時也隨著殖民者的腳步遍布全世界。這時候歐洲科學家就進一步發現,針狀的磁鐵指南針的指向與地理北極方向的夾角不是固定的,而是逐年發生著微小的變化。過去400年的記錄表明,地磁北極在向西運動,而且時快時慢,具有準周期性。
  • 『指南針 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
    指南針紋身也是有著和指南針本身一樣的寓意,實物指南針也許是給我們找到了南方,從而來判別其他方向。而生活中的我們,經常會迷失了自我,世界猶如一個「欲望都市」,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而指南針紋身便寓意著給自己找好方向,不是東南西北的方向,而是一個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