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在我們生活中有巨大的作用,無論是野外求生還是航海船隻,都離不開指南針,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指南針明明指的是北方,為什麼要叫指南針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解釋一下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在一起了解一下指南針的一些故事。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利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指南針,當時稱為「司南」。但是,「司南」真正的指向並不是南而是北。古人為什麼不稱其為「司北」或「指北針」呢。這與我國對方位的認識有關。
在我國古代文化裡,南為陽,北為陰,活人都以陽為尊。我國古代一直以「南」為南北方位之主,面向南方為尊位,且有「南面為王,北面而朝」之說,即面朝南方位的稱帝王,面朝北方的則是朝拜君王的臣子,帝王就座議事都是面向南方。正屋的門窗都開向南。所以指示方向,也以南為主。
在我國叫指南針是習慣叫法,當然也可以叫指北針,在國外和軍事領域就都叫指北針。
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它最早發明於何時,是誰人發明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傳統的說法,朝梁沈約的《宋書·輿服志》有記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士皆惑。黃帝令風后作指南車,以別四方。指南車,一名司南車。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常南指。」
相傳黃帝和炎帝的聯軍和蚩尤決戰,但是在大霧中迷失了方向,黃帝有感而造指南車。
後人經過改造,指南車發展成為羅盤,後來與西方的貿易加強,羅盤傳入歐洲,又經過歐洲人的改造成為了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