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這東西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曾經在教科書上寫的有。張衡地動儀、祖衝之圓周率、四大發明,這都是耳熟能詳的古代智慧結晶。其他幾種都比較常見,或者都用過,唯獨這地動儀比較陌生而又神秘。
中國近些年發生過不少地震,卻從沒聽過地動儀有什麼新聞,讓不少人對地動儀的真實性產生質疑。
現存的地動儀確實是假的,唐山大地震時期存放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的地動儀也是仿製的模型,而且還是木頭做的,中間的立柱也沒有放上去。所以唐山大地震時沒有任何反應,並不能說張衡的地動儀沒用,而是它壓根就只是模型。
既然是古代的偉大發明,為何不儘快復原,讓其發揮作用呢?
張衡在132年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測試儀,比西方國家早1700多年。因為古代地震給國家造成的損害比現在更大,而且古代交通極為不便,比如四川發生地震,可能皇帝要一星期後才知道情況,然後才能派人去救援,等救援大軍趕到的時候,早已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所以地動儀的本質核心是告知地震方位,從而第一時間派出救援,而不是用來預測地震,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還是非常有用的。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曾經成功了感知了多次地震。漢順帝時期,地動儀突然吐出了銅球,掉進蟾蜍的嘴裡。但當時洛陽的人們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到處議論,說地動儀沒用。但沒過幾天,隴西快馬來報,說那裡前幾天發生了地震,人們深深被張衡高的超技術所折服。
而當今社會,通訊發達,千裡之外的事情都可以了如指掌,地震一旦發生,其他地方馬上就會知道,這對於「後知後覺」的地動儀來說,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所以存放的都是復原的模型。而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技術早已遺失,只留下百餘字的文字記載,縱使想完整復原也無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