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為啥被歷史教材刪除?我們只知外貌,內部原理還沒看懂

2020-11-29 文史大世界

很多朋友都知道上中學時歷史課本上講到東漢科技的時候,有兩副有關張衡和他的候風地動儀的插圖,並且有關於侯風地動儀的較為詳細的講解,但是兩年前的中學歷史課本上刪除了這些內容,有些朋友對這一事件不太理解,但實際上這樣做並非不合情理,而是一種對於錯誤認知的糾正。

東漢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時代,當時的很多科技成就都領先世界,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是比較典型的代表,但是這個著名的科技發明的實物卻沒有流傳下來,所以誰也不知道具體是個什麼樣子,好在著名的史書《後漢書·張衡傳》中有關於它的記載,其中說:

陽嘉元年,(張衡)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歷史學家王振鐸先生於1951年根據上面的記載復原了地動儀模型,我們所看到的插圖,以及現在很多地方關於地動儀的雕塑和樣式都是出自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但是我們從上面這段文字記載中也能發現,其中雖然講了候風地動儀的形制,但是其原理和裡面的機關技巧卻沒有明說,所以雖然這個地動儀和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形制上可能很相似,但功能上卻相去甚遠,而且僅靠上面的記載也很難將張衡的候風地動儀真實復原出來。

在這個復原地動儀被報導之後,就有不少人指出這個復原的地動儀有著原理性的錯誤,根本不可能檢測記錄地震,事實也是如此,比如1951年至今,也發生過很多次大地震,比如唐山大地震,海城大地震,邢臺大地震等等,這個復原的地動儀很少會有反應,這也導致這個復原地動儀被認為就只是個擺設,設計不夠合理,沒有應有的功能。

不僅如此,甚至有些學者認為,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也不可能那麼靈驗,甚至是不存在的,因為即便在科技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想預測地震還是難以做到的事情,遠距離的地震監測也不是那麼容易,很難想像兩千年前的古人以當時的科技條件怎麼造出準確監測地震的儀器。

不過作為東漢時期的科技巨擘,張衡大師也許有他獨到的技術和創意,但是顯然我們還沒有準確掌握,更不知道內部的結構和所利用的地震與機械原理,那麼既然還沒有弄明白侯風地動儀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自欺欺人了,把歷史教科書上關於復原地動儀的插圖刪去,實際上也是明智的做法,而且這也並非是完全否定張衡地動儀的存在和科學性,這只是一種本著實事求是,對教育負責的態度而需要去做的調整。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復原工作再啟動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王振鐸所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原理。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張衡。教材中的張衡地動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參觀中國歷史博物館,專門參觀張衡地動儀。馮銳在「王氏地動儀」前。馮銳及團隊所復原的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2016年的部編本教材、2017年的統編本教材,不再介紹張衡及地動儀。」「張衡地動儀」早已失傳。我們熟知的地動儀模型,是學者王振鐸根據《後漢書》中關於地動儀的196個字的描述,借鑑日本地震學者荻原尊禮的「直立杆原理」,於1951年製造出來的。「王氏地動儀」造出後,引起國內媒體的空前關注,隨後被寫入了教科書,使其形象深入人心。
  • 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人教社回應
    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紅圈處)。受訪者供圖張衡地動儀模型。圖/視覺中國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昨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稱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專家稱張衡地動儀寫入教材,旨在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圖/視覺中國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昨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記者昨日採訪專業人士了解到,張衡地動儀實物和圖樣早已失傳,目前的複製品並不能正常監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被刪除?人教社:教材中有專門介紹
    原標題: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今天(10月10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 為什麼專家要把張衡的地動儀從歷史書中刪除?看完明白其用意
    他們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東漢張衡。這對「雙胞胎」就是渾天儀和地動儀。他們雖然是同胞兄弟,境遇卻大大的不同,渾天儀被韓國印在了紙幣上;地動儀卻要被我們移出歷史教材。同樣是驚世駭俗的儀器,同一人發明,境遇為何相差甚遠?為什麼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從歷史教科書中刪除了?究竟是什麼原因?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原標題: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但歷史上並沒有留下製作地動儀的圖紙,不過專家們對張衡的地動儀非常感興趣,地震算得上是場大災難,如果千百年前的地動儀能夠精確的感知地震,並且這項「黑科技」至今依然被利用,那麼我們可以事先知道地震的來臨,然後快速做出應對措施,將會減少很多損失。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因為不科學?真相是…
    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歷史:教材上的地動儀是怎麼來的?不過,據史料記載,候風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盡。那麼,那個印刷在中國現代教材之中,讓我們對其充滿想像的「地動儀」,又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歷史教材上展示的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一位叫王振鐸的古代科技史學家根據史籍復原而出的概念模型。早在1936年,王振鐸畫出了第一套自己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圖稿,並採用「懸垂擺」的結構原理。也就是從地動儀的上部垂下來一根擺,用以判明地震方向,並控制相應機關。
  • 忘掉那個模型吧 被印在幾代人教材上的張衡地動儀,因爭議被刪除
    提起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說起下面的一條消息可能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曾經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原因便是該復原模型飽受爭議,中國科學院教授指出王振鐸所採用的「直立杆原理」無法成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然而,在新版歷史教材中,已經將這段內容刪除,是什麼原因?難道我們學了錯誤的知識?此後它便消失在歷史的深壑裡,再也沒有任何信息留下來,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過還是個謎。王振鐸便以「形似酒樽」為主體,用精銅打造,圓徑八尺,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再用「懸垂擺」原理製作八條龍配八隻蟾蜍。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教材撤下地動儀:"求真"才是對張衡最大尊重
    近日,一則「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的新聞成了熱門話題。對此,人教社回應,地動儀相關內容確從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材上撤下,不過是改編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然而,科學史界主流觀點認為,以往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宣傳並不科學,因而在無定論之前,從教材中刪除地動儀,也是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精準預測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莫非怕洩密
    張衡地動儀真能準確預報地震嗎?教材為什麼把它刪掉了?你怕洩露嗎?張衡逝世於139年,當時他的候風地動儀尚未失傳,北齊新都坊撰寫《儀》時,對地動儀的製作原理有詳細的說明,甚至隋代林孝恭撰寫《青銅地震儀經》時,不僅對地動儀的製作原理解釋得非常清楚,而且還有詳細的製作步驟,並繪製了具體的圖紙。
  • 張衡地動儀這篇課文為何被刪除,專家說:它最初復原的原理是錯的
    但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卻發現地動儀的原理有些問題,這篇課文就從歷史教科書中被刪除了,故此也引起不小的爭議,那究竟是什麼原理出了問題呢?地動儀能不能預測地震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張衡的地動儀真的存在嗎?
    10月9日,一則《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復原模型飽受爭議》的報導,引起了網友的大討論。實際上,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科學史界主流觀點認為,以往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宣傳並不科學,因而在無定論之前,從教材中刪除地動儀,也是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刪除,中科院院士: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幾年前,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你在課本上看到的張衡地震儀,其實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學家王振鐸在上世紀50年代從古籍中復原的,應該叫「王氏地動儀」帖子還指出,張衡的地動儀是偽科學,這樣的地震儀不可能記錄地震。
  • 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會從歷史課本上刪除?原因很簡單真實!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這位在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張衡。這讓許多人都很納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事情這麼著名,不僅能提升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也能激發學生們對於科技發明的興趣,為什麼會被刪除呢?小便做了研究才發現,其實原因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