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被刪除
在我們古代,雖然那時的科技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材料也沒有現在這麼全面,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創造出了許多精密的儀器,這些儀器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僅能夠給老百姓們帶來實惠,為當時的國家作出相應的貢獻,可以說也是推動了當時社會的發展。
比如說我們在歷史課本上都有見過的地動儀,這就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儀器,這件儀器是由東漢時的科學家張衡發明的。這個地動儀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鼎尊,在它的外部刻有八條非常精緻的龍圖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八個方位,在每一條龍的口中都有一個小球,當某處發生地震的時候,相對應方位的小球就會由龍嘴裡面掉到下面的蟾蜍口中,此時朝廷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得知地震的消息,從而做出及時反應,防止產生更大的人財損傷。
很多像小編一樣的90後,應該都很清楚,在我們之前的歷史課本上一般都會有這個地動儀的部分,但是近幾年來的新課本卻刪除掉了有關知識,這是因何呢?因為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那個地動儀,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這個地動儀已經被從課本中刪除了。第一個原因是,1951年一位歷史學家通過查閱地動儀的史書描述而自己製作的模型,真正的地動儀直到現在還沒有出土。我們可以相信在歷史上它確實是存在過的,但如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去證明這一點,而且歷史專家製作的模型是否和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一模一樣,也是未可知的。
其次,除了地動儀真身還沒有被發現之外,這個由歷史學家製作的模型也是存在問題的,在1976年,此模型被指出帶有致命性的錯誤,受到了學術界一致的批評。所以綜合這兩個原因,有關於地動儀的部分也就不會出現在歷史課本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