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

2020-11-29 閱上下五千年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

談到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張衡,大家都會想到他為中國古代科學界做出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名數學家,他曾經寫過一部《算罔論》,他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最重要的,他是中國第一個算出圓周率的人,雖然並不精確,但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了。作為天文學家,他認識到太陽運行(實際上是地球公轉)的某些規律,正確解釋了冬季夜長、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晝夜等時的起因。

張衡和地動儀

但是張衡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一項貢獻,可能就是他發明的地動儀,公元132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的地震儀之祖。雖然它的功能尚只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卻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1800年。張衡一直作為中國古代的優秀科學家被人們所尊崇,在我們小時候的教材裡面,張衡也和他的地動儀一起被印在了書本上供我們學習。

張衡和地動儀

但是小編發現,在現在最新的教材裡面,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卻被中小學教材除去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這些歷史都是虛構的嗎?答案當然不是,在現在的中小學教材當中,仍然有關於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的介紹,其中所去掉的,只是「地動儀」的圖片,在現在和以後的小學生當中,仍然可以從書本當中了解和認識到這位偉大的東漢時期的科學家。

張衡和地動儀

除去「地動儀」圖片的原因,小編在仔細查閱資料之後了解到了其中的原因,原來,我們上學的時候所看到的這種地動儀,並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地動儀的樣子,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並沒有被出土過,歷史上的地動儀究竟長什麼樣子,我們都不得而知,甚至有的激進的學者認為,地動儀在歷史上其實根本不存在,關於地動儀被張衡發明出來的這種說法,都是來源於人們對他的個人崇拜。

張衡和地動儀

對於這個觀點小編則不敢苟同,在我看來,張衡應該是發明了地動儀的,不能因為沒有確切的樣子就否定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貢獻。我們在教科書上所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書裡的記載仿製的「贗品」,為了不讓小學生們產生誤解,因此在新一版的教科書裡,將有關地動儀的圖片就全部刪除了。而且,這個仿製出來的「贗品」,在實際試驗當中被發現又誤差的存在,去掉這個地動儀的圖片,也是一種科學精神的體現。

張衡和地動儀

對於過去的歷史,我們肯定不能做到詳盡的了解,但是我們應該秉持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對於這些歷史都力求真實,儘量地還原它真實的一面,而不是故弄玄虛,弄虛作假,甚至為了自己的名利而偽造歷史,在小編看來,歷史教科書上將這一件複製品去除的行為,是十分符合我們所推崇的嚴謹求學的態度的,這一點我們應該從小學生開始養起,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張衡和地動儀

歷史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在於它地真實性,歷史不允許杜撰,也不能夠作假,只有保持一種求實求真的態度,才是對歷史負責,對我們的下一代負責。教科書上之所以教育我們學習和認識古往今來的科學家和優秀人才,也是希望我們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懈努力,作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渾天儀被印刷在韓幣上,地動儀巧奪天工,為何卻被中國教材除名?
    渾天儀被印刷在韓幣上,地動儀巧奪天工,為何卻被中國教材除名?很多人常以為古代中國的科技一直落後於世界,其實在閉關鎖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科技水平一直都在世界前列。早在東漢時期,古人為了減輕勞動負擔就已經發明了水利灌溉,為了書寫方便則發明了偉大的印刷術。說到東漢的發明家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張衡,他所研製的渾天儀被韓國印在了錢幣上,而地動儀卻被我們從教材中刪除了。東漢時期的中國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國,與西方國家類似,此時社會上也出現了那麼一批人開始探索地球之外的宇宙,開始嘗試解密各種神奇的自然現象。
  • 渾天儀被印在韓幣上,地動儀巧奪天工,為何中國教材卻把它除名?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的科技水平一直領先與世界,更是有著家喻戶曉大的四大發明,而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有著許多震驚世界的發明,比如渾天儀和地動儀。它們都是由張衡發明的,但二者的待遇卻相差許多,渾天儀被印在了韓國的錢幣上,地動儀卻從我們的學生教材中除名。
  • 「張衡發明地動儀」被移出新教材?人教社:有專門介紹
    原標題:「張衡發明地動儀」被移出新教材?   近日,有消息稱,兩年前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引發了網友對知名歷史人物在新教材中被「除名」的質疑和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昨天回應稱,以張衡為代表的大量古代科技文化名人在統編教材中有專門介紹。
  • 「張衡地動儀」從教材消失?是因為本身不科學,還是正常教材調整
    兒時的學習經歷,在大人記憶深處是難以磨滅的,比如關於張衡以及他的地動儀。還記得小時候小學就開設歷史課,給老師背誦:張衡是東漢時期的科學家,他發明了候風地動儀。教材中安排的地動儀的歷史背景由於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其去世後不久,其製作方法就失傳,後人一直也無法再製作出類似的器材。而我們小時候在歷史書中看到的地動儀,根本就不是古代的遺特。而是在70多年前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相關歷史資料復原的。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張衡生在東漢時期,據記載當時竟然出現連續20年無年不震,地震災害十分猖獗。可想當時的朝堂和民眾受此影響之大,嚴重的年份可謂是民不聊生。
  • 張衡地動儀被刪除?人教社:教材中有專門介紹
    原標題: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今天(10月10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 為何韓國把渾天儀印在紙幣上,地動儀卻被中國的歷史書除名?
    為何韓國把渾天儀印在紙幣上,地動儀卻被中國的歷史書除名?文/歷史論今我國古代有很多發明家,發明出來的東西為我們現在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今天要來說的就是大發明家張衡發明出來的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一個知天文一個通地理,聽起來就很厲害。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器—「候風地動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今天的人們對他了解最多的應該就是耳熟能詳的地動儀了。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長久以來,張衡地動儀一直是古代燦爛文明的代表之一,曾在東漢時期名噪一時。《後漢書·張衡傳》中這樣描述了張衡的這一發明,「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
  •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課文被刪除,是什麼原因?
    張衡是地動儀的發明者,地動儀因為能夠預測地震,因此讓人們敬佩,地動儀也廣為人知。筆者最早了解到地動儀,是從小學課文裡學到的。這也使我對張衡有了一種敬佩之情。 張衡是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什麼從課本中刪除,原來不是他的問題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從課本中刪除了,這是為什麼?原來不是他的問題說起張衡,許多人都認識,他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地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等,成就非常多,不過大家有許多人都是因為他的一個發明出現在課本上認識他的,那就是地動儀。地動儀是用來測試地震的,張衡的地動儀比國外的早一千多年。可是在2017年課本上關於地震儀的內容卻被刪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地動儀被移出教材後,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卻被印在韓國的紙幣上
    張衡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也是個全面發展的人,在多個領域都有重要的成就,因此被稱之為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不過,如果要說這些成就裡面對後世的我們影響最大的,便是張衡發明「渾天儀」這件事情了。「渾天儀」也被稱之為地動儀,是張衡通過對地震的親身體驗進行總結和研究,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而於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的東西。
  •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紙幣上,地動儀被移出我國歷史教材?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紙幣上,地動儀被移出我國歷史教材?文/歷史大齒輪渾天儀和地動儀這兩個東西是在東漢時期被張衡發明出來的,渾天儀是一個關於天文的東西。地動儀是關於地震的東西,能夠預測地震方位。渾天儀和地動儀在古代看來都是兩個非常、非常高明的東西,當然了,現在看來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但是在現代渾天儀的地位是相當的高,甚至被韓國印道的紙幣上面,但是地動儀卻地位非常的底下,甚至連教科書都沒有了,地動儀的地位。小編覺得,渾天儀和地動儀這兩個古代的發明到現在地位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可能是因為這兩個發明的用途,或者說真實性出現了一定的區別吧。
  • 東漢張衡發明了什麼?除了地動儀你還知道哪些?
    那麼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什麼?發明地動儀早在公元132年,張衡就研發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後測量儀器,名叫候風地動儀。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只要上過初中的人,都會對他發明的地動儀印象深刻。隨後它被編入全國中小學教材,就連中國地震局也用這個複製品做了幾十年標誌。年的複製品」這段描述,於是,幾代人都被誤導,都以為教科書上的圖片就是真正的地動儀。
  • 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人教社回應
    塗蘇豫說,她任教時使用過的人教社版初一上冊歷史課本有兩個版本,其中2016年出版印刷的初一上冊歷史教材中沒有關於張衡及其地動儀的任何內容,2018年出版印刷的初一上冊教材有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現在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編排到了『兩漢科技與文化』一課後面的活動當中,但沒有了模型圖片,文字內容也被縮減。」
  •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塗蘇豫說,她任教時使用過的人教社版初一上冊歷史課本有兩個版本,其中2016年出版印刷的初一上冊歷史教材中沒有關於張衡及其地動儀的任何內容,2018年出版印刷的初一上冊教材有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現在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編排到了『兩漢科技與文化』一課後面的活動當中,但沒有了模型圖片,文字內容也被縮減。」
  • 為啥渾天儀被印在韓國貨幣上,地動儀卻消失在中國的歷史教材中?
    為啥渾天儀被印在韓國貨幣上,地動儀卻消失在中國的歷史教材中?在古代,由於科學知識其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想要發明一樣東西就變成了一件非常難得事情。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東漢的時候,張衡發明的兩樣東西。關於張衡這個人,不知道大家對他有沒有了解,在古代,他也算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家了。因為那時候工具或者是知識有限,所以發明創造是非常困難的。可是,這對於張衡來說是一個例外。因為他對於研究是非常感興趣的,尤其是機械,更是厲害的不得了。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預言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很簡單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發明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就是由張衡發明,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地動儀。直到今天,張衡發明地動儀一事,得以通過小學教科書中的《張衡傳》被廣泛流傳。張衡是中國古代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所著《靈憲》、《渾儀圖注》等作品都體現了他在天文學和地理學方面的淵博知識;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更是對中國的天文學和地震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後人譽為「木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