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沒說的:張衡的地動儀真靠譜嗎?

2020-11-28 驅動之家

地震是一種破壞力大的地質災害。在我國的東漢時期,就有一個叫張衡的學者,發明了一款叫做「地動儀」的儀器——此儀器據說能判定地震發生的方位(因為古代沒有電話與遙感衛星,所以看起來這個儀器對於及時救災還是很實用),那麼,張衡的地動儀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我們可以從力學的角度上來分析這個事情。

我們知道,張衡時代的儀器是機械儀器,那時候還沒有電子設備,什麼傳感器,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都是沒有的,唯一有的就是青銅器。那麼張衡在公元134年前做的地動儀的核心部件就是一個青銅的圓柱子——根據《後漢書》的語焉不詳的記載,我們大致可以判斷,該圓柱子可以存在3種不同的可能性,分別是:

a:上端自由,下端固定

b:下端自由,上端固定

c:上端與下端都是自由的,都不固定

地震發生前,這根圓柱子會朝某一個方向傾倒,砸中那個方向上的龍吐出珠子,被底下的蛤蟆接住

因此,從力學原理上來看,這圓柱子在地震來臨之時傾倒,這就是利用了所謂「共振」的物理原理。

共振的意思是說:銅柱子的固有頻率(任何固體都有一個固有頻率,所有大橋也有固有頻率,軍隊在大橋上齊步走的頻率如果與大橋固有頻率相同,就會發生共振)與地震來臨前發射的次聲波(一種頻率小於20赫茲的聲波)的頻率非常非常接近,所以銅柱子從地震次聲波裡吸收了能量,導致共振的發生,銅柱子的振幅越來越大,馬上就會倒塌。

那麼,問題來了,銅柱子應該朝哪個方向倒塌?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馮銳等人的試驗,銅柱子的倒塌方向是隨機的,不一定會朝地震發生的那個方向倒塌

因此,可以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利用「共振」原理來工作,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地震前的次聲波傳播速度很快,在地震的縱波與橫波傳過來之前,次聲波早一步到達事發地點,因此這個地動儀有一定的預測地震的作用),但此「地動儀」是無法判定地震發生的方位的。

用共振來解釋生活現象,從東漢到晉朝,已經成為當時學界的主流思想之一。晉朝學者張華就曾經在他的書《博物志》裡解釋了一個現象:當時有些老百姓家裡的銅臉盤每天早上晚上都會莫名其妙的自己顫抖起來,發出嗡嗡的聲音,張華解釋說,這是因為銅臉盤的固有頻率與皇宮裡早晚2次敲鐘的聲音頻率一致了,發生了共振。

因此,張衡的地動儀,也可以被張華的理論所解釋。


馮銳等人重現的張衡地動儀模型

由於張衡的地動儀早已失傳,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地動儀模型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其中現在最常見的老模型,即1951年的王振鐸模型,近年已被證明從外形到原理均錯誤。另一種模型由中國地震局馮銳(2005年)提出,即「都柱」是懸垂擺,擺下方有一個小球,球位於「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地震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另外,馮銳模型還把蛤蟆由面向樽體改為背向樽體並充當儀器的腳。該模型經模擬測試,上面提到的第2種情況的圓柱子靈敏度高,在地震發生的時候能做出很好的響應,但無法感知地震發生的方位,試驗結果與歷史記載(張衡地動儀預測隴西地震這件事情)部分吻合。

因此,要想預測地震的方位,還需要更先進的儀器設備,這對東漢時代的張衡來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或許有人會想起教科書上讓人以之為傲的張衡地動儀,它不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汶川地震時不見其起功效呢?很遺憾,事實證明教科書上那個地動儀確實不能,甚至有中科院院士道: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也被移除歷史教科書了。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張衡與地動儀: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那酒罈上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含著一顆珠子。當某個方位將有地震時,其對應方位的龍嘴會自動打開,龍口中含著的珠子就會掉落至下方的蛤蟆口中。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 張衡與地動儀: 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那酒罈上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含著一顆珠子。當某個方位將有地震時,其對應方位的龍嘴會自動打開,龍口中含著的珠子就會掉落至下方的蛤蟆口中。
  • 從教科書中「消失」的張衡地動儀,真的是「造假」嗎?
    爭議頗多且被教科書刪掉的張衡地動儀真的是「造假」嗎?在「四大發明」以外,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科技?神秘的「木牛流馬」究竟長什麼樣?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古代機械是古代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機械技術的輝煌,其種類、數量和豐富的內涵,對我國乃至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都非常巨大。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
  • 張衡地動儀被貶「一文不值?」已經移出教科書?
    說到地動儀,與地震不可分割,而最讓人揪心的當屬早年間的唐山大地震和近年的四川地震。許許多多的同胞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甚至一部分救援人員也永遠埋在了救援現場。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地震也在不斷發生,在這樣的天災中,我們既心痛又無力。
  • 張衡1800年前就發明地動儀,真能測地震嗎?為何被教科書刪了?
    張衡是我國偉大的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他的身影可以說出現在每一個零零後,九零後的記憶之中,甚至更久也有可能,據史書記載,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夠準確的測試地震的方向而使我們後人震驚不已,但是近些年來卻不斷被世人質疑,甚至連教科書也退出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張衡地動儀頻遭質疑,關於地動儀的介紹,已被撤出教科書
    ——《後漢書·張衡列傳》本是很平靜的一天,但在都城洛陽的百姓卻吵成一團。因為都城洛陽的一個機器發生了異常情況,這個機器就是張衡發明的侯風地動儀,這個機器上的西北方向掉出一顆銅球,銅球不偏不倚落在了地動儀下方的額銅蛤蟆口中,人們都在說這個破機器沒什麼用。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會被移出教科書?
    從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壞性極大的天災,古人對於地震也是束手無策,直到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預示著古人對於科學和地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張衡研究的地動儀能夠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比西方先進了近千年,但是為何如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在現代地震預測中普及,而且教科書中還移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介紹。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刪除,中科院院士: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難道中國人從小就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然而,《人民畫報》的一段話卻從教科書中刪去,「可惜張衡的重要發明早已失傳。隋朝時科學家臨孝恭尚寫有一部《地震銅儀經》,未能傳世,這裡介紹的模型是1951年設計完成的。主要是根據後漢《後漢書·張衡傳》的記載和考古資料因此,隨著中國逐步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了解中國古代科學,對張衡的地動儀產生了強烈的懷疑。筆者發現,地震儀最早的記載是範曄所著《後漢書·張衡傳》。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其實我們在中小學的課本上可能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這讓無數的中小學生了解到了在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了已經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這樣的作用就是用來提醒這個方向上居住的人要注意將會有地震發生,而且關於這個地動儀,在相關的史書上還有著它使用的記載,並且這些記載描述的都是它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記錄,可以說張衡的地動儀是我國文化集大成者的具體體現之一,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實用的發明為什麼會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呢?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 張衡的地動儀真有效嗎?為何初中教科書要刪除其內容,原因很意外
    張衡的地動儀真有效嗎?為何初中教科書要刪除其內容,原因很意外在小時候的課本中,司馬光砸缸、鑿壁偷光、渾天儀、地動儀等都是非常經典的故事,讓同學們感嘆古人的智慧高超。其中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十幾年來被當作偉大的發明,在世界各地展出數次,前段時間卻傳出要撤出歷史教科書,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地動儀是用來預測地震的動向,外表像一個酒罈子,周圍鑲嵌了八條龍柱,分別指向了八個方位。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然而,如此一件代表著科學技術的儀器,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中科院院士稱:在房子上掛一塊肉都比它強。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還要從地動儀的來源前來了解。正是這個「王氏地動儀」成功取代張衡地動儀在教科書的位置,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不僅如此,因為「王氏地動儀」的一些操作,也讓世人對張衡地動儀產生了一些質疑。雖然王振鐸做出的復原地動儀像極了張衡的地動儀,但是它畢竟是個紡織品,是否真的可以發揮作用。經過一番實驗,「王氏地動儀」的作用似乎並沒有發揮出來。
  • 張衡地動儀2017年從教科書中移除,1972年就被證明原理不成立
    幾年前,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個帖子,「大家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籍復原出來的,應該稱為『王氏地動儀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代人的回憶至此也消失在了課本之上,因此不少人你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