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知識創造財富,這還真不是吹的,「古希臘七賢之首」的泰勒斯,就用行動說明,對自己這個學霸加科學達人而言,分分鐘成為富翁不是問題。
把時間拉回到那一次,泰勒斯被一個富商嘲笑了,說他空有一肚子墨水,結果卻賺不到錢,是個笨商。這話讓泰勒斯聽了,覺得非常不服氣,於是,泰勒斯開始夜觀天象,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他綜合天文學、數學等多方面知識,經過縝密的計算發現,來年應該是個橄欖豐收的好時節。
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泰勒斯拿出了自己的存款,甚至變賣了部分家產,只為了預租所有的橄欖榨油器。果不其然,這一年的橄欖迎來了大豐收,而泰勒斯也憑著橄欖榨油器賺了個盆滿缽滿。沒想到,當科學家們動腦筋經商,也絲毫不輸富豪們。
這個來自《科學家列傳》的泰勒斯的故事,聽起來很有意思吧?而這本由科學傳奇和章回小說碰撞出來的科普書,也同樣妙趣橫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書中一共有40位科學界的風雲人物閃亮登場,歡快詳實的文字中又融入了評書、相聲、喜劇等諸多元素,確實是讓人拍案叫奇。
比如在歐幾裡得創幾何的時候,就談到了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兩個「幾何」根本不是一回事,曹操在赤壁大戰之前吟出這首《短歌行》的時候,也不會想到,1000多年以後的明朝,科學家徐光啟會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數學分支,關於空間結構和性質的研究,翻譯為「幾何」。
據說,數學中的幾何,原希臘語指的是土地測量的意思,徐光啟在翻譯的時候,腦海中突然冒出了兩人對話,其中一人悠然詢問「家有薄田幾何?」的場景,於是,這個詞落地成了筆下的翻譯,也就有了如今「幾何」一詞的流傳。
再比如,《科學家列傳》中寫全能大神,把「近代哲學之父」、「近代科學始祖」、「解析幾何之父」等桂冠統統囊入懷中的笛卡爾時,作者則風趣地稱他是「見啥思啥,思啥成啥」。
據說笛卡爾非常與眾不同,別人都是因為聞雞起舞般的刻苦學習而成為學霸,他卻是因為愛睡懶覺的習慣橫掃同齡人,每天睡到自然醒,輕鬆搞定成績榜。同樣也是在睡夢中,笛卡爾做了整整3個連續劇般的奇怪大夢,醒來後創造出了數學分支解析幾何。
天才都是相似的,地動儀的發明者張衡,也同樣是全才,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該成為什麼家時,他就川劇一變臉,瞬間便成為那什麼家」。公元95年,張衡遊歷山川,有感而發地寫下《溫泉賦》,一炮而紅成了詩人。
隨即,張衡又華麗麗變身為數學家,因為數學成就被北宋追封為「西鄂伯」;變身天文學家,連月球上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張衡環形山」。張衡還製造出了模擬天體運動,美觀又實用的渾天儀;記錄時間流淌,形成「隨月盈虛,依歷開落」畫景的機械日曆瑞輪等等,可謂是把科學研究落實到了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