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用知識創造財富,張衡是全能天才,科學家的故事原來好好玩

2020-12-04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都說知識創造財富,這還真不是吹的,「古希臘七賢之首」的泰勒斯,就用行動說明,對自己這個學霸加科學達人而言,分分鐘成為富翁不是問題。

把時間拉回到那一次,泰勒斯被一個富商嘲笑了,說他空有一肚子墨水,結果卻賺不到錢,是個笨商。這話讓泰勒斯聽了,覺得非常不服氣,於是,泰勒斯開始夜觀天象,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他綜合天文學、數學等多方面知識,經過縝密的計算發現,來年應該是個橄欖豐收的好時節。

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泰勒斯拿出了自己的存款,甚至變賣了部分家產,只為了預租所有的橄欖榨油器。果不其然,這一年的橄欖迎來了大豐收,而泰勒斯也憑著橄欖榨油器賺了個盆滿缽滿。沒想到,當科學家們動腦筋經商,也絲毫不輸富豪們。

這個來自《科學家列傳》的泰勒斯的故事,聽起來很有意思吧?而這本由科學傳奇和章回小說碰撞出來的科普書,也同樣妙趣橫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書中一共有40位科學界的風雲人物閃亮登場,歡快詳實的文字中又融入了評書、相聲、喜劇等諸多元素,確實是讓人拍案叫奇。

比如在歐幾裡得創幾何的時候,就談到了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兩個「幾何」根本不是一回事,曹操在赤壁大戰之前吟出這首《短歌行》的時候,也不會想到,1000多年以後的明朝,科學家徐光啟會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數學分支,關於空間結構和性質的研究,翻譯為「幾何」。

據說,數學中的幾何,原希臘語指的是土地測量的意思,徐光啟在翻譯的時候,腦海中突然冒出了兩人對話,其中一人悠然詢問「家有薄田幾何?」的場景,於是,這個詞落地成了筆下的翻譯,也就有了如今「幾何」一詞的流傳。

再比如,《科學家列傳》中寫全能大神,把「近代哲學之父」、「近代科學始祖」、「解析幾何之父」等桂冠統統囊入懷中的笛卡爾時,作者則風趣地稱他是「見啥思啥,思啥成啥」。

據說笛卡爾非常與眾不同,別人都是因為聞雞起舞般的刻苦學習而成為學霸,他卻是因為愛睡懶覺的習慣橫掃同齡人,每天睡到自然醒,輕鬆搞定成績榜。同樣也是在睡夢中,笛卡爾做了整整3個連續劇般的奇怪大夢,醒來後創造出了數學分支解析幾何。

天才都是相似的,地動儀的發明者張衡,也同樣是全才,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該成為什麼家時,他就川劇一變臉,瞬間便成為那什麼家」。公元95年,張衡遊歷山川,有感而發地寫下《溫泉賦》,一炮而紅成了詩人。

隨即,張衡又華麗麗變身為數學家,因為數學成就被北宋追封為「西鄂伯」;變身天文學家,連月球上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張衡環形山」。張衡還製造出了模擬天體運動,美觀又實用的渾天儀;記錄時間流淌,形成「隨月盈虛,依歷開落」畫景的機械日曆瑞輪等等,可謂是把科學研究落實到了生活之中。

相關焦點

  • 張衡:東漢的全能天才
    中國古人入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不多,張衡就是其中一個,他身兼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等多重身份,可謂是古今中外全能天才。最可惜、最神奇的是他的發明全部消失,沒有傳人,也沒有留下圖紙。張衡生於公元78,卒於139年,字平子,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官至尚書等職。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是個全能青年,卻仍逃不過現實的磋磨
    我國古代的很多名人走的都是文人的路子,但也有一些人,在「科研」方面有不小的成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張衡。張衡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全能青年,他最大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等物,除此之外,張衡還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
  • 走近數學家——泰勒斯 (Thales)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故事中的商人,其實是歷史上一個鼎鼎有名的數學家——泰勒斯 (Thales)!泰勒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是他的興趣卻始終在數學上,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他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
  • 科學家們背後故事
    一查字典: 科學乃分科而學,即將知識細分而研究之,以漸成體系;科學是發現和發明的學問,是探索萬事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各位看官又問啦:什麼是科學家? 我又查了字典:科學家,就是研究科學的人士;具體來說,他們意在對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等相關現象的統一性,進行客觀數位化的重現、認識、探索和實踐等。」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其實也是一位全能選手
    這麼看起來,教科書中的張衡似乎只是國人給他神化的結果?他其實是個偽學霸?真相3: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數學天才作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最早研究過立方體和體積的人之一,雖然唐朝的太子李賢認為《後漢書》裡面提到的《算罔論》,極有可能和《靈憲》是一本,「《衡集》無《算罔論》,蓋綱絡天地而算之,因名焉」,但《算罔論》確實是張衡的數學著作,今天已失傳,無法考證,不過張衡的數學天賦依舊被記錄了下來。
  • 科學家們的逗比八卦
    一查字典: 科學乃分科而學,即將知識細分而研究之,以漸成體系;科學是發現和發明的學問,是探索萬事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各位看官又問啦:什麼是科學家?以前還真從來沒有如此仔細想過和了解過,科學和科學家的「真正定義」,直到看到這本既帶著嚴謹遵循歷史史實,不論正面、負面「全面」展示的,又以評書這般「天生」帶著喜劇逗比效果的,楊先生寫科學家們故事的《科學家列傳》之後,才發現。
  • 《科學家列傳》:科學家原來不神秘,章回演繹有趣也很酷
    接過書單,想著書名,我想,這應該就是一本千篇一律的科學家傳記,或者說滿篇堆砌的都是科學家的故事集粹。當拿到這本《科學家列傳》的時候,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呈現幾何圖形的封面設計,別致清雅俊美,原來這是一本章回體故事力作。全書共計四十四章,每一章節體現一位科學界的風雲人物,而且涵蓋古今中外。
  • 精讀40位科學家的趣事,我發現了他們的2條共性
    鈕心忻共同編寫的《科學家列傳·壹》給我們真實展現了歷史上40位頂尖科學家: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墨子、歐幾裡得、阿基米德、蔡倫、華佗、唐慎微、斐波那契、郭守敬、哥白尼、韋達、笛卡爾…的故事給出了具體的答覆。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2016版初中歷史課本實際上,2010年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就選擇暫時拿掉了「張衡地動儀」這一知識環節。早在2010年11月2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個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王振鐸(考古學家)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並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
  • 那些年,乘風破浪的科學家們
    在楊義先趣談的《科學家列傳》中,藉助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墨子、歐幾裡得、阿基米德、蔡倫、華佗、唐慎微、斐波那契、郭守敬、哥白尼、韋達、笛卡爾…一個個閃耀的天才名字, 將科學串起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不,顛覆過去的呆板認知,楊先義教授重新顛覆了我們對科學家的認知,以極其幽默風趣的語言,史記的筆法,評書的元素;《科學家列傳》讓我們看到科學家不過也是普通人,有的會為功名所累,有的會貪慕世間財富,也有著五花八門的個性和經歷。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原來科學理論,也可以如此的接地氣
    》的深藍色封面,讓我想到了浩瀚的宇宙,廣闊無邊的大海,我們都說知識的海洋,看封面,就覺得這本書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然後,緊接著是這個科學家的原理關於人生的啟發,「一奈米的宇宙」解釋科學家的原理現象,用專業術語的表達,對於我這種不擅長理科的人,當看到專業術語,有時候,其實是很難理解的,但看到他們的人生啟發,就感覺,「噢!原來是這個道理啊!明白了!」
  • 除了地動儀,張衡還發明了哪些好玩的東西
    東漢時期的張衡,堪稱一個全才。他在天文學、數學、地理學、文學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造詣。 除了地動儀以外,張衡還發明了很多實用好玩的東西。
  • 一個「急剎車」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小編在前一篇文章中給大家介紹了渾天儀的誕生,我的這一篇文章給朋友們講講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張衡發明地動儀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在必然性中,張衡的科學素養(長期研究觀察天象和地理),工作崗位(太史令),社會痛點(張衡生活的時代地震特別多)都是重要因素,但偶然性因素卻與一次「急剎車」有關——當然這個「車」是馬車。
  • 泰勒斯為什麼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
    還有一種說法, 說泰勒斯測量過一座金字塔的高度, 其辦法是在一天中當他影子的長度等於他身體長度的時候測量這座金字塔的影子。說泰勒斯預測了一次日食, 表明他懂天文學。這種知識可能來自巴比倫。 據說泰勒斯還了解幾何學這個由希臘人發展起來的數學分支。
  • 當科學家上"臉書"發動態:原來他們都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愛因斯坦、愛迪生、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對我來說只是曾經出現在課本上的人名而已。我們因為要考試而記住了他們,卻對他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知之甚少。本來科學家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遙遠的存在,雖然我們依然享受著他們的發明創造,運用著他們研究出來的知識結果,但依然對他們很陌生。然而,在看了《科學家臉書狂想》這本腦洞大開的書之後,讓我對科學家那種高冷氣質徹底改觀,原來他們的靈魂是那麼有趣。
  • 張衡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測定地震的人,也是全面發展的科學家
    張衡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測定地震的人,也是全面發展的科學家張衡,字平子,公元75年生於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是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張衡出生於官僚家庭,祖父張堪曾任蜀郡太守,但到他出生時家庭已經沒落了。貧困生活激勵著他刻苦學習,一直讀書到入京師洛陽太學,專攻文學和科學。張衡說:「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就是說人不能追求名譽、地位和待遇,而應該追求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知識的增長,這就是他的座佑銘。
  • 那些年,乘風破浪的科學家們
    在楊義先趣談的《科學家列傳》中,藉助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墨子、歐幾裡得、阿基米德、蔡倫、華佗、唐慎微、斐波那契、郭守敬、哥白尼、韋達、笛卡爾… 一個個閃耀的天才名字, 將科學串起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並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向前。
  • 張衡:把自己的一生取得的成就都奉獻給了國家
    在我們所有的古代歷史中,也不認識在所有的學科當中,而天文學是一個最非常神秘的學可兒很少人會走進天文,更是很少的人,她們會喜歡上這個,而只有張衡,他卻為我們這個國家創造了非常大的財富,也就是因為他喜歡和鑽研天文,所以日後他在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歷史中都佔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無論是從張衡學習的精神
  • 張衡是個是騙子?科學家根據古籍仿製「地動儀」,卻並不好用
    十幾年前在教科書上還有著關於描述張衡地動儀的文字。其中還有著一副關於地動儀外貌的圖片,並且還說此儀器能夠精準的預測哪一個方向會發生地震。那時候在書上看到這段描述,我們都會折服於古人的智慧,這似乎比現代人還要犀利。但是前兩年的一條新聞報導之中的描述讓我們感到汗顏,因為其中說了教科書之中的張衡地動儀描述已經被刪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奇思妙想的張衡,刻苦鑽研內心只有新發明,一心只為科學
    現在我們認識下古代的科學先生——張衡。他可是東漢時候的偉大的科學家,發明了許多東西。同時他也是很喜歡文學的人,在文學史上也不可以忽略。今天我們就來熟悉下張衡老人吧。張衡是漢族人,住在南陽也就是現在的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