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探索的人--時間

2020-09-12 兼愛者

人類計量時間的方法一直在不斷的升級。

自然界的計時儀器

古時候,有太陽光照射的時段,人們可以通過日晷的投影來計時,這個方法需要有日光。古人們發明了許多不需要日光的方法計時,蠟燭可以穩定的燃燒,因此可以計時,即蠟燭計時法。水或沙子可以穩定地從一個容器流到另一個容器,所以也被人們用來計時。

鐘錶

17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一定長度的擺(在線或杆的底端有一重物)在擺動時具有等時性。這個發現令準確計時成為一種可能,孕育了鐘錶的誕生。

原子鐘

原子和分子會以一定的音調和頻率振動。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固定周期的振蕩或擺動來維持時間的精度的。這種特殊的鐘,大都安置在實驗室。現在,原子鐘被用於設置世界標準時間,簡稱UTC。


相關焦點

  • 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星際使者》造成了「火山爆發」般的轟動,很多人懷疑伽利略的言論,更有甚者指控伽利略是個巫師。1615年,哥白尼的日心說被天主教會說成是「錯誤和荒謬的異端邪說,是公然違背聖經的」。教會局正式警告伽利略,要他端正自己的科學觀點。
  • 勇於探索的人——測量光速
    人是怎麼測出光速的呢?從17世紀開始,有很多科學家開始研究測量光速,並做了大量的試驗。第一個想出辦法測量光速的是伽利略。1607年,他從光走直線的特性中獲得靈感,做了一個實驗:他先讓2個人手提一盞前面有蓋的信號燈,分別站在兩個山頭上,兩山相距1.5千米。
  •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16:08 來源: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 勇於探索的人--發現新元素
    於是科學家開始對這空缺的探索。1937年,美國科學家通過粒子回旋加速器,使氚核轟擊金屬鉬原子。他們把轟擊後的鉬原子交給物理學家分析,發現了空缺的43號元素,並命名為鎝。即使理論上可能存在其他元素,但120號後的任何元素都極不穩定而且存在的時間十分短暫。
  • 勇於探索的人——紫外線與紅外線的發現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一直認為太陽光只能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顏色的光。但是,英國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赫歇爾卻對此持懷疑態度。為了證實自己的疑問,1800年,赫歇爾開始了自己的實驗。赫歇爾發現紅外線以後,科學家們開始深入地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德國物理學家特爾用化學方法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
  • 堅持自己的理論的哥白尼用一生證明:人的天職是勇於探索真理
    歷史是安靜的,喧囂的是歷史的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成功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放棄,輕絲慢縷飄舞著古色古香,點點滴滴的溪水流過秋的哀傷,讓纖敏的思緒化成粉紅的情節流淌在浪漫的文字,讓靜夜的愁思譯作青春的華彩演變成炙熱的言語,讓優美的文採在這裡飄逸,讓青春的夢想在這裡放飛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彗星是太陽系內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其軌道為扁圓形,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從幾年到幾百年各不相同。彗星的外觀呈雲霧狀,由慧核、慧發、慧尾構成。慧核是其主要部分,由冰物質組成。慧核的冰物質在彗星接近太陽時升華成為氣體,這層雲霧狀的氣體即慧發。太陽風推斥慧發中的氣體和微塵,在背向太陽一面形成彗尾。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彗星是太陽系內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其軌道為扁圓形,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從幾年到幾百年各不相同。彗星的外觀呈雲霧狀,由慧核、慧發、慧尾構成。慧核是其主要部分,由冰物質組成。慧核的冰物質在彗星接近太陽時升華成為氣體,這層雲霧狀的氣體即慧發。
  • 勇於探索的人--相對論編年史
    比如,宇宙飛船上的一切過程都會比在地球上慢半拍,而且,宇宙飛船的速度越快,這種時間的延遲就會越明顯。此外,狹義相對論還可以推導出物體的質量與運動有著緊密的聯繫,即隨著運動速度增加,其質量也會增加,以及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的結論,即質能關係式:E=mc²。
  • 給予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並且勇於表達出來
    但是家長們除了需要考慮孩子們的學習以外,也應該考慮到他們對於屬於自己時間的嚮往。在幫助孩子們提高成績之餘,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放鬆的時間。比如說周末兩天可以選擇一天的時間孩子集中補習,剩下的一天時間,讓孩子們對於所學知識進行消化,這樣能夠讓他們真正地學到知識。其餘的時間裡,可以讓孩子們自行掌握,適當地放鬆,有機會多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 勇於探索的人--施旺創立細胞學說
    19世紀中葉,德國動物學家施旺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終於創立了完整的細胞學說。
  • 日常工作中,創新其實很簡單,勇於創新的人,更幸福
    勇於創新的人,更幸福 勇於創新者大都生活得更幸福。因為創造的過程,能讓人實現自我超越,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和生活滿足感。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製造更多創新活動體驗,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一直激勵著後來人努力探索化學世界。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一直激勵著後來人努力探索化學世界。
  • 勇於探索的人--亞原子粒子的研究
    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亞原子粒子的研究,主要是轟擊原子核。1925年,英國物理學家派屈克·布萊克特改進出一種能記錄原子瓦解的裝置。
  • 勇於探索的人——張衡與渾天儀
  • 換頭、雜交、起死回生,勇於探索的人類做過哪些打破常規的試驗?
    今天就帶大家看下在人類科學探索的歷程中,做過的一些瘋狂科學實驗。不過霍金這麼聰明的人明顯不會把自己寶貴的頭顱來給他做試驗,這個試驗不管成不成功對霍金都是虧的啊有一天在完成了心臟移植手術以後,他心血來潮,想試一下狗頭在脫離身體以後能否單獨存活,於是他將狗的頭放到充滿氧氣和其他營養的血液中,沒想到這個狗頭還真存活了一段時間。之後他便開始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到了20世紀50年代,他研發出一種技術,能夠將一隻狗頭移植到另外一直狗的身體上去,讓一隻狗擁有兩個頭。被移植的狗頭居然能吃能看能喝,狀態也很穩定。
  • 北鬥導航未來 習近平:中華民族是勇於追夢的民族
    星空浩瀚,探索不止。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中華民族是勇於追夢的民族。未來,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必將邁得更大、更遠。
  • 人的偉大在於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科學家何嘗不是如此?
    隨著時間的延伸,實驗的成果也必定會得到很深層次的發現,畢竟五年前的科技遠比不上現在的發達。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概而論的也不是一錘定音的。誰都會犯錯。沒有一個人會被認為不犯錯甚至不允許犯錯。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實踐是檢驗一切認識的真理,人們往往通過實踐來認識真理,因此只有實踐才能檢驗認識。
  • 勇於探索的人——X射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