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創新的人,更幸福
勇於創新者大都生活得更幸福。因為創造的過程,能讓人實現自我超越,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和生活滿足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米哈裡·希斯贊特米哈伊,提出並發展了相關理論。他一直關注人類的積極心理體驗,並且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非常權威的學者。他在自己的著作《創造力》中,通過觀察研究卓越創新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生活,得出結論:擁有創造力的人大都生活得更幸福。因為創造力和心流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畫家作畫、科學家做實驗時的那種投入,他們在創作時的忘我狀態給自己帶來精神愉悅,是在日常生活中體會不到的。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製造更多創新活動體驗,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認為,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不幸福的。他掙錢的目的是實現更大的商業創新,這才是他幸福感的根本來源。網易CEO丁磊也很贊同馬雲的看法,他在專訪中說:「不能說今天我做企業的目的只是掙錢,掙錢只是一個順便的事情,而金錢帶來的幸福感可能對我來說5%都不到。金錢的作用是幫助我創業、探索更多的領域。」換言之,他們的幸福感都來自事業上的創新。
日常工作中,創新其實很簡單
其實創新並不難,它並不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如果你常問自己這個問題——「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創新就會不期而至。
Tony剛入職時,他的經理交給他和同事一項市場調研任務,並給他們一份調研模板,讓他們參照完成。Tony的同事在接到任務後,迅速按
照經理提供的模板收集了信息;但是Tony拿到模板後,並沒有急著去完成任務,他根據當時項目的具體情況,仔細思考並請教了同事之後,增加了一些新的調研方向,並依據新模板收集了信息。他的調研成果後來得到了經理及同事的高度讚賞,經理還把他補充後的模板提供給整個部門使用。
工作中的其他情況也是如此。當所有員工都只按照上級的要求辦事時,Tony卻會先思考「還有更好的方式嗎」。所以他會仔細思考,大膽創新,尋求解決問題的更有效的方法。他在發現新機遇的同時,還能謹慎面對潛在風險。由於Tony不斷創新,他的工作成果比同級別的同事都更加出色和高效,而且經常給公司帶來新的機遇。正是因為他的創新品質,Tony在多家跨國公司工作時,都能獲得巨大的認可和提拔。
我在IBM公司負責運營一個500多人團隊的時候,也通過創新獲得了巨大的獎勵和公司認可。
每次接到新的任務,都先問問自己:「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