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技術進步是什麼關係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創新與技術進步是什麼關係

  ■應注意將青年追求新奇性的特質引導到,專注於搞好一件事、有韌勁的軌道上;社會則要不斷樹立接受「異類」和寬容失敗的態度。

  -------------------------------------------------------------------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筆者注意到,將創新作為發展戰略是一個較新的提法,以往更加看重「科學與技術」。早在1995年,我國就決心進行經濟增長模式的戰略調整,從粗放型經濟增長向依靠科學技術、高素質勞動力和技術創新的高效率增長方式轉變,並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2006年,我國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首次提出了建立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直至今天,在各種文件與文章中談到「創新」時,見到的最多的提法是「科技創新」。因此,搞清「創新」概念的含義,進一步深入了解創新與科技進步的關係,對於我們更好地貫徹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企業家不是發明家

  最早提出「創新是經濟發展根本動力」的,是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熊彼特認為,創新是「對生產要素實現新組合」,而創新來自有活力的企業家,企業家創新的動力是獲得超值利潤。企業家的特質是勇於嘗試,敢於冒險。而正是企業家追求利潤的渴望,帶領著人們突破日常活動的界限,打破原有的平衡,將資源從原來簡單重複的活動中轉移到新的活動中,由新的經濟形態代替原來的經濟形態。這種「創造性的毀滅」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真正動力。熊彼特的創新類型,包括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市場或服務創新、供應來源創新和組織形式創新。熊彼特創新多樣性的觀點已經為我們所廣泛接受。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創新被定義為「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文化創新」。另外,《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系統,從而強調了企業家在創新活動中的中心地位。

  熊彼特還有一個重要思想,即企業家不是發明家。他將技術進步在概念上分為三個階段:發明、創新、技術擴散。創新是指將科學技術發明變成市場接受的商品這一過程。無論是多麼好的科學發現,如果它無法轉化為被消費者接受的產品並願意在市場付費購買它,都不能稱為創新。早年的熊彼特比較關注作為「創造性毀滅」的顛覆性創新,後來他也注意到積累性的漸進創新。

  顛覆性創新與漸進性創新

  顛覆性創新指從無到有,它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科技發展。所以,我國的創新驅動戰略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加強基礎研究,努力實現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發展還面臨重大科技瓶頸,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科技基礎仍然薄弱,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於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 

  但是,也必須看到,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與市場成功還有巨大的距離。在科技前沿領域,比如遺傳工程、人工智慧、宇宙探索等方面,其今後的發展方向與市場應用方式無人知曉,這是一個企業家、科學家與技術人員共同努力的學習與探索過程,有時偶然性甚至起到決定作用。所以,增加政府的研發投入與制定一定的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能夠讓科技工作者自由探索的寬鬆環境以及落實智慧財產權和市場競爭規則,使企業通過競爭的發現過程實現創新。另外,一些顛覆性創新並不必然建立在科技新發明的基礎上,史蒂夫·賈伯斯的IPad和Iphone並沒有什麼原創性技術,而是集成創新的結果,它們成功的關鍵在於賈伯斯的企業家眼光。

  我們今天在市場上所見到的創新,大多數屬於漸進創新的成果。比如,內燃機動力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這一發明出現後在基本原理上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但今天的乘用車與100年前的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技術進步的推動與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樣是創新的源泉。世界上優秀的百年老店無不是緊跟客戶需求,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將品質做到極致並不斷增加花色品種,以滿足客戶不同的偏好。比如,德國製造業企業一般都設有客戶意見部,對客戶使用其產品的意見反饋與投訴非常重視。在機械製造領域,德國在許多縫隙市場上有競爭優勢,在這些市場上的德國中小型企業都相當注重產品和流程創新。但是它們使用的技術並不總是最前沿的,在技術範式上甚至有些保守。它們成功的秘訣在於對於產品品質的專注,與用戶之間建立了長期穩定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以及能夠提供包括產品與服務的問題整體解決方案。

  建設有利於創新的社會生態

  最新的創新研究表明,由於企業的異質性和知識的分散性,創新高度依賴於地域性的合作網絡。因此,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在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

  首先,在我們的社會氛圍中往往非常崇拜科學技術,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說。但是,僅靠科技驅動的創新是不夠的,決策層與企業不能忽視市場與顧客導向。要建立起激勵創新的市場環境,加大智慧財產權法規的執行力度,規範技術市場,鼓勵科學與技術工作者將其發明創造商業化並從中受益。

  其次,創新驅動需要培養出一批勇於探索的人才,為此我們的教育需要進行根本性變革。我國有應試教育的傳統,往往提倡死記硬背,忽視能力的培養。因此,教育的改革要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多元化發展入手,要培養青年的發散性思維,敢於標新立異。要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沒有理想和信念的人無法作出突出的成就。

  第三,要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同其他年輕的亞洲青年一樣,中國青年一般很少有傳統思想束縛,對於新事物充滿激情,對新技術、新時尚接受很快。所以,在青年中間蘊藏著很大的創新潛力。但是另一方面,一味地對新事項趨之若鶩會導致一哄而上,在產品開發上則表現為式樣雷同,缺少差異性。因此,要將青年追求新奇性的特質引導到專注於搞好一件事、有韌勁的軌道上。社會則要不斷樹立接受「異類」和寬容失敗的態度。不要將「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只當作一個口號,創新絕不僅是專門研究機構和少數大型企業研發部門的事情,今天在市場上叱吒風雲的大企業,如谷歌、騰訊、阿里巴巴都是從小微企業起家的,這不能不讓我們感到鼓舞。

相關焦點

  • 技術進步、利益驅動與產業融合的關係
    原標題:技術進步、利益驅動與產業融合的關係   現代產業的分類源於人類技術不斷地進步。技術進步將人類進行了專業分工,相應產生了第一、二、三產業,並不斷細化,不斷分離。
  • 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驅動下的產業範式變遷
    範式變遷的根本性力量還是在於技術變遷。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範式變遷就是技術變遷的函數,而技術變遷又是有效研發投入的函數。我們在發揮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優勢的同時,也要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近期中興通訊的事件表明,特別是對於一些戰略性產業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要有從基礎架構到最終產品的系統能力。而且,這些領域的投入產出規律是「大投入,大產出」,「小投入,沒產出」。
  • 大家都說的風電技術進步,到底是什麼
    來源:中國能源報風電涉及空氣動力、結構動力、仿真、電力電子、電氣傳動、控制技術、人工智慧、新材料等前沿和交叉學科,代表中國科技引領全球進步的方向。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中國能源結構將被重塑,新能源即將進入倍增時代。
  • 「科學與技術」,不完全是「科技」——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看,科學與技術之間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對立統一的關係。科學解決「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相對而言較少涉及社會因素;技術直接解決「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涉及社會各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的,首先是技術,科學知識常是部分地、間接地參與到生產過程中,相對於生產的發展有一定的獨立性。
  • 正確處理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關係
    智能網絡信息技術的強大影響力,使這一變化再次升級,在科學真理發現與指引下的技術創新和進步,真正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同時,由於它帶來的無法預估的風險,也成為人類擔憂和懼怕的最大風險源,遠遠超出了傳統自然風險的威懾以及人們已有的應對經驗和能力。人類是否能夠持續發展、永續發展,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 泰克AWG5000因創新設計和重大技術進步而獲獎
    這是《今日電子》第一次在中國頒發這一獎項,以表彰採用創新設計、在應用和技術中取得重大進步及增強了性價比的產品。泰克AWG5000任意波形發生器是波形發生器類中唯一的獲獎者。      「許多RF接口正在從模擬技術轉向數位技術。」《今日電子》編輯部主任郭慶春說,「創建的信號正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動態,表現為快速跳頻和創新性的調製方案。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可以說,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愈益凸顯,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不僅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的決定性因素,而且成為推動教育、文化、體育、衛生、藝術等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持久的力量。
  • ...紀錄及創新項目活動暨勘查技術進步先進單位評審交流會議在並召開
    1月7日至8日,省地勘局召開2020年度文明機臺、文明工地、創生產紀錄及創新項目活動暨勘查技術進步先進單位評審交流會議。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斅民出席會議並講話。結合近期賀天才副省長調研地質地勘工作重要講話精神,馬斅民就今後全局勘查技術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要發揮勘查技術施工優勢,以清潔能源勘查,深部取芯等為抓手,取得更大突破;二是要繼續完善現有標準化機臺、工地建設方面的制度,並因地制宜在各地勘單位確保制度落到實處;三是要在項目中積極引入成本管控和績效評價體系,通過強化管理不斷提高項目經濟效益;四是要結合省政府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和我省「
  • 百年技術創新的回顧與展望
    回顧剛剛過去的20世紀,考察縱貫100年來技術創新的歷史軌跡,分析它給予生產力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貢獻,以及所帶來的種種矛盾與新的挑戰,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20世紀技術創新與發展的本質、特徵與規律,以及技術與科學、社會的相互作用的關係等,展望21世紀技術發展的大趨勢及將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 從摩爾定律到孟德爾的遺產:我們如何運用顛覆性技術,推動人類進步?
    毫無疑問:我們必須討論新技術的影響。從人工智慧到基因編輯,嚴重的潛在風險需要得到解決。 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場辯論?現代社會的正確答案是什麼? 對我來說,毫無疑問,在短短幾年內,顛覆性的新技術可以使人類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要找到這種巨大潛力的一個好例子,我們不需要看得太遠。
  • 從「模仿式」進步到「顛覆性」創新—新聞—科學網
    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特別提出「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
  • 技術和創造力之間有什麼關係?
    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變商業世界,包括廣告業在內的不少創意產業如今都面臨來自數位化的挑戰。或許是時候重新思考技術和創造力之間的關係了。在John Hegarty看來,如今人們熱衷於討論各種炫目的新技術,而忽略創造力本身,其實是一種喧賓奪主。C: 怎麼理解創造力?它與技術之間的關係是什麼?H: 創造力就是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看世界,就是要打破規則。在任何一種文化裡,創造力都能顛覆社會中那些極端刻板、保守的力量,從而推動進步。
  • 中國鈹產業技術 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原標題:中國鈹產業技術 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10月10日,中國鈹
  • 趙繼宗院士:科研創新助推學科進步 掀開神經網絡外科新篇章
    隨著科學的進步、醫學影像學技術的發展、CT和磁共振等設備的應用,以及診斷腦血管病「金標準」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的使用,顱內動脈瘤病人檢出率越來越高。如今,上述很多醫療器械已逐步普及到縣級醫院。「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健康體檢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政府的普遍關注與重視。每年進行全面的體檢,通過CT造影和磁共振造影檢查,檢測出很多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病人。
  • 金之鈞:能源行業發展 技術進步是關鍵
    中國科學院院士、頁巖油氣富集機理與有效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金之鈞在峰會上預見科技未來主題演講環節以「科技創新決定能源行業未來」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對於能源行業而言,技術進步是關鍵,要實現從資源擴張型向降本增效型轉變。金之鈞認為中國油氣資源是豐富的,但關鍵問題是能不能夠給人類提供廉價的油氣。
  • AI的技術發展非常快 只有不斷進步才能跟上時代潮流
    打開APP AI的技術發展非常快 只有不斷進步才能跟上時代潮流 南京日報 發表於 2019-11-25 11:02:02 前天和昨天在南京大學舉行的「南京論壇 2019」上,眾多專家展開對話,為亞太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提供學術新見、理論前瞻和決策支持,為地方及區域的經濟增長、科技進步、文明永續貢獻智慧。
  • 中交建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交一公院牽頭完成的「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是青藏公路四期科研成果的系統集成和創新,項目結合青藏公路歷次改建整治、運營養護進行了持續的跟蹤研究,建立了高原腹地550公裡連續多年凍土公路動態監測體系,系統研究了路面、路基、橋梁樁基、維修養護技術、環境、氣候與凍土間的相互關係,創造性地提出合理路基高度與保護凍土的路基穩定技術、基於控制路基融沉變形的瀝青路面結構,首次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成功修築高等級瀝青路面
  • 創新發展關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
    原標題:創新發展關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 創新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必須從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充分認識創新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向創新發展聚焦,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資源充分湧流。
  • 專家熱議「社會治理精細化」:社會管理創新的升華和進步
    解析創新社會治理 「社會管理創新」的升華和進步 專家學者們在會上結合五中全會的精神和中國的社會實情,對創新社會治理與社會治理精細化的內涵進行了探討。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教授傅昌波指出,從「社會治安」到「社會管理」再到「社會治理」,是指導思想和整個戰略上的巨大進步。其本質就是要釐清政府和社會的關係。
  • 單筒望遠鏡鏡片用精彩引領未來創新進步_一粟光電服務惠萬家
    單筒望遠鏡鏡片用精彩引領未來創新進步,一粟光電服務惠萬家,廣泛用於考勤機(手紋,掌紋,靜脈及人臉識別〉,安防監控系統,防偽識別系統,智能燈具,衛櫥感應器系統,舞檯燈光及雷射演示系統,投影光學器件,雷射器件以及生化醫療光學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