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懋章:執著夢想,勇於創新

2020-09-03 科技魔方

地球是孕育人類的搖籃,卻不應是我們最終的歸宿。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不僅僅需要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實現飛上天空的夢想,進而徵服「星辰大海」。 航空發動機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懋章院士就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夢想而不懈奮鬥、積極創新的佼佼者。

陳懋章院士是1936年生人。1979年4月,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出國的學者,陳懋章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從事航空發動機研究,從此與人類偉大的飛翔夢想結下不解之緣。20世紀90年代以來,針對制約我國渦軸發動機發展的一系列瓶頸技術,陳懋章以其寬厚博廣的理論知識、系統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探索的拼搏精神,統領和主導其研發團隊歷經十多年獨立自主研究,創新研究的新技術成功實現工程化應用,成為我國航空發動機史上自主創新的又一面旗幟。

執著創新,碩果纍纍

作為項目主持人之一,陳懋章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壓氣機實驗裝置及轉子流場動態測量技術」是研製航空多級壓氣機和研究其流場精細結構的重要設備和技術。低速模擬高速是國際上解決多級壓氣機研製的重要技術途徑,顯著提高了壓氣機研製水平和性能,而我國當時尚屬空白。該項目技術先進,難度大,是我國的第一臺,不僅在實驗理論方面,而且在測試技術等方面都有重要創新,為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壓氣機設計研製水平打下了基礎。該項成果於199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某單位研製的發動機,在試飛時發生了空中熄火、空中停車等故障。該發動機上採用了前蘇聯的擴穩裝置,而這種裝置一直被奉為經典,所以從沒有人對它進行過認真研究,也沒有人懷疑它會出問題。陳懋章院士根據過去對壓氣機端區流動的試驗和理論研究,經過認真分析研究,認為該擴穩裝置,既有擴穩的一面,也有惡化端區流動的一面,於是構思了一種新的工作原理和結構,提出了一種新的擴穩裝置。試飛表明,該擴穩裝置有效排除了空中熄火、停車等故障。保證了發動機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穩定可靠工作,為解決高負荷高通流壓氣機獲得高效率高喘振裕度的難題,提供了實用而有效的方法,對促進我國發動機設計研製具有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此新型擴穩裝置已成功用於幾型發動機上,成為該型發動機得以定型的關鍵。該項目於199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後,陳懋章沒有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又率領團隊踏上了攻克壓氣機先進氣動布局技術的新的徵程。

美國在1988年提出的IHPTET計劃中,將該技術列為必需突破的一項關鍵技術,以支持美國研製下一代推重比12~15的航空發動機。對於這樣的核心關鍵技術,國外對我嚴加封鎖,根本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資料。怎樣靠自己的力量攻克技術難關,是他們面臨的嚴峻挑戰。陳懋章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最新成就,最後再由試驗驗證和改進。後來該技術達到了一次設計試驗成功,節省了資金,縮短了研製周期。

陳懋章的壓氣機融合了多項技術,部件試驗表明,表徵壓氣機性能的四個主要參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國外某著名發動機公司得知某些情況後,包括公司副總裁在內的高層領導曾4次主動與陳懋章聯繫,希望與他們合作,條件由陳提。考慮到這完全是我國自己研究的成果,且有相當的先進性,於是婉言拒絕了對方盛情邀請。

將這種技術用在某直升機發動機上後,順利完成了包括試飛在內的演示驗證全部試驗項目,不僅解決了某直升機高溫大氣條件下起飛載重不足的問題,特別是非常大幅度提高了直升機無地效懸停高度。一系列試驗表明,我國已成為兩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之一,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走在美國前面。該項目於2011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陳為第一完成人。

該項技術由於在演示驗證中的出色表現,上級有關部門決定以此技術為基礎研製一新型渦軸發動機,並於2013年正式定型。由於陳在該新型國產渦軸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決定授予陳懋章院士「航空報國金獎」一等獎。特別是在該型發動機的壓氣機葉片技術上,陳懋章院士帶領團隊大膽創想並持續進行工程化應用研究,對該型發動機的功率提升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使之成為基於「產、學、研、用」相結合創新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又一典範。

教書育人,身教重於言傳

作為在大學工作的教師,陳懋章很注意教書育人,培養下一代,帶好團隊則是一個重要方面。他對怎樣帶好團隊,提出了五條原則,而且身體力行。在他的領導下,建設成了一個團結、創新、出重大成果、出人才的團隊。

從1983年陳懋章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導師起,已培養指導博士和博士後多名,其中有的已成為優秀學術帶頭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跨世紀人才基金。作為教授,他編著了「粘性流體動力學基礎」的專業基礎教材,該教材於1997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並被教育部研究生辦公室推薦為研究生教學用書

陳懋章非常注意講課環節。他開過好幾門課,即使講過多遍、非常熟悉的內容講課前仍要認真備課,不斷「去舊納新」。他不僅講授科學技術知識,還很注意培養學生自已的能力。他曾專門舉辦講座,講授創新與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他的這些講座引起很大反響。

由於各種原因,很多人發表文章時都希望請陳懋章署名,但不少情況署名是不合適的。為此陳懋章提出了署名三不原則;沒有參與的科研成果和論文他不署名;合作的論文不親自校核不署名;學生的論文和實驗不親自審核也不籤名。2009年,陳懋章被選為全國模範教師,並經中央決定,作為重點宣傳典型。CCTV1在新聞聯播節目中,以「師風垂範育良才」為題重點報導了文章署名的「三不原則」。

「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這是居裡夫人的名言,也是陳懋章人生歷程的生動描述。如今,陳懋章又率領團隊開始了一項項更具挑戰性,可能帶來更深遠影響的工作。

相關焦點

  •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16:08 來源: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 陳懋章院士擔心俄不願分享技術被證實,CR929和重型運直只能自研
    與飛機製造生產相關的一直是中國航空工程領域的重大工程,在與俄羅斯合作研製CR929項目之前,著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陳懋章院士在一場報告會中就曾警醒過我們:「與俄羅斯聯合研製飛機項目,當注意俄方中途撤資撤術,終止合作」。不過,當時很少有人相信。陳懋章院士可以說是少有的具有卓越眼光的航空科學家,很早就預想了中俄合作的結果。
  • 為夢想而生,堅定而執著
    對於王光義這樣的航天人,曾經的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院士作了一句話描述:「為夢想而生、堅定而執著」。人類的太空徵程中沒有一步登天,人生逐夢路上只有水到渠成。身處深山與海島,心系九天蒼穹,王光義用行動詮釋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道理:想要去很遠的地方,就得明白,路要一步一步走。編輯:姚怡夢
  • 郭波波:勇於創新的農機高手
    原標題:郭波波:勇於創新的農機高手
  • 仰望蓄勢待發的全尺寸版星艦,推動馬斯克前進的,是執著的夢想
    接下來15公裡的飛行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如果15公裡飛行成功,這個夢想將前行了一大步。因為15公裡已經足夠測試箭翼,頭部貯箱/主貯箱燃料運輸在飛行中的狀況,而且在15~20公裡這個高空飛行還將進行多次測試,收集飛控、隔熱、受壓等狀況。
  • 日常工作中,創新其實很簡單,勇於創新的人,更幸福
    勇於創新的人,更幸福 勇於創新者大都生活得更幸福。因為創造的過程,能讓人實現自我超越,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和生活滿足感。他在自己的著作《創造力》中,通過觀察研究卓越創新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生活,得出結論:擁有創造力的人大都生活得更幸福。因為創造力和心流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畫家作畫、科學家做實驗時的那種投入,他們在創作時的忘我狀態給自己帶來精神愉悅,是在日常生活中體會不到的。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製造更多創新活動體驗,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
  • 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我們要勇於創新,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這樣就要求我們勇於創新,以此來豐富充實人生,增加其厚度。馮驥才說過:「風可以吹走一張紙,卻吹不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是的,我們要勇於創新,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保羅說過:「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者草草翻過,聰明人細細閱讀。為何如此.因為他們只能讀它一次。」我們要勇於創新,才能把人生這本書讀好。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沒有不是勇於創新的。
  • 瑞豐恆固體雷射器:致敬雷射領域夢想徵途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司馬遷,不畏艱難,堅強忍耐,《史記》唱響「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曹雪芹,矢志不渝,十年心血,《紅樓夢》讓世人驚嘆堅忍不拔在,鴻篇巨著出瑞豐恆雷射,夢想的遠航者
  • 【陽光教育 創新】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2018年科技節初三英語青少年「小小發明家」手抄報比賽
    科技是創新的課堂,科技是夢想的舞臺,科學是成長的搖籃,科學為孩子們插上騰飛的翅膀。
  • 7座創客MPV車型瑞風M3 勇於創新將創意變為現實
    7座創客MPV車型瑞風M3 勇於創新將創意變為現實時間:2020-11-25 15:58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7座創客MPV車型瑞風M3 勇於創新 將創意變為現實 創客本指勇於創新,努力將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的人,而在今天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聯繫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創新理念
  • 勇於擔當的創新「天路」——井陘太行「天路」精神之改革創新...
    勇於擔當的創新「天路」——井陘太行「天路」精神之改革創新、幹事創業的責任擔當 在外人眼裡,層巒疊嶂的大山是令人神往的無限美景,但在井陘縣,巍峨的高山卻鎖住了村民出行的腳步,也屏蔽了外界發展的蓬勃脈動。
  • 固特異輪胎品牌發展史,勇於創新不斷開拓!
    原標題:固特異輪胎品牌發展史,勇於創新不斷開拓!固特異輪胎公司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輪胎生產公司,也是世界三大輪胎業巨頭之一,它的產品遍布於世界各地的各個領域。從1970研製出月球車用特殊輪胎到利用燃燒發電後的廢棄稻殼灰提取節油輪胎的胎面材料,固特異不僅在輪胎產品領域持續深耕細作,還積極參與更多輪胎相關的產業,將固特異輪胎品牌傳播到全世界。
  • 《追夢赤子心》很勵志的橄欖球之路,主角對夢想的執著很感人
    所以教練才不讓我上場,我一氣之下就退出了球隊,沒過幾天我就開始後悔,我敢保證不到一個星期你也會為選擇離開而後悔聽了師傅的話,魯迪最終打消了放棄的念頭,當他重新返回訓練場時,大家都鼓掌歡迎這個永不言棄的鬥士,訓練結束後所有隊員都來到教練辦公室集體請願,他們都願意把自己上場的機會讓給魯迪,他們都願意為魯迪獻上自己的球衣眼見大家如此執著
  • 魔方網表數字中臺,為勇於管理創新的勇士而生
    回首往昔,勇於管理創新的張瑞敏用32年的時間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歷史。這是管理創新創造的奇蹟。張瑞敏這樣一位勇於管理創新的勇士,在探索管理創新時,不僅要面對企業內部的不理解不支持,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更要面對管理創新工作固有的複雜性。這種管理創新工作的複雜性來自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因為管理工作既有藝術性又有科學性,其工作內容常常基於數據,既細緻又繁瑣。
  • 富二代花650萬進美國斯坦福,她說:對夢想要執著,不要輕易放棄
    在直播中,趙思雨稱此次直播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大家對夢想要執著,不要輕易放棄。有人問怎麼考上斯坦福?她說:「IQ不是很重要,我是靠一點一點努力考上的。」有人問怎麼學英語?趙思雨說:「看美劇、聽英語歌可以學英語。」有人問怎麼準備面試?她說:「做你自己,像家常聊天一樣。」
  • 珍視科學家的好奇心(創新談)
    這個飽含深意的命名,其實是對中國人數千年來叩問蒼穹、孜孜以求、勇於探索的最佳紀念。每一次「問」,背後都有一份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而這種本能,在科學家身上表現得更加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從實踐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是憑藉執著的好奇心、事業心,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
  • 廣州曙光:勇於破舊,方可迎新
    二者截然相反的命運給人們一個莫大的啟示:拘泥於傳統的經驗和理論並非能有滿意的結果,而破舊迎新、創新發展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故曰:勇於破舊,方可迎新。 破舊需要人們有非凡的勇氣。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傳統舊觀念已是根深蒂固,撼動大樹拔出劣根實屬不易,同時還要面對巨大的壓力,這是對破舊者極大的考驗。歷史告訴我們,一位又一位勇敢的開拓者前赴後繼的走在破舊的路上。
  • 創新與中國航天
    飛天夢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美麗的夢想,這個美麗的夢想而今終於變成了現實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的航天,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是創新成就了中國的航天夢想,是創新成就了崛起的中國。探索浩瀚宇宙,勇攀科技高峰。 隨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中華民族向著實現航天強國的夢想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執著「天問」,擁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側記
    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從屈原的「天問」,到王勃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這種浪漫想像的背後,醞釀著的是一種求索的渴望,一種夢想的力量。  國家航天局在解釋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命名問題時表示,以「天問」作為工程名稱,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