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探索的人--施旺創立細胞學說

2020-09-23 兼愛者

顯微鏡問世以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細胞的研究工作。

19世紀中葉,德國動物學家施旺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終於創立了完整的細胞學說

這個學說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細胞的集合體,生命體的基本單位就是細胞,動物和植物都是在細胞的繁殖和分化中發育起來的。

施旺細胞學說的創立,為後來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人們將其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相關焦點

  • 細胞學說——細胞分裂程序
    細胞學說是1838~1839年間由 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 動物學家施旺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才較完善。魯道夫 魏爾肖細胞學說論證了整個生物界在結構上的統一性1858年,德國病理學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於先前存在的細胞」的著名論斷,徹底否定了傳統的生命自然發生說的觀點。至此細胞學說才全部完成。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6.細胞學說
    細胞學說揭示了生命結構的共性,表明細胞生物有著共同起源,生物彼此之間有著親緣關係。這一學說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生物學的發展,並為辯證唯物論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恩格斯曾把細胞學說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另外兩大發現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  ⊙奇蹟探秘:  1.細胞學說的創立人是誰?是在什麼時候創立的?
  • 細胞學說的建立
    在當時的條件下,觀察動物細胞遠比觀察植物細胞困難得多,一方面,柔軟細胞的切片技術還未發明;另一方面,染色技術還 未發明,所以看到的動物細胞總是透明的。像施萊登一樣,施旺從細胞核入手進行研究。他發現在眾多的動物組織細胞中,如肌肉纖維、神經管、卵細胞,它們都有細胞核存在。施旺發現細胞核是闡明動物體細胞性質的關鍵。
  • 科學歷史 創建「細胞學說」--中國數字科技館
    1826年,施旺進入科隆著名的耶穌教會學院。在這裡,施旺受到宗教老師斯麥特的影響,斯麥特關於人與自然的奇特現象的描述和論說,使施旺認識到人類發展的規律正是通過自身完美的過程來體現的。為了論證這一規律,他放棄了神學,轉而從事醫學方面的研究。  1829年,施旺在科隆畢業,進入波恩大學學習醫學。
  • 【微專題】細胞學說的意義
    【例題領悟】例1  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說法,正確的是(    )A.施萊登和施旺發現了細胞並創立了細胞學說B.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一切生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組成C.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多樣性D.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種類基本一致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解析  細胞的發現者和命名者是虎克,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
  • 探索生命界的原子——細胞學說
    他們創立了細胞學說,從而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紀元。細胞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相當於無機界的原子,細胞學說則相當於化學中的原子論。細胞這一名稱是17世紀英國科學家胡克首先提出的。他在用顯微鏡觀察軟木的時候,發現了其中像「蜂房」一樣的微小結構,於是就用「細胞」這個詞來描述這種細微結構,一直沿用至今。
  • 歷史上的今天 | 細胞學說創始人施萊登逝世
    1839年他從細胞的形成機理與生命的發育過程兩方面,把細胞學說成功地引入動物學,建立起了生物學中統一的細胞學說。他的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有《論顯花植物胚株的發育史》,《植物發生論》,《植物及其生活》等。
  • 細胞學說
    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動植物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1838~1839年間由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和動物學家施旺(Theodor Schwann) 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國科學家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才較完善。它是關於生物有機體組成的學說。
  • 生物學家勒柏辛斯卡婭,曾創立「新細胞學說」,研究20年都是錯誤
    但如果這樣的話,最初的細胞又是怎樣從前細胞性質的生物進化來的呢?可以說這一問題還是相當複雜。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的生物學研究者勒柏辛斯卡亞在綜合了前人關於細胞新生的看法以後,提出了她的觀點:「新細胞學說」。勒柏辛斯卡婭先是發現雞的卵黃球會發展成為雞的內胚層細胞,後來又發現卵黃球還會變成最初的造血組織血島。
  •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16:08 來源: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 知識|細胞學說
    分類:基礎具體知識點:細胞學說提出的背景羅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細胞學說的內容細胞學說的發展細胞學說的提出是1839年,但是細胞的發現歷程是一兩百年前。Robert Hooke(音譯:羅伯特虎克/羅伯特胡克)在1665年用顯微鏡發現細胞,當然他當時看到的是一個軟木塞裡的死細胞,只保留了細胞壁,像一個小房間,因而他命名為cell,被翻譯成細胞。
  • 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星際使者》造成了「火山爆發」般的轟動,很多人懷疑伽利略的言論,更有甚者指控伽利略是個巫師。1615年,哥白尼的日心說被天主教會說成是「錯誤和荒謬的異端邪說,是公然違背聖經的」。教會局正式警告伽利略,要他端正自己的科學觀點。
  • 細胞學說(一)
    旺泉南街2號諮詢電話:0311-88789597 郵箱:admin@3396815.cn健康諮詢電話:13513370177傳真:0311-88787509郵箱:guozhichen@3396815.cn一、從營衛氣血看細胞內外 人體空間醫學立足於細胞論,受其啟發,並在研究探索中結合了傳統中醫
  • 威廉·哈維,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
    受宗教信條的禁錮,長期支配歐洲醫學界的「蓋倫學說」,被教會加以利用,抬升到凡人不可褻瀆的高度,甚至被視為醫學界的「聖經」。就在尼古拉·哥白尼創立「日心說」否則基督神學「日心說」之後,威廉·哈維就在研究人體方面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請如下觀之。何謂「蓋倫學說」?
  • 細胞學說—生命的秘密
    細胞學說(Cell theory)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有了細胞學說,生物體產生、 成長和結構的秘密被揭開了。
  • 人的偉大在於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科學家何嘗不是如此?
    尊敬的梅爾頓你好,我是《細胞》期刊的一名讀者。對於你主動撤回了2013年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的一篇文章。我很是欣賞。畢竟《細胞》和《自然》《科學》一樣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甚至於許多學者,終其一生也難以在《細胞》上發表一篇文章。你的舉動誠實且難得可貴,畢竟《細胞》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對於具有較高學術聲譽的期刊,這一舉動會引發國內科學界的熱烈討論。但你不顧名譽,毅然決然的主動撤回這一做法,是值得讚揚與學習的。
  • 第谷·布拉赫勇於挑戰亞里斯多德的「天體不變」學說,發現新星!
    他的最大貢獻是1572年11月11日發現仙后星座中的一顆新星,並於1573年發表題為《新星》的重要論文,這顆新星的發現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天體不變」的學說。為了完成麂大的天體觀剛計劃,第谷把丹麥國王贈與的全部補助金用的於在弗思島上建立有名的福堡天文觀測臺,並設計制追了許多儀器。
  • 德謨克利特根據留基伯學說創立原子論學說,成就和聲名掩蓋了老師
    鄉人都痛惜德謨克利特不珍愛自己的財產。尤其是德謨克利特的一位狠毒的親戚,竟然控告德謨克利特,說他不專心經營父親的遺產並將祖產耗盡。按照當時的法律,這種「敗家子」要受嚴厲懲處,不僅要沒收其剩餘財產交親戚管理,而且死後的遺體都不能葬在祖宗的墓園。德謨克利特潛心學問,對此毫無所知,後來幸虧一位醫學家救了他,才免於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