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哈維,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

2021-01-21 黔客讀史

十七世紀初的歐洲醫學界,保守勢力肆無忌憚。受宗教信條的禁錮,長期支配歐洲醫學界的「蓋倫學說」,被教會加以利用,抬升到凡人不可褻瀆的高度,甚至被視為醫學界的「聖經」。就在尼古拉·哥白尼創立「日心說」否則基督神學「日心說」之後,威廉·哈維就在研究人體方面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請如下觀之。

何謂「蓋倫學說」?

克勞迪亞斯·蓋倫

克勞迪亞斯·蓋倫,古羅馬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他認為,內臟是血液系統的中心,被消化的食物在肝裡轉換成血液,然後消失於全身,只作有起點和終點的直線運動;肝臟產生「自然靈氣」,肺產生「活力靈氣」,腦產生「動物性靈氣」。宗教神學利用蓋倫的「靈氣論」來論證「一分為三」:人分為僧侶、貴族和平民,自然界分為動物、植物和礦物,動物分為魚、獸和鳥,而上帝則是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

威廉·哈維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

威廉·哈維

威廉·哈維1578年生於英國肯特郡福克斯通鎮。少年時,他勤奮好學、品學兼優。1597年考入享譽歐洲的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師從發現靜脈瓣膜的法布裡修斯教授,攻讀醫學。威廉·哈維在帕多瓦大學畢業後,1602年回到英國,隨即與伊莉莎白女王御醫的女兒結婚。1607年當選為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從1615年起,哈維開始在皇家醫學院講授血液循環,在被譽為「現代解剖學之父」的義大利醫生安德魯斯·維薩留斯和西班牙醫生賽爾維特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完整地、科學地研究血液和心臟的運動。

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

經過十三年的不斷試驗和修改,1628年威廉·哈維在法蘭克福正式出版了《心血循環運動論》,又稱《血液循環論》,在書中威廉·哈維批駁了有關心臟、動脈、靜脈和血液等流行的錯誤觀點,論證了人體血液循環理論。他認為:

心臟是一塊中空的肌肉,特徵運動是攣縮(收縮)和繼之以被動的擴張(舒張),收縮時心臟把它在擴張時進入其中的血液排出。心臟的這種有規則的收縮和擴張保持著血液在血管中循環運動;

心臟每小時跳動約四千次,所推動的血量大於整個人體內的血液總量。如果把心臟在一天內推動的血量計算出來的話,那將遠遠超過一天攝取和消化的食物所能產生的總量,這一結果有力批駁了蓋倫的「靈氣供血論」,證明「血液是通過循環的方式供給全身」的觀點,在醫學上,這一成果被稱為「哈維計量研究方法」;

血液大循環運動規律如下:左心室(收縮)→主動脈→動脈→靜脈→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 …;

血管系統的各種瓣膜確保了血液循環的規律性,動脈血總是沿離開心臟的方向流動;靜脈血總是沿朝向心臟的方向流動,如此流動不息,循環反覆,直至生命結束之時。

威廉·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對長期壟斷醫學界的蓋倫學說可謂致命一擊,同時也衝擊著歐洲的基督神學體系。遭到了歐洲舊教、新教和醫學界的頑固反對和無情圍剿,法國巴黎大學醫學院教授約翰·雷奧倫甚至禁止在醫學院講授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

哈維的實驗說明,血液在靜脈內只能呈單向流動

為了回應約翰·雷奧倫等人的攻擊,威廉·哈維於1649年發表了兩篇關於血液循環內容的解剖學論文。在此基礎上,哈維寫成了另一本重要專著《論動物的產生》,此書於1651年出版,書中有兩個令人注目的論點:一是萬物皆來自卵,哈維寫道:「一切動物甚至包括人自己在內的生殖活動體的動物,都是從一個卵子進化來的。」二是心臟實質上是個血泵,把血液壓入動脈,由此引起脈搏。「全身的血液由於心臟之類似泵的作用而通過血管系統進行循環」。哈維的這一結論對他在二十多年以前提出的血液循環論作了新的生動形象的表述。

人體血管內部放大圖

儘管血液循環理論當時在歐洲頗受爭議,也被許多神學家和醫學家極力反對,但歷史最終證明「真理是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威廉·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得到了後世的認可和普遍讚揚。

威廉·哈維的又一貢獻:醫學實驗方法

威廉·哈維教授動物解剖

除血液循環理論之外,威廉·哈維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創立了醫學實驗方法。在哈維以前的幾千年裡,醫生是靠觀察診斷疾病,精確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哈維通過對羊、狗、豬、青蛙、鹿、鳥、蛇、魚、蟾、鱔、蝸牛、蝦、蟹、貽貝、蜜蜂、黃蜂、馬蜂、昆蟲、蒼蠅、蚊子、蝨子等的解剖實驗,積累了大量珍貴資料,總結出各種解剖手段。

威廉·哈維正在進行人體解剖

哈維是第一個運用實驗方法的生物學和醫學的科學家。自1628年以來的三個世紀裡,這種方法已被普遍接受,代代相傳,成了生物學和醫學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威廉·哈維的醫學理論對世界的影響

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是對長期壟斷醫學界的蓋倫學說的挑戰,如同哥白尼學說否定託勒密學說是一場偉大的科學革命一樣,血液循環理論徹底否定了蓋倫學說,它為近代醫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它使生物學和醫學徹底擺脫了「靈氣」之類的蒙昧主義,是生物學和醫學的一大解放,是對宗教神學宇宙觀的一場革命。

中文版《心血運動論》(《心血循環運動論》)

當然,威廉·哈維的理論也並非盡善盡美,他的學說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於當時還沒有顯微鏡,哈維未能發現動脈末端和靜脈末端聯結網絡的細節,1660年與哈維同校的馬爾比基用剛問世的顯微鏡通過解剖青蛙終於發現毛細血管系統,幾年後,列文霍克又對該發現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又如,哈維一直認為,血液是由肝臟利用消化的食物製造的。1651年法國醫學家讓·佩克修正了哈維的觀點,提出是由一種叫乳糜的東西通過胸導管,於頸靜脈在頸跟處接合部進入血流。1653年魯德貝克和巴塞林又進而提出淋巴管系統的理論,把哈維的血液理論推向新的階段。可見,任何一部科學發展史都是一浪接一浪,不斷完善、不斷前進的過程。

結語

威廉·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醫學實驗方法在對神秘的人體研究方面取得劃時代的進展。正如威廉·奧斯勒所說:「(哈維的學說)標誌著醫學與舊傳統的決裂。人們不再滿足於小心翼翼的觀察和精確無誤的描述人們也不再滿足於精心編造的理論和夢想。有史以來人們第一次以現代科學意識,用實驗的方法研究重大的生理問題。… …他的一本僅七十二頁的小冊子將世界引入了實驗醫學的時代。」

參考資料:

朱石生 ,瀝血叩心·哈維與血液循環論[M]北京:新星出版社,2020年1月.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製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權,請聯繫黔客君刪除

相關焦點

  • 哈維推出的血液循環理論,如何成為人類醫學史上的偉大成就?
    而這些科學成果裡面,以哈維提出的血液循環學說最為突出。一、血與火中前行的中世紀醫學早在古羅馬時代,蓋倫就曾經提出了血液運動的假說,代表著當時解剖學和生理學的最新進展。但是,到了中世紀以後,許多探索者都慘死在宗教瘋狂迫害的刀下。
  • 初中歷史-威廉·哈維
    發明血液循環和心臟功能的偉大的英國醫學家威廉·哈維於1578年出生在英國福克斯通鎮。哈維的偉大著作《動物心血運動解剖論》發表於1628年,被稱為全部生理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真是恰如其分。實際上它是現代生理學的起點,它的主要意義不在於直接應用,而在於人們對人體的工作原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 解剖藝術:從蓋倫到倫勃朗
    解剖學要從古羅馬時期的蓋倫(Claudius Galen,生於公元129年,死於210-16之間)說起,他被認為是西方醫學僅次於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公元前460年-前377年)的第二個權威,「草藥製劑」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即galenicals。
  • 大爆炸理論遭到挑戰: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循環的宇宙中
    這個被教科書稱為大爆炸的理論與迄今為止所有的觀測結果相吻合,也被大多數宇宙學家所青睞。結果,膨脹只能產生一個多元宇宙(一個擁有無數種口袋宇宙的彩色存在),其中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對批評者來說,大爆炸預言了一切,也就是說它最終什麼也預言不了。 近年來,斯坦哈特和其他人一直在研究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他們重新提出了循環宇宙的概念:即周期性地膨脹和坍縮的宇宙。他們希望複製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平坦而光滑。
  • 大爆炸理論遭到挑戰: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循環的宇宙中
    這個被教科書稱為大爆炸的理論與迄今為止所有的觀測結果相吻合結果,膨脹只能產生一個多元宇宙(一個擁有無數種口袋宇宙的彩色存在),其中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對批評者來說,大爆炸預言了一切,也就是說它最終什麼也預言不了。近年來,斯坦哈特和其他人一直在研究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 波斐利試圖融合亞里斯多德範疇學說,和柏拉圖普羅提諾的本體論
    波斐利對亞里斯多德的回應與普羅提諾在《九章集》卷六節1和3中的批評不同,有學者認為評註體現出波斐利並非純粹的柏拉圖主義者,波斐利對待範疇學說的態度是,希望通過解釋讓它與新柏拉圖主義的理論更相融,這也是融合柏亞的最後階段。
  • 學者孫作東推翻生命科學經典理論霍奇金的「離子學說」
    其中,《啟發性觀點》一文用了23個版面對1902年以後有關細胞生物電產生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經典基礎實驗結果進行了梳理與批註,從根本上推翻了Hodgkin學派創立的「經典」理論——離子學說,徹底否定了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Goldman-Hodgkin-Katz(GHK)方程與Hodgkin-Huxley(H-H)方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是細胞的基本特徵。
  • 他提供了血液循環的基本規律,開創了近代生理學的活體解剖實驗法
    接著,法布裡修斯結合解剖,講解了他發現的靜脈血管膜理論。他非常生動形象地把這種瓣膜稱為「血門?,說這些小小的「血門」,就像一個水聞的閘門能制止流水那樣,控制住血液,僅使它向一個方向流動。「請問老師,這血液是從哪裡流來,又往哪裡流去的呢?發問的是站在教師身旁掌燈的學生。他名叫威廉哈維,看上去個子瘦小,一頭黑髮,鳥黑的眼晴似乎能洞察一切。這個問題提得好。
  • 勇於探索的人--施旺創立細胞學說
    19世紀中葉,德國動物學家施旺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終於創立了完整的細胞學說。這個學說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細胞的集合體,生命體的基本單位就是細胞,動物和植物都是在細胞的繁殖和分化中發育起來的。施旺細胞學說的創立,為後來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人們將其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學者孫作東推翻生命科學基礎經典理論霍奇金的「離子學說」
    其中,《啟發性觀點》一文用了23個版面對1902年以後有關細胞生物電產生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經典基礎實驗結果進行了梳理與批註,從根本上推翻了Hodgkin學派創立的「經典」理論——離子學說,徹底否定了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Goldman-Hodgkin-Katz(GHK)方程與Hodgkin-Huxley(H-H)方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是細胞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