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供了血液循環的基本規律,開創了近代生理學的活體解剖實驗法

2021-01-21 番茄歷史秀

他提供了血液循環的基本規律,開創了近代生理學的活體解剖實驗法。

你知道人的心臟是怎樣工作的,人體內的血液又是怎樣流動的嗎?對於這個題,從古希臘到十六世紀末,許多著名醫生和科學家進行過觀察和研究,但都沒有得到明確答案。到十七世紀初,這個人體內的不解之謎終於完全揭開了那時候,在義大利的帕多亞有一所著名的醫學院。學院裡有一個專供學生觀察解剖用的階梯散室。

這是一個屋頂高高的圓形建築,一排一個圓圓,第一排座位和地板一樣高,順次一排比一排高,最後一排座位幾乎靠近了天花板。坐在教室裡的任何一個座位上,都能看清楚中央那張解剖桌。數室四周沒有一個窗戶。室內的光線,全來自吊在天花板下的蠟燭,以及緊靠在解剖桌旁八個學生手裡拿著的燈。這一天進行人體解剖實驗的,是這所醫院裡最著名的教師法布裡修斯。

三百多名學生個個全神貫注地看他熟練的操作你們應該特別注意,」法布裡修斯解剖完畢以後說道了解人體器官的構造和功能,不能僅僅通過讀書和聽課,而應通過對動物和人體的解剖,不要依賴聰明和猜想,而要相信你親眼所能看到的東西。這樣,你才有可能發現那些至今尚未被人發現的東西。」接著,法布裡修斯結合解剖,講解了他發現的靜脈血管膜理論。

他非常生動形象地把這種瓣膜稱為「血門?,說這些小小的「血門」,就像一個水聞的閘門能制止流水那樣,控制住血液,僅使它向一個方向流動。「請問老師,這血液是從哪裡流來,又往哪裡流去的呢?發問的是站在教師身旁掌燈的學生。他名叫威廉哈維,看上去個子瘦小,一頭黑髮,鳥黑的眼晴似乎能洞察一切。

這個問題提得好。不過,要弄清楚它,還要進行研究。」教師回答道「還要進行研究?」哈維對老師的回答雖然有些失望,但看到老師這種認真而又謙遜的態度,內心對老師更加尊重了。哈維出身在英國的一個富裕家庭裡。十六歲時,由於成績優異,免費進劍橋大學學習醫學。但劍橋大學整天只是上課,進行一次解剖簡直是罕有的大事。哈維覺得在那裡學不到什麼知識。

後來他聽說,義大利這所醫學院提倡實驗,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於是便離開劍橋大學,來到這裡學習這次解剖實驗雖然沒有解決哈維提出的問題,但他從此對血液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並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解開這個科學之謎。哈維在義大利結東學業後回到英國,在一個為窮人看病的醫院裡當醫生。他非常熱愛醫務工作,給窮人看病從受任何禮物。

病人無法來醫院就診,他就到病人家裡去看不接病哈維白天行醫,晚間便抓緊時間進行解剖、觀察,直至深夜。他認真研讀了古希臘醫學著作,吸收了前醫學家維留期、塞爾維特關於人體構造、心肺血液小環的研究成果,以及他老師法布修期的瓣膜理論,大皿地進行醫學探索哈維船過一次次活體解削,終於發現了人體血液運動的奧秘。

原來;人體釐的動脈血液是從心臟膽流出的,然後又經過靜脈回到心臟,如此周面復始,水遠不停地向著一個方向循環著。人體正是靠這種血液循環保證了新陳代謝的進行。他的這一發現,最終揭開了千百年來的血液循環之謎,也國答了當初他的老師不能回答的間題。哈維的發現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有個英國醫生說:「過去醫生根本不知道有什麼血液循環,可是照樣把人的病治好了。

哈維這個理論即使正確,也是不起作用的。」其他國家也有許多醫生說,他這個理論是「危險而有害的」。有人甚至警告他,不要忘記布魯諾被燒死的教訓。可是哈維非常冷靜,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觀點。一六三O年,哈維到歐洲旅行時,在一個階梯敬室裡做了一次人體解削,並細介紹了他的血液循環理論。觀看這次解削的人,雖然大都倌服了,但仍舊有人表示懷疑。

英國國王查裡一世很喜愛科學,他對哈維的解剖極感興趣。於是把哈維請了去,讓他當自已的私人醫生,又給他提供了許多條件包括用王室花園裡的動物做實驗。這樣,哈維的研究工作也就有了保證。一六二八年,哈維把自已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心血運動論》一書,並在德國正式出版。這部書雖然只有二十七頁,但它是世界科學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

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血液循環的基本規律,更重要的是開創了近代生理學的活體解剖實驗法,把人體生理學和動物生理學確立為科學。一六五七年六月,哈維因長期勞累,不幸與世長辭。為紀念他的科學功績,在哈維誕辰三百周年的日子,由著名科學家赫胥黎主持,在倫敦為他舉行紀念大會。不久,在法克斯敦市又為他建立了銅像和紀念館,一九O五年,美國又成立了哈維學會。哈維揭開血液循環之謎,反映了地理大發現以來實驗科學對經院哲學的勝利。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證實了地圓學說,從此人們不再停留在中世紀中期的有限材料和各種荒謬的觀點上,開始對大自然進行直接的觀察,因而衝破了經院哲學的牢籠,以廣泛實際的材料和實驗為基礎,來進行科學研究。血液循環規律的發現,就是一個明證。

相關焦點

  • 哈維推出的血液循環理論,如何成為人類醫學史上的偉大成就?
    哈維在這部著作中大膽提出了自己的假說,他認為血液在整個人體內不斷循環,從而揭示出心血運動的本質。他明確指出,正如眾星繞太陽循環運動,太陽是世界的心臟那樣,人體的血液是通過心臟作循環運動的。哈維運用這種比較解剖學的方法,弄清了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在實驗的基礎上,血液循環理論得以產生並進一步得到檢驗。
  • 威廉·哈維,創立血液循環理論挑戰蓋倫學說最終結果如何?
    他認為:心臟是一塊中空的肌肉,特徵運動是攣縮(收縮)和繼之以被動的擴張(舒張),收縮時心臟把它在擴張時進入其中的血液排出。心臟的這種有規則的收縮和擴張保持著血液在血管中循環運動;心臟每小時跳動約四千次,所推動的血量大於整個人體內的血液總量。
  • 近代科學的誕生
    波義耳的科學的元素概念以及他對各種化學現象和化學物質的深入研究,使化學真正以科學的形態出現了。作為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化學,把化學元素當成了自己最基本的概念,因此,這個概念的確定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它是化學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人類對物質基本組成的認識進入了一個科學的新階段。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用動物來代替人體禁令期間,大多醫師不敢解剖人體,而是用動物代替,比如公元2世紀的古羅馬醫學家蓋倫,他認為人的股骨是彎曲的,就是來自對狗股骨的觀察。通過大量解剖實驗,蓋倫撰寫了西方最早、較完整的解剖學著作《醫經》,對人體的血液、大腦、內臟等進行了粗略的描述。
  • 九州帝國大學活體解剖事件:橫山勇和豺狼醫生一起上絞架
    「新鮮」海水能否作血液的替代品?  人體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被切除後能存活多長時間?  把海水輸入人體內代替輸血,這樣毫無醫學價值、卻充滿殘忍意味的手術,日本人東野利夫目睹了兩次。他說自己受到了「人生中巨大的心靈創傷」。
  • 宜春學院2020年專升本《動物生理學》考試大綱
    >楊秀平、肖向紅、李大鵬主編,《動物生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動物生理學》是研究動物機體基本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它以動物的器官、系統為中心向細胞、分子水平及整體、環境水平延伸,並向相關學科滲透,是生命科學中的核心基礎理論課程之一,是動物醫學、動物科學、生物科學及生物技術等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
  • 日本九州大學揭活體解剖罪證[組圖]
    位於日本九州大學校園內的醫學歷史館近日正式對外開放,展品中包括1945年日本教授對被俘美國飛行員進行活體解剖的罪證。新華社記者劉秀玲攝延伸閱讀:一家博物館4日在日本西部福岡縣正式對外開放。引人注意的是,這家博物館展品中包括1945年日本教授對被俘美國飛行員進行活體解剖的罪證。
  • 2020年自考《人體解剖生理學》真題練習題
    自考人體解剖生理學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人體解剖生理學》真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親歷者憶日寇活體解剖戰俘:頭顱鋸開大腦取出現場目不忍睹
    不過劊子手們藏得再深,總有被人發現的一天,當時在偽滿醫科大學解剖室任實驗手的張丕卿,就在1954年的時候主動站出來揭露了日寇的暴行。張丕卿說:從1942年秋天到1943年春天,偽奉天南滿醫科大學解剖室裡先後進行過五次左右的活體解剖。
  •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人體解剖生理學試題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人體解剖生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2068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選擇題部分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 解剖網際網路大腦,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
    對於生物大腦,神經生理學的研究以神經解剖學為基礎。它的方法是通過刺激腦及手術切除腦,實驗性地分析研究整體的腦功能,考古學家發現,在公元前30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的古埃及紙莎草書上,出現了人類第一次關於大腦皮層的描述,出現腦的象形字。書中描寫了腦的外露部分由褶皺,如同融化的銅。
  • 醫學生們以後上解剖課,竟然要使用這樣的屍體...
    不過「Syndaver」這個近乎人體、擁有完整器官還有肌腱的解剖教具要來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也會帶給你很多晚上的夢魘。)  「Syndaver」這個近乎真實人體的解剖教具,是由85%的水份還有其他纖維、鹽份還有有機化合物所組成。最驚悚的地方不僅在於它的外觀,而是,它還能夠動起來,成功模仿活體所有的特性。
  • 教會思想沒落,孵化出「近代科學」的種子
    他雖然是一位數學家,但是由於天文學觀察和研究過程中,需要很多複雜的運算和製圖,因此這就使他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技能基礎。公元1609年,經過他多年的觀察,他發現了哥白尼日心說理論,在天體運行軌道中有一些錯誤,他認為太陽為中心的內容沒錯,關鍵是周邊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跡形狀,並不是哥白尼說的圓形,而是橢圓形。
  • 「731部隊」到底多恐怖 活體解剖都不是最殘忍的,畜生!
    這個部隊就是日本的731部隊,這個部隊的殘忍程度已經到了正常人都不敢想像,不敢相信的一個地步,這個部隊他們會對中國老百姓進行活體實驗,除了中國老百姓,那些他們抓到的戰俘也不會放過。  他們對活體研究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隨便說一種,都讓人十分憤怒。
  • 考研西醫複習重點之生理學
    生理學的複習,需要大家以大綱和教材為基礎,做好適合自己的複習規劃,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做歷年真題以及相關的模擬試題。 第四章:血液循環 重點內容還是心肌細胞的生物電以及血壓調節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學的一個大的重點章節,內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
  • 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近代醫學歷史鉤沉
    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 ——近代醫學歷史鉤沉 伍連德博士的記憶,展現了近代醫學歷史鉤沉,使我們有幸了解到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 草根出生的不世之才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臺山,1879年出生在英屬海峽殖民地檳榔嶼。17歲獲女王獎學金赴英國讀書,在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遊學歐洲6年,伍連德1903年返回檳榔嶼行醫,1907年應袁世凱之邀回國。
  • 日本侵華戰犯林正筆供:曾活體解剖中國戰俘
    原標題:日本侵華戰犯林正:曾活體解剖中國戰俘 國家檔案局26日在其官網發布了《日本侵華戰犯筆供選》第十六集:林正。 根據第十六集摘要,據林正1954年10月9日筆供,他生於1920年,日本山口縣人。1941年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8月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