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供了血液循環的基本規律,開創了近代生理學的活體解剖實驗法。
你知道人的心臟是怎樣工作的,人體內的血液又是怎樣流動的嗎?對於這個題,從古希臘到十六世紀末,許多著名醫生和科學家進行過觀察和研究,但都沒有得到明確答案。到十七世紀初,這個人體內的不解之謎終於完全揭開了那時候,在義大利的帕多亞有一所著名的醫學院。學院裡有一個專供學生觀察解剖用的階梯散室。
這是一個屋頂高高的圓形建築,一排一個圓圓,第一排座位和地板一樣高,順次一排比一排高,最後一排座位幾乎靠近了天花板。坐在教室裡的任何一個座位上,都能看清楚中央那張解剖桌。數室四周沒有一個窗戶。室內的光線,全來自吊在天花板下的蠟燭,以及緊靠在解剖桌旁八個學生手裡拿著的燈。這一天進行人體解剖實驗的,是這所醫院裡最著名的教師法布裡修斯。
三百多名學生個個全神貫注地看他熟練的操作你們應該特別注意,」法布裡修斯解剖完畢以後說道了解人體器官的構造和功能,不能僅僅通過讀書和聽課,而應通過對動物和人體的解剖,不要依賴聰明和猜想,而要相信你親眼所能看到的東西。這樣,你才有可能發現那些至今尚未被人發現的東西。」接著,法布裡修斯結合解剖,講解了他發現的靜脈血管膜理論。
他非常生動形象地把這種瓣膜稱為「血門?,說這些小小的「血門」,就像一個水聞的閘門能制止流水那樣,控制住血液,僅使它向一個方向流動。「請問老師,這血液是從哪裡流來,又往哪裡流去的呢?發問的是站在教師身旁掌燈的學生。他名叫威廉哈維,看上去個子瘦小,一頭黑髮,鳥黑的眼晴似乎能洞察一切。
這個問題提得好。不過,要弄清楚它,還要進行研究。」教師回答道「還要進行研究?」哈維對老師的回答雖然有些失望,但看到老師這種認真而又謙遜的態度,內心對老師更加尊重了。哈維出身在英國的一個富裕家庭裡。十六歲時,由於成績優異,免費進劍橋大學學習醫學。但劍橋大學整天只是上課,進行一次解剖簡直是罕有的大事。哈維覺得在那裡學不到什麼知識。
後來他聽說,義大利這所醫學院提倡實驗,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於是便離開劍橋大學,來到這裡學習這次解剖實驗雖然沒有解決哈維提出的問題,但他從此對血液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並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解開這個科學之謎。哈維在義大利結東學業後回到英國,在一個為窮人看病的醫院裡當醫生。他非常熱愛醫務工作,給窮人看病從受任何禮物。
病人無法來醫院就診,他就到病人家裡去看不接病哈維白天行醫,晚間便抓緊時間進行解剖、觀察,直至深夜。他認真研讀了古希臘醫學著作,吸收了前醫學家維留期、塞爾維特關於人體構造、心肺血液小環的研究成果,以及他老師法布修期的瓣膜理論,大皿地進行醫學探索哈維船過一次次活體解削,終於發現了人體血液運動的奧秘。
原來;人體釐的動脈血液是從心臟膽流出的,然後又經過靜脈回到心臟,如此周面復始,水遠不停地向著一個方向循環著。人體正是靠這種血液循環保證了新陳代謝的進行。他的這一發現,最終揭開了千百年來的血液循環之謎,也國答了當初他的老師不能回答的間題。哈維的發現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有個英國醫生說:「過去醫生根本不知道有什麼血液循環,可是照樣把人的病治好了。
哈維這個理論即使正確,也是不起作用的。」其他國家也有許多醫生說,他這個理論是「危險而有害的」。有人甚至警告他,不要忘記布魯諾被燒死的教訓。可是哈維非常冷靜,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觀點。一六三O年,哈維到歐洲旅行時,在一個階梯敬室裡做了一次人體解削,並細介紹了他的血液循環理論。觀看這次解削的人,雖然大都倌服了,但仍舊有人表示懷疑。
英國國王查裡一世很喜愛科學,他對哈維的解剖極感興趣。於是把哈維請了去,讓他當自已的私人醫生,又給他提供了許多條件包括用王室花園裡的動物做實驗。這樣,哈維的研究工作也就有了保證。一六二八年,哈維把自已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心血運動論》一書,並在德國正式出版。這部書雖然只有二十七頁,但它是世界科學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
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血液循環的基本規律,更重要的是開創了近代生理學的活體解剖實驗法,把人體生理學和動物生理學確立為科學。一六五七年六月,哈維因長期勞累,不幸與世長辭。為紀念他的科學功績,在哈維誕辰三百周年的日子,由著名科學家赫胥黎主持,在倫敦為他舉行紀念大會。不久,在法克斯敦市又為他建立了銅像和紀念館,一九O五年,美國又成立了哈維學會。哈維揭開血液循環之謎,反映了地理大發現以來實驗科學對經院哲學的勝利。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證實了地圓學說,從此人們不再停留在中世紀中期的有限材料和各種荒謬的觀點上,開始對大自然進行直接的觀察,因而衝破了經院哲學的牢籠,以廣泛實際的材料和實驗為基礎,來進行科學研究。血液循環規律的發現,就是一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