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種出一片綠洲 上海交大研究生劉智卓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

2021-01-12 新民晚報

圖說:劉智卓 校方供圖(下同)

茫茫的大漠、撲面的風沙、貧困沙漠居民的期待都令他真切感受到「環境科學」這門專業肩負著多麼沉重的使命和責任。於是一年又一年,他橫跨大半個中國,帶著一群又一群年輕人去沙漠治沙,為鄉民找到致富之路。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將熱血與青春揮灑在西部的沙漠,用行動踐行理想。

騰格里沙漠的堅韌「治沙人」

2016年的夏天,一列綠皮火車將劉智卓帶到了大漠深處。24小時的火車、6小時汽車顛簸,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最後一片綠洲——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終於到達。劉智卓和沙漠的故事也開始了。

「作為環境學院的一員,學習過一些環境治理的知識,就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保護環境做點貢獻。」那一年,劉智卓和9個大一的學生睡在老鄉家的地板上,沒有治沙工具,就挨家挨戶去借。當時很多當地人都覺得這群從城裡來的白白淨淨的大學生是來鬧著玩的。可是之後的每個夏天,這群學生都會出現在沙漠裡,在烈日下扎麥草格子、沙柳障、種植梭梭樹,戰退2000畝黃沙。

在自然的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但面對無邊的大漠,這一群年輕人卻用青春續寫生命的力量。「環境治理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需要有很多人一起來完成。」劉智卓深知要將這件事「可持續」才能真正治沙,綠格公益團隊隨之誕生,從最開始的10個人,到如今近30多所高校800人。這些年來團隊共製作方格十萬餘個,固定黃沙兩千餘畝,造林三千餘株。「交大林」開始在大漠紮根,成為黃沙中的綠色生機。

西部基層的扶貧「技術員」

除了讓沙漠環境好起來,劉智卓還想讓鄉民們富起來。在不斷的調研走訪中,「肉蓯蓉」進入他的視野。這是一種高經濟附加值的寄生植物,成熟後可以作為藥材出售,而肉蓯蓉的寄主梭梭樹,恰好具有很好的固沙作用。這樣一來,就能夠解決貧窮和又可以治理荒漠化。

劉智卓找業內專家,為大漠送去肉蓯蓉嫁新技術,推動荒漠化生態扶貧「嫁接模式」。為了將這些技術送到實處,劉智卓牽線搭橋,組織專家團隊和民勤縣政府開展精準扶貧座談會,打通諮詢渠道,製作嫁接技術指導手冊,手把手教農民種植。

經過努力,治沙扶貧的新模式初顯成效,當地已經形成了肉蓯蓉七千多畝,鎖陽一萬多畝的種植規模。

智耕洱源的「板扎」班主任

在結束本科學習後,劉智卓決定去洱海支教,他繼續把自己的青春激情融入到教育扶貧的一線中。

根據支教地的需求,劉智卓負責教授七個班的數學、生物等課程,服務期內共授612個課時。在支教過程中,他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力求把更多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希望他們可以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期間,他的班級裡有位學生沒來報導,了解到原因是他的家庭條件不太好,母親身患重病,弟弟出了意外,不同的打擊讓這個學生認為在學校是浪費時間浪費錢。劉智卓積極勸說並通過社會愛心人士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問題。讓一名家庭貧困的學生,最終選擇繼續學業。因為這些事,劉智卓也被當地人深情地稱為「板扎老師」。

「板扎」意思是「靠譜、能幹」。這個稱謂,既讓劉智卓感動,也讓他感到身上責任重大。此後,他和支教團的隊友還一同建立了「啟源未來」基金會,支持當地的教育事業的發展。

餓過肚子,吃過夾生飯,淋過沙漠冰雨,卻也看最美的漫天繁星;扎草植樹,下地幹活,也被鄉民淳樸真摯的感謝暖過心;執教講臺,傳道授業,點亮孩子們眼中的光……不管是堅韌「治沙人」,還是基層「技術員」,亦或「板扎」班主任,無論角色如何變化,劉智卓服務基層、青春報國的奮鬥底色一直沒有改變,就像一棵梭梭樹一樣,緊緊的紮根在祖國的大地上。

為洱海治理作出巨大貢獻的孔海南老師曾說:「將個人的發展同祖國的發展、祖國的需求結合起來,不後悔。」劉智卓特別認同這句話,他說:「西部歲月讓我感受到知識和技術的力量,也讓我意識到環境事業需要長久堅持,久久為功。孔海南老師這句話就像人生指南,引導我去把個人的發展去奉獻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目前,劉智卓已經結束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回歸科研生活。與此同時,他帶領的綠格扶貧創業項目在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全國金獎,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全國銀獎。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實習生 陳曉

相關焦點

  • 這些大學生因何而美——二〇二〇年「最美大學生」獲獎群體掃描
    奮鬥的青春最美,拼搏的青春最昂揚,勇敢的青春最有力量。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大學生」。趙東、倪傑、崔譯文等10名在校大學生被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
  • 華南理工大學李莎獲評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最美大學生」
    華南理工大學李莎獲評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最美大學生」 2021-01-12 14:52:00 華南理工大學
  • 2020年「最美大學生」事跡介紹 最美大學生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近日,10名大學生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們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彰顯大學生的風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不懼風雨 勇挑重擔  「青春就是要經得起磨練」  「我是一名『準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請戰!」
  • 「最美大學生」在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山西青年報2021年01...
    「最美大學生」在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近日,10名大學生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們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彰顯大學生的風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不懼風雨 勇挑重擔     離開武漢,還是留下?2020年初,面對這個問題,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趙東沒有遲疑。
  • 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獲評「最美大學生」
    這是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生前對自己的評價。去年5月,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的李莎赴學校開會途中發生意外,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21歲。這位堅韌的大學生用生命奉獻給教育扶貧事業,演繹了一曲定格在大山深處的青春之歌。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李莎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
  • 「擋刀女孩」崔譯文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
    奮鬥的青春最美,拼搏的青春最昂揚,勇敢的青春最有力量。1月11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大學生/最美高校輔導員發布儀式》在央視科教頻道(CCTV-10)播出。「擋刀女孩」崔譯文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7月31日,西安交大單智偉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該研究發現二維結構範德華半導體InSe在單晶塊體形態下具有超常規的塑性和巨大的變形能力,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西安交大共有2個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個項目獲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世界最乾旱沙漠,沙漠深處藏著一片綠洲,不是海市蜃樓嗎?
    如果問你們,世界最乾燥的沙漠中有什麼?很多人會回答說沙漠有沙,極少的人會回答沙漠有村莊。阿塔卡馬沙漠,世界上最乾旱地區之一,曾經創下最長的「無降雨時間」紀錄,被人們說是「如火星般荒涼」的地方,但是就是這樣荒涼的地方卻藏著一個最美綠洲。
  • 上海交大2018年研究生畢業:書記上微黨課 校長精彩寄語
    央廣網上海3月3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今天舉行,3200餘名畢業生獲得研究生學位。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為畢業生上了一堂「微黨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殷切寄語。
  • 權威| 上海交大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發布
    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發布 一、招生計劃上海交通大學計劃招收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約6300名(含「推薦免試」直碩生、專項計劃等),各學院(系)根據生源情況和學科發展,確定分學科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
  •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本報訊 10人獲評2020
  • 四川「最美女大學生」名單公示!美在哪?→
    按照四川省婦聯、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委網信辦《關於開展2019年度四川省最美女大學生評選活動的通知》(川婦知〔2019〕71號)要求,經各高校推薦,評審委員會認真評選,評選出30名四川省最美女大學生,現予以公示。↓看看有你認識的校友嗎?
  • 上海交通大學:硬核學霸來了!研究生「學術之星」名單出爐!
    2019年12月13日,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  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作為交大一項重要品牌活動,自9月下旬啟動以來,通過19個院系推薦、自薦74名高科研工作水平的研究生候選人參評。  經過材料審查後,進入專家通訊評審階段。
  • 中國消滅的「第一個」沙漠,經歷整整40年,如今變成一片綠洲!
    中國消滅的「第一個」沙漠,經歷整整40年,如今變成一片綠洲!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我們國家在治理沙漠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中國消滅的第1個沙漠,在經歷了整整40年之後,已經變成了一片綠洲,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大多數人都是在一些書本或者是電影電視劇中看過沙漠,沙漠的氣候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而且是一望無際的黃沙,能造這麼大的沙漠變成綠洲,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 《沂蒙田野實踐》獲評中國「最美的書」
    這本圖書是李艾霞與大學生以及蒙山腹地平邑縣的22名孩子一起創作的產物。《沂蒙田野實踐》榮膺2020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遠看是一隻美麗的蝴蝶,近看卻是一本裝幀精美的書;翻開它,耳朵書、石頭畫、大海報……一幅幅出自孩子們雙手的圖畫,真實展現了孩子們的視角。
  • 上海交大「學術之星」出爐:共10人,個個都是硬核學霸,十分佩服!
    2019年12月13日,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作為交大一項重要品牌活動,自9月下旬啟動以來,通過19個院系推薦、自薦74名高科研工作水平的研究生候選人參評。經過材料審查後,進入專家通訊評審階段。
  • 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
    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 2020-11-09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
  • 探尋沙漠綠洲背後的「秘密」
    隨著騰訊—重慶交通大學沙漠生態研究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一套基於邊緣數據中心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孕育而生,改變了研究的傳統模式,助力他們研究沙漠綠洲背後的「秘密」。2020年11月10日,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研究的中試基地裡,田間植物表型採集系統機器人正在巡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