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一條物理學新聞刷屏了,耶魯大學科學家,做了個實驗據說推翻了量子力學,今天小編就告訴你,這個實驗是怎麼說推翻了量子力學,但其實未必,這集比較燒腦,建議一個字一個字的看。
基本內容就是波爾大戰愛因斯坦,海森堡大戰薛丁格,波爾和海森堡師徒是一夥的,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是一遍的。
量子力學最詭異的就是真隨機,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量子系統,可以同時處在不同狀態,薛丁格的貓講的就是這個事情,比方說一個粒子你不去測量他的狀態的時候,他的狀態可以同時是狀態1和狀態2,但當你測量他的時候,就只能得到狀態1或狀態2。
完全一模一樣的粒子,你去測量,發現有時是狀態一,有時是狀態二,完全不知道是什麼狀態決定了他的一或者二。於是我們就說這個粒子的狀態是同時處在狀態一和狀態二的。薛丁格用波函數的語言描述了量子系統,這裡的波函數是所謂的概率波,一個粒子同時處在1和2的狀態,對應於某個形態的概率波,我們管測量前的概率波叫∮0,測量後粒子給出狀態1或狀態2,管這兩個的狀態波,叫做∮1和∮2,物理上的說法是,觀測之後波函數∮0坍縮成了∮1和∮2,這裡呢愛因斯坦薛丁格就跟海森堡波爾打起來了,波爾海森堡這派的觀點是從測量前的∮0道測量前的∮1或∮2的狀態是瞬間完成的,這當中沒有任何中間態,沒有因果關係,瞬間造成的,是隨機完成的是真隨機。
就好像,一根雪糕瞬間弱小了一圈,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看到有人吃他,也沒有看到他融化,就是瞬間就沒了,這時,愛因斯坦就不樂意了,說出了,上帝不擲骰子,那句著名的話。愛因斯坦認為從∮0到∮1到∮2的過程肯定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不可能沒有因果關係,肯定有個內在因素主導了這個的轉變,只是現在的物理水平解釋不了,就好像一根雪糕變小了肯定是被人吃了或者融化了,只是這個過程太快,現在的水平無法觀測。
總體來說,就是波爾認為認為不可預測是量子力學的根基,愛因斯坦薛丁格認為,不可預測性只是現在預測不了,但是肯定有因果關係。耶魯大學的研究結果似乎證明愛因斯坦有蒙對了,因為他們發現函數波變化的連續過程,並且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預測函數波變化。這個實驗究竟是怎麼做的,其實沒必要細講,反正是不對的(不是錯的),只是結果太武斷了。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是哲學問題了,應該研究一下真隨機性,這個時候就需要你著名的康德大爺登場了,康德告訴你:彼岸存在但不可被感知,所以彼岸無從知曉。如果研究中間態的話那些平行宇宙的科幻大片就白拍了,這樣只會證明是沒有平行宇宙的。
所以即便量子力學我們知道,他不是真隨機,只要我們無從了解他的沒在機制,比方說這個機制小於普朗克尺度,那這個機制就不可感知,對於我們來說還是不可知那他就依然是真隨機,所以那些說量子力學被推翻就是不對的了,這已經不是物理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