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可以算是咱們日常經常必備的水果了,但我敢打賭,你一定沒有探究過這個小水果身上包含的秘密!
實際上全世界每年消耗的香蕉總數達到了1000億根,幾乎佔據了整個水果界的「半壁江山」。但是這位大佬平時都混跡在最普通的水果中,低調度日。實際上還有很多不被我們知道的秘密。
01香蕉樹?其實它是草!
首先一點就是對香蕉的定義,香蕉植物是最大的草本開花植物。看到沒有,它是草本植物!而且香蕉還是與姜有點淵源關係的草藥。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的香蕉樹,其實也不是「樹」。因為它們沒有木質的樹幹或莖,香蕉所有地上部分都是一種通常被稱為「球莖」的結構。因為長得高大粗壯,所以經常被誤認為是樹木。而其實看起來像樹幹的部分只是緊緊「抱」在一起的香蕉葉子而已。
02無視地心引力!
香蕉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厲害地方,那就是它們十分「蔑視」地心引力。果實都是倒著朝上長的。這是每一根香蕉成長途中必經的一個特殊過程。
但是香蕉果實剛開始生長時,重力作用是讓它們乖乖低下頭的。直到它們各自長出形狀,變成「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時,就開始反抗大自然抬起它們高貴的頭顱了。
也不怪孩子太叛逆,因為香蕉起源於雨林,雨林裡的那些植物都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而香蕉們委屈巴巴,它們的個兒實在太矮了,在雨林的中間層幾乎沒得陽光。
但是孩子長身體需要曬太陽,如果要像其他的植物一樣朝著側面橫向生長的話,香蕉可能就會因為果實過重而失去平衡並導致整個植株翻倒。
無奈生活還得繼續,沒有辦法就創造辦法。植株已經盡力長高高了,剩下的就交給娃娃自己解決。於是乎香蕉們就順勢開發出這種往上生長的絕妙方法。
03香蕉有籽?籽還不少!
在7000多年前,東南亞的先民們就開始種植香蕉了,只是那時候的香蕉和我們現在吃的差距特別大。外皮特別硬,籽也很多,一點都不甜。口感也很差,因為籽太大太多了,可食用部分實在少得可憐。
如果你見過野生的香蕉,你也會發現那些外面的香蕉也都是有籽的。沒辦法,人家也需要傳宗接代啊。(香蕉內心:又不是專門長給你們人類吃的,哼!)
而現在的香蕉:軟糯香甜,口感綿密。仿佛完全就是為了方便人類吃而產生的一種水果。而事實也確實就是這樣。
香蕉可能是世界上最人造的水果了。因為基本上我們吃的香蕉都是無性繁殖體。得益於數千年前的基因突變,這種突變讓香蕉的果實變得不育,也就是無籽。
不巧的是,這種無籽的香蕉就某一天被人發現了,這樣的快樂對於當時的人類來說就像現在的芒果沒有核了一般。於是無籽香蕉就被帶走去做人工種植。
那麼就有個問題,這香蕉已經不育了,怎麼人工繁殖呢?
這得好好表揚一下我們人類的智慧,給香蕉整了個特殊種植模式——單一栽培。操作十分簡單,只需要一把刀,看中哪一顆樹,就砍下它的枝條,插地裡,就能收穫一根「新」香蕉樹。無籽香蕉開始量產後,香蕉的命運就徹底改變了。
04
我們現在市面上買到的香蕉,大部分都是一種被叫做「華蕉」或者「卡文迪許」 的第二代香蕉。按照一般的邏輯來看,第二代肯定是第一代的升級版。但是在香蕉歷史中不是,相反的是第一代香蕉才是真正的「完美香蕉」。
第一代人工種植的香蕉叫做「大麥克」,吃過的人形容它的口感驚為天人,真正對的起香蕉的「香」字,並且非常甜、非常糯。
我們超市裡能買到的香蕉味兒的零食,如果其中某一款你覺得太香了,那或許就是大麥克的香味。因為當時的香蕉香精是依照大麥克的風味製作的。
那麼既然大麥克這麼好吃,還要搞個卡文迪許出來呢?別問,問就是已經滅絕了。
正是源自於無籽香蕉的繁育方式,所有的大麥克都是基因完全相同的複製品。於是它們在遇到巴拿馬病毒時,全世界的大麥克香蕉被全軍覆沒。
因為它們是無性繁殖的三倍體,基因多樣性很小。所以一旦受到真菌感染,倒黴的就是一整片了。所以大傢伙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麥克就這樣慢慢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
我們現在吃的卡文迪許香蕉,在大麥克還在的時候,只是個被人嫌棄的二流貨色。大家都不吃,只是達官貴人宅子裡的一種觀賞性植物。
大麥克沒了,但人們吃香蕉的需求還在,於是用一模一樣的方法把卡文迪許香蕉從德文郡公爵家的植物園裡栽培出來。
但是你知道嗎,巴拿馬病毒升級了,所以卡文迪許香蕉可能也會面臨著滅絕的風險。但是這次不同的是,卡文迪許後面已經沒有替補選手了。不知道若干年後,香蕉自由會不會變成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