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cchini共有基序決定pre-piRNA產生的機制

2021-01-08 科學網

Zucchini共有基序決定pre-piRNA產生的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0 9:16:50

日本東京大學Yukihide Tomari研究組發現,Zucchini共有基序決定pre-piRNA產生的機制。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1月2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研究人員表示,長度約為24至31個核苷酸的PIWI相互作用RNA(piRNA)引導PIWI蛋白沉默動物性腺中的轉座子,從而確保生育能力。在piRNA的產生過程中,首先PIWI蛋白將與稱為pre-pre-piRNA的5'-單磷酸化RNA片段進行裝載,然後將其進行內切核酸酶切割以產生pre-piRNA。隨後,通過外切酶Trimmer(在小鼠中稱為PNLDC1)修剪並被甲基轉移酶Hen1(在小鼠中稱為HENMT1)對pre-piRNA的3'-末端進行2'-O-甲基化,從而產生成熟的piRNA。核酸內切酶Zucchini(在小鼠中稱為MitoPLD)被認為是催化pre-pre-piRNA剪切為pre-piRNA 的主要酶。但是,尚缺乏該模型的直接證據,並且尚不清楚如何產生pre-piRNA。

為了分析pre-piRNA的產生,研究人員建立了Trimmer敲除的蠶細胞系,並得到了一個無細胞的系統,該系統準確地涵蓋了Zucchini介導PIWI加載的pre-pre-preRNA切割。研究人員發現pre-piRNA是由平行的Zucchini依賴性和非依賴性機制產生的。Zucchini的切割發生在pre-pre-RNA上過去研究中未知的共有基序上,需要RNA解旋酶Armitage,並伴有pre-piRNA的2'-O-甲基化。相比之下,具有弱Zucchini基序的pre-pre-piRNA的切割是通過下遊互補piRNA實現的,從而產生了沒有2'-O-甲基化的pre-piRNA。不論內切酶的機制如何,pre-piRNA都會被Trimmer和Hen1加工成熟。這些發現強調了piRNA前體的多重加工過程,從而能夠支持穩健和靈活的piRNA生成。

附:英文原文

Title: Zucchini consensus motifs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pre-piRNA production

Author: Natsuko Izumi, Keisuke Shoji, Yutaka Suzuki, Susumu Katsuma, Yukihide Tomari

Issue&Volume: 2020-01-29

Abstract: PIWI-interacting RNAs (piRNAs) of between approximately 24 and 31 nucleotides in length guide PIWI proteins to silence transposons in animal gonads, thereby ensuring fertility1. In the biogenesis of piRNAs, PIWI proteins are first loaded with 5′-monophosphorylated RNA fragments called pre-pre-piRNAs, which then undergo endonucleolytic cleavage to produce pre-piRNAs1,2. Subsequently, the 3′-ends of pre-piRNAs are trimmed by the exonuclease Trimmer (PNLDC1 in mouse)3,4,5,6 and 2′-O-methylated by the methyltransferase Hen1 (HENMT1 in mouse)7,8,9, generating mature piRNA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endonuclease Zucchini (MitoPLD in mouse) is a major enzyme catalysing the cleavage of pre-pre-piRNAs into pre-piRNAs10,11,12,13. However, direct evidence for this model is lacking, and how pre-piRNAs are generated remains unclear. Here, to analyse pre-piRNA production, we established a Trimmer-knockout silkworm cell line and derived a cell-free system that faithfully recapitulates Zucchini-mediated cleavage of PIWI-loaded pre-pre-piRNAs. We found that pre-piRNAs are generated by parallel Zucchini-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echanisms. Cleavage by Zucchini occurs at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consensus motifs on pre-pre-piRNAs, requires the RNA helicase Armitage, and is accompanied by 2′-O-methylation of pre-piRNAs. By contrast, slicing of pre-pre-piRNAs with weak Zucchini motifs is achieved by downstream complementary piRNAs, producing pre-piRNAs without 2′-O-methylation. Regardless of the endonucleolytic mechanism, pre-piRNAs are matured by Trimmer and Hen1. Our findings highlight multiplexed processing of piRNA precursors that supports robust and flexible piRNA biogenesis.

DOI: 10.1038/s41586-020-1966-9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1966-9

相關焦點

  • Nature | piRNA前體產生的機制
    圖1 動物生殖細胞中piRNA生物合成模型  雖然,目前對於piRNA生物合成的機制大致可以歸納為上述模型,但是,這個模型中仍有很多不明了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pre-piRNA的具體產生機制。的文章,建立了Trimmer敲除桑蠶細胞系,並利用一個無細胞系統,首次詳細準確地揭示了pre-piRNA產生的兩條平行機制——依賴於Zucchini和不依賴於Zucchini,強調了多路復用系統對強大而靈活的piRNA生物合成的重要作用。
  • 新研究揭示piRNA產生機制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月2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Zucchini consensus motifs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pre-piRNA production」。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1966-9。
  •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16:14 英國劍橋大學Kathy K.
  • Science|童亮課題組等揭示histone pre-mRNA 3'端加工的分子機制
    核酸內切酶的活性在體內需要受到精確的調控,因此HCC/mCF模塊在兩條通路中均需要多個輔助蛋白的參與來幫助其識別正確的pre-mRNA底物以及誘發核酸內切酶CPSF73的激活。但至今對於HCC/mCF 如何催化切割pre-mRNA以及與輔助蛋白之間如何互作的分子機制依然知之甚少。
  • CRISPR/Cas9 系統的防禦機制
    下面小編以 CRISPR/Cas9 為例,介紹一下 CRISPR/Cas9 系統的防禦機制。 1、外源 DNA 捕獲 當病毒首次入侵宿主細菌並將 DNA 組注入細胞內部後,Cas1 和 Cas2 蛋白將掃描這段外源 DNA,識別 DNA 中的原間隔序列臨近基序
  • 《科學》:施一公團隊揭示剪接體的複合結構以及催化機制
    對pre-mRNA剪接過程內在機制的理解離不開對其內部結構信息的揭示,尤其需要獲得剪接體活性位點中心的結構以及ATPase /解旋酶的作用。自2015年以來,很多研究已經先後揭示了剪接體幾乎所有主要功能狀態下的超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
  • 揭示細胞產生piRNA新機制
    儘管它們在產生基因組多樣性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也能夠導致致命性突變或不孕不育。正如細菌利用CRISPR/Cas9系統識別和切割入侵它們的DNA的病毒,真核生物已進化出多種策略來保護它們的基因組和沉默這些自私基因。小調節RNA調控著很多這樣的基因組防禦機制,而且也已產生重大的生物技術創新。
  • 英語中的「pre-」怎麼構詞?帶「pre-」的單詞怎麼分析?
    「pre-」作為前綴,有「向前」 的意思。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英語中的「pre-」怎麼構詞?帶「pre-」的英語單詞怎麼分析?首先,「pre-」作為前綴,位於單詞的開頭。如:precondition,premarital, preside, preview, predetermine等。其次,「pre-」作為前綴的單詞的含義,怎麼分析?「pre-」作為前綴,有「向前」 的意思。
  • B肝RNAi新藥開發機制和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
    RNAi途徑較為明顯優勢是,促使後生物動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轉錄後基因沉默(PTGS)機制。小番健康再接上一章,深入介紹當前用於開發全球慢性B肝新藥常見的RNA幹擾(RNAi)和其他靶點有什麼不同。B肝RNAi新藥機制,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受小雙鏈RNA影響這種途徑開發的研究藥物,強而特異性的基因沉默,主要是受到小的雙鏈RNA影響,比如,21-23nt短幹擾RNA(siRNAs)和≈22nt microRNAs(miRNAs)。在哺乳動物細胞中,miRNAs在基因調控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由miRNA的生物合成途徑產生的。
  • 新研究揭示具有RK基序的CAR-T細胞更能有效地殺死癌細胞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弗賴堡大學和拜羅伊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展示這種識別機制如何激活T細胞切換到攻擊模式。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oncanonical binding of Lck to CD3ε promotes TCR signaling and CAR function」。
  • 鑑定出剪切piRNA前體的核酸酶Trimmer
    ,這反映著pre-piRNA剪切機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鑑定出一種被稱作Trimmer的酶,該酶參與這類小RNA的產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2月25日那期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Pre-piRNA 3'Trimmer in Silkworms」。
  •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5:02:18 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Thorsten R.
  • Koala基因組逆轉錄病毒侵襲後的piRNA反應
    γ-逆轉錄病毒產生剪接環境變化MRNAs和編碼gag、POL和病毒基因組的非剪接轉錄本,但KoRV-A pRNAs幾乎完全來源於未剪接的基因組轉錄本,且具有強烈的感覺鏈偏向性。我們推測,繞過剪接會產生一種保守的分子模式,將前病毒基因組轉錄本引導到pRNA生物發生機制,而這種「先天」的piRNA反應抑制轉位,直到產生反義piRNA,從而建立序列特異性的適應性免疫。
  •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me3)通過維持基因的沉默狀態,在動植物細胞命運決定以及生長發育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基因組中特定位點的H3K27me3修飾水平由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化酶進行動態調控。
  • 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機制獲解析
    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機制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4:40:4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雷鳴、武健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出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的機制
  • 人類精子中的透明帶結合蛋白2(ZPBP2)和一些含有BX7B基序的蛋白可能具有透明質酸結合或識別特性
    總結:含有連結樣透明質酸(HA)結合結構域的透明帶結合蛋白2(ZPBP2)和含有BX7B基序的一些蛋白質,例如ADAM32和Midkine,可能是具有HA結合性質的新型透明質酸結合蛋白。研究結果和可能性作用:在包括RHAMM在內的幾種描述良好的透明質酸結合蛋白中發現的BX7B序列基序的存在用於評估HA底物潛在的透明質酸結合蛋白分配的功效。數據顯示,結合和未結合部分中的蛋白質的50%(14/28)和34.5%(28/81)分別含有這些基序(單尾Z-評分= 1.45; P = 0.074),表明底物的弱識別。
  • 激酶的動態構象決定其功能
    激酶的動態構象決定其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2:51:05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Charalampos G.
  • Cell:人源Dicer與Dicer-pre-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Dicer and its complexes with a pre-miRNA substrate)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的全長高解析度結構,同時還報導了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結合一種小RNA前體pre-let-7底物的兩種不同結構狀態。
  • 生物醫學研究院藍斐團隊與合作者揭示減數分裂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的...
    與之前PRDM9決定DSB熱點研究不同,該文提出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協同局部染色質環境可能參與了DSB修復過程,與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相關;發現早期生成的DSBs更傾向於修復形成交叉。本文不僅為同源重組命運決定和交叉穩態的調控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也證實了遺傳物質交換機制和表觀遺傳調控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