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研究院藍斐團隊與合作者揭示減數分裂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的...

2020-11-30 復旦大學

減數分裂為生殖細胞所特有的生物學事件,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礎。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配對、聯會和重組交換,而非同源染色體分配時自由組合,從而使配子呈現遺傳多樣化,增加了後代的適應性。因此,減數分裂是保證物種繁衍、染色體數目穩定和物種適應環境變化而不斷進化的基本前提。遺傳變異是否與表觀遺傳調控有關?這是學術界長期關注的問題。

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兼職教授藍斐課題組與中科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童明漢課題組、北京大學研究員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發表論文「Refined spatial temporal epigenomic profiling reveals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PRDM9-mediated H3K4me3 and the fate of double-stranded breaks」。與之前PRDM9決定DSB熱點研究不同,該文提出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協同局部染色質環境可能參與了DSB修復過程,與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相關;發現早期生成的DSBs更傾向於修復形成交叉。本文不僅為同源重組命運決定和交叉穩態的調控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也證實了遺傳物質交換機制和表觀遺傳調控的相關性。

同源重組是減數分裂的核心事件,它不僅是減數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交換的基礎,也是同源染色體正確分離的保障。其過程高度複雜且受到嚴密調控。以小鼠為例,減數分裂同源重組起始於SPO11和GM960複合物所介導的DNA雙鏈斷裂 (Double-Stranded Breaks, DSBs);隨後,斷裂位點經5』末端切割、單鏈入侵等而使DSB獲得修復;最終在同源染色體之間形成交叉(Crossover)或非交叉(Non-Crossover),其中,大部分DSBs修復形成非交叉,大約僅有10% DSBs修復生成交叉。

DSB位點並非隨機分布,而是具有明顯的偏好性,稱之為熱點(hotspot)。儘管已知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修飾在在多數哺乳動物DSB熱點選擇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是,關於PRDM9介導的H3K4me3在DSB修復過程中是如何演化的,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是否參與調控DSB修復過程即同源重組命運決定,以及其它表觀修飾因子是否也在其中發揮作用等,目前均不清楚。因為難以獲取高純度的各種亞型的哺乳動物減數分裂前期I細胞,所以同源重組命運決定機制一直是哺乳動物減數分裂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童明漢課題組此前建立了分離小鼠任意類型生精細胞的技術體系,這使獲取高純度同步發育的任意類型生精細胞成為現實,因此有可能對精子發生過程中關鍵生物學事件的分子機制進行精細研究。童明漢課題組曾經基於上述體系與湯富酬、李勁松課題組合作,於2018年7月30日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RNA-seq uncovers dynamic processes and critical regulators in mouse spermatogenesis」的論文,繪製了精子發生過程中生精細胞轉錄組的動態變化圖譜,系統地闡明了這種動態變化的可能分子基礎,為哺乳動物精子發生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

基於精細分期的減數分裂重組過程表觀遺傳組的建立

作為減數分裂系列研究的一部分,為了闡明表觀遺傳是否以及如何調控減數分裂同源重組,此次研究在純化各級生精細胞的基礎上,將減數分裂前期I細胞細分為7個時期進行研究(圖1),結合ChIP-seq技術,分析了包括H3K4me3在內的8種組蛋白修飾在減數分裂前後的動態變化;應用NOMe-seq,觀察了DNA甲基化以及染色質開放狀態的動態變化(圖1),揭示了之前難以發現的減數分裂前期I細胞演化的未知規律。

結果顯示,PRDM9介導的H3K4me3修飾在細線期(Leptotene)開始生成,至偶線期中期達到峰值,隨後逐步消失(圖2a);同時,越早產生的H3K4me3越晚消失。這種H3K4me3動態變化與DSB修復過程中同源重組中間產物的演變高度相關,提示PRDM9介導的H3K4me3可能參與了DSB修復過程。

根據生成和消失時間,研究人員繼而將與重組熱點相關的H3K4me3分為四種類型,發現早期產生的H3K4me3信號強度與寬度均最強,且富集了更長的PRDM9結合基序(圖2b-e);那些快速消失的H3K4me3信號強度與寬度均最弱,且為較晚產生。這些結果表明早期生成的PRDM9介導的H3K4me3可能通過影響同源重組穩定中間體dHJ(double Holliday Junction),從而進一步調控交叉形成,而那些弱而快速消失的則指導生成非交叉。

PRDM9介導的H3K4me3修飾的特性a. PRDM9介導的H3K4me3代表性UCSC track,淺紅色背景指示PRDM9介導的H3K4me3信號;b. 熱圖展示了H3K4me3信號強度,依據H3K4me3修飾的周轉時間將其分為四種類型;c-d. mZ階段H3K4me3修飾信號的平均寬度與強度在上述四種類型中的比較;e. PRDM9結合基序在上述四種類型中的富集情況。

與H3K4me3相比,H3K4me1修飾在重組熱點上出現得更早,消失得更晚,並且覆蓋了更多的核小體。有意思的是,在偶線期階段可以明顯觀察到DSB核心區域核小體H3K4me1被H3K4me3所替代的情況。鑑於體外實驗證實PRDM9具有催化H3K4me1的活性,研究人員推測H3K4me1可能是PRDM9催化產生H3K4me3過程的中間態,而早出現的H3K4me1則提示重組熱點決定發生的時間可能更早。

除上述修飾外,本研究還發現了H3K36me3與H3K27ac也富集於重組熱點,而H3K9me2修飾則缺失於重組熱點;同時,觀察到重組熱點區域的染色質與全基因組相比更加開放。有意思的是,不論H3K36me3與H3K27ac的富集,還是H3K9me2的缺失,抑或染色質的開放,均隨Prdm9敲除而變化,表明上述表觀因子均為PRDM9依賴性的。與H3K4me3類似,相比於其它類型,早期產生的H3K36me3與H3K27ac具有更強的信號強度與寬度,染色質也最為開放,提示H3K36me3, H3K27ac以及染色質開放可能與H3K4me3一起共同在DSB命運決定中發揮調控作用。同時,研究者根據所上述表觀遺傳規律,發現了4537個潛在的DSB熱點,其中置信度最高的302個位點值得後續進行深入的機理分析。

綜上所述,本研究系統地闡述了PRDM9介導的H3K4me3以及H3K4me1、H3K36me3、H3K27ac、H3K9me2和染色質開放在減數分裂過程及其前後的動態變化,闡明了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修飾與DSB命運決定的相關性,提出了「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修飾不但能決定DSB位點選擇,而且可能調控DSB形成後的修復過程,從而決定DSB命運」的假說。該假說將是相關團隊的下一個重點研究目標。

據悉,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瑤博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呂瑞途博士、榮博文博士生,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生鄭宇軒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林震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藍斐、童明漢與湯富酬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281-1.pdf

相關焦點

  • Cell Research:童明漢研究組合作揭示減數分裂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的...
    與之前PRDM9決定DSB熱點研究不同,該文提出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協同局部染色質環境可能參與了DSB修復過程,與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相關;發現早期生成的DSBs更傾向於修復形成交叉。本文不僅為同源重組命運決定和交叉穩態的調控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也證實了遺傳物質交換機制和表觀遺傳調控的相關性。
  • 中科院/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合作發表生殖細胞減數分裂的研究成果
    責編 | 兮減數分裂為生殖細胞所特有的生物學事件,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礎。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配對、聯會和重組交換,而非同源染色體分配時自由組合,從而使配子呈現遺傳多樣化,增加了後代的適應性【1】。
  • ...研究院雷鳴團隊揭示哺乳動物減數分裂前期端粒在核膜附著的結構...
    2019年2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精準醫學研究院雷鳴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it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he meiotic TERB1-TERB2-MAJIN complex tethers telomeres to the nuclear envelope」的研究工作,揭示了端粒通過減數分裂特異性
  • 高中生物 | 減數分裂全攻略
    細胞分裂包括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等多種形式,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維持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
  • 張亮然/王順心/陳子江合作在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高等醫學研究院張亮然教授和生殖醫學研究中心王順心教授、陳子江教授合作在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減數分裂過程中生成的大量的程序性DNA雙鏈斷裂需要以同源染色體為模板進行修復。目前認為,同源重組修復由同源染色體間形成的重組橋介導完成,需要核心重組酶DMC1、RAD51來完成同源搜索和隨後的修復。但是關於重組橋和DMC1/RAD51-ssDNA核纖絲的形成機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 Nature:揭示MLH1-MLH3在減數分裂中切割DNA機制
    2020年8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當DNA斷裂時,細胞利用同源重組途徑準確地修復斷裂,這樣就可修復DNA,而且在修復過程中不會發生突變。當多個DNA分子發生斷裂時,重組因子會採用一種聰明的策略,只將源自同一DNA分子的DNA片段連接起來。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因為這個過程中的錯誤會導致不受控制的生長和腫瘤形成。
  • 科研人員解析同源重組保障的新機制
    減數分裂過程中,性母細胞會主動產生DNA雙鏈斷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起始同源重組。
  • 細胞的減數分裂
    減數分裂發生在生殖細胞中。減數分裂的特徵:DNA複製一次,細胞分裂二次,形成四個子細胞。子細胞的DNA是體細胞的一半。減數分裂分為4個時期:減數分裂前間期、 第一次減數分裂期 、 第二次減數分裂前間期 和 第二次減數分裂。
  • 關於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異同
    二、關於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異同 不同點在於:減數分裂時,連續進行 兩次核分裂,其中染色體DNA只復 制一次,結果染色體的數目減少一 半,染色體由2n減到n。在配子形 成過程中或在配子形成前減數分 裂,因此配子具有單倍染色體(n)。
  • 研究發現特異調控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周期蛋白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CRISPR技術獲得了Cyclin B3敲除小鼠,發現Cyclin B3在雌性哺乳動物減數分裂中發揮獨特作用。研究發現,Cyclin B3缺失小鼠體型和生理狀態都比較正常,具有完整的卵泡和睪丸發育狀況,但自然交配後雌性小鼠不能產生後代,而雄性小鼠的發育和繁殖能力均正常。
  • 生命科學學院王應祥課題組揭示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染色體濃縮是細胞分裂的前提基礎,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需要將複製後的細長染色體濃縮成棒狀的染色體,進而保證後期的正確分離。相比之下,有絲分裂中染色體從前期到中期是快速的一步濃縮,而減數分裂包括減數分裂I和II,其中減數分裂I是該細胞分裂方式所特有,前期I又包括細線期、偶線期、粗線期、雙線期和終變期,過程主要涉及到父母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配對、聯會和重組。
  • 高考生物|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比較
    DNA和染色體的數目變化曲線圖1、減數分裂DNA和染色體的數目變化曲線圖減數分裂過程中DNA的複製發生在間期,此時DNA數目加倍但是染色體數目不變染色體和DNA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離並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所以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2、有絲分裂中DNA和染色體的數目變化曲線圖有絲分裂過程中DNA的複製發生在間期,此時DNA數目加倍但是染色體數目不變。
  • 微生物所揭示人類病原真菌感染孢子形成的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研究報導了新生隱球菌(年死亡人數超過20萬,致死率20%-70%)性結構發育與減數分裂過程在時空上高度偶聯,而該偶聯作為一個核心命運決定機制激發了感染孢子的產生。然而,該過程的細胞命運決定機制未見報導。  在隱球菌性孢子形成前存在兩個平行的事件:性結構(又稱為擔子(basidium):擔子菌門真菌的標誌細胞結構)成熟和減數分裂過程。
  • Nature | 減數分裂過程中核酸內切酶的活性調節
    斷裂的DNA會被同源重組修復,從而促進染色體的正常分裂以及同源染色體上DNA片段的交換【2】。依賴於MLH1-MLH3(MutLγ)的內切酶信號通路對減數分裂同源重組中間體(Intermediate)形成交叉(Crossovers)非常重要,但是具體分子機制的研究還很不清楚【3,4】。
  • 動物所發現特異調控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周期蛋白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CRISPR技術獲得了Cyclin B3敲除小鼠,發現Cyclin B3在雌性哺乳動物減數分裂中發揮獨特作用。這一研究結果詳細揭示了Cyclin B3對於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可能的內在分子機制,為探究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雌性與雄性減數分裂在細胞周期調控方面的異同及其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生物圖解 |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對常染色體而言,只有當這四點同時滿足時細胞中才含有同源染色體。【注意】①同源染色體的形態大小一般是相同的,但並不絕對,也有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大小上差異顯著,如性染色體X和Y。②同源染色體的形態大小一般是相同的,但形態大小相同的染色體不一定是同源染色體,如姐妹染色體形態大小也是相同的。③姐妹染色單體經著絲點分裂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不是同源染色體,而是相同染色體。
  • 研究揭示蛋白質泛素化與SUMO化修飾交互作用在減數分裂中的新機制
    為了研究蛋白質泛素化與SUMO化修飾交互作用在減數分裂中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首先在酵母減數分裂過程中對SUMO靶向泛素連接酶進行功能篩選,發現複合物Slx5p-Slx8p任一蛋白的缺失均會影響減數分裂的正常進行。進一步研究發現敲除SLX8影響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間聯會複合體組分蛋白的降解,而未能有效降解的聯會複合體蛋白影響同源染色體正確分離。
  •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催化DNA鏈交換的人源重組酶RAD51
  • 高中生物--減數分裂Ⅰ的中期,還有四分體嗎?交叉互換是必然事件??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課本上這麼寫也就是說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叫一個四分體上面精原細胞和下面卵原細胞的減數分裂Ⅰ,課本書寫形成四分體位置還不太一樣。細胞生物學:四分體形成於減數分裂Ⅰ的前期結論是:四分體在減數分裂Ⅰ的前期形成並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互換,導致基因重組,減數分裂Ⅰ中期四分體仍然存在,只不過是交叉互換之後的事情了,後期四分體不存在。
  • 有絲分裂、減數分裂解析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歷來是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很多考生在做題中容易出錯的地方,由於其具有思維闊度大、綜合性強、題目靈活多變等特點,常結合圖形出題,能充分體現高考對考生能力的考查,因而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同時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考的地方。現就這一部分內容做一下分析整合,希望能幫助考生順利通過教師招聘筆試進入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