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數學家一頭扎進華爾街,瘋狂撈金1500億,楊振寧:他是我朋友

2021-01-08 草民有話說

在楊振寧位於清華園的辦公室裡,懸掛著一張照片,是他和一個叫詹姆斯·西蒙斯的合影。

楊振寧稱:西蒙斯是自己的好朋友,是世界頂尖數學家,全球超級富豪,金融大鱷,並且西蒙斯還在自己的建議下,為清華大學捐贈了一座樓-陳賽蒙斯樓。

那麼,西蒙斯是誰?為什麼一會是數學家,一會又是大富翁,還和楊振寧是好朋友,角色轉換如此之反常,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西蒙斯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1938年生於美國的一個猶太家庭,最初的他是一位數學家,但是由於他天賦異稟,不到30歲就成為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的數學教授,而且還和陳省身大師有過很多次的合作,一同開發出陳-西蒙斯定理。除此之外,楊振寧最著名的「楊-米爾斯理論」當中,也有西蒙斯的影子,楊振寧後來曾多次提起並感謝西蒙斯對自己的幫助。

在38歲那年,西蒙斯就斬獲了幾何學界最高的榮譽-維布倫獎,名噪一時,達到自己人生中學術領域的最巔峰。(註:維布倫獎項五年頒布一次,被譽為幾何界的諾貝爾獎。)

或許擔心40歲以後無法做出更重大的學術成就,所以改行重新創業。亦或許是他想來一波急流勇退,保全自己的聲譽。總之,西蒙斯在40歲這年忽然決定退出數學界,一頭扎入了華爾街。依靠自己超人的數學水準和天賦,西蒙斯在金融領域如有神助,瘋狂撈金,很快就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大富翁,資產過千億。

根據2019年的相關數據顯示,西蒙斯的個人財富高達216億美元(折合1500多億人民幣),位列美國富豪榜第21位。有人甚至說,西蒙斯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不亞於索羅斯和巴菲特,是金融基金領域內的前三號人物之一。

由此大家可以看出,當一個出色的數學家想要賺錢的時候,有多麼恐怖了吧?

西蒙斯童年(天賦異稟)

其實,西蒙斯這個人,小時候的思維就非常活躍,經常琢磨一些常人不屑於思考的問題,比如:

汽車油箱裡的油,用掉一半之後還剩一半,如此一直循環應該是取之不盡的,為什麼油箱裡的油最終還是會用光?

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可能會覺得很無聊,但其實,我們中國古代道家四聖之一的莊子就提出過這個問題,他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意思是一根短棒,如果每天將它砍下來一半,那麼這根棒子一萬年也不會砍光。難道說莊子是無聊的人嗎?顯然不是的。

在西方,西蒙斯也不是第一個思考這個現象的人,這個說法最早出現的年代和莊子差不多,他們管這個叫做「芝諾悖論」。

學生時期(嶄露頭角)

1958年,20歲的西蒙斯從麻省理工大學畢業,三年之後獲(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學位。也就是在這一年,50歲的陳省身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長期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擔任教授等職務。

很快,陳省身就發現並認識了這個數學天才西蒙斯,二人經常一起探討數學,並最終在1974年聯合提出了著名的陳一西蒙斯規範理論。

而西蒙斯和楊振寧相識,也是來源於西蒙斯和陳省身的關係。西蒙斯後來不僅在楊振寧的學術領域給予大量幫助,就連楊振寧1966年進入SBU(石溪大學)這件事情本身,據說都是西蒙斯一手策劃的。

工作時期(功成名就)

西蒙斯在1964-1968年期間,曾被北美國國家安全局挖走,負責密碼破譯等機密工作。但是由於他的一時衝動,頂撞了自己的上司(因為越戰的事情),最終只得捲鋪蓋走人了。

石溪大學一看,這麼好的天才軍方不要,就拋出了橄欖枝,於是西蒙斯又跑到石溪大學擔任數學學院院長的職位,還和楊振寧成為了無話不談的「鐵哥們兒」。這一年,西蒙斯僅30歲,而楊振寧已經46歲了。

在石溪大學期間,西蒙斯和楊振寧、陳省身的交往十分密切,他不懂物理,卻幫助楊振寧解決了許多數學上的問題,二人亦師亦友。1974年,西蒙斯和陳省身提出了陳一西蒙斯規範理論,兩年之後,38歲的西蒙斯獲得維布倫獎,聲譽和名望到達人生的巔峰。

華爾街撈金(第二次締造神話)

在數學界,有一種說法:數學家一旦過了40歲,那麼他將不可能再有一流的學術成果產出。

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西蒙斯在獲得維布倫獎之後的第二年(剛好40歲)突然提出辭職,跑到華爾街當投資經理人去了。

一個頂尖數學家,當了投資人,那麼這就意味著他的投資絕對不是普通投資人的那種「碰運氣」的高風險盈利方式。他們一般是先大量收集市場行情,然後根據自己的一套算法,將整個行業的大趨勢進行建模,然後再依據風險大小做出自己的選擇。

靠著這套方法,西蒙斯在數十年裡如有神助,他的公司(文藝復興科技)幾乎從未出現過虧損。有人甚至斷言,西蒙斯是目前為止最有可能超越巴菲特的投資天才。

低調的大富豪、慈善家

在2017年,西蒙斯的淨資產為180億美元。2019年為216億美元,排名美國第21位,世界第51位。據悉,他的財富仍舊以每年15億美元的速度保持增長。

比起學術和商業上的成就,西蒙斯的家庭是不幸的。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在1996年在紐約死於車禍,另外一個在2003年在東南亞旅遊時死於溺水,令人惋惜。

西蒙斯的一生極為低調,並且熱衷於公益和慈善,即使成為了大富翁,他依然保持著科研工作者的特質,很少接受採訪,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來應對各種言論和非議:

「上帝給了我一條尾巴以阻止蒼蠅。但是我寧願沒有尾巴也沒有蒼蠅。」

除此之外,西蒙斯沒有忘記是數學成就了自己,他在美國以及世界各國投入了大量公益資金用以發展數學研究事業,並且還在楊振寧的建議下為清華大學捐贈了一棟樓-陳賽蒙斯樓。

楊振寧曾在清華大學講物理課時曾說過:我有一個朋友,他做數學很成功,對我的幫助也很大,但是後來他跑到華爾街去經商了,並賺了許多許多的錢,據說現在每年能賺幾十個億。後來我跟他說,能不能給清華蓋一座樓,於是他就這麼做了,現在這個樓叫陳-賽蒙斯樓。

其實,楊先生之所以說這些,無外乎是想告訴大家,數學是有用的,它不僅對於物理很重要,在商業中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不信你看,我的一個朋友,在數學裡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做的厭煩了跑去經商,依然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就,你還敢說數學無用嗎?

楊振寧不止一次地說過,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成果和數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愛因斯坦早年也是專攻物理,而忽略數學,但是隨著深入的物理研究之後,他發現數學竟是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基礎,數學功底差對自己的研究有著很大的阻礙,於是他又開始深度研習數學。

可是,在大部分中國學生眼裡,特別是中小學生眼中,數學是無趣的、是枯燥的、也是無用的。到後來,有一些人甚至直接喊出了「數學滾出高考」的口號。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我們的學生沒有在啟蒙階段認識到數學的美妙和樂趣,在他們看來,數學就是一大堆無聊的數字和符號,加來減去,毫無意義。這種觀念一旦形成,便很難再對數學發生真正的興趣。

楊振寧諾貝爾領獎

那麼,作為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之一,楊振寧這樣的人小時候是如何對數學發生興趣的呢?

楊振寧在復旦大學演講中曾透露過,自己對物理發生興趣是因為中學時在圖書館看到一本中文版的科普書《神秘的宇宙》,從此打開了他腦洞。當時他還沒真正學過物理,但看了這本書之後,他在一知半解中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太奇妙了!

而對於數學的興趣,他曾說過:我小的時候,有一個叫劉薰宇的數學家,他寫過許多通俗易懂,而且非常有趣的數學科普教材,我曾經讀過他寫的一個關於智力測試的文章,不經意間搞懂了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原來數學還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理解,從那以後,我便逐漸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由此可見,激起孩子的興趣其實並不難。一本好書,或者一個好故事,就足以讓他的思想態度產生轉變。

《劉薰宇數學》1948年版

劉薰宇,1896生於貴州省貴陽市,年輕時就曾在中學、師範教過書。1928年又前往法國留學,先後暨南大學、大夏大學、同濟大學任教。七七事變之後,劉薰宇輾轉雲南,在號稱當時最強大學的西南聯大任教。

1950年,鑑於劉薰宇出色的教育水平,他被調任至人民教育出版社,擔任副總編輯職務。

作為民國時期就已經非常出名的大教育家,劉薰宇非常熱衷於數學研究,並致力於將數學趣味化,以達到提高數學學科的吸引力,增強國民素質的目的。現存《劉薰宇數學》三冊傳世,今天趁著2019歲末讀書節的機會,將它推薦給大家。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

劉薰宇以馬先生自稱,趣味化講解數百道實用題目,可以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認識到數學其實並不是一堆枯燥的數字。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

本書主要講述如何運用數學來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類現象,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自然現象來學習數學是最快的。這一點,愛因斯坦的回憶錄中也說過,數學是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基礎。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這一冊稍微比前兩冊略難,講的是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以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看這本書,孩子們可能會有些吃力,但這套書的目的是啟蒙高等數學,所以只要孩子們可以順著書本慢慢看,稍加琢磨,就能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目前,這套書的定位是8-16歲的中小學生。因為「2019歲末讀書節」的緣故,平臺倡導全民讀書,所以出版社給我們百度讀者的價格很優惠,三冊只要56元,包郵到家。

丟掉手機,關掉電視,放下玩具,換一種方式教學,相信您的孩子讀完會有新的收穫!

如需購買,請點擊下方的橫條即可參團:

相關焦點

  • 頂尖數學家進入華爾街,低調撈金1500億,楊振寧:我們是好朋友
    ,在股市瘋狂大賺,至今已有1500億身家,不過大家應該不怎麼熟悉這位投資人,但他還有別的身份——世界頂尖數學家,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的朋友。兩人還一起研究出陳一西蒙斯規範理論,而通過陳省身他又認識了楊振寧,他比楊振寧小16歲,雖然兩人不是同一個領域的,但是人才之間惺惺相惜,所以他跟楊振寧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 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清華發布丘成桐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數學作為自然科學的最基礎學科,其作用不言而喻!當然其難度也讓很多孩子望而卻步,所以在選擇高考科目時,很多學生想避開數學,還有物理。這是非常讓人擔憂的!所以此時推出這個培養計劃,不拘一格的培養喜歡數學、願意投身於數學的高端人才非常好!
  • 這副撲克裡,大王愛因斯坦小王牛頓,他紅心6楊振寧黑桃6
    而在國際數學界,有一個華人數學家屬於泰鬥人物,我們卻有很多人不知道。中科院物理所曾經出過一副撲克,是按照科學家的影響力排列的,這副《千年數理大師大式撲克》裡,大王是愛因斯坦,小王是牛頓,然後按花色排名,紅心黑桃梅花方塊,楊振寧排在黑桃6,很靠前了,我們今天說的這位數學家,排紅心6!
  • 劉薰宇一個會講故事的數學家,楊振寧:他的書對我影響很大
    但沒想到有一天他推開任正非的辦公室門說,自己找到了算法,突破了2G到3G的難題,華為也因此領先世界。這位「騙子」其實是俄羅斯的一名數學家,因為性格孤僻,不與人交流,來公司幾年一直無所事事,連任正非自己都差點懷疑自己看走眼了,沒想到這位數學家竟給他帶來這麼大的驚喜。著名的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張景中說,做人工智慧也罷,信息技術也罷,數學是靈魂。
  • 吸粉500萬,瘋狂撈金的64歲教授:老伴患癌,文人風骨值幾個錢?
    正是因為大家,把「教師」這一職業「神聖」化了,才覺得他們撈金就是十惡不赦。但教師也是人,是人,就要吃喝拉撒;是人,就避免不了生老病死。有這麼一位64歲的教授,為了給患肺癌的老婆治病,在吸粉500萬後,瘋狂撈金,但他卻十分坦然。
  • 中國頂級的數學家,拒絕愛因斯坦,提點楊振寧,最大愛好是打牌
    當時陳省身在漢堡研究數學,師承布萊希開的時候,在閒暇之餘就喜歡跟自己的朋友打橋牌。按照陳省身老爺子的話說,當時誰找他打牌,都會說上一句:「老陳,我來給你送錢了。」後來的陳省身離開漢堡,去往法國追隨埃利·嘉當,為日後的研究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成之後,他回到了中國,抵達西南聯合大學主持數學系工作。
  • 看美國電影《華爾街》,了解川普這個資本家出身的貪婪與瘋狂
    這段時間中美的貿易摩擦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說實話我平時喜歡看電影,但對經濟貿易方面的知識卻知之甚少。我自己看過的關於經濟貿易的片子不是很多,電影《華爾街》是我看過印象深刻並且和經貿挨得比較近的一部優秀的片子。
  • 他一頭扎進下水道,開啟透視神眼,從此花都無敵,美女校花都倒追
    各位書友們,大家好啊,我是可愛的小棕熊,今天呢,小編從珍藏多年的書庫中,為小夥伴們搜刮出四本好看的都市修仙小說,來一解各位書友們的書荒期,因此喜歡看這種類型小說的小夥伴們,精彩千萬別錯過哦,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 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先生因此授權《知識分子》公布他的意見。● ● ●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 8月29日微信公眾號《老顧談幾何》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丘成桐:關於中國建設高能對撞機的幾點意見並回答媒體的問題》,講到他(丘)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而我(楊)反對,他難相信。
  • 都說楊振寧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物理學家,那他到底有哪些偉大成就?
    無疑,楊老是目前世界上最頂尖的物理學家,無論他身在哪個國家,他都代表著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物理學的最高成就。就目前世界範圍來看,在所有的在世的物理學家中,沒有能出其右者,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評價,而是眾多的人、學者、他的同行給予他的評價,是中肯的、切合實際的。那麼既然楊老能獲得如此廣泛的讚譽,定然有著卓越的成就。
  • 常說鴕鳥心態,鴕鳥是因為害怕才一頭扎進土裡?並非如此
    這種行為非常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一頭扎進沙子裡的狀態。這個流行的比喻被認為起源於對鴕鳥的觀察,鴕鳥為了躲避捕食者而把頭埋在沙子裡。有些人認為鴕鳥的這種行為是由於鴕鳥太傻了,以至於他們相信把頭埋起來會讓自己不被捕食者發現。換句話說,如果它們看不到捕食者,那麼捕食者也看不到它們。
  • 丘成桐贊成,楊振寧反駁,丁肇中卻搖頭沉默
    雖然丘成桐也贊成一個觀點,但是他認為嗎,一旦大型對撞機建成,世界最起碼有5、6千的頂尖科學家會長期遷居中國,並且會自動的提高中國頂尖科學的實力,而且這個成本所產生的效益,會遠超過單獨建造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效果。但是揚振寧看中的是這200億美元背後的價值。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了,花360億怕什麼!楊振寧:還為時尚早
    而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甚至可以說屬於比肩愛因斯坦的世界級物理泰鬥楊振寧卻持反對意見,他表示中國現在建造對撞機為時尚早,建造對撞機這一計劃投入360億是否能完成根本不確定,就像美國當年實行CEPC計劃的時候,計劃投資金額30億美金,可到最後直接飆升到80億美金,到現在即便是我國的載人航天計劃也才40億美金。
  • 從數學家到億萬富翁,看他是如何用數學在賺錢上「為所欲為的」
    幸運的是,西蒙斯遇到了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大意義的兩位數學家:一位是陳省身,還有一位,就是楊振寧。他與陳省身聯合發表了論文《典型群和幾何不變式》,創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理論。該幾何理論對理論物理學具有重要意義,被廣泛應用到從超引力到黑洞的各大領域。在數學界取得累累碩果後,已到不惑之年的西蒙斯開始尋找新的方向。
  • 楊振寧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看看他到底有哪些成就?
    楊振寧是全世界最偉大的頂尖科學家之一,在物理學界,他可以說是一位全才,在世界物理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那麼這位被稱之為「全才」的物理學家究竟有哪些偉大成就呢?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其父楊武之是一位數學家。楊振寧在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都作出了裡程碑式的貢獻,是現代社會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也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 楊振寧18歲就敢批評愛因斯坦,現在的學生敢嗎?
    百科故事 楊振寧小時候就受到父親引導,很小就愛上數學,為以後走上科學道路打下堅實基礎。他的父親楊武之是數學家,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師從著名數學家L.E.Dickson,是中國第一名因數論研究獲得博士的學者。歸國後楊武之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教授,陳省身、華羅庚等均出自他門下。
  • 成為「華爾街頭狼」?別學經濟,要做數學家
    但在《徵服市場的人:吉姆·西蒙斯如何發起量化革命》一書的作者、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格裡高利·祖克曼(GregoryZuckerman)眼裡,西蒙斯的成功遠非仰仗好運那麼簡單——作為一個半路出家做投資的基金經理,西蒙斯利用他身為科學家的邏輯和嚴謹,巧妙地將數學和統計理論運用到了實戰之中,擺脫了傳統金融模型的缺點和分析師的主觀性,在英雄輩出的華爾街開闢了一條獨特的量化投資之路。
  • 楊振寧獲終身成就獎,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他的偉大!
    A 29, No. 17, 1475001(2014)換句話說,只要人類文明還存在,他的名字就會被印在課本上。這與製造某武器的貢獻相比,壓根就不在一個文明尺度上。03他為何早年不回國?楊振寧的父親叫楊武之,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師從著名數學家L.E.Dickson,是中國第一個因研究數論而獲得博士的數學家。
  • 為何楊振寧建議不要建對撞機,而數學家丘成桐卻發文反對楊振寧?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楊振寧對於對撞機的建造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十分反對我國建造對撞機丘成桐對於楊振寧發表出來的觀點卻不大認同,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足夠地強大繁榮,在世界舞臺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中國,此時應該已經站出來為人類的崇高理想做出相應的貢獻,如果說我們僅僅把資本投入到遊戲、房地產以及網絡上的話就心滿意足,就不符合一個大國的肚量。
  • 清華將致力於培養頂尖數學家
    在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看來,重視基礎科學、從娃娃抓起、在本土培養出一流學者——這正是他發起此次計劃的初心所在。「中國科技發展了這麼多年,很多方面還跟在別人後面跑。歸根結底,忽視了基礎科學。基礎學問做不出來,應用科學也做不到第一流。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在任何一個科技水平頂尖的國家,數學都是最重要的。